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而不秀,苗而不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2 19:38:42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苗而不秀的解释

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 比喻 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 苗而不秀 者有矣夫!秀而 不实 者有矣夫!” 成语例句: 如果把我们栽种在阴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气暮气, 苗而不秀 。 注音: ㄇㄧㄠˊ ㄦˊ ㄅㄨˋ ㄒㄧㄨˋ 苗而不秀的反义词: 开花结果 见“ 开华结果 ”。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sprout but never to flower

苗而不秀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苗而不秀 发音 miáo ér bù xiù 释义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引用 《世说新语》中卷第四 赏誉第八 ...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 苗而不秀 ;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文心雕龙》卷十三 哀吊 ...  赞曰∶  辞之所哀,在彼弱弄。 苗而不秀 ,自古斯恸。  虽有通才,迷方失控...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卷下 赏誉第八 ...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 苗而不秀 ;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 《全后周文》卷九 ...二男一女,并得胜衣,金陵丧乱,相守亡殁。羁旅关河,倏然白首, 苗而不秀 ,频有所悲。一女成人,一外孙孩稚,奄然玄壤,何痛如之。... 《全后汉文》卷一百四   ...此大戾。年十有二,岁在协给,五月乙巳,嘘翕不反。夭陨精晃, 苗而不秀 。命有悠短,无可奈何。慈父悼伤,割哀回鲤。其十二月丁酉... 《唐文拾遗》卷二十二 ...  後生可畏兮谁与为徒,张氏之子兮其庶几乎。 苗而不秀 有矣夫,庭折芳兰兮掌碎珠。太君茔旁兮左爱子,千秋万岁兮...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七回 宝船厂鲁班助力  ...听之大怒,骂说道:“你这 *** 的,你欺负咱不读书,咱岂不知『 苗而不秀 者有矣夫』!你怎么敢谎咱『锚而不秀者有一箍』?坐他一个... 《法言义疏》八 问神卷第六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注〕童乌,子云之子也。仲尼悼颜渊 苗而不秀 ,子云伤童乌育而不苗。九龄而与我玄文。〔注〕颜渊弱冠而...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九十五 ...而耸长条;有鸟三年,搏积风而运沧海。岂期数有否,天无皂白? 苗而不秀 ,秀而不实,盖有是夫?古人有言:没而不朽者,此之谓也。... 《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三十一 ...父通道馆学士讳弋:德音遗范,详诸家牒。君孤绍单门,傍无兄弟, 苗而不秀 ,未仕而卒,道未融於邦国,位未扬於王庭。故老之口浸远,... 《全唐文》第04部 卷三百三十五 ...僧济上人,虚已净心,纟由芘慧业,披衣画其塍埒,持戒整其疆畔, 苗而不秀 ,有恨何及?逮陈隋之季,丧乱荐臻,农野萧条,鞠为茂草。... 《后西游记》第十二回 一戒认亲 钉耙归主 ...等痴呆!佛田中事不过有些影响,只要有人在田上略锄锄耘耘,便是 苗而不秀 ,秀而不实,也要算做广种了。”  ...

善读「论语」9.22:不学则苗而不秀,不行则秀而不实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

孔子说:“有人(生而不学)就像庄稼只出苗不开花!有人(学而不行)就像庄稼只开花不结果!”

【注释】

“苗”,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秀”,谷物抽穗扬花。

“实”,结果实,结籽实。

【评析】

谷物先要出土成苗,然后抽穗扬花,最后结出果实,才能完成其传承生命的使命,实现其哺育生命的价值。孔子用这一过程来比喻人生。人生在世,就像是“苗”;学而有文,就像是“秀”;文而能行,就像是“实”。如此有文有行,文质彬彬,才能为有“德”君子,人生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价值。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必须要学“文”明“理”,才能知“道”晓“义”。不学“文”,则蒙昧无知,有如“苗而不秀”,无用也;虽学“文”知“道”,但见“义”不为,则如“秀而不实”,亦无用也。

本章实为孔子勉人勤学力行、修仁养德,非痛惜颜回之早逝也。

苗而不秀

“苗而不秀”,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 ? 《论语·子罕》中“子罕”与人物子罕并不是同一回事。在这里,“子”指孔子;“罕”是表示频率的副词,即“少也”。

? ? ? 《论语·子罕》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 ? 孔子一生,据史书记载,教导了三千多学生。但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其中有十位,更是孔子最欣赏的优秀弟子。他们是: 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

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

? ? ? ? ? 我们大致可以推定孔子在不同的时期中,收了三批重要的学生。

第一批是孔子30岁以后到45岁之间收的早年学生,这批学生比孔子大概年轻7、8岁到15岁之间。大都是在鲁国出生的青年。这批学生有: 仲由(子路,少孔子9岁)鲁人,卞之野人,尝食藜霍,负米百里之外。

颜路(颜回之父),鲁人 曾点(曾参之父),鲁人 ,公冶长(孔子之侄女婿)齐人,曾坐牢 ,孟懿子(鲁国贵族) ,南宫敬叔(鲁国贵族) ,冉耕(伯牛,少孔子7岁,冉雍之叔伯辈)鲁人 闵损(子骞、少孔子15岁)鲁人,事父母至孝。

? 第二批是孔子45岁以后至60岁左右,由出仕鲁国到周游列国期间收的弟子。这批学生年龄大多少孔子30岁左右,以鲁地、和卫国年青人为主,孔子游历外国,此段期间,孔子开始在政治上(51岁为鲁中都宰,54 岁为鲁大司寇,摄行相事)和学术上都有成就,有声望,这批学生有: 冉求(少孔子29岁)鲁人,助季氏聚敛,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

端木赐(子贡,少孔子31岁)卫人,利口巧辩,善外交。

冉雍(仲弓,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

颜回(少孔子30岁)鲁人,《论语》称:“回也屡空”,“贤哉回也”。

高柴(子羔,少孔子30岁)卫人,《史记》载:“柴也愚,长不盈五尺”。

宰我(前522-458),与子贡大抵同年辈,鲁人,利口辩词,与孔子辩三年二丧。孔子斥为不仁。昼寝,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 商瞿(少孔子29岁)鲁人,孔子传《易》於瞿 。

第三批是孔子晚年在60-70岁之间收的弟子,孔子游历多国,68岁返鲁定居,专心整理六经。所收弟子有来自多国,而以文学、言语见长。大多是学问型弟子,得传孔子诗书六艺之学。这批学生有: 卜商(少孔子40岁)卫人,魏文侯师,后世有子夏之儒

曾参(少孔子46岁)卫人,传孝经,后世有子思之儒(子思即孔伋,是曾子弟子,孔子之孙)

有若(少孔子43岁)鲁人,又称有子。

言偃(少孔子45岁)吴人,后世有子游之儒。

颛孙师(少孔子48岁)陈人,孔子曾说过:“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辟”等,后世有子张之儒。

樊迟(少孔子36岁)齐人,问稼,孔子斥为“小人”;问仁,孔子答以“爱人”。

原宪(少孔子36岁)宋人,隐而不仕。

? ?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苗而不秀的意思

苗而不秀的意思是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释义: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成语接龙:苗而不秀→秀色可餐→餐风吸露→露餐风宿→宿弊一清→清清楚楚→楚璧隋珍→珍禽异兽→兽聚鸟散→散发抽簪→簪盍良朋→朋党之争→争长竞短→短兵接战→战争贩子→子为父隐→隐隐约约→约定俗成→成何体统→统一口径→径行直遂→遂心满意。
苗而不秀造句:
1、在这个新旧两种社会交替的时代,饱尝了人间冷暖的我们必须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免苗而不秀。
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禾苗虽长成了,却不结穗扬花,为孔子哀悼其门徒早死的话,虽有本领,但没成就,徒有其表,华而不实。
3、不论她长得如何,能力如何,也不论她性格是温和还是易怒,她也只是个苗而不秀的凡人。
4、在文艺界混了几年,岁月蹉跎,苗而不秀,至今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苗而不秀

苗而不秀的意思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苗而不开花的有啊!开花而不结果的有啊!
【示例】:如果把我们栽种在阴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气暮气,苗而不秀。 ◎郭沫若《玉簪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扩展资料
苗而不秀反义词:开花结果
【解释】: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开花结果自馨香。”
【译文】:开花结果十分馨香。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近义词】开华结实、春华秋实、开花结实
苗而不秀的意思是庄稼虽生长,但不吐穗开花。比喻资质虽好,但无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
【拼音】:miáo ér bù xiù
【出自】:《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孔子说:“庄稼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吧!有开了花却不结果实的吧!”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扩展资料:
反义词
开花结果 [ kāi huā jiē guǒ ]
【解释】: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开花结果自馨香。”
【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你口。”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苗而不秀的意思

苗而不秀的意思是比喻资质虽好,但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
苗而不秀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拼音是miáo ér bù xiù,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苗而不秀这个词语是偏正式的,因此在句子中常用作谓语或者是定语。苗而不秀的反义词是开花结果。苗而不秀的相关造句有:
1、她只是个苗而不秀的凡人。
2、我们必须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免苗而不秀。
3、在文艺界混了几年,岁月蹉跎,苗而不秀,至今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
4、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苗,农作物种子发芽出土成苗。
5、如果把我们栽种在阴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气暮气,苗而不秀。
6、白朗县中学的韩娜娜听拉丁人帕特里克说,使用成语“苗而不秀”造句是一个格外无味的事情。
7、前往神农峡的地铁上,怀老师给钰菡和金成语秀而不实源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8、如哲正在专心地背诵权德舆的诗,生于甘肃两当的东郭冠老师突然间走到附近,叫他用“苗而不秀”造句,吓得他脸色刷白。

《子罕篇》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22? 子曰: “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注释】

▲苗:禾苗,未吐穗的庄稼;泛指初生的植物。

▲秀:稻、麦等庄稼吐穗开花。

▲实:植物结的果。

▲夫[fú]:语气助词,无意义。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疑问和反诘的语气。

【译文】

孔子说:“禾苗成长而不吐穗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开花而不结果的情况是有的。”

【学而思】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代指一个人在他的青年和中年时期没有成就,承接下一章的“后生可畏”,不要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成就而意志消沉,灰心丧气,失去前进的信心,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一定会有收获。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也可理解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年轻时候很聪明,爱学习,但没有恒心,长大了不成器,变为平凡之人,没有成就。或者小时候很聪明,却不坚持学习,最后泯然众人,比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

苗而不秀的意思是什么?

苗而不秀,汉语成语,拼音是miáoér bù xiù,然而部分朋友就想知道,究竟苗而不秀的意思是什么呢?

1、 解释: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2、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3、 造句:如果把我们栽种在阴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气暮气,苗而不秀。
4、 使用: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5、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6、 反义词:开花结果。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苗而不秀的意思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