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纳粹是什么意思
- 2、纳粹什么意思(音译)?
- 3、纳粹是什么意思?
- 4、纳粹是什么意思?
- 5、纳粹是什么意思
- 6、纳粹是什么意思解释
- 7、纳粹是什么意思?详细信息 有么? 是什么思想让他们敢与世界为敌?
- 8、纳粹是什么意思纳粹的解释
- 9、纳粹是什么意思?
纳粹是什么意思
纳粹的意义(名词解释):
纳粹党(NSDAP),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主义,Nazismus,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民族社会主义。意思比较明确,如何理解呢?迪特尔·拉甫的《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的介绍比较好。
(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这个谋求全面统治的国家并不满足于占有官方的权利部门,而是从一开始就追求这个目标:使各阶层人民都服从领袖的绝对权利,不仅在物质上,而且也是在思想上把他们纳入这个制度。”“内政部长弗里克宣称:‘必须是一个意志,必须由一个意志来领导’”“他们把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都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青少年有德意志少年团、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少女联盟、…。”
“学校奉命按照民族社会主义思想标准(内政部长弗里克语)‘培养有政治头脑的人,他的全部思想和行动都应以为人民服务和献身这种精神作为指导并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他应在内心深处和他国家的历史和命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戈林对大屠杀如此解释:“我们并不认为法律是第一性的,第一性的是并且始终是人民。”
希姆来说:“我们民族社会主义者,…。我们的做法是否违背某一条文,这对我是完全无所谓的;为了完成我的任务,我原则上凭良心作些能向领袖和民族交代的事情,…。实际上我们用我们的工作为一个新的法,即为德国人民的生存权利奠定基础。”
读了以上内容,对纳粹可能算是有了一点了解,可是法西斯的概念就不是那么明确了。而且,法西斯的概念好象还有被滥用的味道。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法西斯,fascio,意大利文,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棍棒,古罗马高级官员的权标,象征众人团结一致,服从一个意志和权利,也象征国家的权利。
与“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相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与民主制不同,法西斯主义需要一个具有魅力的领袖。莱因哈德·屈恩尔的《法西斯主义剖析》中的解释颇有道理:“法西斯主义的本质主要不是表现在它的言论上,而是表现在它的行动上。”
德国的纳粹党,是二战时期臭名昭著的独裁党.
它的党内最高领袖,就是希特勒.
纳粹一般认为是指有着独裁的恐怖种族灭绝行为.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
纳粹的本质,就是极端的民族主义。
纳取精粹的意思 收纳精髓的意思 跟我们的收取精华,去其糟粕意思差不多
纳粹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德国工人党,此党全称“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中文一般表述为“纳粹”,音译自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的缩写Nazi。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
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扩展资料:
纳粹主义最重要的来源被认为是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费希特作为德国爱国思想家,一生不断地宣传要求民众觉醒、抵抗法国侵略者。1806年,柏林被拿破仑占领期间,费希特发表了数篇《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激发了德国国家主义。
文中,他继续他早期作品中对宗教和法国大革命的辩论,并提出德国民族比其他民族更为优越。在他其它的早期作品中,他称犹太人将侵蚀德国,公开表示希望将犹太人驱逐出德国。他还对波兰表示厌恶,宣称他们的文化是野蛮的,波兰人都是尚未开化的蛮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纳粹什么意思(音译)?
纳粹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德国工人党。
此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德文: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 英文:National-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缩写:NSGWP)。中文一般表述为"纳粹",音译自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的缩写Nazi。
纳粹是什么意思?
纳粹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德国工人党,此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德文: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
英文:National-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缩写:NSGWP)。中文一般表述为“纳粹”,音译自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的缩写Nazi。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
扩展资料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元首希特勒等人正是调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发扬光大,纳粹主义得以形成。
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认为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淘汰和灭绝。
反犹主义之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大德意志帝国(为区分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和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称呼其为德意志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
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
德国纳粹指德国工人党,此党全称“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
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
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扩展资料
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600万的犹太人。
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是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政党。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
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
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扩展资料:
时代背景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于是创建了魏玛共和国,但是,由于对德国苛刻的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
在魏玛共和国后期,1929年10月末从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于是,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
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粹
纳粹是指德国工人党,此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中文一般表述为“纳粹”,纳粹来自德文中的Nazi,为“国家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ersozialismus)的简写。
纳粹成立于1919年德国慕尼黑的政党,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解散。
扩展资料:
纳粹党透过迫害其认定为不纯的事物来达到目的,特别是针对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客(如魏玛共和国、共产党等等)。这一时期的政治反对派,参见德国抵抗运动。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后几年中,达到巅峰。大约600万犹太人、超过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的其他人种被有组织地杀害。此一种族灭绝的行为,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即“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而纳粹则委婉的在德语中称之为“最终解决方案”。
纳粹是什么意思?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意思是“民族社会主义”,是二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主张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扬“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要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用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的标志是“卐”,这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与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认为是吉祥的标志。
纯粹就是民族主义,德国在二战时,纳粹就是说德国的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要给优秀民族让出土地,然后就发动二战
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 sozialismus)。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
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不过还是有国人站出来为“纳粹”这个词做了平反。纳粹网http://www.nacui.com.cn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网络销售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搜罗精品成了此网的使命。
以下是
政治
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希特勒
等人
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
意志
的代表,
国家权力
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
战争
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
马克思主义
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的
德国
,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
当时
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
战争赔偿
,以及迁出非
德意志人
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
陷入困境
,
民族感情
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
民众
对《
凡尔赛
和约
》的
仇恨
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
民族主义
演变为民族
复仇主义
,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
矛头
指向国内的
犹太人
,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
反犹主义
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
丛林
,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
全世界
引向战争和
灾难
。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
病态
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
帝国主义
、
种族主义
和
恐怖主义
,必会对
人类文明
造成
毁灭性
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
1923年
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
布鲁克
(1876-1925)在其
著作
《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
1933年
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
第二帝国
.1871-
1918
),系
德意志
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
中世纪
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纳粹是什么意思
以下是政治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标志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
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
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
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
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
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
“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
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
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
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
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
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
‘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
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宣扬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和沙文主义 的法西斯政党,第三帝国的执政党。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以下是政治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标志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
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
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
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
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
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
“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
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
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
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
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
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
‘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
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宣扬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和沙文主义 的法西斯政党,第三帝国的执政党。
纳粹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英语:Nazism),意译是国家社会主义或民族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纳粹”这个词在德语中的含义并不具有极为明确的意涵,然而,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是“属于一个民族的”、“国家的”、“具有社会主义之精神的”。纳粹主义者通常是民族主义的支持者。然而,在“社会主义”的部份,纳粹主义者对其并无绝对之理念与态度。事实上,所谓“纳粹主义者”之意识型态并非彼此相同:对于经济制度的态度,有所谓右翼纳粹主义,亦有左翼纳粹主义,而左翼纳粹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亦可算是所谓的“社会主义者”。纳粹主义之国家观乃主张国家权力之绝对集中化,即极权主义,但其则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法西斯主义。
阿道夫·希特勒乃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缩写为NSDAP)的领袖。纳粹党执政时期的德国通称为“纳粹德国”、“第三帝国”,而正式国号乃“大德意志帝国”(Gro?deutsches Reich)。作为德国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政治思潮与运动 ”Nationaler Sozialismus”的一环,由于在政治理论词汇定义上的模糊,纳粹主义有时称为“国家社会主义”或者“民族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为Nazi,“纳粹”即为其译音)。纳粹主义的追随者称为纳粹主义者。目前仍有纳粹主义者即新纳粹在各国活动,否认和淡化大屠杀及其对其他纳粹行径进行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并以极端之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为主要宣传内容。
1919年1月5日纳粹的前身,德国工人党正式成立,创立者是安东·德莱克斯勒。 (德文: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希特勒于1919年9月加入纳粹党,并成为了宣传部的头目。随后他提议将党名更改为社会革命党(但最终未被采纳) 。该党后于1920年1月正式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希特勒于1921年7月29日出任该党党魁。
纳粹主义并非一个严格定义的意识形态,而是一些政治观点的集合:极端爱国主义、种族主义、优生学、极权主义、反同性恋、反犹太与限制宗教自由。
好像是共产主义的意思,忘得差不多了.
纳粹指德国工人党,此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中文一般表述为“纳粹”,音译自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的缩写Nazi。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扩展资料
纳粹代表人物介绍
1、阿道夫·希特勒
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于当时的奥匈帝国-因河畔布劳瑙,1914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
希特勒的目标是拿破仑式的:在德国控制之下,建立一个日尔曼大陆体系。同时,他的手段也与那位大皇帝的相差不远:把德国从国际性资本主义的枷锁之下解放出来,联合所有的日尔曼民族共同组成一个第三帝国。
在东欧建立一个所谓“生存空间”。他认为这对于德国的经济安全是有必要性的,正好像拿破仑认为莱茵联邦对于法国的战略安全是有必要性的一样。
2、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德国政治家,演说家。其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第三帝国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从1928年起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议员的戈培尔曾经这样宣称:“我们进入国会,以便我们能从其武库中取出民主武器来武装自己。我们应该成为国会议员,以便魏玛观念形态自己帮助我们摧毁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道夫·希特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纳粹是什么意思解释
纳粹是什么意思解释
纳粹(National Socialist)一词源于德语,意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阿道夫·希特勒及其党徒所倡导的一种政治理念。希特勒及其追随者主张德国应恢复传统的日耳曼民族优越论,并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种族”中最优秀、最纯洁的种族,其他种族则劣于日耳曼民族。他们认为,为了使日耳曼民族成为世界的主宰,必须消灭或同化劣于日耳曼民族的种族。纳粹主义是一种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其基本理论包括:种族优秀论,“优等种族”至上;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反对英法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宣称“被压迫民族”应当在纳粹主义旗帜下联合斗争。
纳粹是什么意思?详细信息 有么? 是什么思想让他们敢与世界为敌?
纳粹就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的缩写
简单点说,就是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极端民族主义
认为雅利安人是世界理所当然的统治者
为了给统治者腾出生存空间,劣等民族必须去死
最开始的战略目标,包括吞并奥地利
都还可以解释为统一德意志文化圈
但是后来野心扩张到整个欧洲了
实际上纳粹早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
包括英法,史称绥靖政策
为的是牵制苏联
而苏联也反过来联合纳粹牵制英法
最后的结果就是纳粹左右逢源,一夜发家
然后席卷了整个欧陆
最大的问题在于,纳粹攻击英法盟军,导致了其和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翻脸
而此时美国正觊觎通过租借法案夺取英国手中的殖民地
因此美国必然会向纳粹宣战,罗斯福需要的只是个时机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没有第一时间报复日本,而是第一时间增强了对英国的支援
这就足以说明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目标是什么了
另一方面,纳粹德国就作死进攻了苏联
而闪击作战的计划又因为苏联巨大的战略纵深和气候恶劣失败了
美国和苏联两个后世最强的国家都被惹毛了,纳粹自然活不下去
不过纳粹与世界为敌是个有些微妙的说法
这种说法一般来自于西方、尤其是欧洲史学家
对于欧洲人而言,欧洲沦陷就是世界毁灭了
所以才会有这种说法
纳粹是什么意思纳粹的解释
1、纳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是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政党。
2、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DeutscheArbeiterpartei),简称纳粹党(德语:NSDAP,英语:NaziParty)。此名字是“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的德文缩写,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德国政党。
纳粹是什么意思?
纳粹党
Nazi Party
德国法西斯政党。即民族社会主德意志义工人党。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前身为1919年1月5日由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30日,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1921年6月29日,A.希特勒任党的元首。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19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1920年2月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纳粹党私自筹集武器,组建冲锋队.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法西斯一党专政。 在国内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犹运动,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纳粹党的理论是19~20世纪各种反动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义者通过狡诈的种族及社会煽动和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散布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纳粹党还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种族主义空谈家,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纳粹党成立伊始,便培植对领袖的崇拜,编造关于希特勒的神话,贯彻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尔等。在州、区、乡设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宣传喉舌为《民族观察家》、《 进攻 》、《 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字图案。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不过还是有国人站出来为“纳粹”这个词做了平反。纳粹网http://www.nacui.com.cn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网络销售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搜罗精品成了此网的使命。
以下是政治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二十五点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是于1920年2月制定并公布的,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纳粹的行为指导!在此纲领中,只是由于迫于形势,希特勒才给纳粹党打着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旗帜,并在这面旗帜上图上了民族主义的色彩,以适应战后德国要求变革、要求振兴民族的愿望,从而欺骗了不少德国人。“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两面旗帜掩盖了希特勒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面目。在希特勒上台后,才彻底暴露出了纳粹党的本来面目,适合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几乎都实现了,而反映工人、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抛到九霄云外了 第一条,我们要求基于民族自决的权利,联合德意志人为大德意志帝国。6 第二条,我们要求德意志民族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废除凡尔塞条约和圣日尔曼条约。>
第三条,我们要求国土和领土(殖民地)足以养育我们的民族及移植我们的过剩人口。
第四条,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资格;凡属德意志民族血统,不管其职业如何,方能为德意志国民。因此犹太人不能为德意志国民。
第五条,凡在德国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视为侨民,应受治理外国人法律的待遇。
第六条,只有德意志公民,才能决定德意志国家的领袖和法律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求一切公职,不管何等种类,不管它是联邦的,还是各邦的,或是市区的,必须由德意志公民担任。我们反对腐败的议会制度,因为议会政治只根据党派利益,任用私人,而不顾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条,我们要求国家应供给公民工作及生活为其首要任务。如果国家不能养育其全部人口,则应驱逐外国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国国境。
第八条,禁止非德意志人迁入德国。我们要求将1941年8月2日以后迁入德国的一切非德意志人应驱逐出境。)8e
第九条,一切德意志公民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每个德意志公民的首要职责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个人的活动不许损害全体的利益,而应受全体的制约并对所有人有利。
因此,我们要求:
第十一条,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
第十二条,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求完全没收一切战争利润。
第十三条,我们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我们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我们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第十六条,我们要求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我们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赁给小工商业者,要求国家或各邦在收购货物时特别要照顾一切小工商业者。
第十七条,我们要求一种适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的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
第十八条,我们要求严厉镇压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得人;对于危险的民族犯罪、高利贷者、投机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种族如何,必须处以死刑。
第十九条,我们要求用德国的教材代替为唯物主义世界秩序服务的罗马教权。
第二十条,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奋的德意志人有高等教育、并能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我们要求改革现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机关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实际生活的需求。儿童一到有理解能力时,即应启发他们的民族观念。我们要求贫寒子弟特别优秀者,不论其父母职业及社会关系如何,应享有国家免费教育。
第二十一条,国家必须保护母亲和儿童,禁止雇佣童工,制定奖励体育运动和进行体格锻炼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进青年体力的团体,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条,我们要求取缔雇佣军,建立国民军.
第二十三条,我们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恶意的政治谣言及其在报纸上的宣传。我们要求德意志机关必须做到:-a;
1.凡德文报纸的编辑及工作人员应为德意志公民。
2.凡非德意志报纸,应经德国的特别许可,才能发行,但不许其用德文印刷。
3.凡非德意志人,而参与了德意志报纸的财政,或企图使德意志报受其影响,必须依法禁止,违犯者应关闭这类报社,并且立即驱逐与该报纸有关的非德意志人出境。违反公共利益的报纸,必须坚决取缔。
我们要求制定法律,坚决禁止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有不良影响的艺术与文学,并封闭与此种要求相冲突的机关团体。
第二十四条,我们要求在不危害国家的生存,或不违背德意志民族的风俗道德的范围内,承认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
本党主张积极的基督教,但不为任何宗教所约束。
本党反对国内外的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本党深信只有以“先公后私”为原则,才能郅力于我民族的永久的复活
第二十五条,我们要求在联邦内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以便实现本政党所主张的一切;中央和国会对于整个及其各种机关,应有绝对的权威;为了实施联邦所颁布的法律,应创设各种职业会议。
本党的领导者,誓为完成上述目的而奋斗,必要时,即牺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形式(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法西斯主义有关联。
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缩写为NSDAP)这一政党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纳粹德国。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历史修正主义者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大屠杀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
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
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
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
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
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
“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
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
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
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
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
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
‘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
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宣扬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和沙文主义 的法西斯政党,第三帝国的执政党。
战后,德国对纳粹进行了彻底的反醒,许多宣扬纳粹主义因此受到法律的严肃处罚。
纳粹 :
nà cuì
1.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Partei)的缩写Nazi的音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国家社会党,是以希特勒为首的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政党。
纳粹党的理论是19~20世纪各种反动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义者通过狡诈的种族及社会煽动和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散布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纳粹党还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种族主义空谈家,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纳粹党成立伊始,便培植对领袖的崇拜,编造关于希特勒的神话,贯彻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尔等。在州、区、乡设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宣传喉舌为《民族观察家》、《 进攻 》、《 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字图案。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不过还是有国人站出来为“纳粹”这个词做了平反。纳粹网http://www.nacui.com.cn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网络销售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搜罗精品成了此网的使命。
以下是政治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德国法西斯
纳粹党
纳粹党
Nazi Party
德国法西斯政党。即民族社会主德意志义工人党。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前身为1919年1月5日由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30日,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1921年6月29日,A.希特勒任党的元首。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19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1920年2月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纳粹党私自筹集武器,组建冲锋队.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法西斯一党专政。 在国内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犹运动,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纳粹党的理论是19~20世纪各种反动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义者通过狡诈的种族及社会煽动和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散布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纳粹党还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种族主义空谈家,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纳粹党成立伊始,便培植对领袖的崇拜,编造关于希特勒的神话,贯彻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尔等。在州、区、乡设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宣传喉舌为《民族观察家》、《 进攻 》、《 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字图案。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不过还是有国人站出来为“纳粹”这个词做了平反。纳粹网http://www.nacui.com.cn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网络销售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搜罗精品成了此网的使命。
以下是政治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二十五点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是于1920年2月制定并公布的,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纳粹的行为指导!在此纲领中,只是由于迫于形势,希特勒才给纳粹党打着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旗帜,并在这面旗帜上图上了民族主义的色彩,以适应战后德国要求变革、要求振兴民族的愿望,从而欺骗了不少德国人。“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两面旗帜掩盖了希特勒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面目。在希特勒上台后,才彻底暴露出了纳粹党的本来面目,适合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几乎都实现了,而反映工人、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抛到九霄云外了 第一条,我们要求基于民族自决的权利,联合德意志人为大德意志帝国。6 第二条,我们要求德意志民族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废除凡尔塞条约和圣日尔曼条约。>
第三条,我们要求国土和领土(殖民地)足以养育我们的民族及移植我们的过剩人口。
第四条,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资格;凡属德意志民族血统,不管其职业如何,方能为德意志国民。因此犹太人不能为德意志国民。
第五条,凡在德国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视为侨民,应受治理外国人法律的待遇。
第六条,只有德意志公民,才能决定德意志国家的领袖和法律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求一切公职,不管何等种类,不管它是联邦的,还是各邦的,或是市区的,必须由德意志公民担任。我们反对腐败的议会制度,因为议会政治只根据党派利益,任用私人,而不顾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条,我们要求国家应供给公民工作及生活为其首要任务。如果国家不能养育其全部人口,则应驱逐外国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国国境。
第八条,禁止非德意志人迁入德国。我们要求将1941年8月2日以后迁入德国的一切非德意志人应驱逐出境。)8e
第九条,一切德意志公民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每个德意志公民的首要职责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个人的活动不许损害全体的利益,而应受全体的制约并对所有人有利。
因此,我们要求:
第十一条,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
第十二条,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求完全没收一切战争利润。
第十三条,我们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我们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我们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第十六条,我们要求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我们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赁给小工商业者,要求国家或各邦在收购货物时特别要照顾一切小工商业者。
第十七条,我们要求一种适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的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
第十八条,我们要求严厉镇压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得人;对于危险的民族犯罪、高利贷者、投机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种族如何,必须处以死刑。
第十九条,我们要求用德国的教材代替为唯物主义世界秩序服务的罗马教权。
第二十条,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奋的德意志人有高等教育、并能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我们要求改革现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机关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实际生活的需求。儿童一到有理解能力时,即应启发他们的民族观念。我们要求贫寒子弟特别优秀者,不论其父母职业及社会关系如何,应享有国家免费教育。
第二十一条,国家必须保护母亲和儿童,禁止雇佣童工,制定奖励体育运动和进行体格锻炼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进青年体力的团体,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条,我们要求取缔雇佣军,建立国民军.
第二十三条,我们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恶意的政治谣言及其在报纸上的宣传。我们要求德意志机关必须做到:-a;
1.凡德文报纸的编辑及工作人员应为德意志公民。
2.凡非德意志报纸,应经德国的特别许可,才能发行,但不许其用德文印刷。
3.凡非德意志人,而参与了德意志报纸的财政,或企图使德意志报受其影响,必须依法禁止,违犯者应关闭这类报社,并且立即驱逐与该报纸有关的非德意志人出境。违反公共利益的报纸,必须坚决取缔。
我们要求制定法律,坚决禁止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有不良影响的艺术与文学,并封闭与此种要求相冲突的机关团体。
第二十四条,我们要求在不危害国家的生存,或不违背德意志民族的风俗道德的范围内,承认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
本党主张积极的基督教,但不为任何宗教所约束。
本党反对国内外的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本党深信只有以“先公后私”为原则,才能郅力于我民族的永久的复活
第二十五条,我们要求在联邦内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以便实现本政党所主张的一切;中央和国会对于整个及其各种机关,应有绝对的权威;为了实施联邦所颁布的法律,应创设各种职业会议。
本党的领导者,誓为完成上述目的而奋斗,必要时,即牺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形式(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法西斯主义有关联。
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缩写为NSDAP)这一政党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纳粹德国。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历史修正主义者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大屠杀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
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
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
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
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
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
“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
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
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
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
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
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
‘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
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纳粹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宣扬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和沙文主义 的法西斯政党,第三帝国的执政党。
战后,德国对纳粹进行了彻底的反醒,许多宣扬纳粹主义因此受到法律的严肃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