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历史上的宇文邕
- 2、宇文邕简介 南北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生平
- 3、北周武帝宇文邕生平简介 南北朝时期的一代明君
- 4、宇文邕的历史?
- 5、宇文邕是怎么死的
- 6、北周皇帝宇文邕生平简介
- 7、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一生,比如说他的朋友、冤家、配偶(不要说阿史那)等等
- 8、北周武帝宇文邕简介结局怎么死的 武帝宇文邕死后谁当皇帝的
- 9、北周武帝宇文邕
- 10、宇文邕简介
历史上的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 ,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到578年在位。
周武帝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周闵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大荔)。北周武成元年(559年),为大司空,封鲁国公。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即位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复领兵七路攻齐。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周武帝一生,致力于改革。他在父亲宇文泰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吸收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这是周武帝对府兵制所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他还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对当时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周武帝一生戎马倥偬,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他“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战之处,躬在行陈”,故“能得士卒死力”。周武帝不愧为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 ,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消灭北齐。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讨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时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
历史如何评价宇文邕
总评
《周书》、《北史》: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及诛护之后,始亲万机。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用法严整,多所罪杀。号令恳恻,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受禅,建立隋朝。
宇文邕是我国历史是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历史看似要赋予他机会,却最终没有给予他时间。
现在,我们都认为是隋文帝杨坚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宇文邕这个名字,别人对他都是那么的陌生。我们不应该忘记是他灭了北齐,使整个北方成为一体,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他要完成全国统一的愿望就在眼前的时候。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5岁,留给后人的只能是遗憾。后继者的无能、残暴注定了大周政权不能完成历史的使命,也暂时推迟了中国统一进程。
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从小就得到宇文泰的喜爱,常对别人说 “成吾志者,此儿也。”宇文泰死后大权很快落到宇文护手中宇文护先后恃杀二帝。560年宇文邕即位,称武帝。即位之初地位极为不稳,宇文护掌握实权。宇文邕只有忍耐。宇文邕为了表明自己对宇文护的信任,面对杀兄之仇装做无所谓的样子,对宇文护不做任何提防,处处按照宇文护的意思去做。有一次陈崇和宇文邕去原州,他执意要回去,别人都不明白意思。陈崇却装聪明对身边众人说今年晋公不利,晋公当死。武帝听说后,当着中大臣的面把他痛骂一顿,当天夜里陈崇就被宇文护逼迫自杀了,可见武帝的韬光养晦。
武帝等待了13年。公元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武帝和他一起去见太后,武帝说太后最近经常喝酒希望宇文护能读《酒诰》给太后听,让他戒酒。宇文护不知道是计,就答应了。当他正在读的时候,武帝猛击他头部,在宦官何泉和卫公的帮助下杀死了宇文护,掌握了实权。
为了增加收入扩充军队武帝强制还俗灭佛。从西魏到北周地建立,由于战事不断,很多壮丁都死于战乱中,中的的人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不断侵袭。农民们被迫要饭。那些寺院里的和尚、僧侣,他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不赈济灾民,反而趁机吞并农民土地。这些不劳而获得寄生虫,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也严重威胁着北周政权。武帝觉得改革政治、取消佛教势在必行。一位叫卫元嵩的和尚到了武帝面前述说了灭佛立道的建议。武帝很是高兴,命卫元嵩还俗,并给予了很高的职位,但卫元嵩并没有要。不久又因为一次农民起义,让他下定决心,取消佛教。
公元574年,武帝开始寻找灭佛借口,他便召集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共同讨论佛、道,二教的优劣。并最终找到灭佛借口。
曾有一位大胆的僧人问武帝说:“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罚么?”周武帝说:“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亡,我宁可受尽苦难。”这是何等的胸襟。
这些措施使北周的的国力大大增强,公元577年武帝兵灭北齐。
武帝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其传记中常见“登城搏战”之类的用词。他勤与政事,生活简朴,后宫佳丽仅有10余人。可惜的是他那“平突厥,定江南”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没有给予他时间。
望采纳,谢谢
宇文邕简介 南北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生平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D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公元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灭北齐。公元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
宇文邕,字祢罗突,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出生于同州,是西魏权臣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弟弟,母为叱奴太后。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
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北周武帝宇文邕生平简介 南北朝时期的一代明君
北周武帝宇文邕生平简介: 宇文邕(543年-578年),北周孝武帝,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正式临朝听政。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华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另外他还听从卫元嵩意见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是为三武灭佛之一。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于是宇文邕于建德四年(575年)末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六月己未日,葬于孝陵。
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他死后,朝廷渐由杨坚掌握。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长子宇文S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S(北周宣帝)会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宇文邕的历史?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他是北周建国的奠定者、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鲜卑人。时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63年杀死宇文护。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汉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另外他还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而被视为三武之祸之一。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于是宇文邕于建德四年(575年)末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五年,577年)灭北齐。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时年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他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君主。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长子宇文赟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会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宇文邕:
北周武帝(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 ,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消灭北齐。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讨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时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http://baike.baidu.com/view/52763.htm 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三月-十二)。谥号:高宗;庙号:高祖;安葬地:孝陵。
【生平】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 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逼阐禅让,篡周,建立隋朝。
宇文邕是怎么死的
宇文邕怎么死的
宇文邕怎样死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生平简介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正式临朝听政。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理解华夏文化而且自我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北周武帝宇文邕
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但是十余人”另外他还听从卫元嵩意见大举灭佛捣毁全国超多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是为三武灭佛之一。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于是宇文邕于建德四年(575年)末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六月己未日葬于孝陵。
他能够说是魏晋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他死后朝廷渐由杨坚掌握。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长子宇文赟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会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阅读精选 2:
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统一北方
宇文邕字祢罗突西魏大统九年 543年出生于同州是西魏权臣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弟弟母为叱奴太后。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
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 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阅读精选 3:
谁是史上最霸气的争议皇帝?
中国大地南北朝分裂割据在历经逾两百年之后最后有了把手相拥的意思。说是相拥其实还需用的武力此时大环境里北方在兵戈铁马之后日渐趋于统一而南方却在混沌纠葛里国势渐弱北境吞南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而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即本篇要提及一代雄主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北周王朝的建制抢的是人家西魏的饭碗。被抢饭碗的好日子自然是到头了而抢饭碗的皇帝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宇文邕上台之前北周已更迭了两位短命的皇帝而军政大权却始终集中在大司马宇文护手里。
宇文邕是谁_宇文邕怎样死的
不用说等待宇文邕的又将是提线木偶的命运。但宇文邕绝不是一个甘当傀儡的人他为自我定制的人生路线其中很有学问我们倒是能够一谈。宇文邕大概抓了四点。
第一点:忍
史上诸多傀儡皇帝不得善终大多败在“忍不住”这三字上。想想也是堂堂当朝皇帝什么主也做不了事事还得看手下的脸色这口气换做谁恐怕也受不了。
宇文邕是谁_宇文邕怎样死的
忍不住的君臣撕破脸。这撕破脸就谈不上什么面子、规矩了权臣往往寻个理由诸如杜撰了皇帝暴虐、失德、不敬祖宗等由头另立新帝。至于废帝往往就难逃死亡的命运了。忍住这就应是宇文邕个人修行的第一步。
第二点:捧
光“忍”还不行还得和权臣搞好关系。让他觉得他是你的人或者说你是他的人。在这点上宇文邕做的很好或者说演的很好。处处以宇文护为中心凡是宇文护说的都是对的。如是既拉进了和宇文护的关系有“培养”了他跋扈的心态一步步把他推向了同僚的对立面。不用说朝中很多人看宇文护不爽了。也有些人自发地想除掉他。
第三点:拉
光靠捧还是没用宇文邕要做的得培养自我的势力。朝中那些对宇文护不满的还有一些保皇派都能够暗中持续联系适当的时候也培养了几个亲信。同时北周的主要敌对国北齐国内政治混乱宇文邕引导宇文护授意伐齐并在宇文护的默许下同军队也建立了某种联系。如是宇文邕就有必须的属于自我的可靠的“组织网”了。
第四点:等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等”。有的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却迟迟不来。在时间残忍的摧残下有的人心态失衡了等不了失败了。宇文邕既然能忍也就绝对是个等得起的人。在做了傀儡十二年之后宇文邕最后等来了机会。
事情原由大概是当朝皇太后爱喝酒而且没有节制这就对身体不太好了尤其年纪大的女人。于是宇文邕给宇文护捎了信意思说太后平时最听你的话劝劝吧。宇文护见信挺乐的觉得自我蛮有面子也没太多想进宫了。
进宫见长辈总不能带兵吧宇文邕趁着宇文护和太后谈心的时候偷偷背后抡起一刀最后将这颗压在自我帝权路上的大石头丢进了地狱。上台之后的宇文邕立马撕下唯唯诺诺的面皮高昂地祭出了雄主的刀锋。
宇文邕是谁_宇文邕怎样死的
首先开刀的自然是宇文护的遗孤余党在这点上宇文邕绝对没有手软一道圣旨悉数杀尽。巩固政权之后宇文邕为了强国兴兵也做了诸多举措。在经济发展上他减免地租兴修水利调动劳动人民的用心性。
军事上他常躬亲行阵不摆谱同士兵一般吃住。《北史》有记载:“见军士有跣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而且善罚分明“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北史》)至于犯事者也绝不姑息。而在私人生活上宇文邕也没太多讲究甚至能够用俭朴来形容也鼓励手下官员以俭为本。
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宇文邕下令将都城内所有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并大力提倡官民平等。此外还解放部分奴隶豁免为良人给予公民的基本权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这些都是雄主的把持啊在宇文邕的打点下北周帝国走向了巅峰不仅仅消灭了大患北齐基本统一了北方还大有兴兵南境的意思(当然这事之后由另一位雄主隋文帝完成了)。但有意思的是后人记住宇文邕的名字竟全不是这些而是一场离奇的颇有争议的宗教运动。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周武帝灭佛了。事件原由大概这这样宇文邕一门心思提高综合国力但佛教最后成了国家雄起的一块拦脚石。原先当时北人多信佛家北周境内的佛教徒竟达国民人口的十分之一而这些人不仅仅不太注重农业生产而且还要占用超多的国家财政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宇文邕最后祭出了重拳“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具史料统计大概共毁寺四万座。周武帝所谓当然也遭到了佛教徒的联名反制于是就有了下方一场谈话了。当时和周武帝“呛声”的是位叫慧远的高僧。
高僧道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佛、法、僧)是邪见人阿鼻地狱(十八层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佛家有六道轮回之说)。那么宇文邕如何回答?“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瞧瞧周武帝的意思很明了即为了天下苍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又是何等霸气的情怀啊。但颇让人唏嘘的是就在周武帝下令全面取缔佛教的次年在军旅途中宇文邕身患恶疾竟全身糜烂而死。而一生未尽的霸业经过数年辗转最后落到了异姓人杨坚手里北周至此亡国。
北周皇帝宇文邕生平简介
宇文邕生平简介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谥号武皇帝,字祢罗突,是文帝宇文泰的四子,孝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
宇文邕于543年生于同舟,自幼就非常孝顺,且聪慧有才,得到了其父宇文泰的肯定和赞赏。宇文邕十二岁就被封为了辅城郡公。557年,孝闵帝宇文觉继位,建立北周,宇文邕任大将军,同年九月,宇文觉被大冢宰宇文护废黜,宇文毓继位,为明帝,宇文邕任柱国,深得明帝的信任。
560年四月,明帝被宇文护毒死,宇文邕继位为周武帝,那时的宇文邕不过17岁,但朝中大权还在宇文护手中。宇文邕吸取两位哥哥的教训,一直隐忍,暗中积聚力量,寻找扳倒宇文护的时机。
572年,历经十二年的隐忍,宇文邕与支持他的大臣商议了计划,在其母后的宫中杀了宇文护,并将他的亲信、后嗣全部斩杀,武帝终于夺回权力。
宇文邕在位期间,削弱了大冢宰的权力,加强了皇权,且取消了兵源种族的限制,扩充了军力,还限定了地方执行长官与他们僚属的关系,防止了地方上的私人化。宇文邕在军事上的最大贡献是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578年,宇文邕亲征突厥,在途中病倒,回到洛阳当天就过世了,四时年仅三十六岁。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贇继位。
杨坚与宇文邕的关系
隋文帝杨坚,历史上为国家的统一做出突出贡献的隋朝开朝皇帝,即使是现代也依然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力。而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在隋文帝的光辉下要显得黯然很多,但殊不知如果没有宇文邕,杨坚的统一天下事业要艰难很多。
在北周周武帝时期,北方有北周与北齐两个势力集团。北周朝因为长期受到宇文护的把持,动荡不堪,其实力甚至要逊于北齐。直到宇文邕成功杀死宇文护,推翻其势力后,北周才进入到真正休养生息的阶段。
宇文邕一生简朴,爱护国民,所以他降低税赋,将北周过多的道观佛教全部推除,从而得到大量青壮年劳力,有效的提高了北周的生产能力。在军事方面,他打破种族限制,提出无论什么民族都可以参军,从而快速壮大北周军队规模与实力。如此从物质和军事方面,北周都拥有了攻打北齐的可靠保障。
宇文邕对攻打北齐一事十分重视,他三次亲自指挥军队攻打北齐,最终获得胜利统一了北方。但宇文邕也因为常年的劳累而长辞于世。周武帝后的两位皇帝没有执掌国家的能力,遂被杨坚势力牢牢把控,最后被杨坚杀害。如此隋文帝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宇文邕的统一北方为杨坚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宇文邕,杨坚能否成功当上隋文帝都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更不要说一统天下这样的惊世举措了。
宇文邕的皇后是谁
关于宇文邕的皇后,大家第一个反应便是突厥公主阿史那,这位突厥公主与宇文邕的结合是纯粹的政治联姻。宇文邕迎娶阿史那为皇后的背后,有着种种的政治考虑。
宇文邕继位为周武帝时,宇文护的势力已经成为无法轻易撼动的庞然大物。即使宇文邕身边能人辈出,但其综合实力对比宇文护可谓是蚂蚁与大象的差距。如此的情况下,宇文邕想要诛杀宇文护,必须寻找能够壮大他实力的方法。而自古联姻便是最快速也最有效的拉拢强大实力的手段,于是宇文邕将目光转向了兵强马壮的突厥。
宇文邕真诚的向可汗提出迎娶的意向,但宇文邕既没有实权,生命也有随时被夺取的巨大危险,他的迎娶意向并没有收到突厥可汗的重视。不过可汗的女儿并不是只有一个,可汗被宇文邕派去的说客长期劝说,心中也有些动摇,经过多次的摇摆不定,宇文邕终于成功的迎娶到了突厥小公主阿史那。
这位突厥公主聪明睿智,相貌十分艳丽。因为出身高贵,她的行为举止让人赏心悦目,可谓是一代佳人。但宇文邕因为政治联姻的关系,对阿史那并没有什么太好的第一印象,与阿史那的相处也是出于杀宇文护伐北齐的政治目的,所以即使宇文邕与阿史那相处融洽,举案齐眉,也只是因为各种的心思与后来产生的亲情。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一生,比如说他的朋友、冤家、配偶(不要说阿史那)等等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令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逼阐禅让,篡周,建立隋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1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鲜卑人。
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正式临朝听政。 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华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另外他还听从卫元嵩意见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是为三武灭佛之一。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于是宇文邕于建德四年末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灭北齐。
宣政元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他死后,朝廷渐由杨坚掌握。
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长子宇文赟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会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逼阐禅让,篡周,建立隋朝。
宇文邕发明类似樗蒲、打马的掷赛游戏,史称北周象戏,并编著有《象经》一书。
宇文邕于公元560年即位。登基后,他把目标定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为此决定集中精力搞好内政,增强国力。而当时北齐国力已是江河日下,渐渐失去了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与北齐对抗的实力。宇文邕于是于公元563年联合突厥出征北齐,屡屡获胜,攻占北齐20余城。后因突厥撂了挑子,北周军队孤军奋战最后失败。这次失败使宇文邕摸清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继续发展和增强北周的国力。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宇文护向一座大山一般挡在他亲政的路上。宇文邕决定先除掉宇文护,扫亲亲政的障碍。宇文邕与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多次商议,终于拟定诛杀宇文护的计划。公元572年,宇文邕设计在太后宫里杀掉了宇文护,随后将其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终于迎来亲政。亲政后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政上,发展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充当府兵,扩充军备加强实力。公元575年,自感实力大增的周武帝派18万大军讨伐北齐,接连攻克了北齐30座城池,最后因自己生病不得不放弃进攻,班师回朝。这次出征使得北齐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北周抗衡了。公元577年,宇文邕再次出兵,很快攻下邺城,俘获齐主,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为日后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可惜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英年早逝,没能亲历华夏一统大业。于公元578年亲征突厥途中病倒,回到洛阳当天病逝,享年45岁。
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于建德三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后妃:
阿史那皇后,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之女。。
李娥姿,楚人,北周宣帝宇文赟生母。
子:
宣帝宇文赟, 580年逝世。
汉王宇文赞,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秦王宇文贽,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曹王宇文允,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道王宇文充,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蔡王宇文兑,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荆王宇文元,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武帝上》: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太祖第四子也。母曰叱奴太后。大统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年十二,封辅城郡公。孝闵帝践阼,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世宗即位,迁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入为大司空、治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甚为世宗所亲爱,朝廷大事,多共参议。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武成二年夏四月,世宗崩,遗诏传帝位于高祖。高祖固让,百官劝进,乃从之。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冬十二月,改作露门、应门。是岁,齐常山王高演废其主殷而自立,是为孝昭帝。癸酉,吐谷浑、高昌并遣使献方物。乙未,突厥、宕昌并遣使献方物。丙午,省轝辇,去百戏。弘农上言九尾狐见。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庚寅,以少傅、吴公尉迟纲为大司空。丁酉,白兰遣使献犀甲、铁铠。五月丙午,封孝闵皇帝子康为纪国公,皇子赟为鲁国公。晋公护获玉斗以献。戊辰,突厥、龟兹并遣使献方物。十一月乙巳,以大将军、卫国公直为雍州牧。陈遣使来聘。进封柱国、广武公窦炽为邓国公。是岁,追封皇族祖仲为虞国公。己亥,柱国、大司马、凉国公贺兰祥薨。洛州民周共妖言惑众,假署将相,事发伏诛。梁主萧察薨。以大将军、蔡国公广为秦州总管。三月壬午,荧惑犯左执法。壬辰,以柱国随国公杨忠为大司空,吴国公尉迟纲为陕州总管。六月己亥,以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司马,邵国公会为蒲州总管。分山南荆州、安州、襄州、江陵为四州总管。秋七月己巳,封开府贺拔纬为霍国公。十一月丁卯,以大将军卫国公直、大将军赵国公招并为柱国。又以招为益州总管。三年乙酉,太保、梁国公侯莫陈崇赐死。壬辰,于乞银城置银州。渭州献三足乌。夏四月乙未,以柱国、郑国公达奚武为太保,大将军韩果为柱国。丙戌,幸同州。戊子,诏柱国杨忠率骑一万与突厥伐齐。乙巳,以开府、杞国公亮为梁州总管。庚戌,陈遣使来聘。遣太保、郑国公达奚武率骑三万出平阳以应杨忠。夏四月癸卯,以柱国、邓公窦炽为大宗伯。五月壬戌,封世宗长子贤为毕国公。癸酉,以大将军、安武公李穆为柱国。六月庚寅,改御伯为纳言。八月诏柱国杨忠率师与突厥东伐,至北河而还。戊子,以柱国齐公宪为雍州牧,许国公宇文贵为大司徒。九月丁巳,以柱国、卫国公直为大司空,封开府李昞为唐国公,若干凤为徐国公。陈遣使来聘。闰月己亥,以大将军韦孝宽、大将军长孙俭并为柱国。冬十月癸亥,以大将军陆通、大将军宇文盛、蔡国公广并为柱国。甲子,诏大将军、大冢宰、晋国公护率军伐齐,帝于太庙庭授以斧钺。于是护总大军出潼关,大将军权景宣率山南诸军出豫州,少师杨摽出(枳)〔轵〕关。庚子,令荆州、安州、江陵等总管并隶襄州总管府,以柱国、大司空、卫国公直为襄州总管。乙巳,以庸国公王雄 世子开府谦为柱国。二月辛酉,诏陈国公纯、柱国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荐〕等,如突厥逆女。丙寅,以柱国安武公李穆为大司空,绥德公陆通为大司寇。五月丙戌,以皇族父兴为大将军,袭虞国公封。己亥,诏左右武伯各置中大夫一人。二月戊申,以开府、中山公训为蒲州总管。夏四月乙巳,以大将军、陈国公纯为柱国。丁丑,进封柱国、安武公李穆为申国公。六月辛亥,尊所生叱奴氏为皇太后。戊寅,陈湘州刺史华皎率众来附,遣襄州总管卫国公直率柱国绥(国)〔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将兵援之,因而南伐。壬辰,以大将军、谯国公俭为柱国。壬子,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雍州牧。三月癸卯,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夏四月辛巳,以太保、郑国公达奚武为太傅,大司马、蜀国公尉迟迥为太保,柱国、齐国公宪为大司马。八月乙丑,韩国公元罗薨。齐请和亲,遣使来聘,诏军司马陆逞、兵部尹公正报聘焉。甲寅,陈安成王顼废其主伯宗而自立,是为宣帝。二月癸亥,以柱国、昌宁公长孙俭为夏州总管。五年春二月己巳,邵惠公颢孙胄自齐来归。改邵国公会为谭国公,封胄为邵国公。三月辛卯,进封柱国韦孝宽为郧国公。夏四月甲寅,以柱国宇文盛为大宗伯。六月壬辰,封开府梁睿为蒋国公。辛巳,以柱国、谯国公俭为益州总管。十二月癸巳,大将军郑恪率师平越巂,置西宁州。丁卯,以大将军张掖公王杰、谭国公会、鴈门公田弘、魏国公李晖等并为柱国。三月己酉,齐国公宪自龙门度河,斛律明月退保华谷,宪攻拔其新筑五城。辛卯,信州蛮渠冉祖喜、冉龙骧举兵反,遣大将军赵誾率师讨平之。甲午,以柱国、燕国公于寔为凉州总管,大将军、杞国公亮为秦州总管。庚子,以大将军、荥阳公司马消难为柱国。陈国公纯、鴈门公田弘率师取齐宜阳等九城。以大将军武安公侯莫陈琼、太安公阎庆、神武公窦毅、南阳公叱罗协、平高公侯伏侯龙恩并为柱国。封开府斛斯征为岐国公,右宫伯长孙览为薛国公。丙寅,以大将军唐国公李昞、中山公训、杞国公亮、上庸公陆腾、安义公宇文丘、北平公寇绍、许国公宇文善、犍为公高琳、郑国公达奚震、陇东公杨纂、常山公于翼并为柱国。六月乙未,以大将军、太原公王柬为柱国。是月,齐将段孝先攻陷汾州。秋七月乙丑,以大将军、越国公盛为柱国。乙未,遣右武伯谷会琨、御正蔡斌使于齐。壬寅,上亲率六军讲武于城南。十一月壬子,以大将军梁国公侯莫陈芮、大将军李意并为柱国。丙辰,齐遣使来聘。丙辰,诛大冢宰晋国公护、护子柱国谭国公会、会弟大将军莒国公至、崇业公静,并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大赦,改元。罢中外府。癸亥,以太傅、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柱国邓国公窦炽为太傅,大司空、申国公李穆为太保,齐国公宪为大冢宰,卫国公直为大司徒,赵国公招为大司空,柱国枹罕公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夏四月甲戌,以代国公达、滕国公逌并为柱国。诏荆州、安州、江陵等总管停隶襄州。己卯,以柱国张掖公王杰为泾州总管,魏国公李晖为梁州总管。诏公卿以下各举所知。遣工部代公达、小礼部辛彦之使于齐。丙戌,诏百官军民上封事,极言得失。丁亥,诏断四方非常贡献。庚寅,追尊略阳公为孝闵皇帝。癸巳,立鲁国公赟为皇太子。壬戌,以大司空、赵国公招为大司马。甲寅,诏皇太子赟抚巡西土。壬戌,遣司会侯莫陈凯、太子宫尹郑译使于齐。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冯翊、扶风、咸阳等郡。丁丑,以柱国周昌公侯莫陈琼 为大宗伯,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司寇,上庸公陆腾为大司空。三年春正月壬戌,朝群臣于露门。册柱国齐国公宪、卫国公直、赵国公招、谯国公俭、陈国公纯、越国公盛、代国公达、滕国公逌并进爵为王。己巳,祠太庙。庚午,突厥遣使献马。乙亥,亲耕籍田。丁酉,纪国公康、毕国公贤、酆国公贞、宋国公实、汉国公赞、秦国公贽、曹国公允并进爵为王。丙午,令六府各举贤良清正之人。戊辰,以柱国、大宗伯、周昌公侯莫陈琼为秦州总管。丙辰,始州民王鞅拥众反,大将军郑恪讨平之。十一月戊午,以柱国、大司空、上庸公陆腾为泾州总管。三月丙辰,遣小司寇淮南公元(卫)〔伟〕、纳言伊娄谦使于齐。九月辛酉夜,班师,水军焚舟而退。齐王宪及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戊寅,至自东伐。己卯,以华州刺史、毕王贤为荆州总管。冬十月戊子,初置上柱国、上大将军官,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又置上开府、上仪同官。闰月,齐将尉相贵寇大宁,延州总管王庆击走之。以柱国齐王宪、蜀国公尉迟迥为上柱国,柱国代王达为益州总管,大司寇荥阳公司马消难为梁州总管。己酉,帝总戎东伐。以越王盛为右一军总管,杞国公亮为右二军总管,随国公杨坚为右三军总管,谯王俭为左一军总管,大将军窦(泰)〔恭〕为左二军总管 ,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总管,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甲戌,以上开府梁士彦为晋州刺史,加授大将军,留精兵一万以镇之。十一月己卯,齐主自并州率众来援。帝以其兵新集,且避之,乃诏诸军班师,遣齐王宪为后拒。是日,齐主至晋州,宪不与战,引军度汾。齐主遂围晋州,昼夜攻之。齐王宪屯诸军于涑水,为晋州声援。河东地震。癸巳,至自东伐。献俘于太庙。甲午,诏曰 :“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是以亲总六师,问罪汾、晋。六年春正月乙亥,齐主传位于其太子恒,改年承光,自号为太上皇。壬辰,帝至邺。齐主先于城外掘堑竖栅。癸巳,帝率诸军围之,齐人拒守,诸军奋击,大破之,遂平邺。齐主先送其母并妻子于青州,及城陷,乃率数十骑走青州。遣大将军尉迟勤率二千骑追之。是战也,于阵获其齐昌王莫多娄敬显,斩之。尉迟勤擒齐主及其太子恒于青州。乙卯,帝自邺还京。丙辰,以柱国、随公杨坚为定州总管。夏四月乙巳,至自东伐。列齐主于前,其王公等并从,车轝旗帜及器物以次陈于其后。戊申,封齐主为温国公。庚戌,大会群臣及诸蕃客于露寝。乙卯,废蒲、陕、泾、宁四州总管。五月丁丑,以柱国、谯王俭为大冢宰。庚辰,以上柱国杞国公亮为大司徒,郑国公达奚震为大宗伯,梁国公侯莫陈芮为大司马,柱国应国公独孤永业为大司寇,郧国公韦孝宽为大司空。秋七月己卯,封齐王宪第四子广都公负为莒国公,绍莒庄公洛生后。癸未,应州献芝草。丙戌,行幸洛州。己丑,诏山东诸州举有才者,上县六人,中县五人,下县四人,赴行在所,共论治政得失。戊戌,以上柱国、庸公王谦为益州总管。九月壬申,以柱国邓国公窦炽、申国公李穆并为上柱国。戊寅,初令民庶已上,唯听衣绸、绵绸、丝布、圆绫、纱、绢、绡、葛、布等九种,余悉停断。朝祭之服,不拘此例。甲申,绛州献白雀。壬辰,诏东土诸州儒生,明一经已上,并举送,州郡以礼发遣。癸卯,封上大将军、上黄公王轨为郯国公。壬申,封皇子充为道王,兑为蔡王。癸酉,陈将吴明彻侵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出军与战,不利,退守徐州。遣上大将军、郯国公王轨率师讨之。是月,稽胡反,遣齐王宪率军讨平之。己未,东寿阳土人反,率众五千袭并州城,刺史东平公宇文神举破平之。庚申,行幸并州宫。移并州军人四万户于关中。丙寅,以柱国、滕王逌为河阳总管。丁卯,以柱国、随国公杨坚为南兖州总管,上柱国、申国公李穆为并州总管。戊辰,废并州宫及六府。是月,北营州刺史高宝宁据州反。宣政元年春正月癸酉,吐谷浑伪赵王他娄屯来降。分相州广平郡置洺州,清河郡置贝州,黎阳郡置黎 州,汲郡置卫州;分定州常山郡置恒州;分并州上党郡置潞州。二月甲辰,柱国、大冢宰谯王俭薨。乙丑,以上柱国越王盛为大冢宰,陈王纯为雍州牧。三月戊辰,于蒲州置宫。废同州及长春二宫。壬申,突厥遣使献方物。甲戌,初服常冠。以皁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上大将军、郯国公王轨破陈师于吕梁,擒其将吴明彻等,俘斩三万余人。壬辰,改元。庚申,突厥入寇幽州,杀掠吏民。五月己丑,帝总戎北伐。遣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率军,五道俱入。发关中公私驴马,悉从军。癸巳,帝不豫,止于云阳宫。丙申,诏停诸军事。六月丁酉,帝疾甚,还京。其夜,崩于乘舆。时年三十六。谥曰武皇帝,庙称高祖。己未,葬于孝陵。
北周武帝宇文邕简介结局怎么死的 武帝宇文邕死后谁当皇帝的
宇文邕(yong拥)(543—578) 北周武帝。字祢罗突,鲜卑族宇文部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4子,明帝宇文毓之弟,生母叱奴氏。他娶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阿史那,后立为皇后。宇文毓死后,遵遗诏继帝位,560年至578年在位,共18年。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建德(572—578)、宣政(578)。北伐突厥途中病死。他是解脱鲜卑旧俗,真正接受汉文化优良部分的英明皇帝。
宇文邕自幼孝长敬老,聪敏有器质,宇文泰曾说:“能继承我志、光耀大业的,就是这个儿子。年12,封辅成郡公,拜大将军。宇文毓即位,升柱国、蒲州刺史;不久,又为大司空,治御史,进封鲁国公。宇文毓与他兄弟情深,令参议朝廷大事,他性情沉深,有远见卓识,但除非问及,从不多言。宇文毓常常赞叹:“他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560年,宇文护暗令羽膳部中大夫在糖槌中放毒,宇文毓中毒而亡,临终留下诏书:因自己儿子年幼,不宜为嗣君,由宇文邕继承皇位。
560年4月壬寅日,宇文邕登基,但朝廷大权仍在大冢宰、晋公宇文护手中。宇文邕沉稳有谋,他不露声色,谨行韬晦,谁也测不出他的深浅。572年,与侍从密谋,击杀宇文护,收回政权。
亲政后的宇文邕,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群下畏服,莫不肃然。他生活俭朴,穿布袍,盖布被,毫无金玉宝物之饰;诸宫殿装饰的华绮丽帛,一委撤毁,改为几尺土台阶,连斗栱都不用,禁止雕梁画柱,禁止铺设锦绣,后宫嫔妃,减10余人。他用法严整,而又劳谦接下,到军营校兵阅武,都是徒步跋山涉水,勤苦辛劳令随从都不堪忍受。每当宴会将士,一定亲自举杯劝酒,亲手分赐奖品,与齐国的战役中,他发现有士兵打着赤脚行军打仗,就脱下自己脚上的靴子,亲手送给他穿上,征伐之中,身先士卒。
573年,北周遭遇天灾,社会动荡,宇文邕决定实行改革。他毅然下诏,释放官私奴婢和杂户为平民,摆脱了以虏掠人口为奴隶而死不肯释放的鲜卑旧俗,从此北齐旧境不再有“杂户”一说。他召募汉族农民当兵,改军士为侍官。577年,制定《刑书要制》,规定凡执武器合群强夺布帛1匹以上,不执武器合群强夺5匹以上,各级监管官物的官员自盗官物20匹以上,诈取官物30匹上,正长隐没5户及10丁以上,隐没土地3顷以上,全都处以死刑,用严刑约束骄横不法的地主豪强和贪官污吏。他还令山东诸州举荐贤才,上县6人,中县5人,下县4人,到朝廷共议政治得失;保送通一经以上的儒生到朝廷任职为官。他议定度量衡,颁行天下,铸“布泉”,1当5,与五铢钱并行;后又铸五行大布钱,1当10,与“布泉”并行。
宇文邕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灭佛,当时北周境内有佛寺1万多所,僧尼200多万,他们不劳而获,还占有田地,导致阶级矛盾激化。577年,宇文邕向僧众宣布灭佛,有僧人威吓他说:“禁佛是要下地狱的。”他坚定地回答:“只要百姓得到安宁,我愿意下地狱受难。”他召集群臣和沙门、道士辩论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为后。下令禁断佛道二教,强令僧侣、道士一律还俗,佛寺中所有僧祗户,佛图户(杂户)全数释放;没收僧道的土地和寺院财产充作军用;销毁铜佛像和铜钟,用以铸造铜钱和兵器;将百万僧侣和受寺院剥削的僧祗户编为均田户,从事耕作,并将其中适龄的壮丁征为兵士,扩充军队。灭佛使 *** 增加了财富,发展了生产,减轻了人民的一些负担宇文邕简介,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国力大大加强。
在灭佛的当年(577),北周攻灭了北齐,得50州、162郡、380县、303万户,人口24万,又得以李德林为首的中原名士。宇文邕重用李德林,说:“我以前看见李德林给齐国所作的公文,以为他是天上之人,想不到今天也能为我所用。”思才如渴之情溢于言表。
宇文邕统一了北方后,接着又攻取江北、淮南,版图扩展到长江北岸,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78年5月,宇文邕亲率大军分5路抗击突厥的进犯。因为生病宇文邕简介,止于云阳宫。6月,病重,令撤军回朝,夜晚在途中死于乘舆中。遗诏中说:“我本准备继承祖宗遗志,顺应民心,削平四方,一统天下,可惜身患重病,无法实现这一大志了。”
宇文邕终年36岁,庙号高祖,谥号武帝,葬于孝陵(今地不可考)。
宇文邕7子,死后,长子宇贇 (yun晕)遵遗诏继位,是为北周宣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
公元543年,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出生。
公元560年,宇文邕即位,是为周武帝。
公元563年,宇文邕派兵讨伐北齐,不幸失败。
公元572年,宇文邕杀掉权臣宇文护,开始亲政。
公元575年,宇文邕第二次伐齐,连夺北齐30余座城池。
公元577年,宇文邕第三次对北齐用兵,攻下齐都邺城。
公元578年,在出征讨伐突厥的路上,宇文邕一病不起,回到洛阳后当天死去。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赦免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受禅,建立隋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 宇文邕
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赦免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受禅,建立隋朝。
宇文邕简介
宇文邕: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周太祖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周太祖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
1 简介
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周太祖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
2 人物生平
2.1 早年经历
宇文邕,字祢罗突,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出生于同州,是西魏权臣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弟弟,母为叱奴太后。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
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周朝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2 登基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
2.3 去世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亲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回到洛阳当天就病逝了,时年3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
3 为政举措
3.1 消灭北齐,统一北方
宇文邕登基后,把目标定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为此决定集中精力搞好内政,增强国力。而当时北齐国力已是江河日下,渐渐失去了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与北周对抗的实力。宇文邕于是于公元563年联合突厥出征北齐,屡屡获胜,攻占北齐20余城。后因突厥撂了挑子,北周军队孤军奋战最后失败。
这次失败使宇文邕摸清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继续发展和增强北周的国力。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宇文护向一座大山一般挡在他亲政的路上。宇文邕决定先除掉宇文护(同时宇文护与宇文邕之间还有杀兄之仇),扫亲亲政的障碍。宇文邕与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多次商议,终于拟定诛杀宇文护的计划。公元572年,宇文邕设计在太后宫里杀掉了宇文护,随后将其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终于迎来亲政。
亲政后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政上,发展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充当府兵,扩充军备加强实力。
公元575年,自感实力大增的周武帝派18万大军讨伐北齐,接连攻克了北齐30座城池,最后因自己生病不得不放弃进攻,班师回朝。这次出征使得北齐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北周抗衡了。
公元577年,宇文邕再次出兵,很快攻下邺城,俘获齐主,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为日后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2 武帝灭佛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下诏“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