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巴巴罗萨是什么意思
- 2、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
- 3、德国二战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怎么失败的?
- 4、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
- 5、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
- 6、“巴巴罗萨计划”是如何实施的?
- 7、巴巴罗萨计划内容介绍 有什么历史影响
- 8、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9、“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
- 10、巴巴罗萨计划的作战发生时间是()。
巴巴罗萨是什么意思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军低估了苏联和红军的抵抗能力和意愿,同时德军的战争计划并不一致,计划的后勤准备也不完善。德军在1941年底发现自身面临的情况是:红军的力量逐渐增强,然而德军的战力却因为某些因素而逐渐减弱,这主要是因为部署区域的过度延伸、运输的困难影响了补给和调度、恶劣的气候、以及各部队经过半年征战后的磨损造成的。步兵部队的兵员短缺现象从1941年9月出现后便一直未获改善,反而随着时间越加恶化,气候的不适,食物的短缺,过长的战线注定着德军走向失败。一直到战争结束为止,德国陆军都处于步兵短缺和补给支援缺乏的窘境。
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其主要对手苏联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行动的代号。该计划于1941年6月22日启动,德国军队意图迅速占领苏联广阔的领土。在初始阶段,德国军队沿用了其著名的“闪击战”策略,成功击败并俘获了大量苏联红军。然而,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冬季战场的残酷条件,未能实现其快速攻克莫斯科的目标,从而导致巴巴罗萨计划的最终失败。
巴巴罗萨计划最初由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并于1940年8月底完成制定。原名为“奥托计划”,但在1940年12月更名为“巴巴罗萨”。
整个巴巴罗萨行动在11月莫斯科战役中达到高潮。尽管负责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因秋季泥泞导致的补给问题而受苦,他们仍被命令继续前进。巴巴罗萨行动的目标从一开始就相当不切实际。战争在干燥的夏季开始,这是德国军队行动的最佳季节。在最初的数周内,德国军队的突袭确实歼灭了大量苏联军队。但随着理想的夏季过去,严酷的秋季和冬季到来,苏联军队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实力,而德国军队的攻势开始受到阻碍。在漫长的战斗之后,德国军队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石油的短缺也注定了他们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德国二战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怎么失败的?
1.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实施,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在苏联及东欧地区展开。该计划最初被称为“奥托计划”,后改名为“巴巴罗萨”。
2. 巴巴罗萨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纳粹德国树敌过多。虽然德国在战争最盛时期控制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但这也导致了众多敌对国家的形成。苏德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形成。
3. 轴心国联盟的松散性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虽然结成了三国轴心,但在整个二战过程中,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实际上往往是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拆台。
4. 战争指挥方面的问题也是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虽然德军官兵的作战素质很高,但德军高层的指挥存在诸多问题。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将领间常常意见不和,互不信任,希特勒过于集权,干涉作战指挥到营连一级,导致军队无法根据战场情况作出合理处置。
5. 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也是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德军武器虽然性能优良,但过于精密,不便于大量生产。此外,德国没有重视战略空军的发展,没有远航程大载弹量的战略轰炸机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无法摧毁苏军后方的生产基地和物资中心。
6. 种族主义政策也是导致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希特勒的种族政策使得德国无法赢得被占领地人民的支持,反而推向了自己的敌对面,激起了苏联人民的强烈反抗,给自己制造了无数的敌人。
7. 德国在战略资源方面的匮乏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德国的战略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如罗马尼亚的石油和挪威的铁矿。战争持续进行导致资源更加不足,对战略资源的掠夺成为德军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也干扰了战略决策。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国的资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战败的颓势也愈发明显。
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
1. 1940年7月,希特勒召集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宣布了预谋已久的作战计划:突然袭击前苏联,旨在摧毁这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当时两国已经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 为实施希特勒的作战意图,德军总参谋部立即开始拟订对前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该方案于12月底完成,并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在英战结束前,以快速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前苏联;先以突袭歼灭前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辅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前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
3. 为了进攻前苏联,德国在外交、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并采取伪装和欺骗手段。德国曾制订过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但为全力进攻前苏联而放弃。为了掩盖“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大造舆论,试图让世人相信要实施“海狮计划”。
4. 德国采取多种手段迷惑人们的视线,如制造假象、印发英国地图、配备英语翻译、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渡海及登陆工具、配置假火箭、进行登陆作战演习等。然后,德军大规模东调,却声称是为了在进攻英国前到东部地区休整。
5. 德国在外交上进一步迷惑前苏联人,停止对前苏联的攻击,将矛头转向英国。德国驻前苏联外交官主动会晤前苏联高级官员,解释德军调往东部只是稍作休整,而向波兰大举增兵是派年轻士兵替换老兵等。
6. 由于“海狮计划”成功掩盖了希特勒的作战意图,至1941年6月中旬,德国在东部同前苏联的边境上集结了190个师、约500余万人、3800多辆坦克、5万门大炮和5100多架飞机。但前苏联人对希特勒的承诺和解释信以为真,未注意德军军事部署。
7.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不宣而战,以190个师、5100架飞机大举进攻前苏联。德军顺利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而前苏联方面毫无防备。德军航空兵对前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陆海空军基地及部队营房进行毁灭性轰炸,使前苏联几乎完全瘫痪。德军又空袭了前苏联西部地区的66个飞机场,使苏军损失了1200架作战飞机。苏军面对敌人的猛烈突袭,几乎完全丧失抵抗能力,只能向内地撤退。
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国防军必须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远征将苏俄击败。"德军的进攻终止线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至伏尔加河,尔后建立一个防线。迅速占领莫斯科的原因是"攻占该城,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决定性胜利。此外还意味着苏联丧失了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看来德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莫斯科,并尽快向东推进,直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但《巴巴罗萨计划》又根据希特勒的旨意规定:中央集团军群在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后,应"以强大的快速部队转而向北",协同北方集团军群,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占领列宁格勒,然后再进攻莫斯科。这显然与迅速占领莫斯科的要求相矛盾,其目标变成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对于南方集团军群,希特勒要求它"提前攻占在国防经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顿涅茨盆地"。显然该集团军群的目标是经济上的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要求,德国对苏战争的主力仍是经过战火锤炼的装甲部队,这个计划中还有这样的规定:"必须大胆作战,坦克分四路深入,以消灭俄国西部的大量俄国陆军;还须防止敌人退入俄国的辽阔地区。"希特勒见装甲部队是击败法国的关键性力量,在对法战争结束后对装甲部队进行了整编和扩编,德国装甲师的数量从1940年春的10个师增加到1941年6月22日的21个师,摩托化师增至13个。德军这21个装甲师(实际投入侵苏战争的是19个)被编为4个装甲集群:霍普纳将军指挥的第4装甲集群,辖第41装甲军和第56装甲军,共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步兵师;霍特将军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辖第39、第57装甲军,共4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辖第24装甲军、第46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共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辖第3、第14、第48装甲军,共5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
虽然德军装甲师的数量增加了1倍,但坦克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苏德战争开始时只有3550辆,比入侵西欧时多800辆。装甲师数量的增加,是由于希特勒对师的数量的偏爱。德军装甲师原来的核心是坦克旅,每旅有2个坦克团,每团有160辆坦克。希特勒为了增加师的数量,从每个装甲师中抽出一个坦克团,再配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一个摩托化炮兵团,就组成一个新的装甲师,这样1941年一个德军装甲师的坦克比过去少了一半,在150~200辆之间。德军使用的大部分坦克仍是Ⅲ型,有部分Ⅳ型,德军在坦克数量上与苏军相比居劣势,但坦克的质量居优势,坦克兵的素质,特别是指挥官的素质和经验,远远胜过对手。除这4个装甲集群外,德国陆军的其余部队还处在骡马时代,除能乘火车外,就得靠双腿行走,辎重和火炮都用骡马牵引,和拿破仑时代陆军的前进速度相同,只能当铁砧使用。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要求,德军3个集团军群从1940年年底起,着手拟定各自的作战计划。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李勃上将。他指挥屈席勒尔将军的第18集团军、布施将军的第16集团军和霍普纳将军的第4装甲集群,由克勒尔将军的第1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共有26个师。李勃的任务是率部从东普鲁士东北部出发,占领800公里以外的列宁格勒,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并与芬兰军队会合。李勃对面的苏军是波罗的海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战争爆发后改为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三个集团军。李勃把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当作开膛破肚的尖刀,部署在中间,充当先锋,首先冲到德维纳河畔的道加夫皮尔斯,抢占桥梁,不停顿地冲向列宁格勒,切断波罗的海沿岸与内陆的联系,把苏军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跟在其后的两个集团军扫荡苏军残兵,把苏军驻波罗的海沿岸的部队压到海岸后再消灭。
霍普纳南面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凯塞林元帅的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这是兵力最强的集团军群,计有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施特劳斯上将的第9集团军、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共51个师。博克的总目标是占领莫斯科,但其当前任务是包围和消灭白俄罗斯的苏军,占领斯摩棱斯克,打通奥尔沙陆桥,为下一步占领莫斯科创造条件。由于当面苏军西方方面军呈前沿部署,博克把2个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北面是在东普鲁士的霍特,南面是在华沙附近的古德里安,准备对苏军实施大纵深迂回包抄。博克想撒开一个大网,同时伸出两支铁臂,在600公里外的斯摩棱斯克合拢,把斯摩棱斯克以西的苏军连根拔起,一锅煮熟,一步跳到莫斯科的大门口。但缺乏军事业务专门训练、又爱干预战役战术细节的希特勒担心这两支铁臂会因伸得太长而被苏联人砍掉,坚决主张合拢的地点是350公里外的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博克哭笑不得,大失所望。只得更改初衷,把一个大网变成好几个小网,博克的两支铁臂在明斯克合拢,切断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堵住苏军的退路。与此同时,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南向前伸出,再合紧,把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第10集团军也扔进肉锅。由于装甲部队的速度快,装甲集群和步兵集团军收网和架锅几乎能同步完成。一俟苏军入网、进锅,2个集团军分兵疾速追赶装甲部队,而2个装甲集群不待步兵赶上,就向斯摩棱斯克伸出铁臂,在斯摩棱斯克筑起铁墙,后面的步兵继续东进,把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之间的苏军挤成肉饼。
博克南部的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龙德施泰特元帅,由第4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龙德施泰特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充当配角,其所辖兵力有40个德国师、14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匈牙利军,他的总任务是占领基辅,进至伏尔加河。但其第一阶段任务是占领基辅,占领西乌克兰,消灭当地的苏军西南方面军(辖4个集团军)一部。龙德施泰特的部队实际由北南两个集团组成。北集团部署在波兰卢布林地区,有赖歇瑙元帅指挥的第6集团军、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和斯图尔纳格尔指挥的第17集团军。南集团是驻罗马尼亚的德国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龙德施泰特的主力是北集团左翼的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共20个师。这两个集团军从卢布林地区出发,第6集团军在左,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在右,贴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南缘,先奋力突破苏军的防御,向东南直逼基辅,在接近基辅以西约130公里的日托米尔时,第6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群分兵,前者转向东,从南北两翼钳击基辅,占领基辅附近第聂伯河上的渡口;后者抛开步兵,先继续向东南疾进,然后突然掉头杀向正南,奔向黑海海岸,包围部分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整个南方方面军。与此同时,北集团右翼第17集团军占领普热姆尔要塞后亦向东南推进,把后路被抄、军心大乱的苏联军队推向东面,赶到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履带下,配合左翼的两个集团军,撕开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防线,再把南方方面军装进口袋。在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杀向黑海时,龙德施泰特放出右翼南集团的三个集团军。德国第11集团军居中,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在两翼,三路并进,渡过普里特河、德涅斯特河,把苏联南方方面军赶进克莱斯特张开的口袋。在消灭苏联南方方面军后,龙德施泰特就向哈尔科夫和伏尔加河推进。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作战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德军妄图快速攻占苏联的大片领土。
在最初阶段,德军沿用“闪击”战法,歼灭并俘虏大批苏联红军,但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冬季战场的严酷条件,攻克莫斯科的企图落空,导致巴巴罗萨计划失败。
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扩展资料:整场巴巴罗萨作战在11月开始的莫斯科战役中达到最高潮,尽管负责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饱受秋季泥泞所造成的补给短缺之苦,仍被下令继续进攻。
巴巴罗萨作战的目标从一开始便相当不切实际。战争开始于干燥的夏季,是最适宜德军行动的季节,德军在最初数周里突袭并歼灭了大量的苏联军队。
但当理想的季节过去、严酷的秋季和冬季来临时,苏联军队已经恢复一定实力,而德军的攻势则开始遭受阻挠。德军在经历漫长的战斗后却无法取得足够的补给;石油的缺乏也注定了德军不可能达成预定中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错误1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如何实施的?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第二十一号指令,即作为“巴巴罗萨”的对苏作战计划,计划规定:
“德国军队必须做好准备在英德战争结束之前击垮苏联。”
此项计划的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后来由于德国对南斯拉夫采取了军事行动,向苏联发动战争的日期才又推迟到1941年6月22日。
为什么希特勒在1941年春天实行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这是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一些人将之归结为希特勒那不可思议的头脑与个人品性,也有一些人将其解释为种族观念与生存空间论的不可避免性,另外一些人则把这归结于机会主义及无可置疑的苏德关系的摩擦。实际上,希特勒之所以实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是多种因素合力所致,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第一,希特勒的传记作者爱兰·布劳克说: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理由简单而充分,即建立一个千年帝国的根基之一就是占有维斯杜拉河到乌拉尔地区”。
夺取生存空间是希特勒总体战略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苏联那富饶的领土恰好是希特勒眼中的一块肥肉。
第二,希特勒坚持认为对苏联的战争是场意识形态及种族之间的战争,他反对军队中单为领土而战的意见。1941年3月31日他曾下口头命令解除这些人的战时职务,并将1941年6月6日在东部战线俘获的苏军处决。
第三,希特勒本能地感到斯大林相当危险。1940年末至1941年初,苏德之间日益增多的摩擦证明了这一点。法国沦陷以后,斯大林加紧了对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的控制,将之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自从1939年10月以来,苏军驻扎在这些地区。1940年6月末苏联强化了对这些国家政府的控制,到7月份,三国都申请加入了苏联,希特勒自称受到了震惊,也许是这样,因为他不喜欢别人玩他的游戏,但他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有秘密条约在案。莫洛托夫柏林之行的态度更使希特勒感到俄国已是靠他最近的眼中钉了。
第四,整个1940年下半年,在希特勒的头脑中,俄国与英国的问题不可分割地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希特勒认为,假如苏联是一个中立国,英国就会被迫接受希特勒不流血的胜利,就是因为有“俄国这只大陆剑”从中作梗。
4月下旬,美国和伦敦多家报纸报道说,苏驻英大使麦斯基拜会了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就苏英签定贸易协议进行磋商。5月,克利普斯被派往莫斯科,7月中旬,斯大林会见了英国大使克利普斯。这是自里宾特洛甫访问以后他还没有给过外国使节的殊荣。两个欧洲强国的关系松动令希特勒焦燥不安,于是,希特勒决定其总体战略,为了减少冒险,必须先打破英国的幻想。
英国对美国抱有很大的希望,而且像一个将要淹死的人一样紧紧抓住了俄国。如果俄国被从地图上抹掉,那么美国也会这样,因为苏联被打垮以后,日本就腾出了手,成为远东强有力的威胁力量,这就是进攻苏联的妙处所在。这样,希特勒就自然地成了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了。
第五,战争第一年里所取得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希特勒的自信。至 1940年6月,希特勒已占领了九个国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另加梅梅尔。这些国家共有八十五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一亿多人口。第三帝国所支配的有几乎整个西欧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命脉和军用资料。现在他相信自己的全能,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军队是没有什么困难可言的。
英国著名的希特勒研究专家罗斯伯格毫不怀疑地认为,希特勒首先进攻俄国有一个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希特勒认为,冒险越过海峡进攻英国将损失一批精干士兵,他需要这些人来实现其大目标,征服苏联。而且,打垮英国,对于德国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好处,付出的却是鲜血。
另外,希特勒意识到对法战争的胜利已使德国军队和人民自我陶醉,他们渴望和平,因而对他征讨苏联起到了一种威胁性的破坏作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德国再也不会出现这样有权威的领袖了。的确,与同时代人相比,希特勒是一个鬼雄,但是他不知道此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视政治、经济、军事现状的大胆的疯狂赌徒了。
第六,苏联经济发展神速。在1929年-1939年间的十年里,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以27%的速度递增,英国是17%,而苏联是400%,到1938年,苏联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工业强国。而且,苏联资源丰厚,继续下去,德国已无法与之比拟。
这样,希特勒一面加紧“巴巴罗萨”的准备工作,一面严密封锁消息,佯装进攻英国的姿态,与苏联保持表面的平静友好关系。然而,这段友好关系在1941年6月22日戛然而止,德国的三个集团军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电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袭击。
巴巴罗萨计划内容介绍 有什么历史影响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计划介绍 整场作战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计划为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苏联西部领土。“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技战术不佳的苏联红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导致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该计划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东方战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数千万人因此罹难。
德国作战军团分布状况 1.北方集团军群(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第16集团军(由恩斯特·布施指挥)第4装甲集团军(由艾里希·霍普纳指挥)第18集团军(由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指挥)第1航空舰队(由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
2.中央集团军群(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第4集团军(由京特·冯·克鲁格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第3装甲集团军(由赫尔曼·霍特指挥)第9集团军(由阿道夫·斯特劳斯指挥)第2航空舰队(由阿尔贝特·凯塞林指挥)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
3.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第17集团军(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第11集团军(由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指挥)第6集团军(由瓦尔特·冯·赖歇瑙指挥)第4航空舰队(由亚历山大·罗尔指挥)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
巴巴罗萨计划历史影响 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二战时期入侵苏联的总体计划,最初目标是快速打败苏联,在1941年冬季到来以前拿下莫斯科结束战斗。
单纯从战术的角度来讲,巴巴罗萨计划是有相当大作用的,它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瓦解了苏军的防御,并且将苏军战前的常备军打垮,以至于苏军后续战斗绝大部分作战人员都是从动员兵开始的。
但从整个战争的角度来讲,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德国已经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如果不能跟苏联和解,那么从波兰止战开始德国就没有过取胜的希望,所以巴巴罗萨计划也没用。
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939年8月,纳粹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周之后,德国即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揭幕。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于1939年9月1日,是时,德国战机首先空袭波兰城镇维隆,造成将近1200人丧生。
5分钟后,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向波兰但泽自由市维斯特布拉德半岛上的军事转运仓库开火。几天之内,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开始调动军队,并指导平民做好战争准备。
9月17日,苏联从东入侵波兰。10月初,波兰军队在损失约65000人部队、平民死亡数万之后投降。11月,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战役,史称“冬季战争”。
1940年初,德国最终确定了入侵丹麦和挪威的计划。此处搜集的照片再现了二战头几个月里的骚动混乱以及盟军为即将到来的艰巨战斗所作的准备。
扩展资料
导致巴巴罗萨计划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军的战争潜力和抵抗决心。
相较而言,苏联具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和更强的战争潜力。苏联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军队数量和坦克数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可动员人数更是德国的2倍之多。
虽然苏军由于缺乏准备和高估自身战斗力的缘故,在战争初期屡遭失败。但他们仍然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部队投入作战。苏军的顽强抵抗也进一步消磨了德军的锐气。
总之,苏军在前期遭遇失败后逐渐积累了作战经验,从而能够利用熟悉地利和军队数量的优势稳定住战线,遏制住德军推进的步伐。
2、德军的战争准备和作战计划均不够完善,战线过长也加大了德军的后勤压力。
从巴巴罗萨计划的内容来看,想在短时间内占领像苏联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无异于痴人说梦。另一方面,德军在具体实施巴巴罗萨计划时也缺少延续性。希特勒对德军的过度干预,更是影响了德军的正常部署。
比如,在侵略苏联的计划和主要目标的设计上,希特勒就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有着严重分歧。最高统帅部认为应该直接攻往莫斯科,希特勒却认为应该先夺取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丰富资源。双方的争论也导致作战的准备工作推迟延缓。
更重要的是,随着战线的推进,德军的实力已经由于占领区域的过度延伸,后勤补给难以跟上进攻速度等因素有所削弱。另外,德军在装甲部队和航空支援方面的不足也影响了它的进攻效率和推进速度。
3、恶劣的天气和地理条件对德军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于希特勒对速战速决的可能性过度自信,导致他并未充分考虑德军在冬季作战的情况,对秋冬季节时苏联恶劣的道路和天气状况都缺乏准备。德军虽然能够在夏季时取得战果。但当理想季节过去,寒冷的秋冬季节到来时,德军就无法取得足够的冬季装备。一些武器装备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恶劣天气和较差的道路状况同样影响了苏军的作战行动。但本国作战的苏军有着更为充分的准备,从而使他们能够将这种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组图揭秘: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拉开二战序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
这个以两句话说不完,就是hitler在1940年是制定的打苏联的计划代号
希特勒认为英国之所以坚持不屈,是寄希望于美苏两国,如果苏联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破灭。“巴巴罗萨计划”是一个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用“闪电战”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快速消灭苏联的作战方案。为此,希特勒进行了一系列的伪装和欺骗,他要求做到“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会大吃一惊,并感到难以置信”、“造成历史上的最大骗局”。
巴巴罗萨计划的作战发生时间是()。
巴巴罗萨计划的作战发生时间是()。
A.1941年6月20日
B.1941年6月21日
C.1941年6月22日
D.1941年6月23日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