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鹅行鸭步什么意思
- 2、鹅行鸭步是什么意思
- 3、鹅行鸭步什么意思
- 4、鹅行鸭步的意思
- 5、鹅行鸭步什么意思
- 6、鹅行鸭步的意思解释
- 7、放慢脚步指的是哪个成语 放慢脚步指代的成语
- 8、鸭步鹅行是什么意思
- 9、形容速度太慢的成语
鹅行鸭步什么意思
鹅行鸭步的意思是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走路速度缓慢而摇摆。
【拼音】é xíng yā bù。
【释义】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妖猪幻惑》: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补语。
【近义词】蜗行牛步。
【反义词】高视阔步、石火电光。
【示例】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成语典故
腊月初,山东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坐着一乘大轿,身边带着七八名军卒,前去化纸上坟。一行人路过清风山时,被占山的王矮虎赶散军卒,将那知寨夫人捉上山去。此时,宋江正在清风山上,得知此事便来说情,要王矮虎放走刘高夫人。
清风山头领燕顺、郑天寿碍于宋江的情面,不管王矮虎愿意不愿意,喝令轿夫抬下山去。那妇人听了这话,插烛也似地拜谢宋江,一口一声叫道:“谢大王!”两个轿夫心内害怕,抬着那妇人飞也似地奔下山去。
当那妇人被捉后,几个被赶散的军卒没命地跑回去报告知寨刘高。刘高听了大发雷霆,怒骂那些军卒,并用大棍狠打那些军卒,还声嘶力竭地吼道:“如果不把夫人夺回来,通统下牢问罪。”那几个军卒无可奈何,只得央求本寨军兵七八十人,各执枪棒,尽力去夺。不想来到半路,正撞着两个轿夫抬着知寨夫人飞快地来了。
众军卒接着了夫人,问道:“你们怎地能够下山?”那妇人撒谎道:“他们见我说出是刘知寨夫人,吓得慌忙下拜,赶快叫轿夫送我下山。”众军卒簇拥着轿子便回。军卒见轿夫走得快,便说道:“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的快?”那两个轿夫说:“本是走不动,背后好象有人在打我们一样,所以就跑得快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鹅行鸭步
鹅行鸭步是什么意思
拼音:é xíng yā bù解释: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出处:例句: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鹅行鸭步什么意思
像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
鹅行鸭步 [é xíng yā bù]
释义:
步:走。
像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
比喻步行缓慢。
引证: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例句:奶奶走路尽管已是~,但她仍坚持每天到湖边锻炼身体。
近义词:
蜗行牛步 [wō xíng niú bù]
释义: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例句:熊林正朝前用力地挤着,因为身材魁梧,力气也大,效率还算挺高的,不过依旧是~。
反义词:
大步流星 [dà bù liú xīng]
释义: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听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把它牵上。”
例句:哥哥朝着我~地走过来。
鹅行鸭步的意思
鹅行鸭步的意思是形容行走迟缓。
鹅行鸭步
鹅行鸭步,汉语成语,拼音是éxíngyābù,意思是后来人们引用“鹅行鸭步”(像鹅和鸭子走路)来形容行走迟缓。出自元·杨景贤《西游记·妖猪幻惑》。
元·杨景贤《西游记·妖猪幻惑》:“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知识拓展:
三个矮子威风凛凛地离船,个个都是凸肚挺胸、鹅行鸭步,大有睥睨尽天下英雄之概。只见少年时而大步流星,时而鹅行鸭步。大腿的酸胀和屁股的麻木让他走起路来,有些鹅行鸭步的感觉。奶奶走路尽管已是鹅行鸭步,但她仍坚持每天到湖边锻炼身体。
你希望它慢些时,它却如白驹过缝,转瞬即逝;当你希望它快些时,它却又鹅行鸭步、漫条斯理,让你倍觉煎熬,甚至度日如年。那老伯上来要看个究竟,他走过我的身边,并未发现我们,机会来了,我们鹅行鸭步地向楼梯走去,正要下楼时,不幸的是被老伯发现了。
大腿的酸胀和屁股的麻木让他走起路来,有些鹅行鸭步的感觉。只见少年时而大步流星,时而鹅行鸭步。头几天还有人打伞,可细雨似乎永无停止地下着,为了行走方便,大家将油布伞往背后一搁,不撑了。
你们中敬畏上主的,应听他仆人的声音!凡于黑暗中行走而不见光明的,该依靠上主的名字,并仰仗自己的天主。你曾进到海源,或在深渊的隐密处行走吗?行走江湖,救死扶伤,漫画英雄“蒙面侠”,这是电影?还是真实的故事?
车辆入库,出行走路;绿色环保,不怕拥堵;赏赏风景,看看花树;关爱环境,用心呵护;美好家园,共同照顾。世界无车日,携手绿色行。
鹅行鸭步什么意思
鹅行鸭步
拼音:[é xíng yā bù]
释义:鹅行鸭步,汉语成语,拼音是é xíng yā bù,意思是后来人们引用“鹅行鸭步”(像鹅和鸭子走路)来形容行走迟缓。出自元·杨景贤《西游记·妖猪幻惑》。
成语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妖猪幻惑》:“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成语典故
腊月初,山东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坐着一乘大轿,身边带着七八名军卒,前去化纸上坟。一行人路过清风山时,被占山的王矮虎赶散军卒,将那知寨夫人捉上山去。此时,宋江正在清风山上,得知此事便来说情,要王矮虎放走刘高夫人。清风山头领燕顺、郑天寿碍于宋江的情面,不管王矮虎愿意不愿意,喝令轿夫抬下山去。那妇人听了这话,插烛也似地拜谢宋江,一口一声叫道:“谢大王!”两个轿夫心内害怕,抬着那妇人飞也似地奔下山去。
当那妇人被捉后,几个被赶散的军卒没命地跑回去报告知寨刘高。刘高听了大发雷霆,怒骂那些军卒,并用大棍狠打那些军卒,还声嘶力竭地吼道:“如果不把夫人夺回来,通统下牢问罪。”那几个军卒无可奈何,只得央求本寨军兵七八十人,各执枪棒,尽力去夺。不想来到半路,正撞着两个轿夫抬着知寨夫人飞快地来了。众军卒接着了夫人,问道:“你们怎地能够下山?”那妇人撒谎道:“他们见我说出是刘知寨夫人,吓得慌忙下拜,赶快叫轿夫送我下山。”众军卒簇拥着轿子便回。军卒见轿夫走得快,便说道:“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的快?”那两个轿夫说:“本是走不动,背后好象有人在打我们一样,所以就跑得快了。” [2]
鹅行鸭步的意思解释
鹅行鸭步,释义是: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也说鸭步鹅行。
例句: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
知识扩展
鹅行鸭步,这个成语出自明朝的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形容的是一个人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这个成语在中文中非常流行,被用来形容那些行动迟缓、不紧不慢的人。
鹅行鸭步的字面意思是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鹅和鸭都是步伐缓慢的鸟类,因此用它们来形容人的走路方式,形象地表达了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这个成语也可以写作“鸭行鹅步”,意思是一样的。
这个成语的内涵意义是指在做事或行动时拖沓、不紧不慢、慢条斯理。这种行为方式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耐烦或焦虑,因为事情进展缓慢,迟迟看不到结果。有时候,这种行为也可能意味着缺乏决心或动力,导致事情无法顺利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类型的人。他们往往做事缺乏紧迫感,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这种行为方式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加快步伐,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
同时,“鹅行鸭步”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做事缓慢、浪费时间的行为,而是要抓住每一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总之,“鹅行鸭步”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并被用来形容那些行动迟缓、不紧不慢的人。我们应该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并认识到这种行为方式可能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时间,提高效率,避免成为“鹅行鸭步”的人。
放慢脚步指的是哪个成语 放慢脚步指代的成语
1、放慢脚步指代的成语是步态蹒跚,意思是走路摇摆、缓慢的样子。鹅行鸭步,意思是像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2、语法:步态蹒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走路缓慢的姿态。
3、示例:他步态蹒跚的样子让人发笑。
4、近义词:步履蹒跚。
鸭步鹅行是什么意思
鸭步鹅行意思是是指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一、成语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二、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老年人。
三、例句
1、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2、克莱儿听他的朋友灵慧说:用成语“鸭步鹅行”造句是一件异常有意思的事情。
3、豪逊正偷偷地在默写张继的诗《华州夜宴庾侍御宅》,脚上穿着金猴王皮鞋的司马如老师忽然来到面前,叫他用“鸭步鹅行”造句,吓得他把尺子都弄到了地上。
4、在前往郸城县吴台镇第三中学的火车上,良影大哥哥给可瑜和玉如讲了“鸭步鹅行”的典故。
5、成语里丑捧心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逸翔正在全神贯注地默记沈成语鸭步鹅行出自,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6、她鸭步鹅行的样子滑稽可笑。
7、奶奶走路尽管已是鹅行鸭步,但她仍坚持每天到湖边锻炼身体。
8、大腿的酸胀和屁股的麻木让他走起路来,有些鹅行鸭步的感觉。
形容速度太慢的成语
形容速度太慢的成语【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步态蹒跚】: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鹅行鸭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滚芥投针】:滚动芥耔把针投到小孔里。比喻事情进展缓慢,成效很小。【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迈:走路;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走路缓慢,心里晃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胡子工程】:喻指进度缓慢、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缓不济急】: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疾如风,徐如林】:疾:迅速;徐:舒缓,缓慢。行动迅速时像风一样快,行动减慢时像树林一样齐整。多用以形容军队步调一致,行动统一。【迈四方步】: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漫条斯理】: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慢慢腾腾】:形容运动非常缓慢。【慢慢吞吞】: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平波缓进】:水流平稳,缓慢前进。指水面风平浪静,行船从容安稳。比喻处事不急躁,不冒进。【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轻声缓慢地吐词。【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施施而行】: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鸭行鹅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远水救不了近火】: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远水难救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形容动作缓慢的成语【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步态蹒跚】: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鹅行鸭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滚芥投针】:滚动芥耔把针投到小孔里。比喻事情进展缓慢,成效很小。【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迈:走路;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走路缓慢,心里晃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胡子工程】:喻指进度缓慢、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缓不济急】: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疾如风,徐如林】:疾:迅速;徐:舒缓,缓慢。行动迅速时像风一样快,行动减慢时像树林一样齐整。多用以形容军队步调一致,行动统一。【迈四方步】: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漫条斯理】: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慢慢腾腾】:形容运动非常缓慢。【慢慢吞吞】: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平波缓进】:水流平稳,缓慢前进。指水面风平浪静,行船从容安稳。比喻处事不急躁,不冒进。【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轻声缓慢地吐词。【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施施而行】: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鸭行鹅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远水救不了近火】: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远水难救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形容速度太慢的比喻1、慢条斯理解释: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2、慢慢吞吞解释: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出处: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3、慢慢腾腾解释:形容运动非常缓慢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生是你麻痹大意,慢慢腾腾闹的。4、磨磨蹭蹭解释:行动迟缓,做事拖拉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里一笔,那边一扫,再来磨磨蹭蹭,十来下,成了。”5、轻吞慢吐解释: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动作慢的四字词语100个1.形容动作缓慢的成语:不疾不徐:疾指急速,徐指缓慢,不疾不徐的意思是不急不慢,形容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2.步态蹒跚:意思是走路摇摆且缓慢的姿态。3.鹅行鸭步:步指走,意思是像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4.迈四方步:意思是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5.姗姗来迟:意思是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形容人动作慢的歇后语◆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