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 2、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
- 3、手不释卷的意思和出处是什么意思
- 4、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 5、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 6、手不释卷这个成语中,释是什么意思,卷是什么意思
- 7、手不释卷是什么含义?
- 8、手不释卷的意思
- 9、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 不离手。 形容 勤奋 好学。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 手不释卷 。” 成语例句: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手不释卷 。(清·王晫《今世说· 德行 》) 繁体写法: 手不释卷 注音: ㄕㄡˇ ㄅㄨˋ ㄕㄧˋ ㄐㄨㄢˋ 手不释卷的近义词: 学而不厌 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middo 爱不释手 喜欢得舍不得放手 手不释卷的反义词: 不学无术 术:方法,办法。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 俄语翻译: не отрывáться от книги 日语翻译: 书物を手ばなさない 其他翻译: <法>avoir toujours un livre à sa main
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释:放开;卷:书本。
出自: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卷,不能读作“juǎn”。
例句:他看小说时就会手不释卷,但对教科书却兴趣缺缺。
扩展资料近义词:学而不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自: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反义词:
1、不学无术
释义: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释义:然而霍光不爱读书,不识大局,不会治家,最终导致惨祸上身。
2、目不识丁
释义: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自:《旧唐书 张弘靖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读音:shǒu bù shì juàn
出处: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翻译: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书本不离手。
例句:
1、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2、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手不释卷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不学无术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
[辨形] 卷;不能写作“券”。
[近义] 学而不厌 爱不释手
[反义] 不学无术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例句]
(1)我们要学习他虚心好学;~的好习惯。
(2)那怕在公园里;他依然~。
[英译] 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
[成语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
[辨形] 卷;不能写作“券”。
[近义] 学而不厌 爱不释手
[反义] 不学无术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例句]
(1)我们要学习他虚心好学;~的好习惯。
(2)那怕在公园里;他依然~。
[英译] 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
[成语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读作shǒu bù shì juàn。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白话文:“光打理军队的事务,书本不离手。”
相关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白话文:闵象南老喜欢看书,70多岁,每夜漏下二三十筹,书本不离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释义】
开卷有益
1、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2、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白话文:“开卷有收获,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3、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反义词释义】
不学无术
1、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出自:《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白话文:“然而,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
3、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手不释卷
百度百科-开卷有益
百度百科-不学无术
手不释卷的意思和出处是什么意思
手不释卷,汉语成语,读音为shǒu bù shì juàn,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扩展资料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候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
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
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候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候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代指抄写的卷帙,即书籍。手中一直拿着书籍片刻不放。形容勤勉好学或读书入迷
-----------------
国语辞典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ㄕㄡˇ ㄅㄨˋ ㄕˋ ㄐㄩㄢˋ
手中总是拿著书卷。比喻勤奋好学。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文明小史.第八回》:「他本是手不释卷的人,到了此时,甚觉无聊得很。」也作「手不辍卷」。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释:放开;卷:书本。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译文:光武帝在带兵打仗的忙碌的时候,都手不离书。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书不离手、爱书如命。
反义词: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学而不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ué ér bú yàn。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出自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2、反义词
不学无术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xué wú shù,意思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译文: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1:释,就是“放下”的意思,卷,就是“书”
手不释卷的意思就是:放不下手本
引申意思就是:学习很刻苦,或者书卷很吸引人,当然,前者居多
2: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3:要多读书,爱读书.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中,释是什么意思,卷是什么意思
释,是放下的意思。卷,是指书籍。
释:放下;卷:指书籍。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手不释卷是什么含义?
手不释卷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不学无术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对读书的爱好到了痴迷的程度,不论在什么时候,手上总是有拿着书籍的。
手不释卷的意思
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释义]
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叙》:“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释:放开。卷:书本。
[出处]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中华成语故事集
手不释卷的故事告诉我们,多多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手不释卷
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释:放开;卷:书本。
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1]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隋书·房彦谦传》:“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出自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注音
ㄕㄡˇ ㄅㄨ ㄕㄧ ㄐㄨㄢ
成语解释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成语辨形
卷,不能写作“券”。
成语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示 例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造 句
◎
手不释卷,崔国伟书
手不释卷,崔国伟书
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 谷秸的最大乐趣是: 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 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近义词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书不离手、爱书如命
反义词
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成语典故
出处
出处一:《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1]
出处二: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典故一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