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传统节日中秋节内容
- 2、中秋节的内容有哪些呢
- 3、中秋节的资料内容
- 4、关于中秋节的内容
- 5、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 6、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 7、中秋节资料内容
- 8、中秋节的内容怎么写
- 9、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文字(5篇)
传统节日中秋节内容
传统节日中秋节内容
传统节日中秋节内容,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一家团聚吃饭和吃月饼的,十分的快乐,最后看着月光带着美好入眠,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传统节日中秋节内容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节日中秋节内容1 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简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在中秋节,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每一种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起源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进献士兵床战用的天元益健和大批美女以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传统节日中秋节内容2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节日。根据我国历法,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度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故称为中秋。另外,民间也有人将中秋节称为“八月节”或“八月半”。自古以来,中秋节的月亮都是团圆的象征。故而,中秋节又名“月节”“团圆节”“玩月节”等。
中秋词最早出自《周礼》。古代的帝王有“春祭日、秋拜月”的习俗,即在春季时祭拜太阳,冬季时祭拜月亮。后来,文人骚客们也争相效仿,观月赏月,寄托情思。这种风俗在唐朝时期最盛行中秋之夜的月亮,一年之中最圆、最明亮,也最具诗意。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自然也少不了美丽的神话传说民间广为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远古时期的一对恩爱夫妻。嫦娥是一个善良、温柔、美丽的妻子。后羿在一次外出涉猎时,得到一包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不久之后,心术不正的连蒙混进嫦娥的家里,逼着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情急之下一口吞了不死药,而后升天成仙,因不舍丈夫,停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后来的人们得知此事,纷纷在月圆之夜摆设香案,拜月求吉祥。
月圆中秋,从古至今都寄托着人们思乡的情怀和盼团圆的愿望。这种对月亮的崇拜,不仅表现在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中,还表现在历代传承的节日习俗中。从文人赏月、民间拜月到吃月饼、玩花灯,中秋节的活动喜庆热闹,欢乐吉祥
中秋节的内容有哪些呢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中秋节简介、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诗词等。
延展回答:
1、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中秋赏月 ,吃月饼,品桂花糕等
4、中秋节传说: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5、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编辑于 2018-09-24
查看全部28个回答
酒楼中秋节活动策划 专业实体店客户引流拓客服务
值得一看的中秋节活动策划相关信息推荐
揽客箱酒楼中秋节活动策划,可多门店复制,简单快捷引爆客流,提升销售额,一对一指导酒楼拓客方法,让客户主动上门,0成本1天带来500+客户
沈阳繁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告
中秋节的资料内容
中秋节的资料内容
中秋一家团圆,吃月饼、赏明月是中国几千年的风俗。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通常情况下中秋节时,月亮都是比较圆的,这象征着团圆,因而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有很多祈求团圆好运的相关习俗活动,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我们来说说中秋开运的几种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拜月祈福
中秋节在风水上讲,是可以拜月祈福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那天也是月光神的圣诞,由于神光普照,每年中秋节晚上月亮特别亮特别圆,因而大家若能诚心敬拜月老,则能感应神灵,心想事成,趋吉开运。具体做法如下:在中秋节晚餐后,全家在一起吃月饼赏圆月时,可以准备三样水果、糕点、拜神纸钱、一个洁净的碗、再焚香烧纸钱向月光神敬拜,口念:月光神在上,今逢您圣诞,信士某某某诚心敬拜月光神,求您大慈大悲,保佑我时来运转,心想事成!
二、不要独自赏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中秋佳节中,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会独自赏月,提醒一个人尽量不去人迹稀少处赏月,少去江边,海边赏月。
三、触景易感怀
月亮为宁静伤感的象征,建议分手不久或刚离婚或本身有抑郁倾向的朋友,尽量少赏月,以免情绪受伤。
四、多聚人气
平时家中人口少的朋友,可在节日期间,多请朋友或家人来家中坐坐,走动走动,多聚人气,有利家宅的旺运。
五、添贵气
中秋佳节,可在家中摆盆好的绿植,一来给家中添气,二来在风水上也是提升家中的气场,我们所居住的房子也是需要偶尔添点东西的,这样才会有贵气。
六、远离不良磁
平时工作忙的朋友,可以在节日期间定期清理出一些不用、怀旧伤感和病历等的物品,这样在风水上又是远离不良磁场的办法。
七、促进姻缘
在中秋节中,这一天也是被视为促进姻缘的好日子,单身的人如果在这一天拜月老,会有更大的机会寻觅到良缘,让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所以这天可以准备鲜花水果来拜月老,口中念诵:今逢中秋佳节,祈求月下老人能为某某某,牵线结缘,让某某某能够早结良缘,心想事成!
在案上再放根红线。默念自己名字说出自己的心愿,祈请月老保护自己可以找到理想对象,请描述出期望的对象条件,祈求月老赐给姻缘红线,将案上的红线随身佩带,置于皮包内,或置于枕头下。
八、充满能量
中秋的月光很明亮柔和,让房屋内充满温馨,建议也可以自己在家中的财位安置一盏灯或点亮酥油灯或蜡烛,夜晚开启照亮财运,可以让家中的气场更加充满能量,个人运势会更为顺畅。
九、许下自己的善愿
月圆之时也可以面向月亮许下自己的任何善愿,月老都会帮您满愿的!
十、促成亲友挚友爱人的和谐
中秋团聚,务必要一起吃顿团圆饭!因而,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里,分居两地以及家庭成员不太和的人群,无妨借助中秋节这个节庆之日,吃一餐团圆饭,来给本人添加好的命运,促成亲友挚友爱人之间的和谐。
十一、中秋节放孔明灯
孔明灯在民间又被称为祈福灯、天灯。相传,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时,因无奈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讯息,厥后果真遇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同时,孔明灯的形状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有“祈福灯”、“安全灯”的隽誉。而在中秋佳节这个美妙团聚的节日里,放飞孔明灯亦能够给本人带来好的命运。
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祈祷幸福年年。到了现代,提醒大家放飞孔明灯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安全。
中秋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关于中秋节的内容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一、中秋节的含义:
农历八月十五日。因居秋季三月之中,故称为「中秋节」,民俗于是日全家团聚,吃月饼赏月。
二、中秋节的习俗:
1、中秋赏月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2、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三、中秋节的诗句:
1、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2、唐·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意思是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采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3、宋·苏轼的《中秋月》: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意思是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5、唐·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四、中秋节的传说和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淖鹁春桶?鳎?篝嗳⒘烁雒览錾屏嫉钠拮樱??墟隙稹:篝喑??蔗髁酝猓?杖蘸推拮釉谝黄穑?嗣嵌枷勰秸舛岳刹排?驳亩靼?蚱蕖?br>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五、中秋节的意义:
团圆庆贺。挖掘和弘扬中秋节中的团圆文化,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也应该是中秋文化的范畴。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节的祝福语
1、仰望星空,一轮明月圆,环顾身边,却不见朋友们在眼前,倍感思念,短信送去甜蜜的月饼,祝朋友们中秋节快乐,幸福永远!
2、云彩变淡了,枫叶变红了,清风变凉了,桂花变香了,月亮变圆了,月饼变甜了,思念变浓了,距离变近了,中秋愿你生活越变越美,心情越变越好!
3、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整日工作挺辛苦,天凉别忘加衣裳。保重身体多餐饭,珍惜友情常想想。信短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4、月到中秋分外明,节日喜气伴你行。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团家圆事业旺。节日愉快身体硬,心想事成您准赢。
5、中秋月如芳,又闻桂花香,盈盈风拂霜,淡淡岁月长。嫦娥舒广袖,花好人长久,玉兔携福至,愿你乐无忧。中秋佳节,举杯邀月,对花饮酒,真心祈祷,遥送祝福,愿你快乐绵绵无绝期,合家幸福永团圆。
6、中秋节花好月圆,你家圆,我家圆,家家团圆;国庆节万民同庆,江南庆,江北庆,举国同庆。
7、八月桂花香,愿生活别累多点芬芳,中秋月如水,愿工作顺心日子更美,嫦娥住蟾宫,愿爱情甜蜜财源兴隆,中秋祝福到,愿前途无量处处看好,中秋快乐。
8、眼瞅着中秋就到了,可是没有月饼,中秋咋过?兄弟们得救救俺啊,怪俺昨个晚上太冲动,把仅剩的一丁点,兄弟们去年送来的月饼给吃完了。——月老敬上。
9、十五的月光,流淌着团圆的温馨与甜蜜;飘落的枫叶,飞舞着中秋的思念与祝愿。佳节来临,我用诚心企盼,愿您的生活家庭美满,事业发达,收获连连。
10、月儿高高,思念心情给你捎,开口笑笑,好彩好运一起到,心儿跳跳,迎得福气来拥抱,日子好好,幸福生活抱你腰,中秋佳节,祝愿工作事业步步高。
中秋节的由来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节传说: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爱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作文
我叫小秋, 18岁那年的夏天我考上了北京某所大学,渡过了短暂的军训期之后,自然而然的迎来了我第一个在外地的中秋节。
宿舍里六个哥们,一起凑钱去学校外面的麻辣烫馆好好的撮了一顿,也生平第一次喝醉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宿舍老师拍着我的肩膀上说,“小秋,酒量太差劲了。三杯下去就倒了,还得兄弟几个把你抗回来,可是不容易啊。”我只能笑笑,下午去给宿舍兄弟每人买了几个月饼,两瓶啤酒,感谢他们抬着酒醉的我回来。吃月饼的时候,宿舍老大说“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吃的月饼吗?”然后老大跟我们说了他的故事,老大老家是西北某个偏远的乡村,据说就现在,交通不便还非常的不方便,每逢中秋节、春节这样的节日,是他们那里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食。老大说的是没错的,小时候,物资总是比较贫乏的,那个时候过中秋节,有月饼,丰糕,估计现在很多00后或者95后的小孩子多没见过什么是丰糕,那时候对我们那个地方来说,可是美食呢,裹了一层白砂糖,吃起来甜甜的,很小很小的时候,那一直是我的最爱,甚至中秋节过去了很久很久,我还能在我私藏零食的地方找到。
不过说到中秋节,就不能不提月饼,离开了中秋节的月饼就不是中秋节了。现在的月饼口味可真是多,玫瑰口味的、牛肉口味的、以及传统的豆沙、枣泥。小时候的月饼口味也单一,那种白色的皮裹着,有时候一口咬下去会是一颗甜甜的冰糖,很小很小的时候,那的确是胜过很多人间美味。现在的月饼更多是吃一种潮流吧,大家都在过节你不过,大家都在吃月饼你不吃,的确不符合潮流。可是,那种甜甜的月饼味道也渐渐的消失不见了。不过现在的月饼也真贵,10块钱一个太正常不过了,还记得我那年中秋做苏州兼职,卖了一天的月饼也才赚了30快,按照市价也只能买3个月饼而已。不过吃起来心里美美的,毕竟是自己赚钱买来的。
好吧,今天就到这里,要过节去了。
中秋节祝福语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一一班的周,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中秋节回归传统》。
众所周知,三天后中秋节将是我们的传统节日。8月15日是美好的一天。这一天月亮趋于完美,引申为团圆。人们和家人聚在一起,把自己最好的感受传递给亲人。这一天桂花香很暖,这一天月饼的味道很甜。因为那个叫幸福的东西融入其中,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但是同学们,到了中秋节,我们是不是就觉得可以放一天假?我们忘了小时候抬头看天空中明亮的满月时的惊喜了吗?我们忘了古代的嫦娥传说了吗?我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中秋节家人团聚的快乐和充实?难道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节日的代号,一个沉重的礼仪负担?
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其中深刻的底蕴有望被我们挖掘出来,守护并代代相传。但现在有些人宁愿在圣诞节飞舞的雪花下互相赞美,却忘了在明月高照的时候回望过去。每一个精致的礼盒都完美而隆重地粉饰了他们的爱情。传统不需要这样的物质叠加!它一直静静地生活在历史的某个角落,等待着人们的召唤,尽管它正被人们年复一年地遗忘。
想想为什么韩国人可以公开称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要开始。我不希望最后让传统文化走这条路。
等了两天回家,能不能用心去见见好久没见面的爷爷奶奶?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品尝一个月饼,把你的思绪带回他们的时代。我们能不能静静地站在月光下,感受它的神圣洗礼,给亲人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我们能不能耳语一句中秋诗词,和家人共度一段美好时光?不再浮躁,不再迷失在世界的喧嚣中,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找到家庭的真谛。
让我们把那轮明月捧在手心,虔诚地祈祷。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以古老而富有诗意的光辉覆盖大地。让我们看清过去的轨迹,看清未来的方向。
让中秋节回归传统,让它带来的温暖和情感回归我们的生活。
;
中秋节资料内容
中秋节资料内容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说二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传说三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国外习俗
朝鲜半岛
韩语称“(秋夕)”“(仲秋节)”“(嘉俳)”“(仲秋)”“(嘉俳日)”“(仲秋佳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回乡探亲,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Korean Thanksgiving Day)。
越南
中秋节也是越南儿童的一个节日。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去看舞狮,有的还得到父亲给他买一个用来舞狮的狮子跟朋友们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15]
日本
日本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屋内会陈列赏月团子、芒草、芋等。
琉球
琉球人中秋节除了祭祖、拜月外,还会祭灶,感谢灶君保佑一年内家中平安。除了吃月饼,他们会吃一种叫吹上饼的食品,这是一种表面铺上红豆的米饼。除此之外,还有拔河、舞狮、的风俗。
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一起吃饭、团聚,并且会祭祖,感谢祖先庇佑。也会吃特定的食品,不少都与月亮、团圆有关,这些食品同时也是祭月的祭品,如华人(汉族)、越南人(京族)、琉球人都有吃月饼的习俗;广东、香港有些人会以月光饼代替月饼;日本人(大和族)则会吃月见团子,部分地区会煎太阳蛋,月饼、月光饼、月见团子、太阳蛋都呈圆形,代表满月;朝鲜族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征月亮由亏转盈。琉球人除了吃月饼外还会吃吹上饼。此外,时令的水果和其他农作物如杨桃、柚子、芋头、栗子、菱角、梨子、柿子等,在农耕社会中是农民秋季的收获,也是中秋节的食品和祭品。
;
中秋节的内容怎么写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中秋节的写作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节日由来
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这个节日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记录可见于西周时期的《周礼》。
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祭拜月亮和庆祝丰收。与中秋节相关的传说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嫦娥奔月和玉兔捣药等传说。
2、赏月
中秋节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这一天欣赏美丽的明亮满月。人们纷纷聚集在户外,仰望夜空中那圆润的月亮。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月亮常常呈现出银白而明亮的色彩,照亮了大地。赏月已经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品味着这美丽的自然景观。
3、月饼
中秋节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月饼,这是一种传统的美食,具有多种口味和馅料。月饼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包括各种形状和图案。除了美味,月饼还具有象征意义,通常被视为团圆、家庭和谐的象征。
4、家庭团聚
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亲人们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分享美味的月饼。尤其对于那些长时间分隔的家庭成员,中秋节是团聚和联系感情的重要时刻。回家与亲人共度中秋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聚会之一。
5、传统活动
中秋节还包括一系列有趣的传统活动,如猜灯谜、赏桂花、吃柚子、点花灯等。南方地区的人们常点亮彩灯和纸灯笼,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和热闹氛围。中秋节在中国各地还有一些地域性的习俗和特色,如广东地区的“舞火龙”。
6、文化艺术
一些城市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包括舞龙舞狮、京剧、杂技和民间音乐等,以庆祝中秋节。此外,中秋节也激发了许多诗人和歌手的创作灵感,创作了许多关于月亮和家庭团聚的诗歌和歌曲。
综上所述,中秋节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了家庭团圆。这个节日不仅是欣赏月亮的时刻,更是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祝愿的时刻,人们借此机会表达深情和友善,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根据以上内容,撰写一篇详细的关于中秋节的文章或作文。
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文字(5篇)
1.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文字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句子
1、遥遥千里暂未聚,但邀明月代传情。月圆酒美共相福,满天福祝都送你。
2、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人,虽然我很是想你,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与你在分享同一轮明月。
3、十五月亮十六圆,今年十五最为圆,不知今年月圆日,月圆能否催人圆。
4、中秋夜语寄相思,花好月圆情难圆。带去问候和思恋,心想事成愿缘圆。
5、又是中秋又是圆,每年中秋夜见明,穿梭灯笼快乐夜,祝君健康永团圆!
6、中秋月圆了是祝福的时候,祝你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只有微笑,天使没你纯洁,花儿没你灿烂!
7、亲情爱情,情系佳节。家园月圆,圆满中秋。
8、千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9、中秋节,温馨夜,贺祝福卡一条传,愿你快乐到永远!
10、中秋就快到了我要送你一个月饼。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中间夹层甜蜜!愿你喜欢!
2.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文字
中秋节手抄报优美句子
1、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中秋快乐!
2、守着月儿,就想到了你。即便千里,又怎隔得断这份相思。
3、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愿您过的每一天都象十五的月亮一样成功,祝您一切圆满美好!
4、明月伴君行千里,丝丝月光如我心。
5、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想着远方美丽的你,虽然我很想你,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与你在分享同一轮明月。
6、中秋佳节至,国庆大假来。送君:时时开心果,刻刻幸运星,岁岁平安符,年年健康身!
7、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共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哦!
8、思念如绿叶,渐渐舒展,又是中秋月圆夜,与月亮星星相望醉眼,想你的心化作梦呓,祝福你!
9、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们互倾的思念。
10、天上一轮皎月,地上满片秋光。人间一个中秋,祝福到处绽放。亲人远在他方,亲情永远至上。中秋快乐!
3.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文字
中秋节手抄报简短句子
1、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让明月传达我的心愿与祝福。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2、中秋相思,意浓浓;泪眼人儿,梦在怀;月是绞乡明,人是你。
3、送你一份中秋月饼,成份:真心+快乐;保质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真情;制造:想念你的人。
4、无论天南海北,不论相聚与离别,有份祝福永远挂在我心中,祝你一切圆满美好!
5、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希望从今天起月亮永远是圆的,你永远是快乐的!祝你中秋节愉快!
6、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我仍恋旧情,若是心相应,日后可同行,人生风雨路,共同走前程。
7、中秋月儿圆圆,朋友情谊万千,祝愿此情此景,心底温暖无限!
8、愿圆圆的月亮带上我的思乡之情,把他传递给远在他乡的父母!
9、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象这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10、中秋,思念的时节,我将真诚与祝福浓缩至短信,带着关怀与思念,随电波飞向你。
4.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文字
中秋节祝福的诗句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疏篱。
3、中秋眷恋意融融,一曲轻歌寄夜空。丹桂留香沽美酒,金荷接露赋清风。浮沉纵目千江月,老少怡情万象鸿。飘落天涯难聚首,他乡独醉把杯盅。
4、天上升明月,人世望苍天。夜光多少情思,怜影问流年。秋水琵琶声泣,古道秦楼露湿。皎洁却清寒。不解此中味,恍惘晦明间。云片散,月华碎,扰人眠。盈亏一体,何故幽怨梦难圆?花下无贪杯盏,起舞还忧零乱。遗恨是求全。但得心空阔,朝暮有婵娟。
5、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6、今宵明月应晚星,双节同会普天同。此际神州多欢语,喜容共祝漫华庭。
7、相思不减寸辉柔,莫负年来又一秋。也识今宵人隔远,为君勉力挂楼头。
8、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9、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0、红叶未红夜色阴,长亭白色淡来心。玉光浅浅清雅路,因是团圆燕静音。
5.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文字
中秋节祝福的精选诗句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3、和乐一抟今是贪,空庭桂雨自清谈。推杯不见往年月,惟读重云无字函。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5、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6、人于陌路体遥远,情至深心夜岂眠。纵使有花兼同月,奈何独醉送团圆。
7、今夕桂华满,疑是别乾坤。
8、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9、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