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蜀犬吠日”的下联是什么?
- 2、蜀犬吠日的意思是
- 3、“蜀犬吠日”与“吴牛喘月”,这两个词是同义词还是近义词?
- 4、蜀犬吠日 的成语典故!?
- 5、吴牛喘月相似的成语
- 6、吴牛喘月意思是什么
- 7、吴牛喘月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8、蜀犬吠日与吴牛喘月,有何异同?
- 9、蜀犬吠日、吴牛喘月,竟是骂人之言!
- 10、蜀犬吠日有什么含义?
“蜀犬吠日”的下联是什么?
吴牛喘月。
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四川盆地一年四季少见太阳。这一事实被古人加以艺术夸张,形象地表达为“蜀犬吠日”的成语:川狗见到太阳时居然会狺狺狂吠,可见太阳对于四川盆地是多么地吝啬。按理,既然川狗会吠日,也就会吠月,吠星空。
然而,中国文化中并没有“蜀犬吠月”或“蜀犬吠星空”这样的成语,我想其原因恐怕是:狗儿们一定睡觉或打混去了,月亮出不出来,星空呈不呈现,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而根据对联的工整对账,蜀犬对吴牛,蜀对犬,吴对牛,喘月对吠日,可谓工整至极。
蜀犬吠日的意思是
蜀犬吠日的意思是:蜀:古蜀国,今四川一带。吠:狗叫。蜀地多云雾,平时难得有太阳,于是狗见到日出就叫起来。比喻少见多怪。
读音: shǔ quǎn fèi rì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翻译: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
近义词:
1、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据说江浙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因此发喘。后用以比喻因遇到类似的事物而胆怯。也借指天气酷热。
出 处: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2、蝉不知雪 [ chán bù zhī xuě ]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出 处: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蜀犬吠日”与“吴牛喘月”,这两个词是同义词还是近义词?
“蜀犬吠日”和“吴牛喘月”是既不同义、也非近义的两个成语,比喻的事物截然不同.
蜀犬吠日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近义词:少见多怪、孤陋寡闻.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示例:(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蜀犬吠日 的成语典故!?
蜀犬吠日原指四川因多雾,狗很少看见太阳,所以看见太阳就不停吠叫.比喻人少见多怪,自我封闭.而吴牛喘月原指吴地的水牛害怕太阳的酷热,看见月亮疑为太阳.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
〖出处原文〗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南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原文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告白: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众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 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份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象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1,
吴牛喘月相似的成语
吴牛喘月 [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释] 吴牛。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吴牛望月则喘。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见月怖,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喘矣。 [出自] 汉·应劭《风俗通》;使之苦于日有的: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
蜀犬吠日 [shǔ quǎn fèi r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贬义
出 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吴牛喘月 孤陋寡闻 少见多怪 桑中生李 蝉不知雪 辽东之豕
成语接龙
日昃不食 食不重肉 肉山酒海 海枯石烂 烂熳天真 真心实意 意气高昂 昂然直入 入不敷出出凡入胜 胜任愉快 快心满志 志同道合 合从连衡
吴牛喘月意思是什么
吴牛喘月意思是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读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例句: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近义:喘月吴牛、蜀犬吠日。
造句
这样你说怕,那样你说不敢,真是吴牛喘月了。
他看到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一起,就怀疑是在谈恋爱,真是吴牛喘月。
不料结帐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得吴牛喘月,妈妈也委曲地牛衣对泣。
自从上次演讲比赛失利后,他只要一上台,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牛年初创短信,好像吴牛喘月,本意牛鼎烹鸡,哪料蜗行牛步。
珠宝行业往往采用一些实在的物体作为加工的模型而不是仅提供一块无规则毛坯出卖是一个道理,硬把这种黄金月饼往腐败上扯,显然是一种疑似吴牛喘月的偏激行为。
吴牛喘月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64 成语 吴牛喘月 注音 ㄨˊ ㄋㄧㄡˊ ㄔㄨㄢˇ ㄩㄝˋ 汉语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释义 吴地的水牛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此便自以为热,气喘不已。 #语本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后来也用「吴牛喘月」转而比喻人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惊惧害怕。 也用来形容天气酷热。 典源 #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1>吴2>牛望月则喘,使之苦3>于日,见月怖,亦喘之矣。 〔注解〕(1)典故或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吴:指长江、淮水一带的地区。 (3)苦:痛苦。 〔参考资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 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 帝笑之。 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典故说明 水牛原产于我国长江、淮水流域一带,生性怕热,所以夏天时喜欢泡在水中或待在树荫下休息。 因为太阳的热力实在太过强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时在晚上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已经出来,气温又要升高,而被吓得气喘吁吁。 所以在汉代应劭的《风俗演义.佚文》中便有「吴牛望月则喘」之语。 后来「吴牛喘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 也用来形容天气酷热。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关于「吴牛喘月」的故事。 晋武帝的臣子满奋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头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实,不会透风,仍不由得打起寒颤。 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满奋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吴牛一样,只要见到了月亮就会气喘吁吁。」 书证 01.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02.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 03.宋.刘弇〈太皇太后表〉:「越鸟巢南,方便家而效职;吴牛喘月,敢惮事以包羞。」 04.宋.张侃〈次韵竹林玉老〉诗三首之二:「我似吴牛喘月光,领疮磨鞅巧相妨。 何时饱听林间笛,了却官租稼涤场。」 05.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三二.淮北多兽》:「余见诸书谈物理者,汇识之。 淮北多兽,江南多禽,湖广多鱼,云南多花。 ……蓼虫不知苦,粪蛆不知臭。 吴牛喘月,蜀犬吠日。」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比喻人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惊惧害怕。 【使用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例 句】<01>地震一来,大家脸色都变了。 你也别笑别人是吴牛喘月,其实你也差不多!<02>自从上次大地震后,许多人只要一感觉地在摇,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不得了。 <03>自从上次演讲比赛失利后,他只要一上台,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二、【语义说明】形容天气酷热。 【使用类别】用在「气候炎热」的表述上。 【例 句】<01>此地每到夏天,总是热到让人如吴牛喘月,只好天天躲在冷气房!<02>到泰国后,才真正领略到吴牛喘月的天气,真是热得令人难以忍受。 近义词: 谈虎色变,惊弓之鸟 反义词: 处变不惊 辨识 参考语词 喘月吴牛
蜀犬吠日与吴牛喘月,有何异同?
蜀犬吠日原指四川因多雾,狗很少看见太阳,所以看见太阳就不停吠叫。比喻人少见多怪,自我封闭。而吴牛喘月原指吴地的水牛害怕太阳的酷热,看见月亮疑为太阳。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
相同点:用法都是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不同点:意思不同。
1、蜀犬吠日,汉语成语,拼音是是shǔ quǎn fèi rì,意思是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译文: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
2、吴牛喘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ú niú chuǎn yuè,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
译文:一次,满奋在晋武帝旁边侍坐,北面的窗子是用琉璃做的,实际上很严实,但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晋武帝大笑,满奋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一个深秋的早晨,司马炎派人宣满奋入宫议事。到了宫中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来。
再说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啥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
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力,习惯成自然
相同点:用法都是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不同点:意思不同。
1、蜀犬吠日,汉语成语,拼音是是shǔ quǎn fèi rì,意思是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译文: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
2、吴牛喘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ú niú chuǎn yuè,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
译文:一次,满奋在晋武帝旁边侍坐,北面的窗子是用琉璃做的,实际上很严实,但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晋武帝大笑,满奋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一个深秋的早晨,司马炎派人宣满奋入宫议事。到了宫中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来。
再说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啥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
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蜀犬吠日、吴牛喘月,竟是骂人之言!
? ? ? ? ? ? ? 原 文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六出:指雪花呈六角。《韩诗外传》云:凡花多五瓣,独雪花为六瓣。时晏:时已不早矣。
蜀犬吠日,吴牛喘月:蜀地山高多雾,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吴地水牛畏热,见月疑是太阳,故气急而喘。
云霓之望:霓乃虹也。云兴而雨至,霓见而雨止。久旱不雨,则人渴望见云,忧霓之现。《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蜀犬吠日有什么含义?
比喻少见多怪,和越犬吠雪意思相同.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四川盆地一年四季少见太阳。这一事实被古人加以艺术夸张,形象地表达为“蜀犬吠日”的成语:川狗见到太阳时居然会狺狺狂吠,可见太阳对于四川盆地是多么地吝啬。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不是“鼠犬吠日”,是“蜀犬吠日”。
〖名称〗蜀犬吠日
〖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
〖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李劼人《天魔舞》第24章:“古人说~。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
〖近义词〗
少见多怪、孤陋寡闻。
〖同结构词〗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