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见利忘义的解释
- 2、见利忘义的意思
- 3、见利忘义的意思是什么 见利忘义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 4、见利忘义的意思是什么
- 5、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
- 6、见利忘义什么意思?
- 7、见利忘义什么意思?
- 8、见利忘义成语故事_成语“见利忘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 9、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
见利忘义的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 道义 。 成语出处: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成语例句: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 见利忘义 。 繁体写法: 见利忘义 注音: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ㄧˋ 见利忘义的近义词: 见钱眼开 见到钱财就喜形于色。形容过于看重金钱 唯利是图 自私自利,只图有利,其他一切都置于一旁 见利忘义的反义词: 见利思义 看到利益,想到道义。谓以道义为重。《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 舍生取义 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孟子&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 成语谜语: 见钱不认朋友 读音注意: 见,不能读作“xiàn”。 写法注意: 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 歇后语: 拾钱不识街坊
见利忘义的意思
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基本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贬义
看到私利而忘道义
中华成语故事集
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贬义词。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近义词:
忘恩负义 过河拆桥 利令智昏 财迷心窍 唯利是图 监守自盗 背信弃义
反义词:
见利思义 国尔忘家 妥首帖耳 居利思义 舍死忘生 见义勇为 见德思齐
见利忘义的意思是什么 见利忘义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见利忘义的意思: [jiànlìwàngyì]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利忘义百科解释: 见利忘义,汉语成语。拼音:jiànlìwàngyì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见利忘义的详细解释: 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见利忘义的近义词: 监守自盗,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见利思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财迷心窍,过河拆桥,唯利是图 见利忘义的反义词: 见义勇为,见德思齐,国尔忘家,侠肝义胆,富贵不能淫,见贤思齐,仗义疏财,克己奉公,居利思义,妥首帖耳,大公无私,舍生取义,舍死忘生 见利忘义的出处: 《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利忘义典故: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造句: 1、作者刻画出了一个嗜钱如命、见利忘义的活灵活现的市侩形象。
2、我国传统提倡道义之交,反对见利忘义。
3、你这样见利忘义,没人敢和你做朋友。
4、那种见利忘义,宠辱皆忘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5、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丧失民族气节的败类,常常以敌为友,甚而认贼作父。
6、他是个见利忘义之人,我早就不和他来往了。
7、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8、他一向见利忘义,贪污、收贿样样都来。
9、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不能结交他。
10、这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见利忘义,置人命于不顾。
11、做人要讲义气,不能见利忘义。
12、只要有钱,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什么都肯做。
13、哪个老板愿意背上那种见利忘义的坏名声?
14、有些人见利忘义,鼠目寸光。
15、那种见利忘义,宠辱若惊的人不值得交往。
16、哪个老板愿意背上那种见利忘义的坏名声?
17、现在的人大部分心胸很狭窄见利忘义。
18、可见岳飞不受金钱诱惑,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19、见利忘义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20、小人通常是见利忘义的。
见利忘义的意思是什么
1、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2、成语典故: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
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例句: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见利忘义什么意思?
中华成语故事集
在利益面前就忘记了人应该遵守的道义,一般用来形容人品有问题的人,只要自身能得到利益就罔顾人应该秉持的操守
见利忘义
编辑
见利忘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中文名
见利忘义
出 处
《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拼 音
jiàn lì wàng yì
解 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反义词
见利思义
目录
1 解释
2 用法
3 典故
解释
编辑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用法
编辑
连动式结构,贬义词,可作谓语,宾语,定语
典故
编辑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见利忘义什么意思?
词目 见利忘义 发音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近义词 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反义词 见利思义舍生取义 引用 《三国演义》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哉!”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 见利忘义 。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卓大喜,观... 《西游记》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莫乱谈!我老孙一向西来,那里有甚惫愬处?似你这个重色轻生, 见利忘义 的馕糟,不识好歹,替人家哄了招女婿,绑在树上哩!”三藏...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甚妥。”李纨平儿都道:“是极。”探春笑道:“虽如此,只怕他们 见利忘义 。”平儿笑道:“不相干。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 《隋唐演义》第37回 孙安祖走说窦建德 徐懋功初交秦叔宝 ...命。自今各处都有人占据,也有散而复聚的,也有聚而复散的,总是 见利忘义 ,酒色之徒;若得似二位兄长这样智勇兼全的出来,倡义领众...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寡人不日归晋侯也。”穆姬方才回宫。内侍跪而问曰:“晋侯 见利忘义 ,背吾君之约,又负君夫人之托,今日乃自取囚辱,夫人何为... 《两晋演义》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 ...,曾招为僚属,元达不答,此次驿书往征,却欣然就道,愿为渊臣。 见利忘义 ,怎得善终。他如刘宏刘景刘延年等,皆渊族人,并授要职,... 《两晋演义》第四十三回 背顾命鸮子毁室 凛梦兆狐首归邱 ...下威灵,所向无敌,中外共目为英武,有类陛下,可惜他残暴多奸, 见利忘义 ,迹同管蔡,情异伊霍,且父子并据权位,势倾王室,臣见他... 《南北史演义》第六十回 援建康韦粲捐躯 陷台城梁武用计 ...。聘使未归,陷之虎口,扬兵击鼓,侵逼彭宋,天下宁有万乘之主, 见利忘义 若此!其失一也!第一条即使梁主愧死。臣与高澄既有仇憾,... 《五代史演义》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 ...讨?晋王独以私废公,授彼节钺,闻急赴援,且与之约为婚姻,所谓 见利忘义 者非耶!即是以观晋王之心术,已可见矣。镇州虽下,逆子骈...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夺勇南柩 ...将金宝贿赂他,只说长安是久反之地,汴梁是兴隆之邦,李英贪得, 见利忘义 ,必奏准朝廷,赞成此事。先领旨到此盖造皇宫,然后用计,... 《隋唐两朝志传》第一回 兴宫室剪彩为花 ...谋者,愿指教之。”述曰:“吾见仆射杨素,帝之近侍宠臣也。此人 见利忘义 ,多将金帛,以结其心,使于帝前日夜用意,事必谐矣。”广... 《隋唐两朝志传》第八回 李密移檄数帝罪 ...”郑(王延)曰“将军勿忧。吾与仁基同乡,足知其人,勇而无谋, 见利忘义 。某凭三寸之舌,说仁基拱手来降将军,可乎?”密曰:“极... 《隋唐两朝志传》第五十九回 刘世让谋杀武周 ...汝去以何而进?”世让曰:“某闻山后北突厥,足知其人勇而无谋, 见利忘义 。须得金珠名马,以利结其心,更用画一美女影像,以色夺其...
见利忘义成语故事_成语“见利忘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利:利益。义:道义。这则成语是讽刺在有利可图时,就不顾道义。
【用法】
贬义。用来形容为了利益而忘掉道义,出卖朋友的人。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汉书·郦商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成语故事】
郦商曾同汉高祖刘邦在高阳一同起兵,他看刘邦很有才干,便将自己手下四千兵马交给他统率,自己却去冲锋陷阵,并屡建战功。因此,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任命他为右丞相。刘邦死后,皇权落在吕后手中。吕后野心很大,她让吕氏家族来执掌天下,封自己的侄儿吕产、吕禄为王,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的这些倒行逆施,遭到了群臣的反对。等吕后一死,周勃和陈平一些老臣便秘密谋划,打算彻底清除吕氏家族的势力。但是,吕禄掌管北军的兵权,周勃无法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这紧要关头,他想起了老丞相郦商。因为郦商的儿子郦寄是吕禄的好朋友,可以用调虎离山计把吕禄骗出京城,然后设法把他除掉。当时郦商正在家中养病,周勃便去看望郦商,要他协助灭掉吕氏家族。郦商见吕氏家族大势已去,只得同意,并让儿子郦寄按计去欺骗吕禄。吕禄受到郦寄的邀请,便随其一起出城打猎。乘此时机,周勃领兵控制了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余党全部清除。不久,郦商病死,郦寄被封为将军。史书上记载此事时,说郦寄的行为是出卖朋友。出卖朋友的人总是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就不顾道义了。
吕后篡权
吕后,名雉,刘邦之妻。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她在帮助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刘邦死后,吕后欺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朝中旧臣,获取实权;又毒死刘邦次子赵王如意,砍断他母亲戚夫人的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成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
见利忘义:指见到有利可图就忘记道义;比喻为了私利,而不顾正义和道义。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1、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见利忘义”。
2、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以太子年幼为由把持朝政。她大肆分封吕氏族人为王为侯,严重威胁了刘汉的江山。面对这种情况,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老臣心中十分着急,急忙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陈平认为控制军队是当务之急,但兵符掌握在吕后的侄子吕禄手中,只有拿到兵符,才能够调遣部队。可吕禄从来也不肯离开军队,怎么才能强迫他交出兵符呢?这时,陈平想起前任丞相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挚交,只有借助郦寄,才能将吕禄调出军中。
于是,周勃来到郦商的府邸,开门见山地对郦商说:“吕氏一族准备篡权,一旦他们的阴谋得逞,我们这些开国老臣必遭斩杀。为了大汉的社稷,为了你的一家老小,你也不该束手待毙呀!”郦商本指望借助儿子郦寄与吕禄的交情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听了周勃的话,这才意识到局面的危险性。
他问周勃:“依太尉之见,老朽应该如何去做?”周勃说:“老丞相可令郦寄将吕禄约出北门,只要控制住吕禄,我们就胜券在握了。”于是,郦商命郦寄邀吕禄出城打猎,结果吕禄被周勃的伏兵擒获,被迫交出兵符。随后,吕氏家族中的人被一一诛杀,大汉政权又回到了刘氏的手中,郦寄也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为曲周侯。
但是,当时许多人都指责他,说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朋友,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