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两弹一星之父都是谁?
- 2、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
- 3、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
- 4、两弹一星之父是谁
- 5、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谁
- 6、“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谁?
- 7、人们常说的“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
- 8、两弹一星之父是谁?
- 9、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都是谁?
1、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邓稼先和钱学森。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3、钱学森(1911-2009)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两弹一星之父是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扩展资料:
其他两弹元勋
1、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3、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弹一星元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是我国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扩展资料: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
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是我国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扩展资料:
原子弹、氢弹研制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
参考于“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零6个月、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两弹一星之父是谁
1、两弹一星之指的是邓稼先。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指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扩展资料 两弹一星之父指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邓稼先。
邓稼先是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家庭背景
邓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是其六世祖,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先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是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
从5岁起,邓稼先就跟着父亲在北平读小学,后考入北平崇德中学。除小学课程外,还要读四书五经,每天背诵古诗词,后来又苦读英文,专攻数学。父亲的严格教育为邓稼先以后学习研究打下了全面的文化基础。
人们常说的“两弹一星”之父到底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科学家,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扩展资料 “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意义: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装备保障;2.影响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形象;3.增加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改善国际地位;4.推动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5.为富国强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两弹一星之父是谁?
两弹一星之父是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人物生平
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留给后人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学究形象。实际上,邓稼先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在衣食住行上均表现出极强的“庶民本色”。
邓稼先穿衣服从不挑剔,一般就是一套灰色咔叽布的中山装,衣服样式也基本没什么变化,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很多年,很久也不见他置办新衣服。不过邓稼先的着装是十分讲究的,他的衣服虽然不新,但从来都是干净、整齐,从不因为工作繁忙而在服装上显示出“没时间收拾”的样子。
邓稼先在“吃”上是相当讲究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他总是在节假日吃上一顿。邓稼先很喜欢请客,每每花上10元钱在饭馆请同事们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而一个人的时候,他也不忘一饱口福。
两弹一星之父指的是谁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大家知道“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吗?了解过两弹一星之父是谁吗?
两弹一星之父是谁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主要成就
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邓稼先是我国核兵器研发与开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规划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把我国国防自卫兵器引领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勋绩奖章”。因为他对我国核科学作业做出了巨大奉献,所以又被称为“两弹功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称邓稼先为两弹一星之父。
钱学森
但是还有一种不同的说法,称钱学森为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可能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也会把钱学森称为两弹一星之父。
但是总的来看钱学森更倾向于航天事业,所以把主要从事核武器研究的邓稼先称为两弹一星之父还是更加准确的。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导弹;“一星”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页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