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没有5倍兵力就要躲着走,二战时德军有多可怕?
- 2、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有多可怕?
- 3、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有多可怕呢?
- 4、德国人到底多可怕,一年放假150天,经济发展依旧世界领先,这是为何?
- 5、听说诺曼底登陆德国一机枪手杀了盟军三千多人,德国战斗力这么厉害啊,太可怕了?
- 6、德国二战老兵故事,苏德战争爆发初期有多恐怖?
- 7、二战时德国有多厉害,真实战斗力连美国都害怕
- 8、在二战前,纳粹希特勒统治下的真实德国究竟是怎样的?
- 9、在你看来二战时期巅峰的德国有多强大呢?
- 10、德国纳粹骷髅师到底有多可怕?
没有5倍兵力就要躲着走,二战时德军有多可怕?
二战时的德军可以说让人闻风丧胆,他们的作战手法十分残忍,武器装备也非常先进,所以没有五倍的兵力尽量躲着他们,不要跟他们正面杠上。
二战时期德军是一支非常精锐的部队,武器装备也是最先进的,打起仗来十分血腥暴力,让其他国家都非常害怕,没有充足的兵力不敢和他们开战。
二战时期的德军士兵除了武器装备精良,德国士兵的作战精神和素质是远超于当时的水平的,因为德国军队出现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案例。
二战时期德军的军事总体实力真的非常可怕,主要从陆海空三方面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德国陆军规模在开战初期达到拥有150多个师,兵力达到200万左右。入侵苏联时,德国兵力达到600万。德国兵力顶峰时达到900多万,其中300多万非正规军。论武器装备,德国军队比意大利和日本等轴心国军队更具机械化,也更为先进。
第二,二战中的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空军,其著名的闪电战,就是由空军先展开战略定点式的轰炸,其后发起摧枯拉朽的轮番轰炸(这样却加大了飞机的消耗)。德国是拥有喷气式飞机的第一国,当然性能固然高但作战能力却不突出。
第三,德国海军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在二战前,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海军。在开战后,又由于英国海军的压制,德国海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海军实力。因此,德国海军在希特勒嘴里一直都是“我们的小海军”。
第四,在高科技方面,到二战末期,德国竟然被逼的发明出了喷气式飞机和弹道导弹,而且纳粹德国还有很多因时间原因未能实现的黑科技,德国的坦克技术和飞机技术都异常发达。
第五,军事生产工业方面,纳粹德国更是将陆军做到了极致。凶狠强悍的精锐装甲师,铁血无情的党卫军,纳粹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在当时世界上可是数一数二的。其陆军总共制造了近3万辆坦克!而其飞机的制造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万架!
总的来说,纳粹德国不仅有一批优秀的将帅,而且德军的军事力量非常强,但是,纳粹德国的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内部不团结,还有就是希特勒的病态心理和乱指挥,已及纳粹党的黑暗统治和好战性。
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有多可怕?
很多人怀疑希特勒可能是穿越过去的未来人,可以这么说在纳粹的鼎盛时期,德国装备理念已经远远超出当时其他列强至少20年的水准。小到今天都广受好评德国军服,竟然是希特勒本人的设计,真不知道他脑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在苏德战争之前,德国还是在享受着自己的巅峰时刻。从波兰战争到莫斯科会战为止,德国的军事扩张还是如他们所预期中的一样进展顺利,他们占领了3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3亿人口,武装力量总人数在巅峰时刻甚至一度超过了750万。曾有人统计过一组数据,在欧洲的战场之上,击毙一名德国的士兵需要东线苏军付出十个人的代价。而在西线,美军也要付出四倍的代价。这说明了德国将领的战术战略运用十分精妙,也说明了德国单兵素质优秀,无论是智商和体力都一直在线。
德国拥有闻名世界的战略战术体系,而且不同与日本的墨守成规,德军对于战术的革新是相当与时俱进的。在德国二战史之中,许多战术大胆新奇,德军对于军事奇才的培养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从这一点上来说,德国领先与其他列强。
再者,德国一直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作为战争后盾。德国的军工厂举世出名,每天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飞机、坦克、潜艇……即便到了二战后期德国的资源紧张,但是武器装备还是在不停地开发和生产。德国在投降之后,盟军接手的一所船长之中,里面还有8艘U型潜艇已经完成了大半部分。如果不是战争结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死在这些装备之下。
德国的工业科技是世界领先的,这已经得到了历史学家和军事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单单拿虎式坦克来说,在当时无论是苏联的坦克或是美国的坦克都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苏联红军在面对虎式坦克的时候只能认栽,只能靠多数群殴来达到消灭的目的,史料记载之中虎式坦克曾经打出了1:5.1的战损比。而这只是德国众多先进装备之中的一笔而已。
另外希特勒对于黑科技的开发是相当执着的,不过他搞黑科技可不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是为了更高效率地杀人,其中非常出名的就是至今还在被人津津乐道的纳粹钟。如果再给希特勒几年时间,不知道他和他手下的智囊团们,会折腾出什么样的反人类的玩意儿来。
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有多可怕呢?
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非常的可怕,如果想侵略哪个国家,利用闪电战的战术,三五天就能够成功,就是这么的可怕。
因为那个时候的德国的装备是非常先进的,要想打死一个德国士兵至少需要几十个他国士兵,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的实力还是很厉害的。
德国军队实力非常的强,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与他们硬碰硬。
最可怕的不是他们的战争能力,而是他们的工业能力和科技能力!慕尼黑、哥廷根、柏林就是整个世界的科学中心!
德国原本为工业化国家,虽然一战后被严重剥削但工业根基还在,经济和军事潜力依然存在,在二战爆发前德国早就将国民经济纳入战时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德国占领区不断扩大,德国经济和军事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就是横扫欧洲之后,入侵苏联之前的那段时间,在1940年-19416月。
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已经控制了超过3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3亿的人口,德国及其占领国共生产钢3200万吨、生铁2500万吨、煤5亿吨、石油480万吨,这里可以看出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唯一的劣势是战略物资少,大量需要进口,比如石油产量极少,德国本土不产石油,只有仆从国罗马尼亚有石油;还有南斯拉夫的锌矿、波兰的铜、挪威的木材等。
另外德国在很多科学领域世界第一,德国的化学、电机、无线电技术等工业,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拥有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在战时可迅速转为军工生产。仅在1940年德国就有机床超过120万台,而那时的美国也只有90万台。但是德国由于日益增长的军队需求,石油、橡胶等资源缺乏,制造业的生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需求。
德国将自己纳入战时经济体制后,就开始了不断扩充军队,加强军事力量,到1940年底,德国的军事力量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世界第一。其中德国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了750万,其中陆军500万,空军180万,海军40万,30万空降兵,各种坦克超过了6000辆,战斗机等10000多架,各型火炮60000多门,海军舰艇超过250艘,党卫军还有20万,以上的数据只是德国,并不包括大大小小的仆从国。
此外,德国在欧洲战争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装备,其中缴获了6个挪威师、18个荷兰师,22个比利时师,12个英国师、92个法国师可以装备德军150个师的装备,而缴获的汽车可以装备德军90个师;德军还拥有世界顶尖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在飞机、坦克、自动武器上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比如190战斗机、40冲锋枪、88毫米炮、虎式坦克等,所以德军参谋部曾认为,德军可在2个月内消灭苏联。
德国人到底多可怕,一年放假150天,经济发展依旧世界领先,这是为何?
因为他们的合理分配,才导致这样的发展,即使放这么多天假,也不耽误什么工程。
可能是他们前期发展比较快,现在还是一个有资源的状态呀。很多人不工作,还是过得如鱼得水的。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是因为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干了有效的事情,在上班日期间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才会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不进则退,任何事情都是因为勤奋而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懒惰而向着坏的方向倒退,可见勤奋的意义之大。直至今日,国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非常注重勤奋。举个例子,现在很少有不用加班的工作,无论身处于哪种行业,基本上都需要加班,以此来为单位赶进度。
相比之下,德国人就比较“懒惰”了,他们一年要放假一百五十天,但他们经济地发展,依旧领先于世界,至此很多人感叹,德国太厉害了,那么德国人到底有多可怕呢?
德国的工业领先于世界,我们熟知的奔驰、宝马等,都是德国品牌,在世人心中,德国更是严谨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德国在2017年的GDP排行榜中,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可见德国经济发展地迅速。
在大家眼中,德国发展的如此之快,工作节奏一定很快,甚至是与我们一样,需要996的工作制度,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一年之中,德国人有150天用来休息,因此有人疑问:为何德国人用一半时间工作,经济水平还领先于很多国家呢? 其实,这与德国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历史上,德国一直是强国。在公元前2~3世纪时,德意志正式独立 ,直到1806年之后,德意志与其他国家组成了莱茵联邦。在18世纪初期,德国要再一次统一。随后德国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而后,于1945年战败。战败之后,德国被迫用柏林墙,将其分为了东德和西德。在西方国家和苏联的主导下,德国一共分裂了40多年,最终在1990年才再次统一。
由此可见,历史中的德国一直处于分分合合中,曾多次产生过分裂,可德国的实力却不容小觑。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水平很高,领先于其他许多国家,因此屡屡创造佳绩。
据悉,德国每年都会有102天的双休日,以及40天左右的带薪休息时间。这些假期加在一起,足足约有150天,可见德国人有一半的时间不工作。换算下来,如若按照一周工作5天,德国人平均每天仅需要工作5个小时零20分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可工作如此轻松的德国人,却创造出经济奇迹。
另外一边,中国员工压力非常大,现如今已不能按照朝9晚5来计算,更多公司都实行996的工作制度,每年工作已经远超2000个小时。相比之下,德国人就非常令人羡慕。其实德国人之所以工作时间短,源于德国人的理念,他们不会将工作带到其他场合中,因此德国人下班之后,就不会利用个人时间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如果不是事情紧急,德国人也不愿意,更不会去加班。
此外,德国更是由法律规定出,每月、每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如若员工工作超时,则由老板来承担法律责任。相关的法律规定,也是德国人工作时间的保证。
尽管德国人工作时间很少,但是他们非常注重自我的工作效率,德国一直强调匠心精神,将每一个产品都做到最优秀,可见匠心精神是德国人的文化精髓,因此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高效工作,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合理地利用,由此德国人即便是不加班,但也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德国的经济领先于众多国家。
与此同时,德国人有着先进的技术。这些德国人每小时能创造数10美元的财富,这要远超于日本,英国等国。在德国人的匠心精神面前,就连日本人也深感佩服,由此可见德国人真的很可怕,他们的专业,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更有人发出感叹:如若德国人延长工作时间,不知道会达到怎样的可怕地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工作认真不仅是德国人,中国人也非常讲究精益求精,对任何事情都要仔细琢磨,因为认真,所以会使自己的国家进步。德国人从来不愿意无意义的加班,他们对于工作认真,也尊重每一位员工,珍视他们的时间,这是德国人最可敬的地方。相比之下,很多企业只注重面子工程,虽然让员工加班,但是却做不出任何成绩,这既拖延员工的时间,也在慢慢的消耗公司的资源。
听说诺曼底登陆德国一机枪手杀了盟军三千多人,德国战斗力这么厉害啊,太可怕了?
确实很吓人,非常的猛,吓死人的节奏
位置比较好啊,就像古代的攻城战进攻方总是吃亏的
那个人是无良媒体口口相传的造成了又一个二战德军神话
海恩·塞弗罗
1、塞弗罗称,9个小时里他用光了12000发子弹。
射手是MG42机枪组的灵魂,因而只有拥有坚定意志的士兵才能担当,MG42的射手是受过特殊训练的,其熟知通用机枪的性能,在《帝国国防军陆军教导手册》1940年版中,要求机枪手以500-650发/分的射速点放,虽然MG42的理论射速为1200发/分,但这对机枪本身说非常重要(二战中缴获了MG42机枪的盟军不懂,玩坏了许多枪管),所以,训练有素的射手尤为重要。
不算1200发/分的射速,这样的射速10分钟就把12000发子弹打完了,就算最低的500发/分,这也只需要24分钟。这么点弹药这么坚持的9个小时。
2、在长达9个小时中几乎没有一刻停止过。他的机关枪枪管最后变得通红烫手,不得不另换机枪。
当美军开始登陆的时候,所有的重火力都开始运作,哪里来的机枪给他换,另外,MG42根据战场实际,(容易丢失手套,导致换枪管时手忙脚乱)简化了更换枪管的流程,不需要手套和长时间的接触就能更换枪管。
3、换下的火红枪管扔到一旁时,碉堡旁边的干草立即被巨热引燃。
前面说的整个机枪换了,这下又只是枪管换了,前后文不一致。
另外,野战状态下,机枪组都会用专用的盒子装上冷却水随时准备冷却枪管,有自来水供应的碉堡还要随便乱扔枪管吗?
4、机枪子弹用完了以后,他又用自己的步枪继续射击打400发子弹。
这就是作者无知的表现,德军二战中配备的98K步枪子弹和MG42机枪子弹是通用的。
而且德军士兵使用98K步枪的士兵,子弹量是定死了的,每个步枪兵一般都携带60发步枪弹,如有可能还会在挎包中俄外携带一些子弹。防守要塞中可能多点,但是绝对不会多到400发子弹。
5、海恩.塞弗罗他在被采访时说的“我不知道,我到底打中了多少人”
美军在红E区投入的兵力只有两个连,死光都没这厮杀的多
德国二战老兵故事,苏德战争爆发初期有多恐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事初期,可以说德国是真正意义上的神圣骡马帝国,从入侵苏联开始,纳粹德国就动用了70万匹军马,而坦克却仅仅只有几千辆。按照当时的德国军令,每个步兵连配备8辆马车,团一级配属一个马车运输连,用来运输各连的重装备。马车具体这样分配:3辆单套马车拉机枪和迫击炮,3个排每排一辆;2辆四套马车,一辆拉弹药,一辆拉野战厨房;2辆双套马车拉士兵的背包,一辆双套马车拉给养。
按照所谓德国人的严谨,军马在补给中被分为四个等级:最高负重驮马,负重驮马,骑乘马和驮马/小马。最高负重驮马的最低饲料配额是5650克燕麦、5300克干草和5750克麦秆。其他三个等级依次递减。可想而知,军马给德军的后勤供应带来了不小压力,况且德军各战场以东线的军马饲料配额为最高。就这样,在广阔的东欧平原上,德国人与马一起埋头进军。有德军士兵后来写下这样的回忆:
马匹在漫天黄尘中咳嗽嘶叫,发出刺鼻的难闻气味儿。这些松软的沙土跟后来遇到的没膝泥泞一样,让马匹筋疲力尽。人们在沉默中行军,种满向日葵的土地一公里连着一公里,接着又是一公里,令人厌倦。满身尘土,喉咙和嘴唇干裂。
在德军士兵眼中,俄罗斯的大地太过辽阔,道路绵长到似乎永无尽头。而且德军步兵一直是跟在装甲部队屁股后面前进,永远要紧追慢赶。睡觉成了不定时的短暂休息,德军士兵抱怨每次睡一个半小时就被喊起来继续行军,还不如不睡。有时每天行军长达50公里。行军中太过无聊,有的德军士兵在日记里算起步数:平均每个人迈一步60厘米,50公里就意味着每天走84000步。这种无聊真是无法忍受,德军士兵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随着我们的行进,眼前地平线的低矮山丘慢慢沉落到我们身后的地平线之外。我们面前每座山丘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一英里接着一英里,一切都让我们的灰色制服变得模糊不清,因为一切都是如此广漠,都是如此相同。我们盼着能碰上俄国人——干什么都可以,打一仗都行,只要能缓解一下这单调到可怕、无休无止没有尽头的行进。有一次我们晚上11点才找到一处农舍宿营,那天走了差不多65公里。
想打仗?这很容易。德军的闪电战将一线苏联红军成建制摧垮。德军坦克过去了,被打散的苏联官兵却没有放弃抵抗。后面跟上来的德军步兵与之遭遇,东线的战争地狱就此开场。有德军士兵回忆:坦克在开阔地看不见步兵了,其实俄国步兵还躲在玉米地里。接下来就是最要命的活儿——黎明黯淡的晨光下,一场又一场血腥的肉搏战。庄稼地里躺满了俄国步兵的尸体。俄国步兵不投降,手榴弹都没法把他们从藏身处里给轰出来。
只是轰出来?德国士兵想得太天真了。他们经历的是怎样的战斗?每遇到一个负伤落单的敌人,都必须停下来战斗。一个俄国下士,没有武器,肩膀上受了重伤,居然还挥舞着工兵铲冲出来,直至中弹倒下。疯了,完全疯了,他们像野兽一样战斗——也像野兽一样死去。
许多年轻的德国士兵从前连死人都没见过,战争给他们造成的第一个视觉冲击,往往就是苏联红军的尸体。可他们见到的是怎样的尸体?突然所有人的脑袋都向右转。我们眼前出现了自俄国战役以来见到的第一个死人。那具尸体就躺在我们眼前,如同一个妖魔,象征着战争的毁灭。这个蒙古人的头颅在战斗中被炸碎了,制服也被炸烂,赤裸的腹部被弹片撕裂。我们集合整队,加快脚步从这具尸体旁边走了过去,将这个场景抛诸脑后。许多德国士兵从前不知道,苏联红军中居然还有女兵。那些女兵全身赤裸,都烧焦了。她们躺在一辆被击毁的俄国坦克里,散落在坦克周围。太可怕了。我们在这儿不是跟人类打仗,仅仅是些野兽而已。我们全累得半死,一个个瘫在战壕里,神经极度兴奋,像喝得半醉一样。慢慢地,非常缓慢地才平静下来。饥渴又重新开始折磨我们。
饥渴却常常在另外一些场景面前败下阵来。有德国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最恐怖的(场景)是这样:死马完全腐烂肿胀,全都开膛破肚,内脏都流到外面,口鼻血肉模糊地脱落了下来。总的来说这里飘荡着毁灭的恶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种屠宰场和腐败物的混合味道,萦绕着我们的队列久久不散。最恶心的是一头猪津津有味地大声啃着一匹死马的尸体,因为我们意识到:按照食物链的逻辑,有一天这匹死马也要给我们吃进肚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入侵苏联初期,纳粹宣传机器曾着力渲染过几桩所谓俄国人虐杀德国战俘事件。比如1941年6月底,在白俄罗斯比亚韦斯托克(今属波兰)附近的战斗中,德军一个先头侦察的步兵排在森林里中了苏联红军的埋伏。后面的德军发动进攻,试图解救前面中埋伏的排。跟着进入森林的德军上士戈特弗里德·贝克尔声称自己被眼前血腥的一幕惊呆了:东一块西一块到处是尚在痉挛抽搐的尸体,就在自己的血泊里抽动挣扎。他有部下自称看得更仔细:大部分德国士兵的眼睛都被挖了出来,其他人则被割断了喉咙。有的人胸膛上插着自己的刺刀,两名士兵的制服上衣和衬衫被撕烂,裸露的腹部被活活剖开,白花花的肠子被掏了出来,血淋淋一大摊。还有两个人的生殖器被割了下来,就摆在他们的胸膛上。
另一桩至今仍被反复渲染的所谓屠杀德军战俘事件,是在1941年7月1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9天之后。当时隶属于德军第35、第119步兵团以及炮兵部队的180名德军士兵,在乌克兰博洛尼奇附近遭苏联红军的反击,全部被俘。苏联士兵将这些德军战俘押到公路旁的苜蓿地上,命令他们脱衣服。德军战俘大多身上带伤,脱衣服不方便。德军上士卡尔·耶格尔明白俄国人的厉害,一边脱一边催自己的同伴克鲁兹下士也赶紧脱。克鲁兹手上有伤,解皮带解得慢。于是,耶格尔眼睁睁看着他(克鲁兹)被刺刀从肩膀后面捅进去,从喉咙穿出来。震惊之余,其他德军战俘赶紧脱。紧接着,又一名受伤的德军战俘被枪托活活砸碎了脑袋。最后,脱光衣服的德军战俘被按12-15人一小群分组,全赶到道路一侧。上等兵威廉·梅茨格回忆:俄国人把我们的所有东西都抢走了,戒指、手表、钱包还有制服上的军衔符号,又扒掉我们的上衣、衬衫、鞋和袜子。士兵赫尔曼·海斯跟其他人一样,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苏联士兵命令他们躺在苜蓿地上。再接下来,海斯说:一个俄国士兵一刺刀捅在我胸膛上,我疼得翻过身子。然后,我背上给捅了整整七刀。我动弹不得,那个俄国士兵显然当我死了……我听到战友们凄厉的惨叫,我随之昏了过去。
士兵迈克尔·贝尔则回忆:突然间俄国人开始朝我们射击,机枪子弹不断将一小群一小群双手反绑、赤身裸体的德军战俘尽数扫倒。德军战俘中的军官和士官被单独分成几小群,苏联士兵对他们有特殊照顾——朝里面扔手榴弹。第二天早上,德军第25师推进到了这里,共发现153具德军战俘的尸体。其中有一群14具尸体,生殖器全被割掉了。德军从尸体堆中找到了重伤未死的赫尔曼·海斯。他回忆:我一睁眼看到了那些惨叫的战友们,脑袋都已经被劈开……其他人都死了,获救的也大多重伤不治,仅有12人生还。
对于这些所谓屠杀事件,至今仍争议重重。而无论是恐怖的传闻还是眼前的情景,都无时不刻折磨着东线的德军士兵。有人这样写道:年轻士兵的脸上开始流露出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老兵一样的神情。这些天来,长长的胡子,满脸的污垢,让许多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尽管俄国人突然撤退让大家面露喜色,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了士兵们脸上的变化。就算洗上一遍又一遍,下巴刮得干干净净,有些东西还是很难形容——从现在开始,那些东西再也不会跟从前一样了。
比如德军炮兵维尔纳·亚当奇克,一开始只是战争的目击者:各种口径炮弹的光焰将天空完全映红。可怕的呼啸、轰鸣、爆响与炸裂,恍如地狱降临人间。他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城外平生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自己那门150毫米口径榴弹炮造成的后果,居然产生了病态的迷恋:那令人厌恶的场面让我身体发颤。我发现四周遍地都是流淌的内脏。接下来我所见到的东西更是残酷。他身边的散兵坑里填满了苏联士兵的尸体,我全身颤抖,扭头走回了卡车。
死亡的真相实在太过难于承受。他在精神上陷入了深深的困顿。而且,俄国士兵英勇作战,跟他从前接受的宣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都愿意战斗到最后一刻,如果这都不算是英雄主义,那还能是什么?是布尔什维克的政委强迫他们战斗到死的?看起来似乎不像。
目睹自己人的尸体,震撼更为剧烈。但是,总有一天你会习惯的。死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死去的人穿的都是德军制服,但你真的不会再让看到的这些有丝毫往心里去。所以,最终你也会让自己跟所有那些其他人一样,不管德国人还是俄国人都差不多,穿着不同的制服,全倒下死去。到那时,你自己也会变成一个其实从没真正活过的生物,你只是另一块泥土。
再接下来,总有一天你要直面这些。你还在跟一个战友聊天,突然间他就死了。蜷缩成一堆,再无声息。这就是真实的恐怖所在:你看到其他人从他身上跨过去,就像从块大石头上跨过去而不想在上面踩一脚那样。你会看到,你死去的战友跟其他死去的人毫无不同——你已经学会思考,那些人从未真正活过,只是泥土。彼时你感到彻骨的恐怖,从那以后噩梦会永远伴随你。永远,永远不会停止。你会永远真正惧怕被从世间抹去,惧怕那残忍的虚无,惧怕自己随时也会变成那些其实从未活过的生物之一。
随着德军在俄国境内的推进,情况越变越糟。德军士兵反复诅咒俄罗斯的夏天:炎热,肮脏,漫天的黄土沙尘,正是那些天的鲜明写照。除了偶尔从我们身边经过的战俘,几乎看不到任何敌人。其实自从我们跨过帝国边界,眼前这片土地就大不一样。立陶宛给了我们一点后来在俄国感受到的滋味:时断时续的沙土路,稀稀拉拉的居民点,还有丑陋的房舍——丑得跟小木屋差不多。
我们深入到俄国境内,这里就是所谓的‘天堂’。但这里却让(德国)士兵们想到被遗弃的废土。这里简直是恐怖的悲惨之地,人们饱受长达两个世纪、酷烈到难以想象的暴政压榨。我们宁可都去死,也不愿接受当地人早就被迫习以为常的那种痛苦和穷困。
这片土地没有尽头,漫长到无可想象的道路在无尽的天空之下不断蜿蜒。每个村庄和城镇,看着跟前面经过的那个都没什么不一样。一样的妇女和儿童,一样麻木地站在路边,一样的沟渠,一样的农田……要是队伍离开大路,靠指南针穿过农田,我们就成了告别旧世界、航行在茫茫大洋之上、寻找新海岸的航海家。
德军士兵抱怨俄国夏季漫天的黄土扬尘让他们的制服都成了黄色,摩托化部队更是抱怨急行军时连前方的车都看不到,动辄追尾。但随着秋雨季节到来,俄国变成一个大沼泽地,与之相比这点抱怨根本无关紧要了。秋季的泥泞中,一门炮要用24匹马分开拉,炮兵们滚得浑身是泥,一连几天都没法脱掉靴子。战壕足横行,跳蚤更让德军士兵苦不堪言。
秋季仅仅是苦不堪言而已。至于1941-42年冬季的苏德战场,则可见德军某野战救护所医护兵哈维克霍斯特的报告:
冬天来了,道路结霜,变得坚实。车辆在冻结实的地面上能开动了,但食品供给还是运不上来。寒风凛冽,我们领到了护耳,但这是后方按期送上来仅有的御寒衣物。
我们征用的这座学校,所有房间都被伤员占满了。救护所又一次严重超员,一张张痛苦的脸凝视着我们,或抱怨,或乞求,或沉默不语,或漠然处之。伤员们都躺在干草上。只有在夜里,呻吟声才在房间中不时回荡。那些轻松快活的时光,早已一去不返。
我们师对面是一些新调来的西伯利亚团。我们师的右翼完全洞开,如果救护所走廊里突然冒出蒙古面孔,我们一点都不会感到惊讶。读着刚送到的后方报纸,我们只感觉上面的内容极度荒谬。后方的人们肯定相信这场战争已经进行到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完胜的结局。但我们却感到,最黑暗的时刻仍未到来。送来的伤兵越来越多,德军平均每个步兵连的作战力量已经下降到不足50人。冬装严重缺乏,冻伤越来越多。我们的鼻子和耳朵都变白了,我们开始用手搓,不然鼻子耳朵会被冻掉。
苏联红军的攻势则越来越猛。上面一声令下:马上转移,将伤员抬上空卡车。德军医护兵丝毫不感意外:我们离开村庄的时候,天正渐渐黑下来。我们在大雪纷飞中挣扎着前行,乌鸦一路追随着我们,它们闻到了腐肉的气味。天空烧得通红,爆炸声彻夜不停,撤退开始了。
外科手术组在坚持工作。担架排的人最后一批撤离,要自己想办法从敌人面前脱困。不要丢下任何伤员,这话我们人人牢记。伤员们用雪橇拉着撤退,这意味着我们把所有不是必需的装备都扔进了路边的沟里。
路上混乱不堪,你能看到各兵种各部队的人员武器全混杂在一起。坦克兵们驾着俄国雪橇逃命,他们的坦克没了油料,被丢在不知什么地方,由他们自行击毁或是放火烧掉了。桥梁和路口最是拥挤,叫骂声、抱怨声和诅咒声乱成一团。汽车栽进沟里,坦克熊熊燃烧,浓烟直冲天际。有时你脑中会出现这样的印象:往前走还不如往回走,好像连军马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居然还有个士兵在边走边唱歌,唱的是《回祖国的路多么遥远》(即英语老歌《把烦恼扔进背包(PackUp Your Troubles in Your Old Kit Bag)》的德语版)。
国防军公报只是说我们这里有‘重整前沿’的‘地区性作战行动’,最多说‘因转入冬季条件下的作战而缩短战线’。后方完全不知道前线的真实情况,敌人步步紧逼。大家传言,挥舞马刀的哥萨克能活活把人脑袋劈开。果然有被马刀砍伤的伤员送来救护站,看来这都是真的。
战局日趋恶化。1941年12月29日,这个德军医护兵经历了生命中最艰难的一天:一大早所有卡车都来装运伤员。整个村庄暴露在炮火之下,我们急急忙忙装车。救护站后面的外科小组坚持给伤员做手术,军医本人更是在手术台旁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大家直接将伤员从手术台抬上卡车。敌人已经在村庄的另一边建立了阵地,救护站被重机枪火力所覆盖。等到最后一名伤员撤走,在村庄这一端建立了阵地的我军高射炮兵,用火力将村庄夷为平地,掩护伤员和救护站撤退。
1942年1月,温度计显示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多度。我们的步兵在难以置信的条件下进行着防御,组织着反击。据说敌人的骑兵会从西面向我们发动进攻。每座村庄都必须建成支撑点。我们在地上拼命挖散兵坑,结果挖到了去年10月俄国人修的工事。多么奇怪的进展啊!我们在敌人的土地上把他们打得节节败退,把他们远远往东面赶。现在我们却守在他们的工事里,等着他们从西面来打我们。
主战线呈弓形。夜间,所有方向都闪烁着枪口的火焰,高射炮在我们背后将夜空的寂静撕得粉碎。我们开始感觉到,自己落入了口袋,暴露在命运的动荡起伏之中。
这个德军医护兵的命运不得而知。相比之下,另一名德军伤兵则稍加幸运。而这名伤兵在东线所经历的,却是更为恐怖的1942-43年冬季。以下是他的回忆:
20岁生日那天,我被转运到迈科普。总撤退开始了,一辆没有门窗的敞篷载重汽车拉着我在严冬凛冽的冷空气中穿行,颠簸和严寒让我再次发起高烧。1月17日,我军弃守迈科普,我又被转运到克拉斯诺达尔。我们几百名患斑疹伤寒发高烧的伤员被扔在寒冷的砖房里,无人问津。没有任何食物,也没有任何护理。只有几个俄国姑娘给了这些在鬼门关上徘徊的伤员一些基本的照顾。我回忆起她们的善良,倍觉感动。(其实他在野战救护所里染上伤寒时,德军医护兵都不敢碰他,搬抬工作全命令苏联战俘去做。)
1月22日-23日晚间,我又发起高烧,全身寒战,严重呕吐。我想我死定了。也就在这天晚上,我军被迫从克拉斯诺达尔撤退。我高烧烧得满嘴说胡话,连医护兵也觉得我死定了。但我还是被敞篷卡车运到了火车站。食品短缺,我们躺的是干草,一个医护兵要管整整三车重伤员。后来才知道,这是从高加索前线经罗斯托夫撤退的最后一趟运送伤员的列车。火车颠簸得比汽车还厉害,对伤员的伤害更大。那些躺在我周围的人基本都死了,一个接一个死去。整整五天五夜,我们没吃没喝。火车短暂停车时,医护兵赶紧跳出车厢,从冰上砸个洞,舀点水给我们舔舔。我虚弱到头都不能动,高烧让我竟然感觉在东线的严寒中身体如焚。烧起来时,我大声哭号。我们在俄国人的炮火和空袭之下接近了罗斯托夫。在罗斯托夫火车站遭遇的一次空袭中,停在我们旁边的一列伤员列车被炸毁,我们这列侥幸没有被炸弹击中。
接下来,我们的列车穿越了广袤的乌克兰,暂时将死亡和危险抛在了脑后。我的烧也退了,体温降了下来。中间短暂停车时,正逢国社党上台10周年纪念,我们还喝上了热茶和热汤。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火车站,我们遭遇了最后一次空袭,这是前线对我们的告别。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前线形势严峻,所有野战医院人满为患,因此我们的伤员列车处处遭拒收。2月5日,列车抵达波兰,我们的旅途暂时有了个终点。我们从火车上被抬下来,结果发现抬下来的死人比活人还多。一个矮小精瘦的医护兵用胳膊将皮包骨头、体重不足90磅的我抱去清洗,然后我被送进了后方医院。当看到洁白的床单和德国红十字会的女护士时,我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温暖和房间和食物对我同样有虚幻感,我不敢相信这些,但这些的确是真实的。前线、死亡、广袤无垠又令人恐怖的俄罗斯终于离我远去了。
这就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士兵回忆中的东线。人间的地狱刚刚开场而已。
二战时德国有多厉害,真实战斗力连美国都害怕
陆军战斗力
二战中德国的实力是非常强悍的,在欧洲攻城略地,很多国家被它打得乖乖认输,哪怕就是法国这样的强国,在德国的攻势下,最后也只能投降了,它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
美国参与到二战来是很晚的事情了,因为本国国民不愿意参加二战,所以美国是在日本偷袭之后为了自保才正式投入战争。因为当时德国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而且美国在欧洲大部分只是支援,所以两个国家从来没有正面对上过,如果这两个国家对上,谁的胜面会大一些呢?
首先从两国军人的实力进行一个对比,德国士兵在二战中是数一数二的厉害,特别是它的陆军,如果德国说自己是第二的话,很少有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法国在面对德国的时候,在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里就选择了投降。
而德国的优秀将领也是很多的,当时德国有二十多位元帅,大部分都是非常有军事才华的,这样的人最起码有十五个,而美国却只有几个五星上将,四星上将里也就巴顿还算有些实力。因此从士兵和将领来说,德国很显然是占优势的。再从海军陆军空军来看,德国的陆军可以说是世界最强,很显然美国是比不上的。
德国的闪电战术之所以能所向披靡,没有对手,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德国强大的陆军,而且陆军的武器装备也是很好的,比如说虎式坦克,一辆就可以和十几辆谢尔曼对抗。而当时德国部队使用的MG34/42也是别的国家望尘莫及的机枪。空军方面,德国最先研制出了利用喷气为动力的战斗机,但总体说来,美国的飞机是比德国更为厉害的,因为海军在一战后受到的限制,所以德国的海军发展非常一般般。
只有它的潜艇还将就着可以看,当时德国海底的群狼战术可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战争开始以前,德国是没有发展的条件,所以海军发展缓慢,但战争开始以后,是没有了时间,所以德国的海军发展还是不行,而美国就不一样了,海军实力可以排到世界前几,和日本这样的海军强国都有一战之力,到了后来,更是把日本打得节节败退,总的来说,在前期,德国三军的实力强于美国,而后期美国又比德国强。
在二战前,纳粹希特勒统治下的真实德国究竟是怎样的?
元首通过反共,反苏等宣传手段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同时通过驱逐犹太人得到了大批工厂,资金。后期发展军工,化工等实现了经济逆转,你很难想像当时在德国,熟练的工人都有条件去国外旅游
当时德国的生活很和谐,因为希特勒对外的战争,让德国上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但是战争之后的各种混乱局面,导致了国家的分裂。
当时德国特别的团结,但是他们一直想的都是统一世界,并没有想着跟其他国家的人和平相处。
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经历了风风雨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的局势非常混乱。加上《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经济崩溃,通货膨胀严重,人们甚至进餐。买不起。如果不能做出任何改变,德国将完全成为二流国家。在这方面,英国和法国的手段非常致命。他们希望德国永远不要站起来。直到后来,希特勒上台,彻底改变了德国的困境。当时,德国没有任何行业能够正常运作。结果,希特勒开始像别的国家借钱。
首先,让能够容纳大量劳动力的主要工厂运转起来,并逐步减少,只要德国恢复正常运营轨道,德国的失业率就可以解决。事实证明,希特勒实现了这一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失业率低至0.05%。德国重返正轨后,便开始蓬勃发展,各个领域逐渐引领世界。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的现代化程度颠覆了人们的看法。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德国在1938年以前就有高速公路,感觉与现在的高速公路没有什么不同,高速公路上有许多正在行驶的汽车,它们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想象。除高速公里外,德国还修建了高铁,而服务火车技术也位居世界前列。
在运输设施方面,当时基本上只有德国。在人们的生活方面,他们的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时,德国有定期的赛车比赛,与今天的比赛没有什么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国整体上正在由上而下蓬勃发展。所有这些都是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在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提出战争的原因。毕竟,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形象非常伟大。
在你看来二战时期巅峰的德国有多强大呢?
从军事上看,整个二战德国动员了1700万人,一线作战部队900万,算上仆从国和伪军差不多约2000万人。整个二战时期德国生产了约11万4千架飞机,其中包含著名的容克轰炸机系列和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系列。整个二战时期德国生产的坦克装甲车辆超过5万辆,火炮16万门、130万多辆汽车摩托车,包括著名的虎式、豹式、四型、斐迪南等装甲车辆,克虏伯火炮系列和欧宝、德格玛系列运输车辆。而整个二战时期德国生产舰艇超过4500艘,从大型水面舰艇到U型潜艇。
在二战时期,德国是非常强大的。他们不但有强大的装备军舰,而且自愿参加的青年也是很多的,他们在一瞬间就组建千军万马
在二战的过程当中,德国的实力是非常强的,德国的军队实力很大,在希特勒的领导下采取了很强硬的措施。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德国的实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德国人最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失败了,但德国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当时,德国绝对是王者的存在。要知道,三个法西斯主义国家,除了早早投降的意大利,德国可是其中的老大哥,可以说德国以一己之力对抗所有的欧洲国家,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巅峰时期的德国吧。
巅峰时期的德国,在工业方面,德国的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工业产值占世界的15.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都是德国发明的。可以说,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德国在电力、内燃机、化工和钢铁工业等领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德国除了在一些产能上略低于美国之外,在其他方面也不逊于美国。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为1760万吨,是日本的70多倍。
到1940年底,德国的军事实力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德国武装力量总数超过750万人,其中陆军500万人,空军180万人,海军40万和30万空降兵,6000多辆坦克,1万多架战斗机,6万多门各类火炮,250多艘军舰。从这些可怕的数据,你就可以知道巅峰时期的德国是有多么的厉害了。
在鼎盛时期,德国国土面积5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三大国,仅次于俄罗斯和奥匈帝国。此外,德国还有大量海外殖民地,殖民地面积259万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第三大殖民帝国。在太平洋地区,德国拥有德属萨摩亚、德属新几内亚、卡罗琳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在非洲,德国拥有众多殖民地。
德国纳粹骷髅师到底有多可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恐怖,血腥与死亡随处可见。如果说当时亚洲战场的日本的731部队是遗臭万年的一只部队,那么欧洲战场上的德国骷髅师也是遗臭万年的一只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展现出了可怕的战斗力,而且还极其的残暴。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骷髅师到底有多恐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喜欢战争电影的小伙伴们应该会发现,在那些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战争电影中,德国的党卫军中有一只部队的军帽上的徽章是一个骷髅头,而看到这样徽章的军队那就毫无疑问的就是德国纳粹臭名昭彰的“骷髅师”。骷髅师也被称为“死人头师”,这只部队的存在就代表着恐惧与死亡,他们的骷髅标志就是为了警示他们的敌人“我们代表着死亡,我们会用生命来完成我们领袖的理想”。一旦落入骷髅师手中的敌军,下场都是非常的惨烈的,基本上不留活口,即使当时侥幸活下来了,在后期也会因为被严刑拷打和被虐待致死。
骷髅师是当时在战争期间新建立的一只战斗力绝佳的师,其前生是管理纳粹集中营的,当时有数以万计的无辜犹太人死在了这只部队的手上。在当时的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骷髅师都是集结了一群有着心里疾病的一群人,他们大多都是有着抑郁症的人。平时都默默寡言,不善言谈,就跟他们的领袖艾克一样,有着对元首的绝对忠诚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在他们被压抑的内心所孕育出来的一些变态与暴虐倾向的思想全部宣泄到了他们的敌人以及犹太人身上。
骷髅师的来历最早就要追溯到1740年,当时德国的皇帝腓特烈·威廉一世的葬礼上的旗帜上就绣着骷髅的图案。当时的德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皇帝,第二年就成立了德国皇家近卫军以及第一和第二近卫轻骑兵团。而当时这支军团的帽子和衣服上就绣着骷髅的图案。到了一百多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拥有着有骷髅标志的军队也成为了当时德国的一直精锐部队。当时的骷髅标志代表着反对自由反对共产主义的涵义,崇尚传统主义。
在骷髅师中,士兵们都铭记着他们的战斗宣言“骷髅不惧怕死亡”。这让当时骷髅师的士兵们拥有者无限的勇气,不惧怕死亡,有着超强的战斗能力。在当时骷髅师与苏联的东部战线中,骷髅师的10辆坦克被苏军的100多辆坦克包围了,形式岌岌可危。但是骷髅师的士兵们他们把自己当成了骷髅一般,根本不畏惧死亡,他们理所当然的发起了冲锋。以10辆坦克对100多辆坦克的苏军坦克发起了冲锋。他们开足马力,直到最后一枚炮弹打完,然而这并没有停止,他们继续用着坦克身上的重机枪进行射击,也直到最后一颗弹药打完。最后德军以10辆坦克的代价摧毁了苏联80多辆坦克,并打坏了十几辆。这次战斗下来,苏军对骷髅师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如果弹药充足,也许他们会输给这10辆德军坦克。
骷髅师的存在可以算的上是德军部队中的那可出其不意的一颗棋子,他总是拯救部队于危难之中,在德米扬斯克包围战中,他成为了苏军的“死神”。1942年苏联依仗着自己有雄厚的军事力量和丰厚的资源,派出了150万军队以及3000多辆坦克和2500多架飞机浩浩荡荡的向列宁格勒发起了攻击。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摧毁列宁格勒背面的三只德国集团军。在当时由于希特勒的错误指挥,精锐部队不在身边,导致了当时以骷髅师为首的集团军遭到了苏联大军的包围,而这次包围仅仅只用了3天时间。
在这个关键时候,希特勒果断放弃了攻打莫斯科,将精锐迅速往回调离,支援被包围的骷髅师。而在当时的骷髅师里,并没有因为被团团包围而失去斗志,而这却让当时骷髅师的士兵们更为兴奋,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又可以大开杀戒了。面对着苏联一次次的进攻,骷髅师的官兵们凭借着超强的配合能力,将苏军一次次的打退,并拖住了苏军。
据当时一位幸存者回忆,随着战争的发展,骷髅师的弹药基本耗尽了,虽然骷髅师的官兵们个个都精疲力竭,但是面目确还是充满着可怕的狰狞,奋力拼杀。这些士兵中有弹药都打光了,拿着步枪挥舞拼杀,步枪掉了甚至就直接扑向敌人直接用牙齿对咬,咬的一嘴牙就没剩下几颗了。还有的官兵自己的手被炸断了都浑然不知,继续奔跑着向冲过来的苏军发起了攻击。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个变得毫无生气,目光呆滞确还带着一点杀意,每个官兵都心如死灰。在这样顽强的战斗中,终于给大部队喘气的机会,迎来了胜利。
在这次德米扬斯克包围战中,骷髅师差不多死了近一半的官兵,损失惨重,但这一战便在德军中一战成名。在这次战役后,苏军只要一听到是骷髅师就会胆战心惊,苏军只有是当时骷髅军团的5倍军力下才敢尝试向骷髅师发起进攻。
心狠手辣,作战悍不畏死,自杀式的进攻,这就是德国骷髅师的风格,而这样的风格,常常让他的敌人闻风丧胆。但骷髅师的战斗力再强大也无法改变正义的结局。也正是因为骷髅师的残暴与强大的战力,战争结束后,被俘了的骷髅师成员85%以上都被处以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