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伯仲之间什么意思
- 2、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 3、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 4、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 5、仲伯之间的意思
- 6、伯仲之间是啥意思
- 7、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 8、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 9、伯仲之间的意思和读音
伯仲之间什么意思
伯仲之间,读音bó zhòng zhī jiā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第在老大和老二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译文:傅毅与班固比较,两者差不多,难分优劣。
扩展资料:
近义词:不相上下、大同小异
1、不相上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穿的衣裳虽然是号褂子,挂一块、飘一块,破破烂烂,竟同叫化子不相上下。”
2、大同小异,异:差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自: 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余孽》:“读者总觉得有许多文章,似乎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
1、伯仲之间的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第在老大和老二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2、读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
4、引证
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译文:傅毅在班固的,仲伯之间罢了。
5、例子
今天这场辩论真是针锋相对,可见双方实力就在伯仲之间。
扩展资料:
伯仲之间的近义词有不相上下,大同小异,季孟之间,旗鼓相当。
1、不相上下的读音bù xiāng shàng xià,意思是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2、大同小异的读音dà tóng xiǎo yì,意思是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3、季孟之间的读音jì mèng zhī jiān,意思是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4、旗鼓相当的读音qí gǔ xiāng dāng,意思是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仲之间
古代兄弟排列顺序:伯、仲、叔季。孙坚有四个儿子的名字就是按这排的:孙伯符、孙仲谋、孙叔弼、孙季佐(但是那个成语不是出自这里)。
伯是兄弟间排行最大的,仲指老二,叔第三,季第四。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古时候一般喜欢让家里的老大名字里带个伯字,以此类推。
伯仲之间的意思是:形容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跟孙伯符和孙仲谋没有关系。
一、成语读音
伯仲之间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二、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释义:
傅毅和班固两个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
三、成语例句
1、这二位的功夫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低。
2、这两个棋手的棋艺,可说是在伯仲之间。
扩展资料一、伯仲之间的近义词:
大同小异 [ dà tóng xiǎo yì ]
释义: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出处: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西胡风俗;大同小异;不能具录。”
翻译:西胡的风俗,大体相同,略有差异,难以具体的记录。
二、伯仲之间的反义词:
天渊之别 [ tiān yuān zhī bié ]
释义:高天和深渊的差别。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翻译: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像高天和深渊,冰和火的差别。
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伯仲之间(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中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两者不相上下,难分高下。在句中一般作谓语、补语。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
旧时由于农耕需要劳动力,因为多生子可以增加劳动力,所以形成多子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多子则自然形成儿子出生先后的顺序,也就有伯仲之分了。自古就以亲如手足来比喻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是,如遇权、财相争时则破坏了这种亲情关系,甚至酿成互相残杀的仇人结果。特别是在皇权之争中,为了争夺皇位,常常出现残酷的血腥事件。这种兄弟间的相残,可以说在封建皇权统治时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曹不的文章评述道: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国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场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
成语寓意
中国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传统,文人相轻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如果水平相差太远,达到了“碾压”对方的地步,这时候会很轻易地分出高下来。但是,即使真的可以“碾压”对方,也不可以蔑视对方,轻视别人,视别人如粪土。成语告诉人们,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伯”和“仲”是很难区分的。而能够区分人不一样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和情怀,是一个人的格局和器识。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伯仲之间”比喻两者不相上下,难分高下。在句中一般作谓语、补语。
运用示例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现代·鲁迅《两地书》三四:“报言‘章士钉’将辞,屈映光继之,此即浙江有名之‘兄弟素不吃饭’人物也,与‘士钉’盖伯仲之间,或且不及。”
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出处:三国·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例句:~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唐·杜甫《咏怀古迹》诗)
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伯仲之间
▲释义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出处
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示例
~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
问题二:伯仲之间怎么解释 40分 伯仲之间bó zhòng zhī jiān: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阀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近义词:不相上下。
问题三:伯仲是什么意思? 伯仲有两种意思――
伯仲是古代的一种说法,伯是老大,仲是老二.伯仲之间意思就是在老大和老二之间,意思是相差很小,势均力敌,几乎可以平分秋色.
也不是指具体的人,伯仲是分别指老大和老二, 伯(孟)、仲、顶、季
但是也有第二种说法,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
既是认了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就想陆游写孔明的《出师表》:“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见.”
问题四:伯仲之间的解释。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伯仲之间还有有两种意思――
伯仲是古代的一种说法,伯是老大,仲是老二.伯仲之间意思就是在老大和老二之间,意思是相差很小,势均力敌,几乎可以平分秋色.
也不是指具体的人,伯仲是分别指老大和老二, 伯(孟)、仲、叔、季
但是也有第二种说法,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
既是认了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就想陆游写孔明的《出师表》:“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见.”
问题五:伯仲之间的成语解释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仲伯之间的意思
伯仲之间的意思是比喻二者相差不大,难分高低。
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为伯、仲、叔、季,伯为老大,仲为老二。所以,仲伯之间就是用来比喻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大,难以区分高低。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的能力、水平、成绩等方面相当,难以区分优劣。例如,两个选手在比赛中表现都非常出色,成绩相差无几,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仲伯之间,难以判断谁是更优秀的选手。
此外,仲伯之间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大,难以区分优劣。例如,两款手机在性能、价格等方面都非常接近,我们就可以说它们是仲伯之间,难以判断哪个更适合购买。
仲伯之间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讲的是春秋时,晋献公有九子,因听信宠妾骊姬之谗,改立其子奚齐,而逼死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逃避灾祸,就逃出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跟随他一起逃亡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介子推等人。重耳在外流亡这些年,吃尽了苦头。
仲伯之间的用法:
1、用于形容人的能力、水平、成绩等方面相当,难以区分优劣。例如,两个选手在比赛中表现都非常出色,成绩相差无几,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仲伯之间,难以判断谁是更优秀的选手。同样,如果两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非常接近,我们也可以用仲伯之间来形容他们。
2、用于形容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大,难以区分优劣。例如,两款手机在性能、价格等方面都非常接近,我们就可以说它们是仲伯之间,难以判断哪个更适合购买。同样,如果两种产品在某些方面的特点非常相似,我们也可以用仲伯之间来形容它们。
3、用于表达对于某些细微差别的忽视或不重视。有时候,两个事物或两个人之间的差别可能只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对于整体的评价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仲伯之间来表达对于这些细微差别的忽视或不重视。
伯仲之间是啥意思
"伯仲之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两个事物差不多,难以区分高下,实力本事难以区分。如演员林青霞和张曼玉两人。
"伯仲"是指古代射箭时,将箭靶分为左右两个部分,称为"伯"和"仲",其中"伯"是右半部分,"仲"是左半部分。因为射箭时需要将箭靶分为两个部分,所以用"伯仲"来形容两个事物差不多,难以区分高下的情况。
成语"伯仲之间"常常用来形容两个事物差不多,难以区分高下,比如在选择两个选项时,可以说"这两个选项差不多,都在伯仲之间"。
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呢?让我带您来了解下它的读音、出处、英语翻译、词性、近反义词及造句吧。
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解释】:伯仲:过去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像兄弟们一样,不分高低上下。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出自】: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示例】:唐·杜甫《咏怀古迹》诗:“~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两人才能、势力不相上下
【褒贬】:褒义词
【英语】:almost on a par;about the same;equally matched
成语辨析
【正音】:“仲”字不能读作“zhōng”。
【辩形】:“仲”字不能写作“中”。
伯仲之间的近义词
不相上下 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 不分伯仲 大同小异 不分轩轾 相差无几 不分高下
半斤八两 毫无二致 平分秋色 工力悉敌 铢两悉称 如出一辙 相去无几
伯仲之间的反义词
判若云泥 天渊之别 天壤之别 天远地差 千差万别 天渊之别 天堂地狱 云泥之别
天壤悬隔 天冠地屦 霄壤之别 截然不同 天地之别 天差地别 云龙井蛙 天悬地隔
伯仲之间造句
我认为他这位作家与乔伊斯实乃伯仲之间。
参赛的两队实力在伯仲之间,可能会是一场平局。
他们的棋技在伯仲之间,可谓棋逢敌手了。
今天这场辩论真是针锋相对,可见双方实力就在伯仲之间。
经历5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也算是伯仲之间了。
伯乐相马是什么意思
【拼音】:bó lè xiàng mǎ
【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于观察品评马匹的优劣,人们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伯乐”来称赞他。相:观察。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示例】:《十月》1981年第6期:“他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了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用于选人才
【褒贬】:褒义词
【英语】:Bo Le judging horses -- praising those who are good at discovering talents;Bo Le was skilled in selecting fine horses ;
欣赏《伯乐相马的故事》……
伯乐相马的近义词
别具慧眼 知人善任 伯乐选马 任人唯贤 慧眼识金 慧眼识英雄
伯乐相马的反义词
班门弄斧 贻笑大方 有眼无珠 任人唯亲 有眼不识泰山
伯乐相马造句
每次招聘新人,老板都要伯乐相马,亲自参与到面试中发掘人才。
一个领导,要善于发现人才,就好像伯乐相马,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他们这一招,明着是“伯乐相马”,暗地里做的是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伯仲之间,是什么意思
伯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zhòng,原意是过去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后多用于评论人物的等次,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间的美好情谊。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意思是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
英文翻译:elder and younger。
造句:
1、他俩的实力差不多,都在伯仲之间。
2、一个青春靓丽,一个冷若冰霜,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春兰秋菊,不分伯仲,让人赏心悦目。
3、关羽和赵云实在是伯仲之间,难分高下。
扩展资料:
伯仲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
引证解释:
1、指兄弟的长幼次第。也代称兄弟。
汉郑玄笺:“伯仲,喻兄弟也。”
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2、代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王季思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
清曹寅《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指古代对年长的男子,不称名字而称排行,表示尊敬。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 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王羲之《与谢安书》:“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
宋秦观《代贺王左丞启》:“学穷游夏之渊源,文列班杨之伯仲。”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碧云寺》:“大抵西山兰若,碧云、香山相伯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伯仲
伯仲之间
▲释义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出处
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示例
~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
伯仲之间是说兄弟排行的次第在老 大和老二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水平差不多
差不多,优劣难分
伯仲之间的意思和读音
伯仲之间的拼音是bó zhòng zhī jiān。
解释: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拓展资料:
伯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zhòng,指兄弟间排行的次序;形容才能相当,不相上下者。见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享体故不相上下。出师煮击喇匪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图片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举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历代封建统治境祖妹者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孔子的名字是不准随便提及的;近代孔子声价大跌,客气点称他一声"孔二先生",不客气就干脆叫他做"孔老二"了。
还有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孙权(孙坚长子、次子),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引证释义:
1、指兄弟的次第。亦代称兄弟。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汉郑玄笺:"伯仲,喻兄弟也。"《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前蜀杜光庭《虬髯传》:"问其姓。曰:'张。'问伯仲之次。曰:'最长。'"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剃拒格谱序》:"故开美、与参伯仲暨博士孔监、友昆极,有是举也。"清钮琇《觚剩·佞佛》:"魏里丁清惠公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
2、借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王季思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清曹寅《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古代对年长的男子,不称名字而称排行,表示尊敬。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拔乎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王羲之《与谢安书》:"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宋秦观《代贺王左丞启》:"学穷游夏之渊源,文列班煮鸦剃叠杨之伯仲。"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碧云寺》:"大抵西山兰若,碧云、香山相伯仲。"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四章:"中国更有一只寒拘浩大工程,可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参见"伯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