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 2、哪位君主采纳“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3、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谁?
- 4、向汉武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李斯 B.董仲舒 C.主父偃 D.韩
-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
- 6、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谁提出的
-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建议。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学术思想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后在汉武帝时推行。这一事件成功的将孔子儒学推为了中国社会正统思想,神化了古代的专制王权。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的老家广川大董故庄村在衡水东南,邻近齐鲁,北靠燕赵,西界三晋。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董仲舒出生于家有大批藏书的大地主阶级家庭。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
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董仲舒
哪位君主采纳“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名刘彻,汉景帝之子,是西汉第五代皇帝,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
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因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在汉武帝时期,因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赋役日益苛重,怨声载道,西汉封建统治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董仲舒为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创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书·董仲舒传》)的学说,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的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
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
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出生年代(前179一前104)中国汉代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董仲舒在著名的《 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 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 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向汉武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李斯 B.董仲舒 C.主父偃 D.韩
B 试题分析:从题文看,要求选出向汉武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物。从选项看,李斯是秦国丞相,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可以排除,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的是削藩,董仲舒是汉朝的儒学大家,所以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他提出的这一观点正好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可以使国家的思想大一统从而进一步巩固政治大一统。同时儒家思想正是适用于国家安定的状况,与当时的历史相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谁提出的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的,其原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一生经历三个朝代,在汉武帝元光元年间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并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谁提出的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主张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三朝。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出包括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主张。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其原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中的“儒术”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其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和发展特性,它神化了专制王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影响
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独尊儒术成为改善治民之术的需要,统一民众思想,同时也提到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但同时又将专制集权推向了顶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提出的建议。在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
3、独尊儒术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
董仲舒的介绍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等。董仲舒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学说,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释法律。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古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就开始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统治地位的标志。
在中国朝代史上,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相抵触。
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的简介:
董仲舒,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曾担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极盛时期,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统治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