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滹沱河的源头和终点,滹沱河的拼音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5 10:52:42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滹沱河的源头和终点是什么?

滹沱河的源头是山西省北高原繁峙县横间乡泰戏山马跑泉、桥儿沟一带;终点在献县西北,与南来的滏阳河汇合。
滹沱河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的一个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北高原繁峙县横间乡泰戏山马跑泉、桥儿沟。流经山西省的繁峙、代县、忻州、原平、定襄、五台、盂县出山西省境,山西省境内流域面积11936平方公里,流长250.7公里。
滹沱河于猴刎流入石家庄地区的平山县境,经获鹿、灵寿、正定、藁城、无极、晋州,至深泽县枣营出境,再流经安平、饶阳、武强、至献县老河口枢纽与滏阳新河汇合后称子牙河。
历史沿革
滹沱河流经的石家庄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早在距今约1万至3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在太行山中的滹沱河水系流域,就繁衍生息着人类。
滹沱河历史上名称多异。《山海经》名滹池,《礼记》称作恶池,《周记》作乎池亦作滹池,《汉志》都作滹沱,《史记》称滹它河也作亚沱,《水经注》叫滹沱。滹沱河由山西高原东下突入平原,纵坡陡峻,水流湍急,经常泛滥成灾。
因此,历史上称作恶池、滹池、滹沱,都是取水流急凶猛之意。称滹沱河至少是在汉代。滹沱河原于山西,归于河北,水性湍悍,土疏善崩,壅决无常,迁徙靡定。上流虽设堤防,也经常淤漫。在山区穿行峡谷,囿于地形,很少变动;进入平原则改道频繁。

滹沱河的源头和终点

滤沱河的源头是山西省繁峙县横涧乡乔儿沟村,终点是河北省献县臧桥。
滤沱河以前被称为虖池或滹池,当地人通常称之为糊涂河,是海河水系子牙河上游支流之一。滤沱河起源于山西省繁帕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西南流经恒山和五台山之间。折弯至界河东流,切断连接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的栂桥和黄阳河,形成子牙河入海。
至定襄县南庄水文站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1.9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平均9.02亿立方米,最大19.5亿立方米(1959年实测),最小仅3.76亿立方米(1972年实测)。在忻州市段滹沱河上设有定襄桥水站。
河道特征:
滹沱河在山西境内崞阳以上为上游,属峡谷型河道,其北、西、南三面环绕五台山,形若“S”形,河长约116公里;崞阳至济胜桥为中游,长约99公里,具有平原型河道的特征,河床宽500-1000米,河道平缓;济胜桥以下为下游,属峡谷型河道,河床窄处仅30-50米,水流湍急。
干流河源处为清水涓涓细流,汇人老泉头泉水后水量增至0.5立方米每秒,流至河交会一带,清水断流,形成27公里的潜流段,至上永兴清水始露,以下由于各支流清水汇入,流量不断增加。

滹沱河的源头和终点是什么?

滹沱河的源头是山西省北高原繁峙县横间乡泰戏山马跑泉、桥儿沟一带,终点在献县西北,与南来的滏阳河汇合。
滹沱河是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太行山中,源头位于山西忻州繁峙县泰戏山,从太行山连绵的山峰中间穿过,进入河北省后,河流水资源汇聚到平山县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水库出水后的河流经过石家庄北部,一路向东与滏阳河汇成子牙河,最后又在天津与海河汇合,注入渤海。
滹沱河概况:
滹沱河发源于繁峙县泰戏山,从代县进入原平境内,流经沿沟、苏龙口、崞阳、西镇、中阳、子干、新原、王家庄等8个乡镇56个村,境内总长度44.6公里。
主要支流有阳武河、北云中河、长乐河、永兴河、同河等,较小的支流有班桥河、王董河、小义河、石寺河、北桥河、南桥河、沙河、北岗河、槽河、龙王堂河等29条。
原平境内的滹沱河流域共有小型水利工程2703处,其中水库16座,塘坝30座,水闸85座,泵站53座;小型自流灌区43处,截潜流13处。
两岸防护林面积2396.69公顷,特种用途林面积35.59公顷,经济林面积326公顷,薪炭林面积18.92公顷,用材林面积1321.36公顷。滹沱河两岸林地面积中,乔木面积3226.46公顷。

滹沱河的源头和终点

  滹沱河的源头是山西省北高原繁峙县横间乡泰戏山马跑泉、桥儿沟一带,终点在献县西北,与南来的滏阳河汇合。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是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游支流之一。滹沱河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原名滹沱,亦名恶池,别称亚驼。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干流以泥沙多、善冲、善淤、善徙而闻名全省乃至于北方。它既是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长期哺育了沿河人民,又在中下游不断决溢改道,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流经忻州市繁峙县、忻州市代县、忻州市原平市、忻州市忻府区、忻州市定襄县、阳泉市盂县、石家庄市平山县、石家庄市正定县、石家庄市赞皇县、石家庄市无极县、石家庄市晋州市、石家庄市深泽县、衡水市安平县、衡水市饶阳县、衡水市武强县、沧州市献县,滹沱河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与滏阳河交汇形成子牙河。

  滹沱河在山西境内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42条,其中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3条,而其中尤以清水河、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乌河5条支流最大。

滹沱河的源头和终点是什么?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相会入海。
滤沱河在山西境内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42条,其中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3条,而其中尤以清水河、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乌河5条支流最大。
河道变迁
滹沱河历史上名称多异。《山海经》名滹池。《礼记》称作恶池或虖池。《周记》作乎池亦作滹池。《汉志》都作滹沱。《史记》称滹它河也作恶沱。《水经注》叫滹沱。韩非《初见篇》称呼沲。《法言·五子篇》称恶沱。《隋图经》魏改为清宁河。
滹本为呼或滹,即呼啸之意,沱即滂沱。滹沱河由山西高原东下突入平原,纵坡陡峻,水流湍急,经常泛滥成灾。因此,历史上称作恶池、滹池、滹沱,都是取水流湍急凶猛之意。称滹沱河至少是在汉代。
滹沱河源于山西,归于河北,水性湍悍,土疏善崩,壅决无常,迁徙靡定。上流虽设堤防,也经常淤漫。在山区穿行峡谷,囿于地形,很少变动;进入平原则改道频繁。

滹沱河的拼音是什么?

滹沱河的拼音:hū tuó hé。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终点是海河。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滹沱河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同河、清水河(鲜虞水)等,呈羽状排列。
主要支流
1、清水河
属于海河水系滹沱河支流,故称“鲜虞”,发源于五台山的紫霞谷及东台沟,经金岗库,石咀,耿镇,石盆口,胡家庄,与坪上汇入滹沱河。全长104公里,河宽50至100米,平时水宽5米,水深0.5米,流速每秒1.2米,年径流量25500万立方米。
2、阳武河
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原平市西部,上游分南北两大支流,南北两支于轩岗镇马圈村东口处汇为阳武河干流,河道至大林乡上申村主河道又一分为二,流经南阳店村北再次汇入滹沱河,河道全长72.6km,流域面积972km2。
3、云中河
发源于云中山,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的一级支流,忻府区境内长58公里,流域面积约计800平方公里,自米家寨出山后,分为南北云中河。南云中河经沙洼、东冯城、播明、曹张到定襄注入滹沱河,南云中河干流全长36.5公里,流经忻府区及定襄县,流域面积317平方公里;北云中河经石家庄、唐林、秦家庄至原平入滹沱河。
4、牧马河
发源于阳曲、忻州、静乐交界的白马山南麓,于本区西南自西向东折向北东方向,流出本区于定襄县蒋村东北汇入滹沱河,干流长118.3公里,市域内长度63公里,河流主要以雨雪水补给,流域面积751平方公里。
5、乌河
发源于阳曲县凌井店乡黄龙头、八眼井、里虎山,东北流经凌井店、大方山,于东郭湫出境人盂县界,旋向北流与一鸟河相汇注入滹沱河。全长76公里,河床系砂石底质:河床宽度原为70米一100米,经八十年代治理后,河床变窄。流域面积1170平方公里。

滹沱在哪个省

滹沱河是海河流域子牙河系的一大支流。发源于陕北高原樊氏横涧乡太西山马宝泉二乔村南山沟。流经山西省的樊氏、代县、忻州、原平、定襄、五台、蔚县,在后左流入石家庄平山县,经路路、灵寿、正定、藁城、无极、晋州,出深泽县枣营,再在献县流经安平、饶阳、武强、老河口交界处。滹沱河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滹沱河干流以含沙量多、冲刷好、淤积好、移民好而闻名全省乃至北方。它不仅是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长期哺育了沿河人民,而且在中下游不断泛滥分流,给人民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扩展数据滹沱河,上游在山西汾阳之上,是一条峡谷型河道,北、西、南三面被五台山环绕,呈“S”字形,长约116公里。富阳-吉胜大桥为中游,长约99公里,特点为平原河道,河床宽500-1000米,河道平缓;季桥下游为峡谷型河流。狭窄的河床只有三五十米,水流湍急。在这条河的源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与老泉头泉水汇合后,水量增加到每秒0.5立方米,流向河流交汇的地区。清水断流,形成27公里暗流段,在上永兴开始显现。由于各条支流的清水流入,下列流量正在增加。据建国前的老县志记载,滹沱河曾经是“春来河底枯,秋来水波翻,粮仓冲走,房屋倒塌,无食无住无人管”。一般在雨季,水势无边。沿河村落有渡船可以乘独木舟过河,上下游靠船帆支撑。河内有鱼虾,天鹅、鱼鹰等水鸟沿河栖息,秋夜有鹅宿。河边的土地绿草如茵,牛羊混杂。到70年代初,河道断流,河边土地逐渐被开发利用。有的树木成荫,有的变成果园,有的被开垦成肥沃的稻田,种上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到了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来源:百度百科-滹沱河

滹沱河的河流简介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状排列,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东部为平原。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流经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 自然条件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于夏季。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年均径流量约22亿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东坡产流较大,愈往上游愈小。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多水年的水量为少水年的10倍。由暴雨酿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主要来自干流和冶河,多发生在7~8月。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2920吨。全流域已建有岗南、黄壁庄(见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利枢纽)、孤山、下茹越、观上、双乳山、石板、下观、大石门、郭庄等大中水库10座及众多小型水库、塘坝,洪水灾害基本控制,灌溉、发电效益显著。流域内矿藏丰富,尤富煤。有石家庄、阳泉等城市,经济发达。革命胜地西柏坡(见平山县)、苍岩山风景区及隆兴寺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石家庄最长的河

石家庄最长的河是滹沱河。滹沱河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00平方公里,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流经忻州市、定襄县、原平市、代县、繁峙县、阜平县、灵寿县、行唐县、石家庄市、正定县、井陉县、井陉矿区,最终在献县与滏阳河交汇。滹沱河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水漫溢成灾,很多市县为滹沱河故道,因此也成为了石家庄地区最大的河流。
石家庄最长的河滹沱河。根据天眼查显示,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山西东穿太行山脉经岗南,滹沱河也是石家庄地区最大的河流,因此,石家庄最长的河滹沱河。石家庄,简称石,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