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亟怎么读
- 2、“亟”这个字怎么读呀
- 3、亟怎么读什么意思和寓意
- 4、亟怎么读?
- 5、亟怎么读?
- 6、亟字怎么读
- 7、亟怎么读?
- 8、亟李白怎么读
- 9、亟怎么读音是什么
- 10、亟怎么读 拼音
亟怎么读
亟亟1
jí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古极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 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urgent;imperative]
亟,急也。――《广雅》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小饭而亟之。――《礼记·少仪》
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
亟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另见qì
亟2
qì
〈副〉
屡次 [repeatedly;time and again]。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
另见jí
亟1
jí ㄐㄧˊ
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郑码:YJXA,U:4E9F,GBK:D8BD
笔画数:8,部首:二,笔顺编号:52251541
earnestly;urgently;
亟2
qì ㄑㄧˋ
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郑码:YJXA,U:4E9F,GBK:D8BD
笔画数:8,部首:二,笔顺编号:52251541
earnestly;urgently
“亟”这个字怎么读呀
读:qì 或 jí
亟 jí或qì
读 jí 时,意思是急迫,急切
读 qì 时,意思是屡次,或者同“气”。
亟怎么读什么意思和寓意
亟的普通话读音为【jí】、【qì】;意思是急切。
亟,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jí、qì,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在读作jí时,“亟”字基本含义为急切,如:亟待解决;在读作qì时,“亟”字基本含义为屡次,如:亟请。在古代汉语中,“亟”的意思是屡次,如:亟叹。主要用于副词,表示急迫,组词亟待。
亟和急两个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
亟的意思是急切、迫切,如亟盼、亟待解决。主要用于副词,表示急迫,组词亟待。急,可以用于形容词、动词,有急躁,使着急,匆促等意思,与缓慢相对,组词急忙,着急,急促。
含有亟的成语及解释
一、亟疾苛察
亟疾苛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í jí kē chá】,意思是谓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语法做联合式;作谓语;用于人。
二、仆仆亟拜
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出自《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做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亟怎么读?
拼音:jí(声母j,韵母i,二声)、qì(声母q,韵母i,四声)
基本字义:
亟(拼音:jí、qì)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立于地上,顶部加一横画表示人之顶极,本义一般认为是至高处,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极”。“亟”的基本义是敏疾,又引申为紧迫、急躁等。一说本义为急迫,作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急、赶快”,以上义读jí。“亟”又读qì,作副词,表示屡次、多次。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亟亟[jí jí]急迫;急忙:~奔走。不必~。
2、亟盼[jí pàn]急切希望。
3、孔亟[kǒng jí]很紧急、很急迫。
4、疾亟[jí jí]疾革。
5、病亟[bìng jí]病革。
亟怎么读?
“亟”是多音字,读音:[ jí ][ qì ] 。
1、亟(jí):急切的意思 。
2、组词:亟待解决。亟须纠正。
3、亟(qì):屡次的意思。
4、组词: 亟请 亟来问讯。
5、造句:
(1)医院现在亟须大量A型血液。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字怎么读
亟:【 jí 】,【 qì 】 。
“亟”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当“亟”字的读音为(jí)时,原本有着极高的意思,还有突如其
来
的疾病的意思,又被引申有紧急、急躁的意思,当“亟”字的读音为(qì)时,一般作副词来
使
用,意思是多次、屡次。
成语组词解析:
1、进退维亟:意思指无论前进或者后退都处在十分危险且急迫的境地。
2、仆仆亟拜:表示人一而再的像对方行礼作揖。
3、亟疾苛察:这里形容十分猛烈、急剧且严苛的考察。
详细字义:
亟 :jí。〈形〉
(1)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古极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
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
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urgent,imperative]。
亟,急也。——《广雅》
亟其乘屋。——《七月》
小饭而亟之。——《少仪》
欲霸之亟成。——《宋策》
亟言之。——《昭公二十一年》
君亟定变法之虑。——《更法》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梁惠王上》
趣赵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
(2)又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亟怎么读?
“口了又一”组成了“亟”。
亟
读音:jí/qì
释义:
1、[ jí ] 急切。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2、[ qì ] 屡次。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
引自: 丁再献、丁蕾《 东夷文化与山东· 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亟亟[jí jí]
急迫;急忙。
2、病亟[bìng jí]
病革。
3、危亟[wēi jí]
危急。
4、起亟[qǐ jí]
快速地向上、向外。
5、亟务[jí wù]
紧要之事。
亟李白怎么读
jí lǐ bái
亟
[jí ] 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qì ] 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亟怎么读音是什么
有两个读音:1.ji的第二声,与“急”读音相同,有急切的意思。2.读qi的第四声,与“气”读音相同,有屡次的意思。
亟
读音:[jí] [qì]
释义:[jí]:急切。 [qì]:屡次。
组词:[jí]:急待。 [qì]:亟叹。
一共有两个读音ji(第二声)和qi(第四声)
亟是一个多音字,读音分别为 jí和qì。
亟[ jí ]
副词。急迫:缺点~应纠正。
亟[ qì ]
副词。屡次:~经洽商。
扩展资料
组词
一、亟亟 [ jí jí ]
急忙;急迫。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魏撰之 ﹞见说 闻舍人 已回,所以亟亟来拜。”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以视近人,亟亟传布,若不能待旦夕者,其浅深静躁为何如?” 叶圣陶 《倪焕之》四:“我就知道你有这么个脾气。何必亟亟呢?”
二、亟淹 [ jí yān ]
急速流逝。
南朝 梁 徐陵 《为陈武帝与周宰相书》:“宣力驱驰,亟淹寒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岁月亟淹,行业无纪。”
三、疾亟 [ jí jí ]
1、疾革。
《太平广记》卷一八○引 唐 韦绚 《嘉话录·苗缵》:“ 苗粲 子 纘 应举,而 粲 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临试,又疾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思择人未得而疾亟,乃以宦者 宋光嗣 为枢密使判六军而 建 卒。” 清 冯桂芬 《孝妇单孺人家传》:“姑疾,侍汤药累月不安寐。疾亟,祷於神,愿以身代。”
2、急迫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世宗 ﹞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未尝不称善,疾亟请移就外留之,不可。”
亟怎么读 拼音
亟的读音是jí或qì。
当亟读作jí时,它的意思是指急速、迫切、危急等。例如,在成语亟待解决中,亟就是指急需、迫切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问题需要迅速解决,非常紧迫。
在古代汉语中,亟还可以表示多次、频繁的意思。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中就有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其中,无庸,将自及中的及就是多次、频繁的意思。
当亟读作qì时,它的意思是指屡次、一再的意思。例如,《史记·陈涉世家》中就有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其中,数有功中的数就是一再、多次的意思。
亟组成语:
1、亟待解决:形容问题非常紧急,需要立即解决。例如:这个地区的水源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
在这个成语中,亟待表示情况紧急,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强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亟来问讯:形容非常关心,急忙前来询问情况。例如:他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后,亟来问讯,希望能尽快了解病情。在这个成语中,亟来表示非常关心,急于了解情况。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些比较紧急或重要的情况,如家人生病、突发事件等,强调人们对情况的关注和重视。
3、亟待改善:形容情况非常糟糕,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例如:这家公司的管理混乱,员工士气低落,亟待改善才能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
在这个成语中,亟待表示情况非常糟糕,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企业管理问题、社会现象等,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