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应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2、“应力”怎么计算?
- 3、应力计算公式?
- 4、应力的计算。
- 5、应力计算公式
- 6、应力实验值怎么算
- 7、材料力学公式(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基本概念)
- 8、应力的计算公式?
- 9、材料力学应力公式
应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应力是一个物体内部抵抗外部力量的能力。它通常被定义为力与物体表面的单位面积。因此,应力的公式为:σ = F/A,其中σ表示应力,F表示力,A表示力作用的面积。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压强”一样,应力也可以称为“单位面积内的力”。应力通常被测量为牛顿/平方米(或帕斯卡)。应力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学、建筑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在这些领域,应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设计建筑和桥梁时,需要计算物体的应力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所施加的载荷。在汽车工程中,需要计算引擎部件的应力以确保它们能够承受高速行驶产生的压力。应力的计算通常要考虑几个因素。除了力和面积之外,应力还受到物体的形状、大小、材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上时,会产生不同的应力值。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和物理特性才能准确计算应力。此外,应力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拉应力、剪应力、压应力等等。每种类型的应力都需要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理解方式。对于拉应力,应力是由物体的拉伸产生的,可以通过测量杆件的拉伸前后长度来计算。剪应力是由物体的剪切产生的,在材料的内部相对运动产生切应力。在工程学中,这种类型的应力通常用于设计拱形桥。总之,应力计算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建造和维护安全和耐用的建筑、设备和机器。准确计算和理解应力的各种类型和影响因素对于解决许多工程和科学难题具有关键作用。
“应力”怎么计算?
在工程中,应力和应变是按下式计算的:应力(工程应力或名义应力)σ=P/A。,应变(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ε=(L-L。)/L。式中,P为载荷;A。为试样的原始截面积;L。为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L为试样变形后的长度。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在工程中,应力和应变是按下式计算的:应力(工程应力或名义应力)σ=p/a。,应变(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ε=(l-l。)/l。式中,p为载荷。a。为试样的原始截面积。l。为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l为试样变形后的长度。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在工程中,应力和应变是按下式计算的:应力(工程应力或名义应力)σ=P/A。,应变(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ε=(L-L。)/L。式中,P为载荷;A。为试样的原始截面积;L。为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L为试样变形后的长度。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扩展资料: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力是矢量,沿截面反向的分量称为正应力,沿切向的分量称为切应力。
物体中一点在所有可能方向上的应力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只需用过一点的任意一组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上的应力就可代表点的应力状态,而其它截面上的应力都可用这组应力及其与需考察的截面的方位关系来表示。
如果作用在某一截面上的全应力和这一截面垂直,即该截面上只有正应力,切应力为零,则这一截面称为主平面,其法线方向称为应力主方向或应力主轴,其上的应力称为主应力。如果三个坐标轴方向都是主方向,则称这一坐标系为主坐标系。
一块钢板是由无数个铁原子(包括其它成分的原子)所组成的,原子与原子之间之所以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不像一盘沙子一样,是铁原子之间有强大的金属键紧紧的“拉”在一起的,原子之间的“拉力”会由于相邻原子之间的位置远近、角度差异,而导致其“拉力”会在整个钢板的平面内不是很均匀。
通俗的说:有些方向的“拉力”大,而有些方向的“拉力”小,但是,由于钢板是在轧钢机轧成平板后,这些钢材立面分子之间的“拉力”会暂时趋于平衡,但是,如果将钢板用刨床将其切削一部分,比如:切薄一半的厚度,这时,剩下的钢板立马将会发生变形,如:发生翘曲,这就是内应力在起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力
应力计算公式?
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正应力公式:σ=W/A(kg/mm^2)W:拉伸或压缩载荷(kg)A:截面积(mm^);剪切应力:σ=Ws/A(kg/mm^2)Ws:剪切力载荷(kg)A:截面积(mm^2)。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
拓展资料
因为面积与力都是矢量,如果受力面积与施力同方向则称正应力;如果受力面积与施力方向互相正交则称剪应力(shear stress)。
测量工具应力仪或者应变仪是来测定物体由于内应力的仪器。一般通过采集应变片的信号,而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分析和测量。方法是: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
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
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应力本质应力是一种内力,本质上是原子间作用力。
当物体发生变形时,原子间距离会偏离平衡位置(如下图所示,偏离平衡位置意味着原子间距离不再是d),从而导致原子间相互排斥或吸引,这是产生应力的根本原因。
同时,只有当“偏离距离”非常小时,排斥力(或吸引力)与“偏离距离”才能看作是线性的,这就是Hooke s law必须在小变形下才成立的原因。
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就是主应力,其特征向量就是应力主轴。
即在任何一点,我们总可以将应力张量分解到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这样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就是应力主轴,在应力主轴上分解得到应力矢量(traction vector)的大小就是主应力。
或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Stress〉。按照应力和应变的方向关系。可以将应力分为正应力σ和切应力下。正应力的方向与应变方向平行,而切应力的方向与应变垂直。
按照载荷〈Load)作用的形式不同,应力又可以分为拉伸压缩应力﹑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
应力的计算。
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弹性体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应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应力除以应变。其计算公式为:E = σ / ε,E即为弹性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其具体含义如下:应力类似于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所受的力,计算公式为 σ=F/A,这样就能表示出单位面所受的力的大小,而应变是指杆件变形量与总长度的比值,类似于伸长率。
应力计算公式
应力计算公式是σ=W/A(kg/mm2),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
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压应力就是指抵抗物体有压缩趋势的应力。一个圆柱体两端受压,那么沿着它轴线方向的应力就是压应力。不仅仅物体受力引起压应力,任何产生压缩变形的情况都会有,包括物体膨胀后。另外,如果一根梁弯曲,不管是受力还是梁受热不均而引起弯曲,等等,弯曲内侧自然就受压应力,外侧就受拉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压应力,单位是Pa。
应力实验值怎么算
应力计算公式: σ=N /An 。 力N与净截面积An的比值是应力σ,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是应力。
应变计算公式ε= a / L 。变形量a与未受力前的原尺寸L之间的比值是应变ε,即单位长度上产生的变形量称为应变。
材料力学公式(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基本概念)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在于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介绍材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
一、应力和应变
应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在单位面积上的大小,通常用符号σ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应力的公式为:
σ=F/A
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A为物体受力面积。
应变是指物体在受到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程度,通常用符号ε表示,其公式为:
ε=ΔL/L
其中,ΔL为物体受力后发生的长度变化,L为物体原始长度。
二、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一种力学性质,它描述了材料受到应力时的弹性变形程度。弹性模量通常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其公式为:
E=σ/ε
弹性模量越大,说明材料的弹性越好,即在受到应力后能够迅速恢复原状。
三、泊松比
泊松比是材料的另一种力学性质,它描述了材料在受到应力时沿着一个方向的收缩程度与沿着垂直方向的膨胀程度之比。泊松比通常用符号ν表示,其公式为:
ν=-εy/εx
其中,εy为材料在受到应力时沿着垂直方向的应变,εx为材料在受到应力时沿着一个方向的应变。
四、应用实例
下面我们以一根钢杆为例,介绍材料力学公式的应用。
1.计算钢杆的应力
假设一根钢杆受到1000N的拉力作用,其直径为10mm,求钢杆的应力。
解:首先计算钢杆的横截面积:
A=πr2=π(5mm)2≈78.54mm2
然后应用应力公式,计算钢杆的应力:
σ=F/A=1000N/78.54mm2≈12.73MPa
因此,钢杆的应力为12.73MPa。
2.计算钢杆的应变
假设钢杆的长度为1m,其受力后长度变化为0.1mm,求钢杆的应变。
解:应用应变公式,计算钢杆的应变:
ε=ΔL/L=0.1mm/1000mm=0.0001
因此,钢杆的应变为0.0001。
3.计算钢杆的弹性模量
假设钢杆的应力为10MPa,应变为0.001,求钢杆的弹性模量。
解:应用弹性模量公式,计算钢杆的弹性模量:
E=σ/ε=10MPa/0.001≈10GPa
因此,钢杆的弹性模量为10GPa。
4.计算钢杆的泊松比
假设钢杆在受到应力时沿着垂直方向的应变为0.0005,沿着一个方向的应变为0.001,求钢杆的泊松比。
解:应用泊松比公式,计算钢杆的泊松比:
ν=-εy/εx=-0.0005/0.001=-0.5
因此,钢杆的泊松比为-0.5。
应力的计算公式?
应变计算公式应变计算公式:σ=F/A。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变形的程度称应变。应变有正应变(线应变),切应变(角应变)及体应变。主要有线应变和角应变两类。
在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由系统之外的物体对这个系统的作用力称为外力,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引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应力状态是指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力是一个矢量,沿截面法向的分量称为正应力,沿切向的分量称为切应力。
物体中一点在所有可能方向上的应力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但过一点可作无数个平面,是只需用过一点的任意一组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上的应力就可代表点的应力状态,而其它截面上的应力都可用这组应力及其与需考察的截面的方位关系来表示。
材料力学应力公式
1、o==maxA横裁maxmaxMQymax S[o]+nz max。
2、ot≤[r]2、剪切Tmax==maxIzA受剪Mymax [o]P挤压nz maxTmax=≤[o挤压]A挤压投挤压 O挤压=emax S7Iz·b。
3、max ≤ [r]M-PMTTmax=s[r]Wp/max3。
通常主拉应力计算公式:σ=y+I1/3。拉应力就是物体对使物体有拉伸趋势的外力的反作用力。材料受到的外力称为外载荷,材料内部产生的反作用力称为应力。一个物体两端受拉,那么沿着它轴线方向的抵抗拉伸的应力就是拉应力。
在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由系统之外的物体对这个系统的作用力称为外力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引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