×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4 08:09:19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也是很多心理学爱好者进入心理学世界的第一本书,弗洛伊德在书中称“梦是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弗洛伊德在书中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他认为尽管这些内容是有趣的,但是内容却不够丰富。然后弗洛伊德讲述了很多梦,其中有他做过的,也有他的家人、朋友、病人做过的梦,以此来阐明他自己关于梦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梦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体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比如说在现实中人们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去进行各种各样的行动,但是人们又想去冒险,想远离疾病和死亡,想要通过考试等等,于是这些欲望在梦里得到实现。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
1、梦是有意义的。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意义在于满足欲望,这种欲望可能是被压抑的,也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渴了就会在梦里喝水,最近在减肥就会梦到吃巧克力蛋糕等。
同时梦可能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这个时候梦会进行伪装,比如梦到在逃跑说明最近的压力很大,梦到自己的兄弟姐妹突然死亡,那很可能是在童年时期小孩子争风吃醋打架的时候你曾经想过“要是对方死了就好了”。
2、梦的材料和来源是最近几天的事情。弗洛伊德认为最近几天印象比价深刻的时候会成为做梦的素材。例如今天刚刚看一个悬疑片,晚上就做了噩梦,或者今天和朋友出去玩,然后梦里就是开心的画面。
3、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我们内心潜意识的捷径。他认为潜意识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人要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是很难的,通过解析自己做的梦就能了解自己的潜意识。
比如梦到某个人,尽管你白天不愿意在意识层面承认你在想念这个人,但是你在潜意识里就是在想念这个人,这能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用什么方法来解析梦境)

传统的看法认为,有些梦境乃是通玄而虚幻的,难以做出科学的解释;有些梦境则破碎而凌乱,没有任何意义。
尼采说:“野蛮的原始文化时代的人相信在梦中认识了第二个真实世界,这便是一切形而上学的源泉。”人们借助于梦,试图挣脱现实、抛弃大地,使灵魂与肉体分离,飞往未知的彼岸。在迷信者看来,梦乃是最高级的精神状态,高级到无法解释。
对此,尼采给予了嘲讽。尼采认为做梦者就像野蛮人一样,他们经常健忘,没有清醒的意识,不能正确地分辨事物。梦境乃是记忆力的松弛,它把我们的思维带回未开化状态。梦不是更高的精神工作,而是大脑休息后产生的低级精神活动—— 梦境还谈不上理智,它可能只是一种本能或者是欲望 。
尼采:“在清晰地回想起一个梦时,我们会大吃一惊地发现自己身上藏有这么多的愚蠢。”

解析梦境的方法 在弗洛伊德之前,有许多解梦的方法。常见的有“象征法”和“译码法”。
所谓的“ 象征法 ”就是把梦境作为整体纳入眼界,试图用另一种容易理解的而且在某些方面类似的内容来代替它。例如曹操梦见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东西,后人便用“象征法”来解释,说三匹马象征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祖孙三人,“槽”就是“曹”。这个梦预言了司马懿祖孙三人相继掌控曹魏权,并最终篡魏。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方法只是用来解释作家创造的 人工梦 ,揭示作家想表达的意念而已。《晋书》先是杜撰了曹操的梦,然后再用象征的办法去解释它,真实的梦并不是这样简单,它们总是混乱而复杂,难以找到具体的象征。
“ 译码法 ”则把梦当做一类密码文字来对待,试图通过某些关键的字符,把它们编制成具有已知意义的另一个字符。例如我们梦见一封信,也梦见参加一次葬礼,于是便拿解梦词典来查阅字符,“信”代表着“烦恼”,“葬礼”代表“订婚”。据此我们破译的结果为:这个梦代表着我们为订婚而感到烦恼。——这种方法不把梦视为一个整体,而是集中于梦境的某一个细节,然后再强加因果,牵强附会。
弗洛伊德不认同这两种方法,他说:“就对该主题的学术处理而言,毋庸置疑,两种流行的梦的解法都没有起到作用。”为此,他提出了新的方法,为了说明这个新方法,他用自己的一个梦来作为解析对象,借以讲述。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一个梦 1895年夏天,弗洛伊德为一名叫 伊尔玛 的少妇做精神分析治疗。治疗最终以部分成功而结束,女患者的臆想症、恐惧症减轻了。可是由于患者不配合,最终治疗中断了。
一天,友人 奥托 来拜访弗洛伊德,他带来了个消息:伊尔玛的病症好些了,但并没有非常好。弗洛伊德听后,觉得自己的医术被人质疑了,感到很生气。当天晚上,他写下了伊尔玛的病史,想为自己辩解,最终交给权威人士 M大夫 来评定。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
梦境里,弗洛伊德在大厅中接待了许多宾客,其中有伊尔玛。弗洛伊德把伊尔玛拉倒一边,指责她尚未接受“解决办法”,所以才没被治愈,并不是自己医术不精的缘故。伊尔玛回答说:我现在咽喉、胃和躯体都非常疼痛,它们勒痛了我。
弗洛伊德听后感到很惊恐,察觉自己似乎忽略器质性疾病,便把患者拉倒窗边,检查她的咽喉。发现她带着假牙,咽喉的右边有一大块斑,左边有皱形成物。
于是,弗洛伊德叫来了M大夫,M大夫看上去与平常不同,面色苍白、跛足、下巴上没有胡子......M大夫检查完后说:无疑,这是 感染 ,但没大问题;还会有痢疾,而毒素会排出......于是大家追究感染的来源——原来,在不久前,伊尔玛感到不适,友人奥托便给他注射了丙基制剂等药物......

对弗洛伊德梦境的解析 弗洛伊德说,梦境中的大厅在他当时所居住的一座望景楼上。他的妻子将要过生日,曾跟他说希望生日当天会有一些朋友来共同庆祝,所以在梦境中便以这个观念来作为背景,使情境发生在一场宴会之上。
伊尔玛的病症是做梦当天弗洛伊德思考最多的问题,所以伊尔玛作为梦境的主角,出现在了大厅里。弗洛伊德自信于自己的医术, 他认为伊尔玛之所以未能痊愈,是因为不配合治疗的缘故 。因此在梦中,才出现弗洛伊德指责伊尔玛的场景。
由于梦境是一种比思维低的精神状态,所以伊尔玛的形象变得混乱了。她在梦中看上去脸色苍白而浮肿,不是现实中红润的样子,患的又是另一种病——咽喉、胃和躯体疼痛——而不是臆想症、恐惧症。其实, 梦中的伊尔玛是弗洛伊德对几个患者形象记忆的杂糅 。
在现实中,弗洛伊德曾去伊尔玛的一个朋友家里做客,这名女士患有白喉苔,她的主治医生是M大夫。弗洛伊德与M大夫在窗前观察了她的病情,而在梦中这个景象得以再现,不过出现了扭曲——用伊尔玛的形象来代替了那个患白喉苔女士的形象。此外,假牙是其实是生活中一位家庭女教师的印象,弗洛伊德曾给她做过检查。 现实中这三位女士都给弗洛伊德留下了不愿配合治疗的印象 ,因此在梦境中她们各自的某些特征组合成了一个“伊尔玛”。
毕加索的《梦》
弗洛伊德虽然对自己的医术很自信,但心理上还保存着一丝轻微的怀疑。所以在梦境里,听到伊尔玛说咽喉、胃和躯体疼痛后,他感到惊恐,生怕自己之前忽略了 器质性疾病 。于是叫来了M大夫,M大夫不仅是白喉苔的主治医生,而且还是现实中弗洛伊德较为信服的医生,所以M大夫在梦境里出现了。
梦里M大夫的形象同样杂糅了不同人的特点,下巴剃须是弗洛伊德 兄长 的形象,做梦前几天,弗洛伊德收到消息,得知兄长患了关节炎,走路一瘸一拐的。 兄长和M大夫最近都拒绝了弗洛伊德给他们的建议,所以在梦境中,二人杂糅在了一起。
M大夫诊断后说是感染,但问题不大。根据梦境的逻辑,伊尔玛患有白喉苔,已经说明弗洛伊德在治疗时忽视了器质性疾病,他的医术确实不精。但他内心深处一直希望回护自己,推卸责任,想有个好的结局。因此在梦境里才借M大夫之口把安慰说出来。
现实中,伊尔玛患的是臆想症、恐惧症,梦境里M大夫却说是感染,说明在内心深处,弗洛伊德嘲笑这个同行对臆想症很无知——这是因为M大夫不同意弗洛伊德对伊尔玛的治疗方法。他在梦里报复了伊尔玛和M大夫:伊尔玛疼痛是因为她不配合弗洛伊德进行治疗;M大夫闹笑话是因为它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治疗方法。
最后,梦里又报复了那个给他带来坏消息,并且质疑他医术的好友 奥托 。把感染的错责推到他头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动机是一个愿望,内容是遂愿 通过对自己梦境的解析,弗洛伊德发现梦境以一个愿望或欲望来作为动机,并且在内心上满足这个它。在现实中, 弗洛伊德希望自己的治疗方法是正确的,伊尔玛、M大夫和奥托的反对意见都是错误的,这个愿望成为了做梦的动机。
奥托的消息刺激了弗洛伊德的内心,让他生气,当晚就做了梦。在梦里,他对伊尔玛的治疗不存在过失,伊尔玛之所以不能痊愈,是因为她不配合治疗,并且还接受了奥托的糊涂注射剂,导致感染,所以伊尔玛和奥托都错了,弗洛伊德自己没有过错。M大夫因为质疑过弗洛伊德,对他的治疗方法存在异议,所以在梦境中显得很外行、很无知,他也是错的。
整个梦都延续了弗洛伊德睡前写作病史的 辩护心态 , 梦境使他无过错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成功的实现了辩护,被宣告无罪。
“伊尔玛的疼痛没有成为我的负担,因为她自己对此有错,她拒绝接受我的解决办法。伊尔玛的疼痛与我无关,因为它们具有器质性,根本无法通过一种心理治疗而治愈。”
在弗洛伊德看来“ 梦可以被认定为遂愿 ”,这就是他解梦的基本方法。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你息息相关的人生。当你在最隐秘的梦境,你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你的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都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弗洛伊德进行分析的许多来源来自文学作品,该书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超过心理学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讨论了后来发展的恋母情结理论,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创作背景:
在弗洛伊德之前,精神病学领域相对来说还是片处女地。法国科学家让·夏尔科和他的学生皮埃尔·雅内通过他们对催眠状态和歇斯底里的研究而在这个领域建立起了一块独立的阵地。弗洛伊德1885年至1886年曾跟随他学习——与雅内的关系类似于圣西门与孔德的关系。
是雅内深入研究了歇斯底里的精神过程,他根据19世纪末盛行于法国心理学界的遗传理论,认为这一病症是神经系统退化的一种形式,它表现为一种天生的“虚弱”。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书籍《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书籍《梦的解析》
  心理学书籍《梦的解析》(德语: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译做《释梦》,经典的心理学书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于1899年11月。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用于解释梦。

  弗洛伊德在写此书以前不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已搜集了大量资料。1896年和1897年,他已经在维也纳犹太学术厅做了有关梦的演讲。1896年10月,其父亲去世,促使他在先前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自我分析。可以这样说,他父亲的去世是促使他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原因。《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并不是都没有意义的。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还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种观点就是著名的潜意识理论。《梦的解析》的出版,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许多埋藏于人类心理深层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的里程碑。
  弗洛伊德这样说到他的作品,“Insight such as this falls to one's lot but once in a lifetime”。(这样的顿悟一生只可能幸运地获得一次)
  书经历近一个世纪而不衰,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已深入到内心深处的潜在动机,能言前人所未言,敢言前人之不敢言,实乃超出前人之上。但他在释梦中的主观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也是显而易见。他把人的一切梦的隐义都与梦者潜意识中的能欲望联系起来,这显得有些牵强了。他根据其性欲理论来解释梦,不是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近乎完全看成是一种生物,故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谴责。[3]
  《梦的解析》曾遭到出版8年只卖出6本的冷遇,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多曾特该学说称为“20世纪最惊人、最狂妄的智力骗局”,但另一种声音同样响亮,“在弗洛伊德的作品里,你可以找到20世纪最主要、员具威力的思想,它已使西方文明的思想史全然改观。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创始人。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5-1886年间就学于J.M.夏尔科,后又赴南锡观察A.A.利博尔和H.伯恩海姆催眠疗法,更深信神经病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的。1892年左右,他发现催眠的效能不能持久,就改用他所特创的精神分析治疗法,借以挖掘忘记了观念或欲望。1897年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此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图腾与禁忌》、《摩西与神一教》等。
;

《梦的解析》作者是谁?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德语: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又译做《解梦》。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弗洛伊德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虽然有趣但是不够充分。然后他记述了许多梦,来阐明他的理论。他的方法开始于分析他的梦“伊尔玛打针”,但也有许多来自病人的个案研究,书中引用的许多最重要的梦都来自他人。
作品思想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起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自我调整和激励,以及对未来目标的设定。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梦的功能是探讨做梦者的人际关系,并帮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

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做梦,心态学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就阐述了关于梦的产生和解析方法。此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也是他典型的理论之一。
一、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观点包括:
1.1、梦的动机:梦是欲望的满足,人们有所希望,不能在现实中实现,故而寄托于梦境。
1.2、梦的题材及来源:重要的事实经历和精神经历。
1.3、梦的工作过程:凝缩;移置;组装。
2、梦的解析方法
将梦分割,从每一个细节中推断其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将形形色色的含义总结起来,得出做梦者的真实意图。
比如:一个女人自述梦境:“我看见卡尔死在我的面前,他躺在小棺材里,双手交叉地放在面前,他周围点着蜡烛。这情景就和小奥托死时一样,他的死对我来说真的是当头棒喝。”
背景:此女人自小丧失父母,由其姐姐抚养长大,后来她爱上了姐姐的一个教授朋友,但因姐姐的反对不能与之携手。小奥托死后不久,即离开姐姐独立生活。她心中牵挂那位教授,因姐姐的反对没有与他再接近过。
解梦:奥托丧礼那天此女人又见到了那位教授,如果现在卡尔死去,此女会回到姐姐身边,教授也会去姐姐处奔丧,就可以看到教授了。
解释:女人所希望的并非的卡尔的死去,是重见教授。梦的情节一般是对过去事实的改造,不是凭空臆想的。故而女人梦中情节选取了侄子丧礼这一事件,达成与教授的重见。
3、梦的解析方法
3.1、象征法
把梦的内容看成一个整体,寻求可以理解的,与原来内容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另外一种事物去代替它。但这种方法遇到不可理解且混乱不堪的事物时,就难以解释了。
3.2、解码法
把梦看做一个密码系统。梦中的每一种东西都是现实中某种东西的借代,梦中的每一种动作行为都固定地与梦中所希望的动作行为对应。弗洛伊德强调“分割梦过程中各细节”的思想。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是他的潜意识论,弗洛伊德正是沿着这条线索,逐步发展、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这是人类认识自我历程中的伟大成就。
1、研究对象
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2、研究内容
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态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态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态学。
3、特点
理论与心态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态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态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佛洛依德梦的解析(佛洛依德到底说了什么)

今天来说一说著名的《梦的解析》。简单来说,佛洛依德认为,梦的主要作用是对欲望的满足,但梦对于欲望满足的形式可能是抽象的,比如说你想要富有,但是梦里有时会直接梦到钱,但有时会以一个在你潜意识里与钱划等号的事物来表现得到钱的欲望。所以梦有时是夸张、荒诞或者抽象的。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也会做噩梦,甚至于做让自己愤怒的梦,而且会被吓醒。那么难道这些梦也是出于让自己愿望得到满足的目的?佛洛依德认为是的,这种梦的形成有几种情况,比如说你是为了对白天做过的某件事情感到愧疚,于是在梦里惩罚自己来满足愧疚心。或者干脆就是隐藏在自己内心中的一种受虐倾向,其实这解释并不牵强,接下来就用佛洛依德的思维活动模型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弄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


佛洛依德的意识活动模型
佛洛依德认为,思维活动的流程是按照上述模型运作的。首先要有外部或者内部的感知。对于这些刺激的感知会留下记忆。通过记忆的堆叠形成了一个人的潜意识,人类生活在社会中,接受了社会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理性,这时就产生了前意识。潜意识中有人类的根本欲望,但这些根本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能直白的表达出来。比如3岁以前没人会觉得一个孩子尿裤子是件丢脸的事,但30岁的人尿裤子就是件耻辱的事。所以潜意识的欲望需要经过前意识的审查筛选才能最终变成意识行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饿了,这个饿了就是一种内部刺激,它被自己感知到了。从小到大我们有很多关于饿了的记忆,这个记忆自然就指向了吃东西。于是记忆库被打开了。潜藏在潜意识里的想法被激活,比如我们会“想起”儿时曾经的一次愉悦的进餐经历(其实这是自己察觉不到的),或者一次痛苦的进餐经历。或者几天前偶尔听到的但已经被自己忽略的关于食物的讨论或者广告,这些都存在在潜意识里,自己察觉不到。前意识来审查这些对于食物的欲望,利用理智来挑选出想要吃的东西,最后把结果发出去,变成一个意识,意识再调动神经系统作出相应的动作,比如出发去某个餐馆。这就是一次完整的发生在清醒时的意识活动。

而刚才提到的,有时候我们无法弄清楚自己真正在想什么,比如自己其实潜在里有受虐倾向,以至于不得不在梦中实现这个愿望的原因就在于,潜意识是我们非常不易察觉的(不能说完全不能察觉,通过训练有些人可以察觉到一些潜意识)。而潜意识的形成就像是一块在海岸边不停被海浪冲刷的石头,每一次感知的海浪冲刷都会在潜意识的石头上留下痕迹,所以有些理论说我们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大脑容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没有道理。有时候媒体会报道一些记忆天才,能做到过目不忘,甚至于幼儿时的记忆还能历历在目,我想也许就是他可以自由的调取自己的记忆库,就像我们能回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一样,自然而然。

以上提到的只是白天清醒状态下,一个健康的人的意识形成过程。并没有提到梦形成的过程,但在说梦形成的过程之前,我想先插一个深度讨论。通过佛洛依德的模型,可以看出佛洛依德对于人的意识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把他归结为记忆。而记忆是人们后天得到的。所以也可以说,佛洛依德认为人的意识是具有后天属性的。但我认为,促成一个人意识的产生,不止有后天属性,还有先天属性,就是基因的作用。为什么要讨论这么一个无聊的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无聊,它也许会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甚至于毁灭人类的最关键的那个因素。

一个人的意识,直白点说,就是一个人做出选择的根本原因。比如你想吃一样东西,促成你做出吃这样东西的选择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意识。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意识,那么他其实也就是死了。这里面牵扯到一个伦理问题。想象一下,一个只有生命而没有意识的植物人,对于外人来说,你还活着,因为你有生命特征。但对于你自己来说,你已经死了。躺在床上的只是你的活着的尸体。那么这牵扯出一个大问题,当今的世界,为什么一谈到基因实验就谈虎色变,甚至于关于人类基因的很多实验结果都会引起社会的热议、争吵。有些人形容它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即把妖魔鬼怪释放到了人间?人类为什么这么害怕对于自己本身的研究呢?答案就是人类无法想明白一个问题,即:我怎么知道我的选择就是我自己做出的、自主的想做出的选择。这句话看似绕口,其实简单点来解释,大多数人都反感自己被别人诱导,我们现在上网的时候有个词叫带节奏。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带了节奏而相信了本来不该相信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当发现事情真相的时候,就会恼羞成怒。这就是源自对自己意识被操控的恐惧感。

前年有一个新闻,一对由基因选择的双胞胎孩子出生了,马上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谴责。为什么?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就被有目的的加以加工,决定他以后是否倾向于勇敢,乐观的性格。那么这个人还有没有自主意识?如果没有自主意识,那他还算不算是个人?如果社会上存在被加工的人和未被加工的人,那么我们还算不算做同一种族。其实这一切的恐惧都源自一个根本问题:目前我们无法弄清我们自己到底具不具备独立意识。所以只能在弄清之前去规避它。

成功学里有一句话,总鼓励人们跳出思维定式来达到突破,但人真的能跳出思维定式嘛?思维定式是什么?我认为是能源转化能量。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复制我们自己本身,比如飞机,汽车,电脑,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有能源来保证系统运作,就像我们要吃东西。需要有个发动机就像我们的心脏,而这些系统会产生能量被我们所利用。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发明永动机,但一直无法成功,就因为我们已经困在了自己的思维定式中,而这思维定式就是基因。

达尔文的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把人类的基因库说的神乎其神(参见我的另一篇介绍《物种起源》的文章)。可以这么理解,理论上,人类是可以长出腮(事实上在胚胎状态下,人类是有腮的),可以长出尾巴甚至于翅膀的。这些基因都存在在我们的基因库里,只不过是被“暂时挂起来了”。随着物种间不断的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异来激活新的基因。物种就这样延绵不绝的存在下去,直到世界末日。而这基因库就像是生物的源代码,随着物种的出现即被植入,别无选择。所以有一句话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科学的尽头是迷信或者宗教。如果我们数数字,从0一直数,永远不可能数到结尾,那么我们就把结尾起个名字叫“正无穷”。同样的,从0往前数-1,-2,-3,也没有结尾,就把它叫做“负无穷”。科学尽头的神学就是这个负无穷,只是无法、同时也没必要去解释的一个事物的代名词而已。没有更多引申意思。

说了这么远,再返回来看佛洛依德,他认为人类的意识行为是来自记忆产生的潜意识。比如饿了要吃东西。那么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也会感觉到饿这个感知刺激,但他并没有关于吃的任何记忆,他怎么做出吃东西的行为?或者说,他怎么知道饿了就要吃东西呢?是因为当精子遇到卵子形成胚胎的那一刹那。基因库就形成了。在整个胚胎到胎儿出生的过程中,胚胎也需要吸取营养,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思维定式。早已在基因里安排好的。如果基因不健全,不知道吸取营养。那么这个胚胎就无法存活,也就没有后续的可能。从源头就掐断了。换句话说,只有执行了思维定式的个体才会存活下来。相同的还有睡觉以及成熟期想要繁殖的欲望等等,即人类最根本的欲望。而促使人类意识活动的因素,除了佛洛依德认为的后天的记忆,也应该包含先天来自基因的人格,如果说潜意识只来源自后天存在的记忆和一些原始本能(这些本能就是基因),那么审查潜意识的前意识则除了后天的道德,理性之外,还应该存在先天的人格等因素。这里牵扯到一个人格的成因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这里先不去讨论它,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定论。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在说一个健康的人在清醒状态下的意识的形成过程。那么梦意识是怎么形成的?佛洛依德认为,梦意识是一种逆向推导过程。在清醒时,我们是先看到画面,然后才对画面产生意识行为。也就是先有感官刺激然后才有意识行为。佛洛依德认为,潜意识在夜晚是跃跃欲试的。正如前面提到的佛洛依德认为梦是对欲望的满足。仅此而已,那都需要满足什么欲望?比如白天没有被抑制的但未完成的欲望、比如白天被道德抑制的无法实现的欲望、比如和白天发生的事情没关系只是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比如童年记忆),最后也有一些当晚发生的欲望,比如你吃咸了,梦里想喝水。你踢掉被子了梦里感觉冷。或者有个噪音已经在你梦里被感知到了。以上这些所有的欲望大多不能被老老实实的还原在梦里,前意识在夜晚对潜意识有着近乎苛刻的审核,虽然对潜意识的满足无可奈何,但是必须要经过伪装才能呈现出来。其实这很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会越来越压制自己的想法。孩子通常会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道理。那么梦中的意识产生了,但潜意识在夜晚把意识的出口给关闭了,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出现了,梦中的意识就会回头往知觉的方向去,与白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察觉到的一些元素相结合(比如最近一两天看到过的一些颜色,建筑,事物等等),来为知觉呈现出一副画面,而这些被呈现的画面,就是我们梦中的内容。在梦中我们好像也置身在一个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说话。这些感知和白天真实世界别无二致,但这些都是被梦的意识所反向呈现出来的。多么神奇的过程。

到这里,佛洛依德关于梦的整个理论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说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点。首先说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有时候去一个地方会产生,这个地方我来过,这个场景我见过的感觉。有人把他解释成,也许这一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过。在梦里会出现一个相反的过程,在梦里我们会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遇到陌生的人。但实际上这些人和这些地方是我们在现实中去过或者见过的。这里引用一个佛洛依德举出的例子。

一个男人在阔别故乡20年后,重新回去,在临行前一夜,梦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在街上遇到一个陌生的男人,并且跟他攀谈起来,当他回到老家,他发现这个陌生地方紧邻他老家所在的城市,确实存在,而且那个陌生男人就是他亡父的旧友。在他童年时确实见过那个地方和男人。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梦中陌生但实际去过的地方,其实都存在在我们的记忆库里。正如前文所说,有些记忆天才可以记起幼儿时发生的事情。这并不是智商的体现。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可以,这些记忆一直存在,只不过正常人无法随意调用。而我们在现实中来到一个看似陌生的地方,觉得自己来过,那么很可能你真的在不经意的时候去过这个地方,或者你在一部电影中看到过这个地方。这可能是一弹指的瞬间,但是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记。人类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另外,我们常说一句话,在我的梦里我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即使在自己的梦里,自己也只能管好自己。更多的就像在现实世界一样,而不是为所欲为。不信下次睡觉的时候你可以努力的感受一下。

对于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就告一段落。最后还是说一句,以上所有的理论都还属于人类正在研究中,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人类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世界以及探索自己的过程中。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经典语录30句

1、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当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些事情来自卫。--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宁肯听任自己失望,也绝不乱存奢望。--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3、每一个梦都起源于第一种力量(欲望),但受到了第二种力量(意识)的防御和抵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4、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5、我们之所以不是响尾蛇有2个原因,第一我们父母都不是,第二我们不住在沙漠的中央。(人的形成:基因和环境)--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6、即使是内容痛苦的梦,也可以用欲望的满足来解释。这一类梦的解释,肯定会牵扯到很多我们不愿意讲出或者不愿意想到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出现在梦里,就绝不仅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梦中唤起的痛苦感情,正是为了阻止我们提及或者讨论那些痛苦的事情。--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7、精神分析有三个支柱,即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抗拒和压抑的作用以及性的重要性。--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8、笑话给予我们快感,是通过把一个充满能量和紧张度的有意识过程转化为一个轻松的无意识过程。--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9、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0、你的眼睛疲倦了、累了、闭上你的眼睛。--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1、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它是感官将其他来源的材料经过一番加工而形成的产品。--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2、这个世界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梦境也是如此。--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3、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4、人类世界就是一个悲剧。--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5、梦的不愉快性质与梦的伪装息息相关。正因为理性(或意识)对梦的主题、欲望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试图压制它们,欲望的内容不得不进行伪装。梦的伪装,实际上是梦的稽查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妨这样定义--梦是一个(受压制或者被压制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6、如果无法影响上帝,我就要搅动地狱。--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7、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8、梦之所以要改装成不愉快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于其中某些内容为第二心理步骤所不准许,而同时这部分恰是第一心理步骤所需要的愿望。--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19、梦的内容乃是欲望的满足,而梦的动机却是一种欲望。--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0、实际上,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1、笑话的范围是无界限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2、某种内容使第二种力量感到痛苦,同时又满足了第一种力量的欲望,这种内容就会反映为痛苦的梦。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痛苦的梦里也体现了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3、入睡前,思想中的批判功能减弱,使很多杂念涌上心头,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意念。这种批判功能的减弱,往往是由困倦引起的,此时那些心头杂念也就相应地变成了人们感知上的幻觉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4、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出现在梦里,就绝不仅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梦中唤起的痛苦感情,正是为了阻止我们提及或者讨论那些痛苦的事情。--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5、那些做梦的人背对着清醒的世界--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6、个体的发展不过是生命的偶然情况的的一个简短的重复而已。--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7、大多数梦者的精神强度都比较低下,因为它们都在等待睡醒的时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8、梦有时通过一种十分神奇的重现能力,忠诚地将遥远的,甚至我们自己已经忘记的事情带回脑海中。--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9、人的性格极其复杂,动态地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极少像我们古老的道德学说所希望的那样,服从于非此即彼的裁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30、根据我的经验,每个梦关涉的都是做梦者本人,从无例外。梦绝对都是利己主义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意义在于满足欲望,这种欲望可能是被压抑的,也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渴了就会在梦里喝水,最近在减肥就会梦到吃巧克力蛋糕等。
《梦的解析》(德语:DieTraumdeutung英文: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又译做《解梦》。
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弗洛伊德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虽然有趣但是不够充分。然后他记述了许多梦,来阐明他的理论。他的方法开始于分析他的梦“伊尔玛打针”,但也有许多来自病人的个案研究,书中引用的许多最重要的梦都来自他人。
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一切梦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睡眠,第二就是愿望的达成。什么是做梦?用科学的理论来说,当人们在睡眠的时候,人体与周围环境也没有完全隔绝,某些外界刺激能够通过感觉系统传入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