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70-90岁被称为什么之年怎么读
- 2、耄耋之年的拼音及意思
- 3、耄耋之年读音
- 4、耄耋之年是多少岁?怎么读?
- 5、耄耋之年怎么读什么意思
- 6、90岁叫什么耄耋之年?
- 7、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8、应该是耄耋之年还是耋耄之年?多谢!
- 9、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70-90岁被称为什么之年怎么读
70到90岁是耄耋之年,耄耋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àodiézhīnián,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耋(dié)——七十、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胜言.”耄(mào)——八十、九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出自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对酒》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理想的杂言诗。此诗中描述了清明太平的社会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全诗用语灵活,句式自由,语气顿断,意绪连贯。
耄耋之年的拼音及意思
拼音为[màodiézhīnián],意思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是指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之年是年纪十分大的时候。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八十岁岁。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耄耋之年读音
耄耋之读音:mào,dié,zhi,nian。
耄耋之年,一般指的是80-90岁的年纪。
耄耋读作mào,dié。耄,是指年纪约八、九十岁,耋,是指年纪为八十岁。所以耄耋合在一起,就是形容年纪很大的人。
“耄耋”一词出自于《汉·曹操对酒歌》一文中的:“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意思是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而不会是疾病或者孤独、贫苦而死,这样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冀衍耄耋”,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示例
宋,叶适《忠翊郎武学蔡君墓志铭》:“不尽年可戚嗟兮,傥耋耄渠不为之欢欣!”
清,刘大櫆《程太夫人寿序》:“八十、九十者所在多有,惟无德以堪之,则虽有耋耄期颐之寿,与朝菌不殊也。”
耋耄之年指的就是八九十岁的时候。
其它年龄指称
男子
15岁称志学之年,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花甲,70岁称山当编去新古稀,80岁称杖朝,80~90岁称耄耋,90岁称相察沙否鲐背之年,100岁称乐期颐。
女子
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待年(成年待嫁),16岁称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通称
不满周岁称襁褓,2~3岁称孩提,胜越称听而快跳10岁以下称黄口(稚气未脱的少儿)13~15岁称舞勺之年;15~20岁称舞象之年。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怎么读?
耄耋 [mào dié]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北史·尉元传》:“虽老、更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殊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李大钊 《青春》:“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无尽青春之域?”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八九十岁。
读音:mào dié zhī nián
声母:m、d、zh、n
韵母:ao、ie、i、an
音调:去声、阳平、阴平、阳平
举例: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村医正神情专注地在考卷上作答。
扩展资料反义词:而立之年
读音:ér lì zhī nián
意思: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及弟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四十岁时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
耄耋之年怎么读什么意思
耄耋之年读音为mào dié zhī nián,意思是八九十岁,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
出自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造句:
1、公元之初,就在古希腊晚期哲学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向自己终点的时候,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已经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这块久受希腊理性文化精神浸润的土地上,并且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很快就成了前者的竞争对手,最终取而代之。
2、80年代一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作家,在比较明确的记录历史的意识和浓重的历史理性精神指引下创作了大量的忆旧散文。
3、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村医正神情专注地在考卷上作答。
成语故事: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90岁叫什么耄耋之年?
耄耋之年是80-90岁。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描述
1、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2、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3、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4、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5、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6、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7、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2、期颐:指百岁。
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80-90岁,80岁称耄,90岁称耋。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语出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扩展资料: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梨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
或曰齯,齯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 百年曰期颐;颐,养也。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孝子期於尽养道而巳也。
老,朽也。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参考资料:耄耋之年-百度百科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
扩展资料: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耄耋之年是指八十到九十岁。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扩展资料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耄耋之年是指八十到九十岁。
注释: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80岁称耄,90岁称耋,所以耄耋之年一般是泛指八十到九十岁的老人家。
出处: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
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
年岁别称:
扩展资料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耄耋指80至90岁的人。耄耋出自《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耄出自《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耋: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扩展资料: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耄耋
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
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梨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 百年曰期颐;颐,养也。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孝子期於尽养道而巳也。 老,朽也。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扩展资料:
耄 :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octogenarian〗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agedandconfused〗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应该是耄耋之年还是耋耄之年?多谢!
正确的是耄耋之年,读音为mào dié zhī nián。
释义: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八九十岁。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处:[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扩展资料造句:
1、关怀先生,人如其名,耄耋之年仍忧乐天下关怀不止。
2、我已到耄耋之年,怀旧怀友,和他之间的许多片段以及共同经历的岁月,时常涌进脑际,翻飞再现。
3、霍霆凛左边,有一位身着元帅服,满头银丝、庞眉鹤发,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
4、八十述怀袁宝华盛世风光满眼新,耄耋之年几度春。
5、青梅竹马因战争分离数十载,耄耋之年续前缘。
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十岁。
耄耋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ào dié zhī nián,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出自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耄耋之年”指的是人到了80岁的年龄,意味着人已经进入高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身体和精力逐渐减退,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然而,耄耋之年也是人生的重要时刻,人们可能回顾过去,感受生命的深刻意义,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这个词语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意,强调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重要性和特点。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特殊称谓
1、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