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一世,威廉一世(1797~1888)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5 10:38:26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William Ⅰ,1027—1087),原是法国北部诺曼底公国的公爵;以其于1066年率军征服英格兰,故有“征服者威廉”的绰号。他在英格兰的在位年为1066—1087年,是为威廉一世。 公元1042年,忏悔者爱德华继承英格兰王位。他是西撒克逊国王伊塞尔雷德之子,西撒克逊王国葛德文伯爵的女婿。他的母亲,是诺曼底公爵罗伯特的女儿,也就是威廉的姐妹。因此,就其母方的血统来说,他不是英格兰人,而是诺曼人。在丹麦人统治英格兰时期,他从幼年到中年一直住在诺曼底,过着僧侣生活。所以,一当他登上英格兰王位以后,便任命一大批诺曼人在教会和朝廷中担任要职,这为诺曼征服铺设了一条阳关大道。 公元1066年1月5日,爱德华逝世,无嗣。继任者为谁,一时很难解决。最直系的继承人是阿尔弗雷德的后裔埃德加·艾塞林,但埃德加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孩,不能治国。“贤人会议”为安定社会秩序,宁愿推举葛德文伯爵的儿子哈罗德(当时是威塞克斯的伯爵)为英格兰国王,是为哈罗德二世。哈罗德虽然戴上王冠,但不能稳坐江山;因为,诺曼底的威廉公爵为夺取英格兰王位,立即兴师声讨。 威廉是诺曼底公国建立以来的第七个公爵。诺曼底公国原系北欧人于公元912年所建立;但是,经过一百数十年的时间,它已变成基督教世界和讲法语世界的一个成员。1066年,威廉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力十分强大:一是因为他与弗兰德尔伯爵鲍尔温的女儿梅蒂尔达结婚(1052),与弗兰德尔结成联盟;二是因为一向觊觎诺曼底公国的法王逝世,新王腓力一世年幼无知,由鲍尔温摄政,这样威廉就在诺曼底南部少去一个强大敌人;三是因为1051年安茹伯爵马特尔占领缅因威胁诺曼底之后,因马特尔的两个侄子发生内战,安茹分裂,威廉得以在四年之内收复缅因(1063),有效地控制了布列塔尼。公元1066年,从斯凯尔特河到菲尼斯太尔河一带的海港都掌握在威廉的盟邦或对他负有封建义务的人手中。这样,威廉离国远征,便无后顾之忧。诺曼底的人力和物力虽不足以供应其进攻英格兰的需要,但因威廉权倾欧陆,他不仅可以从布列塔尼和缅因,而且可以从弗兰德尔、中部法国、阿奎丹和诺曼底在南部意大利的殖民地上取得支援。 威廉的兴师问罪颇为振振有词。第一,据威廉自己说,公元1051年,在他访问英格兰时,爱德华曾亲口答应,以他为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现在哈罗德登上王位,显系“篡权夺柄”。第二,在爱德华逝世的前两年,哈罗德在英吉利海峡航行,遇大风暴,落入威廉手中。据威廉自己说,当时哈罗德曾经发誓,有朝一日,英格兰王位由威廉继承;现在,哈罗德竟敢黄袍加身,显系“自食前言”。尽管威廉这些指责似乎都属“查无实据”,但他的这次出兵总算是“师出有名”了。 公元1066年8月间,威廉带领12,000人乘舟渡海,直向英格兰进发; 9月28日在伯文西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威廉全身铠甲,第一个踏上英格兰领土。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滑倒,两手着地。众士兵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叹声四起。威廉深恐军心涣散,他急中生智,连忙爬起来大声叫喊道:“看!我的主呀!凭着上帝的荣耀,我已用我的双手掌握住英格兰了,英格兰是我的了。凡是我的东西,也就是你们的东西。”于是,大军依次前进,直抵黑斯廷斯安营扎寨,搜索军粮,准备大战。 当时,哈罗德正在北方同挪威王激战于斯坦福桥,挪威王战死。公元1066年10月1日,哈罗德正在北方大宴群臣,庆祝斯坦福桥大捷,忽接威廉在伯文西登陆的消息,急忙率军南下应战。10月14日,战斗在黑斯廷斯开始。自晨至暮,鏖战整日。哈罗德初获大捷,终则败北,战死沙场。 威廉为什么能够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取胜? 第一,在斯坦福桥战役中,挪威王固然战死,但是哈罗德的禁卫军也打得精疲力竭,从约克到伦敦相距190英里,徒步行军数日,劳累不堪。而诺曼军自登陆以后,已经休整两周,精力充沛。以逸待劳,胜负易见。第二,哈罗德的高级将领原建议采用“坚壁清野”之法,迫使诺曼人因缺粮而撤退,但是哈罗德认为此举势必伤及英格兰人的生命财产,不愿采行。这样就使得威廉能够以战养战,不患军粮之不足。第三,哈罗德派驻北方担任防务的两个亲戚艾德温和摩卡认为,英格兰的王冠无论落在谁的头上对他们无关,他们仍然可以据守一方,有力量与英格兰王(不管是哈罗德还是威廉)平分秋色。因此,他们坐山观虎斗,对哈罗德不予支援。第四,哈罗德的营寨设在森拉克山头,踞高临下,故得几次用乱石标枪击退冲上山来的诺曼士兵。威廉眼见不能取胜,乃下令佯作兵败逃奔之状,诱敌下山。英格兰人果然中计,马上冲下山来追赶“逃敌”。这样一来,英格兰人再无深沟高垒可守,大战阵化成零星战斗,被诺曼人各个击破。第五,哈罗德的士兵手持战斧盾牌,徒步战斗,威廉的军队则骑在马上,挺矛探剑,奋勇作战。威廉的军队还从法国人那里学来了一套弓箭术。当夜幕降临时,忽然一支箭自天而下,射中了哈罗德的右眼,他倒在军旗之下。英格兰士兵,群龙无首,四散逃亡。黑斯廷斯战役就此结束。 哈罗德死后,威廉包围伦敦,伦敦投降。当年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举行加冕典礼,是为威廉一世。 威廉在黑斯廷斯战役中的胜利,仅仅是他征服英格兰的开始。要想完全征服英格兰,还需要采取一些军事的和政治的措施。 威廉既然指责哈罗德为“王位的篡夺者”,就必须把自己打扮成爱德华的合法继承人。他保持住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以来“贤人会议”的政体。但是,在他的统治下,“贤人会议”的性质已非昔比:它不再是国王的谘询机构,而是国王的御用工具。为了拢络人心稳定政局,他起用爱德华时代的高官贵爵,这使得艾德温、摩卡、沃尔西夫和大主教斯蒂甘得与诺曼权贵阿多、奇阿弗雷、威廉·菲兹·奥斯本和罗伯特伯爵同朝共事。但是,英格兰人有职无权;而且他们的职位只是昙花一现,一当时过境迁便被诺曼人所取代。 尽管威廉采取了稳定政局的措施,英格兰人心仍然不服,反抗活动风起云涌。当时,英格兰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英格兰居民并未形成一个民族;各地起义的贵族或群众既无组织又无联系,不能不被威廉的强大兵力所镇压。结果是,埃德加·艾塞林逃奔苏格兰,避难于马尔康·凯姆的朝廷;艾德温和摩卡兄弟欲与威廉平分秋色的迷梦顿成泡影;沼泽地区的希沃德纵有两栖游击的本领,也抵挡不住威廉的威慑。伊利岛于1071年的陷落,标志着威廉对英格兰实行军事征服的全面完成。 威廉王自衮冕登场以后,大肆没收英格兰人的土地。被没收土地的人首先是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死和那些拥护哈罗德的人,其次是反抗失败的人。公元1069年初,英格兰的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产都已从英格兰人转入诺曼人手中。至1086年,在提兹河以南地区,只有两个英格兰人拥有诺曼贵族规模的地产:他们是阿登的森吉尔和林肯的考尔斯威。 威廉王把自己看成是英格兰全部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他将全部耕地的1/7和大部森林据为己有,并对每一个从征的诺曼人进行分封,分配到土地的诺曼人在这块土地上拥有一切特权,同时必须对国王履行一切义务。诺曼贵族有权把自己的一部分封地再分赐给自己的臣属。国王和贵族都有权把封赐出去的土地收回,改封他人。但一般说来,贵族是把自己的封地传给子孙,合法的土地继承人是嫡系长子。由于土地世代相传,就使得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世袭所有。威廉王赐给诺曼大贵族的地产分散至英格兰各郡,例如,威廉·菲兹·安斯寇尔夫的地产遍及12个郡,不过他的中心地产则在达德利城廓周围的一大片村庄。又如,理奇蒙德的亚兰公爵在东部诸郡拥有一大片封地,其他许许多多采邑则零星分散于其他各地。 威廉将英格兰的土地封赐给诺曼贵族,具有政治、军事和财政意义。在政治方面,由于诸侯领地分散,而国王土地广袤,这就为王权强大提供了条件。在军事方面,凡是获得封赐的贵族必须豢养若干骑士,需要时为国王打仗。这样,威廉就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不愁国内外敌人的侵袭。在财政方面,凡是获得封赐的贵族必须为国王开辟国库来源,这就是说,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在英格兰人民身上暴敛诛求,供威廉的挥霍。威廉成为英格兰最富有的头号封建领主。 威廉在完成对英格兰的军事征服以后,便着手于对教会的控制。他将担任主教职务的英格兰人统统解职,而代之以诺曼人,连在英格兰拥有强大势力而且表示效忠于威廉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也难幸免。他被剥夺了教职,为诺曼人兰法朗克所取代。 威廉在位年间所颁布的唯一法律,就是“森林法”。“皇家森林”这个概念,早在诺曼征服的前40年就已有之:克弩特有“皇家森林”,爱德华也有“皇家森林”。不过,供威廉狩猎的“皇家森林”更加辽阔,护猎规矩更加苛刻。 公元1086年,威廉为了了解其臣属的财产、土地和收入数额并为征收贡税取得精确依据,下令清丈全国土地,由陪审员负责执行,每一“百户村”和市镇都有代表参加清丈工作。1087年,将调查结果编成《土地清丈册》。由于这次调查雷厉风行,人们犹如面临末日审判一样,因之这一清册得到《末日审判书》的别名。清册列举了土地占有者及所占数量,庄园上的各种依附农民、牲畜、森林、草地、池沼、磨房以及各种手工业等等,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有关十一世纪英国封建制度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1087年,威廉在入侵法国时,因惊马事故身受重伤,死于卢昂。关于他的事迹和性格,《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写道: “威廉王是一个聪明的人,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他比他的任何一个前辈都要来得强大和显赫。他对顺从上帝的人表示宽和,对反对他的人则非常严厉。……在他的周围尽是全英格兰的富人、大主教和主教、修道院院长和伯爵、贵族和骑士。他非常固执,非常残忍;没有一个人敢于违反他的意旨。他可以把反对他的伯爵囚禁起来,将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撤职,将贵族禁锢于囹圄;最后,他也绝不宽恕他自己的兄弟阿多,……将他投入监狱。但是,在其他一些事情方面,我们也不要忘记他在英格兰的善举: 凡是来到王国游历的人,只要他的口袋里装满黄金,他就不会受到干扰。……他统治着英格兰全境。他很有能力,他对英格兰的一切了如指掌。谁家有多少海德的田,一海德值多少钱,他都统统知道,并且把它记录下来。……在他统治时期,英格兰人受尽折磨之苦。他下令建筑城堡,穷人悉遭压迫。他非常刚愎。他利用合法的和不合法的手段向臣民勒索金银……。他贪得无厌。他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租土地:谁出价最高,谁就能够得到土地。他建立许多鹿林。他特别制订一条法律:凡射杀一只公鹿或母鹿者,挖眼睛。射杀公猪者,处以同样之罪。他爱护高大的鹿,仿佛他是它们的父亲。他认为必须让野兔自由自在,因此对野兔也有同样的规定。为此,富人悲叹,穷人抱怨。但是,他抱着一颗铁石心肠,全不理睬他们对自己的仇恨。如果他们想活下去,想得到地产,想获得国王的恩宠,他们就必须顺从国王的意旨。” 诺曼征服给英格兰各阶层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为英格兰带来比较发达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比较强大的王权,为后来英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威廉一世(1797~1888)是什么意思

威廉一世(1797~1888)
Wilhelm Ⅰ
普鲁士国王(1861~1888),德意志帝国皇帝(1871~1888 )。 1797 年3月22日生于柏林 ,1888 年3月死于同地。1825年获中将军衔,任普鲁士近卫军团指挥官。1841年被定为普王继承人 。1848年3月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率兵镇压柏林人民的革命 。后因惧怕群众逃往英国 ,1849年6月返回,被任命为镇压巴登和普法尔茨起义的军队司令。1858年10月7日,任普鲁士摄政王。1861年1月2日登基 ,为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翌年因政府危机 ,起用O.von俾斯麦为首相。1866年8月北德意志联邦成立,1867年7月1日 ,威廉一世任该联邦元首。普法战争期间,亲自指挥军队与法军作战。战胜法国后,于1871年1月18 日在凡尔赛宫宣布建立德意志帝国,加冕为皇帝。1878年5月和6月两次在柏林遇刺,受重伤。俾斯麦以此为借口,操纵国会通过《社会党人法》。

腓特烈二世之父——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

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688年8月14日-1740年5月31日),是普鲁士国王兼勃兰登堡选帝侯(1713年2月25日-1740年5月31日在位),绰号"士兵国王"(Soldatenk?nig)。腓特烈二世之父。他的父亲腓特烈一世成功地使普鲁士变为一个王国,而他本人则大大加强了这个王国的军事力量。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与汉诺威选侯恩斯特·奥古斯特的长女索菲·夏洛特的次子。
在他13岁时,他的父亲得到了国王的称号,他成为了普鲁士王储。他曾参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13年2月25日,父亲腓特烈一世去世,他即位成为国王。 腓特烈·威廉一世刚登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4月11日普鲁士与法国签订了《乌特勒支和约》,得到了格尔登上区,和法国、瑞士边境附近的纳沙泰尔、瓦伦金两个侯国。
腓特烈·威廉一世施行极端的军国主义政策。他大大加重赋税,把普鲁士军队从3.8万人增加至8.3万人(占人口的百分之四),由此普鲁士成为欧洲第三军事强国。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位时,与奥地利、英国关系冷淡,只与法国结盟。
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普鲁士参加了反对瑞典霸权的大北方战争,但所得甚微。只是由于彼得大帝的俄罗斯帝国打败了瑞典,腓特烈·威廉一世得到了直到奥得河河口的波美拉尼亚。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严厉穷兵黩武的战士国王,他以极其粗暴的军人作风对待臣民,把军事训练的严酷推向极至,创立了"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这为普鲁士日后的扩张准备了坚实的军队和经济基础。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普鲁士军纪严格,校阅军队成了他最大的消遣。
1733年,实行分割槽征兵制,并强迫农民当兵,提供半数的兵源,另一半为外国雇佣军。他还有一个巨人掷弹兵团:他派人从欧洲各地绑架身高伟岸的巨人,编入一个特殊的掷弹兵团,从北海到地中海整个欧洲身高特殊的巨人都有大概被他骗去或者抢去。身材高大的女人也不安全,经常被收集来与这些巨人配对,以产生下一代巨人。
在1740年腓特烈·威廉临终弥留之际,当他听到神父布道"人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去"的时候,还能从病榻上挣扎起来讲"怎么能赤条条的,我要穿上我的军装"。
1709年普鲁士东部发生鼠疫,人口骤减。腓特烈·威廉一世重新移民,使东部再度繁荣。
1717年实施全国小学义务教育。但腓特烈·威廉一世鄙视学问,他在普鲁士禁止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由于他生活简朴吝啬,又舍不得在经济文化建设上花钱,人称"乞丐国王"。但是,尽管他的登基仪式只花了区区两千银币,他却把80%的政府财政收入充作军费。在他的努力下,普鲁士的军队瞬间膨胀到8.5万人。而且装备精良。
1719年,他解放自个领地上的所有农奴,废除世袭租佃制度。他提倡重商主义,发展工业。
由于腓特烈·威廉一世对王储弗里茨过分苛刻,禁止他接触法国文学、拉丁文和音乐,反对儿子与英国王室联姻,常常对儿子进行体罚,造成了父子关系紧张。1730年弗里茨企图逃亡英国未遂,被捕,弗里茨的同伙被处决,自个也险些丧命。
腓特烈·威廉一世身高二米有余,体重一百多公斤,平时暴饮暴食,烟瘾极大。他于1740年5月31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1岁。他的儿子弗里茨成为国王腓特烈二世,继承了威廉一世留下的强大富足的王国,并将普鲁士建设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德国统一大业完成者,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国皇帝,伟大的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于1797年3月22号诞生在普鲁士的都城柏林。他是威廉三世的儿子,由于普鲁士是个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国家,十分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全民都注重军事技能素质训练,特别是普鲁士的王子们从小便接受非常严格的军训。国王和王后希望把普鲁士王子都培养成为国家最为优秀出色和勇敢的士兵! 威廉一世在拿破仑时代还作为一名上尉军官参加了反法联盟军对抗拿破仑的战争,并建立了了不起的功绩。之后,他还成为普鲁士比较能干的外交家。威廉一世43岁时,他的国王父亲去世。 他哥哥威廉四世继承王位。但之后威廉四世疾病缠身,把处理国家政务的事情交给了威廉一世来处理。1848年,欧洲爆发了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联合发动的反抗封建贵族专制的革命,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 法国的专制王权 *** 被推翻,还建立民主共和国。但普鲁士的封建贵族 *** 还在继续存在。革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进程。威廉一世61岁时终于当了普鲁士的摄政。第二年威廉一世开始执掌普鲁士的政权。1860年,威廉一世开始对普鲁士进行军事方面的改革行动,把普鲁士的军费开支大幅度提高,扩充军队人数。 大力加强士兵的军事训练,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器来装备普鲁士士兵。威廉一世还任命了许多精力旺盛的军官。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老毛奇被威廉一世认为普鲁士军队的总参谋长!普鲁士国内的资产阶级非常担心受到容克贵族深刻影响的军队会对资产阶级和议会构成严重的威胁。故而,他们都激烈反对普鲁士进行军事改革!但是威廉一世很是顽固,他一定要坚持进行普鲁士军事改革而不顾议会和众议院的强烈反对。随后议会很多议员都要求威廉一世下台,威廉一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自己都想要下台了! 但威廉一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却积极支持其不要放弃王位,要坚持把普鲁士带入军事强国的行列。最后,威廉一世坚持继续执政。他请来了普鲁士驻法外交官俾斯麦来处理普鲁士宫廷发生的危险局势,他任命能干的俾斯麦为首相。威廉一世真是一位伯乐,他一眼就发现了俾斯麦这个千里马。 俾斯麦上台后就实行「 ”铁血政策”,他在众议院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大喊要用战争和武力来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真是一对明君良臣!他们一起密切配合,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分别打败了阻挠德国统一的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终于在1870年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1871年,威廉一世当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并任命俾斯麦为帝国宰相。据俾斯麦写的回忆录谈到他的主子威廉一世,俾斯麦认为他是一个谦谦有礼的绅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普鲁士军官!王朝战争之后,普鲁士由王国变为帝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大大加强,这引起了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们的恼火和大为不满! 威廉一世被两次暗杀,第一次没有受伤,第二次受了伤。正因为这两次暗杀事件,德意志帝国推出了清除社会主义的法律。其直接目的就是打击德意志帝国内的社会主义分子和工人群众。威廉一世于1888年3月9号以91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他的帝位由其儿子腓特烈三世继承!

威廉一世什么时候死的

威廉一世(德语:Wilhelm I,1797年3月22日-1888年3月9日),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1871年1月18日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
威廉一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母亲为路易斯,年轻时候的威廉一世王后。
由于没有预料到会登上王位,威廉亲王并没有接受多少教育。

威廉一世 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威廉一世(古诺曼语: Williame I;英语:William I;1028年11月8日-1087年9月9日),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英语:William the Conqueror),有时被称为杂种威廉(英语:William the Bastard),是第一位诺曼英格兰国王,他从1066年开始统治英格兰,直到1087死亡为止。他是维京掠夺者的后裔,从1035年起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英语:William II)。威廉经过长期的努力而确立自己的权力,到了11世纪60年代,他稳固在诺曼底的统治,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他的余生则是巩固在英格兰的统治,以及解决其长子罗贝尔给他带来的麻烦。
威廉是终身未婚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和**埃尔蕾瓦之子。1066年,纪尧姆要求成为英格兰国王。他率领一支由诺曼人、布列塔尼人、佛兰芒人和法国人(来自巴黎和法兰西岛)组成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哈罗德二世的英**队,随后镇压英国人的反抗,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他也得名“征服者威廉”。
他将诺曼-法兰西文化带到英格兰,对后来的英格兰中世纪时期产生影响。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改变,对英语的改变,社会和教会的上层等级的变化,并且采用一些大陆上教会改革的观点。影响的详细情况和程度多年来被学者争论。

威廉一世 (苏格兰)是什么意思 《西语助手》西汉

威廉一世(King William the Lion,1142~1214),苏格兰王国阿凯尔德王朝国王(1165~1214)。
威廉一头红发、身体强健,有着坚强的意志,他的行事作风,带著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也因此获得了"莽夫"的绰号。 他另一个绰号——"狮子",一说是源自於他的性格与外貌,但最普遍的说法则说是源自於他的纹章——黄底红跃狮。这个纹章从威廉启用以来,世代为苏格兰国王的纹章,直到现在还是苏格兰王国的纹章。

威廉一世的个人生平

威廉一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母亲为路易斯王后。由于没有预料到会登上王位,威廉亲王并没有接受多少教育。1814年2月入伍参与反拿破仑战争,服役报告称他是一名勇敢的士兵。1815年后,他也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外交家。1848年他成功地粉碎了针对其兄长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政变,得到“霰弹亲王”的绰号。1857年,无子女的腓特烈·威廉四世中风,身体局部瘫痪,然后精神失常无法料理国事。1858年10月威廉亲王出任摄政。威廉一世于生涯中对普鲁士实施军事改革,普鲁士许多的军事作风都源自于他,老毛奇被任命掌管参谋本部也要归功于威廉一世。 若无威廉一世的军事改革,俾斯麦所实施的数场战争在军事层面上或许都无法进展顺利。1861年1月2日,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威廉亲王登基为普鲁士威廉一世。他登位后,国王和议会仍然不和。他比他兄长较少干预政治,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政治中立的人。但他只不过是寻找一个谨慎的解决方法,去解决斗争:他任命保守派的奥托·冯·俾斯麦为首相。根据普鲁士宪法,首相只需对听从国王,并不需要搭理议会。虽然俾斯麦说他和威廉的工作关系是一个臣子对他的长官尽忠,实际上俾斯麦拿着管理内政和外交的实权。数次与威廉不同意见,俾斯麦扬言辞职,威廉只好同意俾斯麦的做法。普军在普法战争取胜,1871年1月18日,威廉在巴黎凡尔赛宫称帝,亦即德意志皇帝。仪式过后,北德意志邦联(1867-1871)改为德意志帝国(“Kaiserreich”,1871-1918)。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皇帝是君主们的国家元首和总统。君主包括巴伐利亚、符腾堡与萨克森国王;巴登和黑森大公;汉堡、吕贝克和不莱梅参议院等。威廉不情愿地接受“德意志皇帝”的名号。他曾提议“德国皇帝”的名号,但明显地君主们不会接受。在俾斯麦的回忆录里,俾斯麦认为威廉是一个传统、谦恭、绝对有礼的绅士,是名副其实的普鲁士军官。他有些判断偶尔会被“妇人之仁”所影响。1878年5月11日,叛乱者马克斯·霍德尔(Max H?del)在柏林企图行刺皇帝威廉一世,但失败。同年6月2日,卡尔·诺比林格(Karl Nobiling)试图行刺,伤了威廉之后自尽。这成为清除社会主义法于1878年10月21日设立的原因。法例由俾斯麦的政府提出,并受到国会的大力支持。法例目的是打击社会主义者和工人阶级的行动,并剥夺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合法地位。它禁止所有党组织、工人大众组织、社会主义者和工人阶级的刊物,并可用以裁决或充公社会主义者的文学作品,但又给予社会民主主义者赔偿。法例每二、三年扩大一次。虽然惩罚严重,社会民主党影响继续扩大。基于大量工人阶级行动的压力,法例于1890年10月1日被废除。

威廉一世和二世的关系

祖孙关系。威廉一世是德国皇帝,去世后,儿子腓特烈三世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因病去世后,威廉二世继位成为德意志皇帝。

为什么说威廉一世对英格兰的改革,与汉景帝的改革方案如出一辙?

在英格兰、甚至是如今英国的 历史 内,诺曼王朝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在法国人威廉一世建立起诺曼王朝后,英格兰 历史 的新篇章便被拉开了序幕。
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威廉一世"侵略者"身份的事实。为了巩固自身及诺曼王朝的后继之君对英格兰的统治地位,威廉一世在加冕之后不久就将心中拟定的改革计划开始付诸实际。
在威廉一世控制了伦敦城并完成加冕仪式后,随即就对英格兰全境进行了深入调查。首先,他摸清了英格兰贵族的数量和具体实力,并通过分封给这些贵族的土地的方式,使其成为拥护自身统治地位的支持者。
随后,威廉一世又对追随自己的将士大行封赏。在分封结束之后,英格兰的土地上顿时出现了将近二百个采邑和诸侯。要知道,威廉一世远征英格兰时,其军队规模也仅有几千人而已。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 与 社会 学院的孙科斌硕士在《略论诺曼征服对英国 历史 发展进程的影响》一文中曾经提到:
不难发现,威廉一世的做法与西周君主所推行的分封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通过分封亲信或者亲戚的方式来强化王室对地方的统治力量。 与此同时,凭借着横渡英吉利海峡前的君臣关系和战友之情,威廉一世不必太过担心这些得到分封的诺曼底贵族会在短期内成为推翻诺曼王朝基础的威胁。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威廉一世在加冕过后为了笼络人心,也曾经敕封过一批英格兰贵族,使其也成为能够与诺曼底人"平起平坐"的新贵族。 但是这仅仅是威廉一世为了稳固局势而采取的不自愿行为而已,为他后来进行的新改革埋下了伏笔。
无论是西方的采邑制度还是东方的封建制度,二者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该制度极容易导致一个国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分裂。我们暂且不提西方世界的例子,仅凭借中国古代史上的春秋战国之乱世和西汉 历史 上的七国之乱两个例子,就足以印证这一结论。
或许威廉一世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敕封贵族的同时还留有了一手,那就是仅敕封给贵族虚线和与采邑规模相对应的收入,但却并不给予一部分贵族统治领地的权力,如此便形成了"统而不治"的特殊局面。
同时,威廉一世将治理贵族领地的权力交给了地方行政机构,并要求各级行政机构向英王负责。为了防止地方行政长官在就职期间与地方贵族结为同盟关系,或是地方行政长官受到贵族的控制,威廉一世还明确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命权只有英王才能拥有。
威廉一世对封建制度的改革,与西汉景帝在终结七国之乱之后所采取的遏制地方势力、强化君权的方案是基本一致的。 七国之乱结束后,汉景帝不仅削去了几个诸侯国,还直接派遣官员进驻其他诸侯国并控制了诸侯国的内政。同时,地方诸侯也不可以干涉封国内的任何事务,只拥有食税权一项权利。
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因威廉一世尚且还对英格兰人怀有戒心,因此地方行政长官的人选通常都是在诺曼底人中挑选。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强化诺曼底人对英格兰的控制,但却并不利于诺曼底人与英格兰人的融合。久而久之,如果不加以改变的话,很有可能激起诺曼底人与英格兰人之间的矛盾。
在设计好了限制英格兰贵族活动的政治机制后,威廉一世又开始考虑如何避免地方行政长官割据自立的情况。威廉一世很清楚,不断扩大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极容易为诺曼王朝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设计能够提前预警的应急安全机制,那么王室被取而代之的风险就依然存在。
威廉一世的第一个应急方案,是设立所谓的"刺史制度"。和汉代的刺史制度基本类似,一些直接向英王负责的官员会在每年固定的时期巡视王国各地,侦查地方行政长官是否怀有不臣之心。
虽然该制度能够起到预警的效果,但是当危机真的发生时,仍需要一股力量来消除这部分风险。因此,威廉一世的第二个应急方案出炉了,那就是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许多军事要塞——诺曼底人控制的军事要塞。
这些军事要塞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防御外敌,其首要职能就是为了提防提防割据自立事件的发生。 这一点,从这些要塞所处的位置上就能够看得出来。而管理要塞及其内部驻军的军事长官,通常情况下也都是由诺曼底人充任。
一旦第一道预警机制被触发,即"刺史们"发现有人意图颠覆英王的统治或意图割据自立,那么就会在上报国王后由国王触发第二道预警机制。 凭借这些遍布英格兰各地的军事要塞,英王可以做到及时出击平定叛乱,从而为英王的统治地位保驾护航。
其实从威廉一世在继位后对英格兰进行的一系列改造中就可以看出,当时威廉一世仍然对英格兰人怀有戒心,并且认为英格兰人反抗诺曼底人统治是极容易发生的高概率事件。实际上威廉一世并不是太过敏感,而是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侵略者。
无论诺曼王朝在英格兰的 历史 上曾起到过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这都无法洗清威廉一世是以侵略者的身份进入英格兰的。基于此,威廉一世必须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强化自身统治地位的制度及应急机制。
然而威廉一世的改革,却意外加速了英格兰的 历史 发展进程。在这些地方英格兰贵族反叛和地方割据自立的应急机制的作用下,英格兰避免了欧洲大陆上大多数国家走向分裂的命运,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参考文献:
【1】《略论诺曼征服对英国 历史 发展进程的影响》,孙科斌著
【2】《Encyclopedia Britan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