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孟德斯鸠简介_孟德斯鸠名言_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_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 2、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是谁
- 3、孟德斯鸠
- 4、孟德斯鸠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 5、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品
- 6、孟德斯鸠的名言
- 7、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 8、孟德斯鸠的至理名言(精选20句)
- 9、孟德斯鸠的生平简介是什么?
- 10、寻孟得斯鸠的名言和资料
孟德斯鸠简介_孟德斯鸠名言_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_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中文名称: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
外文名称: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别名:孟德斯鸠
国籍:法国
民族:法兰西
出生地;波尔多
出生日期:1689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1755年2月10日
职业: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
信仰:自然神论
主要成就:奠基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
代表作品:《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 de Secondat,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
1689年,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城堡的贵族世家中。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1707年,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709年,第一次在巴黎游历。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庭长(孟德斯鸠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是谁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LouisdeSecondat,BarondeLaBrèdeetde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中文名: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外文名:法:Charles-LouisdeSecondat,BarondeLaBrèdeetdeMontesquieu别名:孟德斯鸠国籍:法国民族:法兰西出生地:波尔多出生日期:1689年1月18日逝世日期:1755年2月10日职业: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信仰:自然神论主要成就:奠基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代表作品:《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主张:三权分立学说人物生平出生1689年,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城堡的贵族世家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1707年,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709年,第一次在巴黎游历。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庭长(孟德斯鸠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名声鹊起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启蒙思想家1726年,孟德斯鸠辞去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庭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28年起到奥、匈、意、德、荷、英等国作学术旅行,实地考察其社会政治制度和其它情况。1731年回国后专门从事著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论法的精神1748年,孟德斯鸠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孟德斯鸠是一名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法的功能,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1750年,为《论法的精神》辩护,回击批评。去世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个人著作《波斯人通信集》(LettresPersanes,1721年)也被翻译成《波斯人信札》。《论罗马盛衰的原因》(ConsiderationssurlescausesdelagrandeurdesRomainsetdeleurdecadence,1734年)《论法的精神》(Del'espritdeslois,1748年)政治观点三权分立孟德斯鸠虽为贵族,却是法国首位公开批评封建统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突破“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三权分立说”对于1787年的《美国宪法》、1791年-1795年的《法国宪法》和1792年的《普鲁士法典》的制定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完全否定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三个基石:教会_国会和贵族。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公开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始因,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保养者”,但又认为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它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孟德斯鸠在自然神论外衣的掩盖下,揭露和批判了天主教会和僧侣的无耻罪行,指出了宗教世界观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猛烈抨击了宗教裁判所迫害异教徒的残暴行为,提出了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和睦相处、互不干扰、互相尊敬的主张。唯心史观孟德斯鸠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类历史的命运归根结底要以个别政治活动家(主要是立法者)的意志为转移。孟德斯鸠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壤和居住地域的大小,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孟德斯鸠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却具有反宗教神学的性质,它证明: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不是由上帝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自然界本身的原因决定的。君主立宪孟德斯鸠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建立以“开明君主”为首的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用三权分立的办法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其孟德斯鸠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相当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个人影响时代背景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世纪末和18世纪前叶,此时正值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统治阶级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压迫广大人民,宫廷和贵族极尽奢侈,民众却在饥寒中挣扎,长期的战乱、苛政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治、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渐兴起,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专制主义的冲突日益尖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进一步成熟。另外,思想领域的革命也为孟德斯鸠理论的形成作好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英国培根的实验主义,法国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对孟德斯鸠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大批进步的史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作家和进步人士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奔走呼号,孟德斯鸠激烈的抨击封建主义腐朽的社会秩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也被广泛接受。这都为《论法的精神》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局限性由于孟德斯鸠是一位出身于贵族家庭的、法国18世纪上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温和派代表,由于孟德斯鸠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孟德斯鸠一方面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同它进行妥协,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孟德斯鸠一方面对宗教僧侣主义进行了斗争,另一方面孟德斯鸠又不是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虽然比孟德斯鸠同时期许多启蒙思想家更深刻地提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问题,可却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社会观方面孟德斯鸠仍然是个唯心主义者。正由于孟德斯鸠的思想具有这种两重性,所以在孟德斯鸠逝世以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间便很自然地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和得到了不同的对待。一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反动思想家,都总是力图利用孟德斯鸠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来为自己的反动政治目的服务。一切先进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家,则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孟德斯鸠的思想遗产。孟德斯鸠们既充分肯定孟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斗争中的伟大功绩,又指出它在这些斗争中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孟德斯鸠们既充分肯定孟在社会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又指出它的社会学中的缺点和错误。影响孟的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们理论的形成是有重大影响的。孟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批判,孟德斯鸠的自然法理论和孟德斯鸠有关自由、平等、私有制的论断等,曾对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孟德斯鸠们在许多方面都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前辈。社会政治思想孟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谢林、黑格尔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孟德斯鸠以专制政体为三种基本的政府形态之一,使得专制政体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不仅如此,孟德斯鸠还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孟德斯鸠因此被认为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为法国和欧洲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形象”。其说尽管在当时受到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的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则逐渐成为西方人看待中国的基本前提。18世纪是西方中国观发生根本变化的世纪,即从以“颂华”(sinophilie)占优转为以“贬华”(sinophobie)为主。此外,孟德斯鸠亦认为专制主义是亚洲各国的特点。(见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孟德斯鸠的这个观点后来被一些西方人接受并滥用。孟的理论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孟德斯鸠的理论曾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尤其是孟德斯鸠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关于中国当时的法国作家大多将遥远的中国描绘成乐土,独《论法的精神》中多对中华帝国的专制有批判。孟德斯鸠曾在鲁昂与一位滞留的中国海员交谈,本着严谨的态度得出了自己的认识。尽管孟德斯鸠的见解不免偏颇,但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是较为接近事实的,也丰富了《论法的精神》的材料。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孟德斯鸠的这个说法带有一定的西方中心思想,强烈地影响了西方对中国的印象,虽一针见血地总结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但仍带有片面的想法。人物评价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战斗了一生。孟德斯鸠的一生是一个战士的一生,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机智而勇猛的抨击了腐朽反动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僧侣主义。孟德斯鸠的一生又是一个学者的一生。毕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各个科学领域的许多问题,撰写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著作。
孟德斯鸠
夏尔·德·瑟孔达·孟德斯鸠(Charles de SecoudatMontesquieu,1689—1755), 杰出的思想家,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理论的奠基者。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生于法国西南部的重要城市波尔多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瑟孔达家族原是达官显宦之家。孟德斯鸠的祖父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后来这个职务由他的伯父继任。其父因拒绝充当教士,到军队中服务。孟德斯鸠7岁丧母,从11岁到16岁,在巴黎附近的一所教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学习拉丁文,了解和熟悉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著书立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706年,17岁的孟德斯鸠回到波尔多。他钻研法律,终于在19岁时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并出任律师。1709年他迁居巴黎,直到1713年他父亲去世才回到波尔多。1714年,孟德斯鸠任波尔多法院顾问。翌年,他和一个中校军官的女儿、信仰新教的拉特丽格女士结婚。1716年他的伯父让·巴蒂斯特·瑟孔达·孟德斯鸠男爵去世,他继承了伯父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按遗嘱获得男爵的封号。从此,他开始了日后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和学术研究活动。
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路易十四这样一个以“朕即国家”为格言的绝对专制主义的国王统治下度过的。当路易十五在1715年继位时,孟德斯鸠刚踏进仕途担任公职。他经历了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也目睹过凡尔赛宫廷的荒淫奢靡。这时,阶级矛盾异常激烈,形成了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尖锐对立。本国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传播,不能不对孟德斯鸠产生影响。孟德斯鸠还广有地产,亲自经营种植葡萄和酿酒业向英国出口,故对英国抱有好感,加深了他对法国封建制度的不满。
孟德斯鸠对世袭的波尔多法院的职务兴趣甚少,经常利用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写作。他博学多才,不仅对法学、史学、哲学等颇有修养和造诣,而且还研讨自然科学,撰写了《论重力》、《论海水的来潮和退潮》、《论相对运动》等科学论文。他也发表过《论罗马的宗教政策》的历史论文。因此,他得以加入波尔多科学院。他还经常到巴黎,出入于上流社会的各种社交场合,对封建社会内部的种种丑恶现象颇有认识。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了《波斯人信札》这本名著。书中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划出上流社会中形形 *** 人物的嘴脸,其中有荒淫 *** 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背后穿针引线的 *** ,等等。书中表达了对路易十四这位专制暴虐的“太阳王”的憎恨,说在法国看到了比东方更专制的制度。这本书的出版,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重视,虽是匿名发表,却使他声名大震,也引起统治阶级和教会的不满和嫉恨。
1726年,孟德斯鸠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的职位,得到一笔巨款,使他有条件迁居巴黎,孜孜埋头于研究和写作。此时的孟德斯鸠还比较眷恋上流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洛可可”式①文艺风格的影响。1724年他写的散文诗《格尼德寺院》和1727年写的散文体牧歌《巴弗斯游记》这两首比较轻浮的作品就是例子。1728年,孟德斯鸠要求进法兰西科学院。路易十五根据佛洛里红衣主教的报告,无理加以拒绝。很明显这是对发表《波斯人信札》一书的报复。经过他本人的抗议,冲破教会阻挠.终于获得了科学院院士的崇高荣誉。
孟德斯鸠并不满足于此。为了扩大视野,增进学识,就在这一年,他开始漫游欧洲列国,实地考察各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先后曾游历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瑞士、德意志和荷兰诸国。他居住最长、考察最多的是英国,从1729年到1731年,在英国逗留达二年之久。在那里,他广泛结交名人学者,结识了著名哲学家休谟,研究了洛克的著作。洛克的分权理论,对他影响极深。他还去参观英国议会,听取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的辩论。1730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这次漫长的旅行考察,对孟德斯鸠后来提出的政治主张,起着重大影响。
1731年,孟德斯鸠回到法国后,便埋头整理资料,潜心著述。1734年,写成《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利用古罗马的历史材料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是由政治制度和风俗的优劣决定的。当实行共和制度、法制健全、民风朴实、思想自由时,罗马则盛;反之,当实行君主政体、对外掠夺、民风败坏、思想窒息时,罗马则衰。孟德斯鸠的历史观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引证历史上的共和制度来反对专制主义,显然有着进步性。从历史学角度看,这本书在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中,也居有重要地位。
1746年,孟德斯鸠被选为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隔了二年,孟德斯鸠发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这是他钻研20年的成果,也是一生思想的主要结晶。出版后轰动一时,受到极大的欢迎和赞许,在两年中印行22版。这本名著被伏尔泰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却受到统治阶级,特别是教会的猛烈攻击,被列入教皇的“禁书目录”。上述提及的《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三本著作,是孟德斯鸠的主要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孟德斯鸠的思想和学说,为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也为人类留下了一份重要的思想遗产。
孟德斯鸠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反叛者。他在许多著作中,以斗士的姿态,用辛辣、幽默的笔调,尖锐地抨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他敢于大胆、生动地隐喻或秉笔直书,揭露路易十四的专制暴戾、刚愎自用、卖官鬻爵、穷兵黩武,以及对佞臣和情妇的重用轻信。孟德斯鸠讽刺这位国王是“大魔法师”,随心所欲,“左右臣民的思想”,痛斥路易十四迷恋东方一样的专制制度。他指责路易十五任用苏格兰人琼·劳为财政大臣,滥发纸币,弄得财政紊乱,货币贬值,人民受害不浅,国家百病丛生。孟德斯鸠对专制主义深恶痛绝。他作了这样的比喻:“路易西安那的野蛮人要果子的时候,便把树从根柢砍倒,采摘果实。这就是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孟德斯鸠虽然在著作中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许多罪恶,但他没有再前进一步,去直接号召人民为推翻封建制度而斗争,反映出他思想上的不彻底性。
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势力非常强大,僧侣是特权阶级之一,也是法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孟德斯鸠对天主教持反对态度,主张改革宗教。在他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对教会乃至教皇的罪恶,作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他斥责放荡、贪婪和虚伪的教士“几乎掌握了全国的财富,这是一帮吝啬的人,他们永远往里拿,决不向外掏”。咒骂教皇罪孽深重,只不过是“比国王更强有力的魔法师”。由于新教比较符合第三等级利益,所以孟德斯鸠同情新教,为新教辩护。他赞扬信奉新教的国家,比天主教各国的人口更多,赋税收入更可观,田地耕种得更好,商业更为繁荣,并得出结论说,新教将日趋富有和强大,而天主教将逐渐贫弱。
孟德斯鸠反对灵魂不灭,提倡以科学反对神学,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承认上帝的存在。在《论法的精神》一书开头这样说道:“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保养者,这便是上帝和宇宙的关系。”孟德斯鸠的世界观是充满矛盾的。他既承认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又肯定它不干涉自然中的事务,说上帝有自己的法,兽类有它们的法,人类也有本身的法。上帝也有缺陷,并非十全十美。孟德斯鸠这些观点虽然没有达到唯物主义的高度,但在当时对于批判居于统治地位的神学观念,不能不说有一定进步作用。
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理论给法国大革命带来了直接的思想影响,而且超越国界,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确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解释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他还指出,共和政体需要的是品德,君主政体需要的是荣誉,专制政体则需要恐怖。孟德斯鸠对政体的划分并不科学,其目的则在于颂扬好的政体,针砭专制政体。这种褒贬对反对封建专制具有启发意义。当然孟德斯鸠把君主政体与专制政体分为两种类型,是错误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而孟德斯鸠认为,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他完全错了。他竭力在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三者之间找区别,力图逃出困境”。①
孟德斯鸠继承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地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这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和政体构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权力应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这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是要使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彼此均衡。君主掌握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法院专管司法权。孟德斯鸠还认为,只有划分权力的国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划分权力,国家就不会有温和的政体,而必然会倾向于专制。他的分权学说针对专制制度,但以英国的君主立宪为楷模,所以比较温和,妥协色彩很浓。
作为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孟德斯鸠非常强调法的作用。在他看来,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他说:“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也就是说,各国的法律不过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应用。他认为,各国的法律和各国的地理条件、天气、土地面积、居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人口、贸易乃至风俗习惯都有关系,而政体原则对法律的影响最大。所有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把法分为两类,即自然和人为法。自然法是指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类一旦组成社会,就失去了平等,开始了战争状态,于是就需要人为法加以约束,只有通过法律才能恢复平等。他把人为法分为几种:体现在处理不同人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就是政治法;处理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民法。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主张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信仰自由,消除财产的极端不平等,保证公民得到生活资料。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总之,他把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没有法治,国家就会腐化堕落,法治是国家的灵魂,法治可以保证政治自由。另外,他还提出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反对肉刑、逼供等一些进步观点。上述孟德斯鸠的一系列政治学说和法律观点,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
孟德斯鸠在晚年著述不多。到1750年他匿名发表了《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与解释》一文,1754年,又为《波斯人信札》增添了11封信。175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于2月10日去世,时年66岁。
孟德斯鸠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思想遗产十分丰富。他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也有建树。孟德斯鸠的学说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和法学理论,被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利用。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把他的分权理论列入了宪法。法国大革命后来虽然采取了远比孟德斯鸠学说更为激进的立场,并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当作福音,但《人权宣言》仍明显地反映出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他的学说也对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产生过作用。早在1913年,《论法的精神》一书,就被严复译成中文,以《法意》的书名出版。总之,在法国和世界的思想史上,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并驾齐驱,属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孟德斯鸠的思想与伏尔泰相似,属于资产阶级比较保守的一翼。他既没有像狄德罗那样接受唯物主义立场,也没有像卢梭那样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出较激进的政治主张,而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带有贵族的思想色彩,一面反对封建制度,一面又希望同封建制度妥协,表现出他的动摇和不彻底性。这是在相同历史条件下,他不如其他思想家的地方。
孟德斯鸠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法语: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也叫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温和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法学理论和“三权分立”学说的奠基人。
1089年,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是波尔多议会的议长,父亲曾担任军职。孟德斯鸠早年丧母。就读于尤里学院和波尔多大学,19岁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并担任讲师。1715年,他和一位有钱的军官之女茵·德·拉特丽格结婚。次年,他继承伯父职位担任波尔多议会议长(即波尔多法院院长)。但之后他将这一世袭的职位出卖,获得巨额资财,1928年进入法兰西学院后,开始长途学术旅行。他周游奥、匈、意、德、荷、英等国,广交名人学者,他博学多才,除专攻法律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自然科学,曾先后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波斯人信札》一书。他在书中假托两个波斯贵族旅行欧洲时的通信,对当时法国的封建统治进行无情的抨击。该书出版后,风行一时,孟德斯鸠因此一跃成为全国注目的人物。1931年回国后,闭门从事著述。1734年,他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1748年,孟德斯鸠经过长期的研究,花了20年时间才完成的巨著《论法的精神》问世。《论法的精神》发表后轰动全国,同时也遭到教会等封建势力的猛烈抨击。他还著有《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与解释》、《论一般的君主政体》等。1755年2月19日,孟德斯鸠病死于巴黎,终年66岁。
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品
孟德斯鸠对后世思想家们理论的形成是有重大影响的,尤其是他关于法制、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方面的思想,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孟德斯鸠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西方国家学说的奠基者。
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既表达了批判法国旧政权的立场,又充实和发展了洛克分权的思想。这一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它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又为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提出了可行又可靠的保证,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孟德斯鸠在他的作品《论法的精神》中,他把国家的权力大致上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分类,分别是立法权、行政权以及司法权,把这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不同的机构掌管,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他们有不同的权限,同时又可以相互制约,以保证政治上和权力上的全面平衡。
孟德斯鸠的名言
1.平庸是一道扶手栏杆。
——孟德斯鸠
2.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孟德斯鸠
3.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4.权力应该被用来限制权力。
——孟德斯鸠
5.“将来”属于那些勤勉的人。
——孟德斯鸠
6.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
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
——孟德斯鸠
8.对于人类,要尽人道与仁善的义务。
——孟德斯鸠
9.如果你追踪机智,结果却会抓住愚蠢。
——孟德斯鸠
10.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鸠
11.社会是人群的集合体,而不是他们各自本身。
——孟德斯鸠
12.夸奖的话,出于自己之口,那是多么乏味!
——孟德斯鸠
1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1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15.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16.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17.名人对生命的依恋程度不同,所以对于光荣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致。
——孟德斯鸠
18.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作些什么。
——孟德斯鸠
19.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与前两种完全背道而驰。
——孟德斯鸠
20.我们在那些同我们一样虚荣的人们面前讲话,他们虚荣心受折磨的程度恰与我们虚荣心得到满足的程度相等。
——孟德斯鸠
21.对于光荣的企求,和生物所同具的保全生命的本能,其间并无区别。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
22.有些人的虚荣心,比为了保全生命所必需的份量更多,对于这种人,虚荣心所起的作用何等恶劣!这些人竭力使别人不愉快,想借此引起别人的钦佩。他们设法要出人头地,结果反而更不如人。
——孟德斯鸠
23.我见过一些人,德行美好,而态度自然,使人们感觉到他们身怀美德,因为他们恪尽天职,毫不勉强,一切表现,如出本能。他们决不至于长篇大论,指出自己稀世的优点,因为他们自己仿佛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孟德斯鸠
24.一般人赞许的往往是平庸人。对于平庸人,人们很乐于济助;对于有才智的人,人们以有所剥夺为快。后者成为忌妒的对象,人们对他毫不原谅;可是为了前者利益,人们不惜一切给以支援,他受人们虚荣心的拥护。
——孟德斯鸠
25.谦虚的人,快来,让我拥抱你们!你们使生活温和动人。你们自以为一无所有,可是,我说你们拥有一切。你们想不使任何人感到惭愧,其实,大家面对着你们都感觉惭愧。在我的思想中,把你们和我到处都看见的那些武断的人相比较时,我就把他们打下高坛,让他们伏在你们脚下。
——孟德斯鸠
1、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2、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鸠
3、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4、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5、如果你追踪机智,结果却会抓住愚蠢——孟德斯鸠
6、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孟德斯鸠
7、一个有才智的人,一般地说是很难与人相处的,他选择的人是很少的——孟德斯鸠
8、政治是一把磨钝了的挫刀,他挫着挫着,慢慢地达到它的目的。——孟德斯鸠
9、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10、谦虚的人,快来,让我拥抱你们!你们使生活温和动人……你们想不使任何人感到惭愧。——孟德斯鸠
11、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
12、我们在那些同我们一样虚荣的人们面前讲话,他们虚荣心受折磨的程度恰与我们虚荣心得到满足的程度相等——孟德斯鸠
13、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14、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孟德斯鸠
15、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6、真正的聪明人能感觉到那些其他人仅仅知道的事物——孟德斯鸠
17、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孟德斯鸠
18、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19、一般人赞许的往往是平庸人。对于平庸人,人们很乐于济助;对于有才智的人,人们以有所剥夺为快。后者成为忌妒的对象,人们对他毫不原谅;可是为了前者利益,人们不惜一切给以支援,他受人们虚荣心的拥护。——孟德斯鸠
20、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孟德斯鸠
21、平平庸庸最安全——孟德斯鸠
22、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孟德斯鸠
23、大自然者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孟德斯鸠
24、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25、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26、至乐蜞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孟德斯鸠
27、一个共和国的不幸,就是它不再有阴谋秘计的时候。这情形发生在人们用金钱腐化了人民的情况下。这时人民变得冷静了,热衷于金钱,而不再热衷于国事了。——孟德斯鸠
28、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孟德斯鸠
29、我见过一些人,德行美好,而态度自然,使人们感觉到他们身怀美德,因为他们恪尽天职,毫不勉强,一切表现,如出本能。他们决不至于长篇大论,指出自己稀世的优点,因为他们自己仿佛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孟德斯鸠
30、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孟德斯鸠
31、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如下:
1、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认为,为了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政治权力应该被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个权力应该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以确保政治自由和人民权利的保障。这种思想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政治自由
孟德斯鸠认为,政治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他反对专制统治和特权制度,认为这些制度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他主张建立一种政治制度,使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并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人民平等
孟德斯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他反对社会等级制度和特权,主张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他认为,只有通过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基石。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和歧视。他认为,只有通过公正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孟德斯鸠的思想的应用:
1、政治体制建设:孟德斯鸠的法治、分权和自由思想为现代政治体制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他的思想启示我们,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需要建立在法治、分权和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和平衡,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2、法律制度改革: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对法律制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观点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这种思想为现代法律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社会治理创新:孟德斯鸠的思想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启示。他的分权思想启示我们,社会治理需要实现权力分散和多元参与,使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参与决策过程,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同时,他的自由思想也强调了个人自由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支持。
4、国际关系处理:孟德斯鸠的思想也对国际关系处理产生了影响。他的观点强调了国家间平等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处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他的思想也影响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孟德斯鸠的至理名言(精选20句)
1、 孟德斯鸠
2、 奢侈总是跟随,总是跟随奢侈。-孟德斯鸠
3、 如果你追踪机智,你会抓住愚蠢——孟德斯鸠
4、 自由是孟德斯鸠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
5、 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
6、 啊!出于自己的口中,赞美是多么无聊!?——孟德斯鸠
7、 法律,在它支配地球上所有人的场合,是人类的理性。-孟德斯鸠
8、 自由不是无限的自由,自由是一种做法律许可的权力。-孟德斯鸠
9、 如果你喜欢阅读,你可以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快乐的时刻——孟德斯鸠
10、 变坏的绝不是新一代,只有年长的人腐烂了,他们才会腐烂。-孟德斯鸠
11、 衡量一个人的真实性格取决于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现时做了什么——孟德斯鸠
12、 阅读是我驱散生活中不快乐的最好方式。读书无法驱散没有痛苦——孟德斯鸠
13、 我不做有益于身体和家庭的事情;我不做有益于家庭和国家的事情。-孟德斯鸠
14、 我们在和我们一样虚荣的人面前说话,他们的虚荣心与我们的虚荣心相等——孟德斯鸠
15、 国家收入是每个公民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其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享受。-孟德斯鸠
16、 谦虚的人,快来,让我拥抱你!让生活温柔动人……你不想让任何人感到羞愧——孟德斯鸠
17、 由于自然者在世界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力量,他们也经常使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孟德斯鸠
18、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别人的记忆里,生命似乎会延长;荣耀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它是珍贵的,不亚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19、 一个共和国的不幸是,它不再有阴谋。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们用金钱腐败人民的情况下。这时,人们变得冷静,热衷于金钱,而不是国家事务——孟德斯鸠
20、 我见过一些人,美德,自然的态度,让人觉得他们有美德,因为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情愿,所有的表演,如本能。他们永远不会长篇大论,指出他们罕见的优势,因为他们似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的生平简介是什么?
出生在波多尔附近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法国启蒙主义的先驱之一。晚年致力于研究政治革新问题,著有《论法的精神》等。
孟德斯鸠(CharlesMontesquieu,1689~1755年)出身于一个贵族法官家庭。早年就读于波多尔大学,毕业后任律师。1714年当选为市参议员,后来继承监护人伯父的遗产和官职,任省高等法院院长。1716年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他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又有理论修养,决心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成绩。1721年他出版的《波斯人信札》从多种角度对法国社会进行抨击,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使得路易十五拒不批准他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34年出版了《罗马兴衰原因论》,书中他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社会理论,探索了历史发展的原因。1748年又发表了《论法的精神》,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学、法学和历史理论,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由于他书中的方法是从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而得出某些结论,人们将其誉为近代实验社会学的真正开端,把他称为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法学理论是从自然法出发的。他说:“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从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
寻孟得斯鸠的名言和资料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问题描述:
谢谢
解析:
孟德斯鸠(公元1689~1755年),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贵族世家,幼年即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至波尔多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1716年聘任波尔多市议长职位,1721年发表著名的《波斯人信札》,获得巨大成功。1726年后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有三部,即《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特别是《论法的精神》一书,直接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被称为政治法律学上的巨著。
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法)孟德斯鸠
商业使 人文明。-(法)孟德斯鸠
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孟德斯鸠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法)孟德斯鸠
哪里有贸易,哪里就有法律。-(法)孟德斯鸠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法)孟德斯鸠
对一个人的不公就 是对所有人的威胁。-(法)孟德斯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