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 2、温良恭俭让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温良恭俭让的意思
- 3、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 4、温良恭俭让 这5个字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 5、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的含义都是什么
- 6、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 7、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8、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什么意思
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是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后泛指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时期·鲁·孔丘(孔子)《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必然会听到那个国家在政事方面的情况,这是求来得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是用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得到的。这是夫子得闻政事的办法,大概和别人得闻政事的办法不同吧!”
温良恭俭让的故事:
古时候,有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起睡。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
强盗们在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
这事不知怎么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都很感激,同时又有些懊悔。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温良恭俭让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温良恭俭让的意思
1、温是温和,现代语汇来讲就是平和的。良是善良的、道德的。恭是恭敬。俭是节制。让是谦让,理性的忍让。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
2、温良恭俭让,出自孔子《论语.学而》的内容,春秋时期·鲁·孔丘(孔子)《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
此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道:“夫子您每到一国,必定得闻该国的政事,这是有心求到的呢,还是人家自愿给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是用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得到的。这是夫子得闻政事的办法,大概和别人得闻政事的办法不同吧。”
《论语》作者简介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 这5个字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本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联合式
【近义词 】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示例】 物有本来,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的含义都是什么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语出]
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近义]
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拼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例句:
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1、【释义 】意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
2、【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什么意思
1、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这是孔子<论语>里的话,应该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讲的都是中国儒家的传统美德。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3、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4、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后还有“忠孝勇恭廉”,即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
扩展资料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后还有“忠孝勇恭廉”,即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
温,指对人的态度温和。在生活中对人的态度,常常是了解一个人品格的标志。我们的语言中赞扬“温”这种品德的成语有很多,如“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温文尔雅”、“温和善良”等。
良,古代指善良、美好、高尚、仁义等。今天所说的“良”应该演变为存在于内心的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志。 “良”指的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衡量它们的标准,因此“良”是核心,是本质的东西。
恭,古代指容貌的端庄,对别人的谦和以及做事认真不苟等。孔子主张对人要端庄诚恳,表里一致,那种以花言巧语,装出伪善面孔的虚伪态度是“可耻”的,正所谓“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勤劳纯朴的中国人民不仅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而且以勤俭持家誉满世界民族之林。纵观历史,大凡有识之士,清廉官吏,皆“性不喜华糜”,而“以俭素为美”。
让, “让”字含有退让、谦让、辞让的意思,注释还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厚人自薄谓之让。”可见,“让”字里面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克己为人,顾全大局的丰富内容。
忠,忠诚、忠良、忠真。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等壮举,无不构成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壮丽画面。这忠,无论其针对的对象为谁,所起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和不可估量的。
孝,孝敬、孝道、孝心、孝行。一提这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这一点,无论就其动物的自然属性还是人们的社会属性,本人认为其分歧度相对最小。
廉,公正、廉明。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洁身自好、不苟且不贪腐,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
耻,耻辱、羞耻。知耻者慎行,知违者不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故知廉耻,完其生。
勇,勇敢、坚强、刚毅、勇猛。勇,有能力的意思,因而则生敢想、敢干、敢说、敢为并开拓、创新、承担、坚持诸项,其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特色就十分突出,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这是孔子<论语>里的话, 应该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讲的都是中国儒家的传统美德.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仁义礼智信“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扩展资料: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