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北京科兴违法犯罪,网上传北京科兴十万员工大逃亡是真是假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2 23:25:23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科兴疫苗董事长被判多少年

北京科兴疫苗董事长被判15年有期徒刑。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因涉及经济犯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这一判决是在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后作出的,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公正和严明。
据公开报道,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疫苗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和个别领导人员的违法行为,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
此次事件对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员,更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此外,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应该以此为鉴,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环境。

北京科兴疫苗董事长被判多少年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目前并没有公开信息显示北京科兴疫苗的董事长被判刑。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解释。
北京科兴疫苗是指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北京科兴疫苗董事长的法律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任何涉及个人法律判决的信息都应该是由权威机构或官方渠道发布的。截至目前,我们没有从任何官方渠道获知有关北京科兴疫苗董事长被判刑的消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企业的合作。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疫苗生产企业之一,在疫苗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的任何一位高管都会因为疫苗的相关问题而面临法律判决。
总之,目前并没有公开信息显示北京科兴疫苗的董事长被判刑。我们应该从官方渠道获取准确信息,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角色。

判决来了!北京科兴电闸被拉,疫苗损失1540万元,未名医药称“正在制定追...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未名医药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及时任未名医药董事长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万元的事件作出终审判决。未名医药表示,法务部门正在制定追索方案。
2016年,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因控制权争夺发生多次冲突。2018年4月17日,北京科兴的电源被人为切断,导致疫苗产品损失,共计市场价值1540.4万元。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17日判决厦门未名、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万元。科兴控股、厦门未名不服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未名医药并非共同侵权人,但厦门未名的唯一股东是未名医药,且厦门未名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存在保留意见,不能证明其财务独立于未名医药。因此,未名医药应对厦门未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未名医药表示,预计这一判决将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进一步收集证据,通过有关途径追索损失。这对业绩本就低迷的未名医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的股权争夺战已持续多年。2016年,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潘爱华和尹卫东因控制权问题产生矛盾。2018年,北京科兴的电源被切断,导致疫苗产品损失。随着北京科兴新冠疫苗的上市,股权争夺战变得更加激烈。
今年5月,深圳易联通过淘宝拍卖平台拍得未名医药8.67%的股权,成为公司真正的控股股东。随后,未名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潘爱华正式卸任,岳家霖任公司董事长。
今年8月,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约29亿元入资未名医药的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获得厦门未名约34%的股份。但未名医药新管理层表示不知情,并已报案。随后,未名医药披露,董事会同意将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股权全部划转至未名医药。本次股权划转完成后,未名医药将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

国家怎样惩治北京科兴

国家没有惩治北京科兴。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截止至2022年12月22日,国家有关单位并未发布过对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惩治公告和结果。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由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01年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大生物城注册成立。

北京科兴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被抓了吗

科兴疫苗董事长被抓不是真的,实名举报北京科兴生物内容应该不是真的,官方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回应。所谓的举报信内容空洞,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证据,列举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死伤自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整体来看更像是恶意造谣,检查单位和北京科兴都未对此事做出过回应。谣言止于智者,兴于愚者,起于谋者,勿信谣,勿传谣。
实名举报北京科兴生物是真的吗 科兴疫苗董事长被抓?
经验知识
2022-09-22 09:21
栏目导航
1、实名举报北京科兴生物是自媒体发布的《关于北京科兴生物违法犯罪的举报信》,实际有没有真实举报不得而知。举报信中列举了所谓的科兴公司及其股东、管理层,隐瞒“科兴疫苗”只是“试苗”、“试验疫苗”的真相,骗取全国人民普遍签字同意或默认接种“科兴疫苗”,放任或追求受种者患病或死亡,隐瞒致病,致死数据,以非法占有医保基金为目的,实现短时间暴富、大发国难财的目的,构成有组织诈骗犯罪。
2、实名举报北京科兴生物内容应该不是真的,官方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回应。所谓的举报信内容空洞,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证据,列举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死伤自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整体来看更像是恶意造谣,检查单位和北京科兴都未对此事做出过回应。谣言止于智者,兴于愚者,起于谋者,勿信谣,勿传谣。
3、科兴疫苗董事长被抓不是真的,尹卫东现任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尹卫东和潘爱华都是科兴的创始人,两人因争抢控制权反目,最终尹卫东凭借风险资本的助力胜出一筹,将潘爱华踢出了局,不过潘爱华仍掌握着子公司北京科兴的部分股权。近年来,双方互相举报之余,还打了一连串的诉讼官司。如今,尹卫东赢得了科兴控制权是科兴生物的董事长,潘爱华实际控制着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科兴疫苗董事长被抓不是真的
尹卫东现任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尹卫东和潘爱华都是科兴的创始人,两人因争抢控制权反目,最终尹卫东凭借风险资本的助力胜出一筹,将潘爱华踢出了局,不过潘爱华仍掌握着子公司北京科兴的部分股权
没有被抓。官方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回应。所谓的举报信内容空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证据。整体来看更像是恶意造谣。
有没有被抓不清楚,但是科兴生物行贿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科兴疫苗董事长被抓不是真的,实名举报北京科兴生物内容应该不是真的,官方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回应。所谓的举报信内容空洞,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证据,列举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死伤自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整体来看更像是恶意造谣,检查单位和北京科兴都未对此事做出过回应。谣言止于智者,兴于愚者,起于谋者,勿信谣,勿传谣。

网上传北京科兴十万员工大逃亡是真是假

网上传北京科兴十万员工大逃亡的消息不是真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任何关于大规模员工离职或“大逃亡”的说法,在没有确凿证据支持的情况下,都应该被视为未经证实的传闻。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极易传播和扭曲的今天,我们更应当保持警惕,不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其次,北京科兴作为一家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的企业,其员工数量虽然庞大,但要说十万员工同时离职,这在逻辑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此大规模的员工流动不仅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在现实中也是极难发生的。企业通常会有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来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再者,我们可以从官方渠道或可靠的新闻来源寻找相关信息。如果北京科兴真的发生了如此大规模的员工离职事件,那么这样的新闻肯定会在各大主流媒体上被广泛报道。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来自官方或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传闻的不实之处。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时候一些不实信息或夸大其词的报道往往是为了吸引眼球或制造话题。在面对这类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轻易被其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信地说,网上关于北京科兴十万员工大逃亡的传闻并非事实。在面对类似传闻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

北京科信是假药吗

不是,1、北京科兴疫苗被实名举报不是真的。近期有一些自媒体撰写或转发有关科兴风波的相关内容,就是关于北京科兴生物违法犯罪的举报信,称有人实名举报科兴管理层隐瞒科兴疫苗只是试验疫苗的真相,放任甚至追求受种者患病或者死亡,还隐瞒了致病致死的数据,以非法占有医保基金为目的实现暴富,构成了有组织诈骗犯罪等让人细思极恐,但信中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可见并不属实;
  2、关于北京科兴违法犯罪等谣言,近几年有关科兴谣言有很多,比如科兴引发白血病、接种科兴得了荨麻疹、科兴导致停月经等等各种谣言满天飞,实际上科兴新冠疫苗跟国药等中国其他的新冠疫苗一样都是依法依规获批的,而且科兴疫苗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相关数据也证实科兴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非常严谨的安全性数据跟踪,均显示科兴疫苗安全性良好,也希望谣言止于智者;
  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彭博社发表题为“中国科兴疫苗在真实世界研究中非常有效”报道,文章中表示对接种科兴疫苗的本国医务工作者跟踪调查发现,接种者全部免于死亡,96%免于住院,94%免于感染。中国政府始终把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在第一位,中国疫苗研发企业也始终严格依据科学规律和监管要求,依法合规推进疫苗的研发。也希望媒体能从事实出发,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报道当前疫情和疫苗的情况。

行贿获取疫苗审批?频繁假阳?疫苗接种安不安全?发国难财黑公司,严惩不贷!

疫情的风吹草动,都比较容易牵动人心,为了让大家更全面了解流言背后的真相,我今日将对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些关于疫苗,核酸的一些传言进行追本溯源,深度分析,带大家快速了解事件真相!01 长期行贿获取疫苗审批? 最近几天,科兴疫苗上了风口浪尖!有自媒体爆出:生产疫苗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因为长期行贿国家工作人员,在疫苗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而被大家关注。
很多媒体会为了流量热度过度解读,为了解事件起源,工小猫追本溯源,查到了本次热点事件的源头之一。 从文章原文看,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确实有行贿史。目前网上可查到的相关行贿判决共计18件,流传最广,做为科兴行贿获取疫苗审批案例的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7)京刑终15号刑事裁定书。
需要注意的是:1. 这则刑事裁判书是2017年的, 行贿期间是:2002年至2014年间。在疫情爆发之前。2. 涉案疫苗:大流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不涉及新冠疫苗。 也许有的人会说,近几年刑事判决上网的越来越少,实际上被查被抓的行贿案能有多大比例?但是未上网的判决不可考,阴谋论者可以认为他无限大,但也有可能并没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这里不做臆判。02 疫苗接种安不安全?
现在搜索科兴疫苗关键词,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对于安全性和副作用的质疑声。 听到上面行贿的言论等,确实难免会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如果在工小猫分析完涉案的疫苗和行贿的时间,您还对疫苗安全性有所质疑,那么我们不妨再往深挖一挖。 科兴中唯一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在2021年2月份获批上市的。并在2021年6月1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世界卫生组织6月1日宣布,由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 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对科兴疫苗的评估显示,截至2021年6月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该疫苗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03 阳性阳性阳性!频繁假阳? 核酸机构公然造假,大发国难财! 前一阵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张先生举报一家核酸检测公司检测报告造假,同一份样本,能出阴性和阳性两种结果。
根据描述,张先生在11月4日因“密接”被隔离5天,在隔离结束前一天的11月9日由呼市斯凯瑞医学检验所做了单采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第二天应该能顺利结束隔离。 然而,第二天,他就被拉去了方舱,因为他本来阴性的核酸结果,被改成了阳性。 无独有偶,在呼市的新城区,也有人举报核酸造假,比如采样时间和检测时间零时差的,还有就是将阴性结果反馈为阳性的。
呼市警方和卫健委通报了这次的造假事件,定性是“错误录入”,赛斯基因被停止执业,法人和员工被采取了强制措施。 就在对赛斯基因通报的当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有市民举报,其家属在没有参加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却查到了核酸检测结果。 怎么办到的呢?没参加采样的人,应该进行补采,但是采样员直接自己添加了信息,然后就当已经采过了...... 核酸造假,早就不是啥新鲜事儿了,今年以来,这样的类似事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 当然针对这样的现象,国家也不是听之任之,早在今年的6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对核酸检测机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设立了“红绿灯”制度,对依法准入符合条件的主体进行绿灯审批的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以及红灯的退出机制,加大监管的力度,确保核酸检测的质量。多地开展大检查 湖南省、安徽省、广东省、吉林省等多地近期也对当地核酸检测机构进行排查,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有25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另有26家机构自行或被责令暂停核酸检测业务。 据多地卫健委公告,排查内容主要包括依法执业、检测质量、实验室和检测人员资质、室内质控开展情况、室间质评参加情况等。 从不合格机构属性来看,包括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等,排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集中排查、专项质量排查,处理方式包括责令整改、暂停业务资质等,不合格原因包括未开展业务、检测人员数量不足、检测操作不规范等。在各种排查、督查、检查下,为啥还敢这么干? 赚钱,那是真赚钱,甚至在当下,赚钱程度让无数A股上市公司们眼红。 Choice数据显示,A股新冠检测板块有67家上市公司,总营收2516亿,净利润728亿。 而睿智医疗的净利润增长率也达到了6799%,安旭生物的净利润增长率1003%,而即便是增速比较慢的,增速也接近50%,不得不赞叹其盈利能力,确实生财有道。 为啥这么能赚?有句话说得好,“假如把下雨的权力交给卖伞的人,世界就不会再有晴天”。 抗疫三年,身心俱疲,大家的钱包也日渐入不敷出,最关键的核酸检测上不出错,疫情的阴霾才能早日散去。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重大的公共健康事件,现在看起来,大赢家是那些独具慧眼迅速杀入核酸领域的公司,这行业既不需要极高的研发成本,也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赚钱到手软。但,这样真的好吗?既然是一个公共健康事件,就提两个建议吧: 1. 核酸企业拿疫情期间的营收去上市,这绝对是该禁止的,这能持续吗?暴利赚一回还不够吗? 2. 对核酸企业的这部分收入征收重税,纳入公共健康管理基金,共同投入抗疫大事,毕竟动辄80%的毛利,多少有点发国难财的意味,这真不合适。

北京科兴生物被实名举报,被举报的原因是什么?

该公司被举报的原因是实验疫苗不合法,并进行了隐瞒,同时还非法占有了财产,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判决来了!北京科兴电闸被拉,疫苗损失1540万元,未名医药称“正在制定追索方案”


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就北京科兴的股东控股权争夺战又有新进展。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未名医药方面因为拉闸断电给北京科兴造成的疫苗产品损失事件,判决未名医药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时任未名医药董事长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 万元,同时,未名医药对厦门未名上述赔偿所负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未名医药董秘办向记者表示,目前法务部门正在制定追索方案。 据悉,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的交恶爆发于2016年,彼时正值在美上市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以潘爱华为代表的未名医药与以尹卫东为代表的科兴控股为在私有化中取得控制权,引发了多次剧烈冲突。 而后,随着北京科兴新冠疫苗面世,巨大利益下,这场股权争夺战越来越激烈。法院判决 未名医药近日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维持北京四中院判决,对于未名医药方面因为拉电闸给北京科兴造成的疫苗产品损失,赔偿1540.4万元。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4月17日,北京科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39号的办公楼及厂房的电源,被通过位于同一地址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配电室的总控开关人为切断,造成北京科兴事件当天在产品(疫苗)和事件前已结束生产但需于2018 年4月17日在线生产的产品(疫苗)损失,共计市场价值1540.4万元。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17日出具《民事判决书》,认为事件起因是未名生物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与科兴控股关于北京科兴控制权存在争议,潘爱华是由厦门未 名委派担任的北京科兴董事长,罗德顺是由厦门未名委派担任的北京科兴监事,判决厦门未名、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 万元。 上诉人科兴控股、上诉人厦门未名因与被上诉人未名医药、被上诉人潘爱华、被上诉人北京科兴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的民事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2018年4月17日的断电行为未名医药并未参与,未名医药并非共同侵权人,但在案涉侵权行为发生时,厦门未名的唯一股东是未名医药,并且厦门未名在二审中提供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存在保留意见,不能证明厦门未名财务独立于未名医药,故根据公司法第六十三条,未名医药应对厦门未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未名医药表示,厦门未名、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 万元,同时,本公司对厦门未名上述赔偿所负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预计将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进一步收集证据,通过有关途径追索损失。 而这对业绩本就低迷的未名医药更是雪上加霜。未名医药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445万元,同比下降81.45%;营业总收入2.755亿元,同比下降12.75%。交恶已久 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就北京科兴的股权争夺已久,交恶开端或源于在美上市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 2003年,北京科兴便启动赴美上市计划。为给公司赴美上市创造条件,潘爱华和尹卫东在海外成立了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转板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是市值仅仅4亿美元左右。2016年随着中概股回归潮的到来,尹卫东决定让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美国退市,期望公司回A能享受到更高的市值。 潘爱华和尹卫东的嫌隙从这时开始公开化。 2016年2月,总经理尹卫东联合塞雷基金组成内部买方团,以6.18美元/股的报价,提出科兴控股私有化要约。随后,董事长潘爱华通过未名集团联合中信集团、中金公司组成另一买方团提出竞争要约,报价7美元/股。竞标一直持续到2017年底,尹卫东的总经理任期已到,潘爱华通过“一票否决权”拒绝续聘尹卫东,自认董事长兼总经理。 就此,两人的争斗白热化,潘爱华要求尹卫东交出北京科兴的财务资料,尹卫东将这些资料带走并宣布潘爱华的董事会非法,自己要成立新董事会。潘爱华就此反击,于是发生了上文中拉闸断电,致使北京科兴疫苗受损的事件。 而以上的争斗发生在新冠疫情之前,随着北京科兴新冠疫苗面世,北京科兴成为国内疫苗龙头企业,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科兴的营收高达193.75亿美元,约合128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44.6亿美元,折合956亿元人民币。 巨大利润之下,北京科兴的股权之争吸引了更多人入局。 今年5月,嘉联私募、深圳易联通过淘宝拍卖平台拍得未名医药8.67%的股权,随后深圳易联与未名医药多名自然人股东及嘉联私募签署委托协议,获未名医药13.97%的投票表决权,成为公司真正的控股股东。随后,未名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潘爱华正式卸任,岳家霖任公司董事长。 就在今年8月,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约29亿元入资未名医药的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获得厦门未名约34%的股份,厦门未名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但是未名医药新管理层表示不知情,已经报案。 随后,未名医药披露,董事会同意将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股权全部划转至未名医药。本次股权划转完成后,未名医药将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并且,未名医药还宣布,免去潘爱华在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委派未名医药现任董事长岳家霖担任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免去罗德顺在北京科兴的监事职务,委派栾伟宁为北京科兴监事。 未名医药董秘办向《华夏时报》表示,股权划转事宜还在进行中,完成划转后公告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