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镇冰,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听闻抗美援朝胜利时,老人喜极而泣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7 21:09:08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民国人物萨镇冰简介

中华民国人物 中文名:萨镇冰
外文名:Sak Dheing Bing & Sa Zhenbing
别名:字鼎铭
国籍:中国
民族:色目人[2]

出生地:福州
出生日期:1859年3月30日
逝世日期:1952年4月10日
职业:海军将领
毕业院校:马尾船政学堂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担任清朝、民国时期的海军将领创建烟台海军学校
军衔:海军上将
(历史lishixinzhi.com) 父亲:萨怡臣
逝世地:福州
萨镇冰人物生平
身出名门 咸丰九年(1859年),萨镇冰生于福州澳桥,即今福州鼓楼区东大路附近。萨镇冰家庭是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始祖为辅佐元世祖经略吐蕃有功的色目人(属西突厥部落葛罗禄)答失蛮,元代中期赐姓萨,后为蒙古族同化,明后更“从汉俗,弗称氏”。故如今其后人有的自认蒙古族,有的自认汉族,有的自认 *** 。因为先祖曾经世居雁门,故常称为雁门萨氏。元代末期一支后人迁居福州,名列福州八大家族。始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使掌兵权,“元统年间,家于闽”世居榕城朱紫坊。萨镇冰家族中人才辈出,包括元朝诗人萨都剌、明朝宣德时礼部侍郎萨都琦,近代曾经出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和中山舰殉难时的舰长萨师俊等。其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是道光年间的秀才,以塾师为业,家贫。幼年时乳母将其安置在族叔名医萨觉民家,得学经书。
同治八年(1869年),由于时主福建船政的沈葆桢与萨镇冰之父萨怡臣关系较好,经其父推荐,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二期,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同学中还有邓世昌。同治十一年(1872年),萨镇冰从船政学堂毕业,在“扬武”练船实习。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海东云”船二副,巡防台湾。参加闽台海域的缉私捕盗巡航。光绪元年 (1875 年), 调福建水师巡洋舰旗舰扬武任职。游历新加坡、小吕宋等地。
海军管带 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国,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临行前其父题联“家有健儿驰海上;国御顽夷赖栋梁”,送子赴英。光绪三年(1877年)春,进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光绪六年(1880年)4月,期满回国。时值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光绪七年(1881年)萨镇冰分配到南洋水师任驱逐舰“澄庆”炮船大副。光绪八年(1882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方的惨败 *** 了萨镇冰,他在教习的岗位上再也呆不下去,多次请求上前线,两年后如愿以偿,调到“威远”舰任管带。
光绪十一年(1885年),调任“康济”号练船管带。光绪十二年(1886年),萨镇冰任威远练舰管带。光绪十四年(1888年)晋为参将。光绪十五年(1889年)署精练左营游击。
甲午拒敌 光绪二十年(1894年)5月,萨镇冰晋升副将衔实授精练左营游击,同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舰队,挑起了甲午战争,战火很快蔓延到黄海、渤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让萨镇冰感到遗憾的是,他未能指挥军舰参加黄海海战。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劳累过度,萨镇冰病倒了,夫人陈氏闻讯从福州赶来探视,被萨镇冰下令撤开扶梯,不准夫人登舰。左右将士极力相劝,萨镇冰断然答道:“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常,怎能允其登舰?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1月底,日岛卫战爆发,时值隆冬,大雪纷飞。日军以18艘舰艇分四批轮番进攻,并从已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2月3日,威海陆地悉数被日军占领,刘公岛已是孤岛。丁汝昌在屡次拒绝投降后,于2月11日夜饮药殉国。三天后,北洋海军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与伊东祐亨签订《威海降约》。北洋练习舰康济号被解除武装,交还中国。
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下的所有海军官兵遭革遣返乡,萨镇冰也回到福州。此时他父母已逝,不久妻子也过世了,萨镇冰囊空如洗,家计维艰,连两个子女也无法抚养,只好到官绅家庭当塾师挣钱糊口,过了半年。

北洋军最能打的将军

北洋军能打的将军有萨镇冰、林履中、邱宝仁、林永升、黄建勋、邓世昌等。
1、萨镇冰
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萨镇冰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
2、林履中
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驾驶。1881年,李鸿章调林履中到北洋水师,任威远练船教练。
3、邱宝仁
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1871年,邱宝仁上建威练船实习,历经南洋新加坡、槟榔屿,以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
4、林永升
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
5、黄建勋
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1881年,黄建勋因教练学生有功,补守备,加都司衔。同年7月,李鸿章搜罗海军人才,闻黄建勋学有专长,便调至北洋,充任大沽水雷营管带。
6、邓世昌
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林永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邓世昌

萨镇冰写诗真伪

萨镇冰生于清咸丰年间,幼年接受近代海军教育,曾经留学英伦。壮年时作为北洋水师的一名军官,曾与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并肩奋战。他是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少数的幸存者,曾先后作为清朝的海军提督和民国初年的海军总长为重建海防殚精竭虑。他于94岁鹤龄仙逝时,已经是人民共和国的第三个年头了。一位经历了清、北洋、蒋记民国和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时期的传奇人物。
这位世纪老人晚年曾经有这么一件事: “1951年,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萨镇冰得知此事,回想起50多年前的甲午悲歌,当即作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萨老1952年去世,因此,他确实在生前经历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攻克汉城的事件,那么,这首诗到底是不是他的作品呢? 从诗的内容看,无疑是感人的。但是,从形式上看,实在难以让人相信出自萨老之手。因为它虽然是旧诗的格式,却完全不符合旧诗的格律规则。 首先,它不押韵。
二四句的尾字“城”和“天”韵母完全不同,甚至不相近。不要说写诗,就是顺口溜,也不会不押韵到这个地步。有人可能怀疑,也许是古今音的不同导致的。然而,萨老生活的年代到现在也不过一百年,汉语的语音已经基本固定化,没有这么大的变化。而且,即使按照古代的韵书——也是数百年来所有诗家共同遵循的“平水韵”来看,这首诗也是不押韵的。
四句尾字在平水韵中的韵部分别是: 梦 去声 一送城 下平 八庚弃 去声 四寘天 下平 一先 全部都不同的。按照平水韵

什么是萨振兵的英雄事迹是萨振兵创办了烟台海派吗?

萨振兵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海军统帅。他一生战斗在战场上,立下了丰功伟绩。几十年来,我们扶贫济困,造福人民,把建设新中国作为毕生事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这样的活菩萨英雄事迹数不胜数,人人称颂。今天我就列举一两个。萨镇冰的照片1884年,中法海战大败,让萨振兵悲痛欲绝。他多次请求上战场,终于在两年后实现了这个愿望,撒振兵被分配到威远。经过十几年的培养,萨振兵已经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北洋水师,可以说是成功的。同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海军在鸭绿江上袭击了萨镇冰率领的北洋水师舰队,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萨镇冰一直坚持不懈地守卫着渤海湾口的日本岛。在日军的一次次进攻下,萨镇冰以惊人的毅力从未动摇。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萨振兵沉着应对,英勇奋战11天,终于接到上级命令撤退。在经历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后,撒振兵回到了家乡福州。当时他没有朋友,妻子也已经去世。他为了新中国抛弃了一切,没有家庭,没有父亲,没有妻子。他很穷,不得不在私立学校当老师来养家。半年后,撒振兵被上级录用,回到吴淞将军炮兵,不久成为一名自强军。萨振兵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二字来概括。他对新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但他一生两袖清风,从不收钱,从不中饱私囊,实在难能可贵。在萨镇冰创办烟台航海学校萨振兵是历史上的伟人,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甲午战争后,政府开始重建北洋海军,但当时的海军学堂已在战争中被毁。为了培养更多的海军人才,萨振兵创办了烟台航海学校。烟台海校照片萨振兵奉命选择上海学校的地址,经过反复思考,萨振兵决定把学校定在烟台。当时作为比较好的海军基地,天津等地已经被强行瓜分。其余地区中,烟台的条件最好,所以烟台成为海军基地的最佳选择。为了节省开支,萨振兵还将旧营房进行了翻修,用作海军学校的宿舍。萨振兵烟台海派成立后,在他的带领下,烟台海派成立不久就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这与萨振兵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海军训练营,萨振兵亲自训练海军指挥军官。这使得海军学院人才济济,多次被派往国外留学。当时的萨振兵也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号。同时,他向政府申请扩建海军学校。因为撒振兵领导有方,海军学校出来的人才很优秀,所以政府批准了。萨振兵创办烟台海校的故事在新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他当时培养的学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萨振兵的这些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撒振兵已经去世,但撒振兵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当我们看到海军学校时,似乎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敢懈怠。那就是撒镇冰的影响。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

清末传奇将领,80岁投身抗日战争,临终前见证抗美援朝胜利

说起甲午海战,很多人都会想到英勇牺牲的丁汝昌、邓世昌等英雄,但是参加甲午海战的英雄将领并不是所有人都牺牲了,也有一部分活了下来,其中就有一位传奇将领,他就是80高龄还出山抗日,后来又亲眼目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萨镇冰。 萨镇冰 萨镇冰出生于福州,但其祖上却是色目人,他的祖上曾经跟随忽必烈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萨镇冰也如其祖上一般,戎马一生,但与其祖上不同的是,萨镇冰一直置身于大海,对我国海洋军事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萨镇冰一生几乎见证了中国所有失败的海战,中法马江海战的失败,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他全都见证过,也正是因为中法马江海战的失败, *** 了当时还在当海军教员的萨镇冰,使其投笔从戎。 甲午海战旧照 两年后,萨陈冰如愿担任「 ”威远”舰的管带,甲午海战爆发后,萨镇冰死守日岛,没有让敌人占到一丁点便宜。但是,由于大局已定,清军的失败已经显而易见,回天乏术的萨振冰只能听从了丁汝昌的命令返回刘公岛。 因为甲午海战的失败,朝廷罢免了北洋海军所有人员,萨镇冰也被革职回家,甲午海战之后,也让萨镇冰彻底认识到了清廷的腐败无能,但是对于清廷他却还抱有一丝幻想。 光绪28年,由于叶祖珪向清廷的举荐,闲居在家的萨镇冰终于又谋得了一份官职――担任「 ”海圻”号管带。 海圻号旧照 后来,由于叶祖珪的升迁,萨镇冰逐渐统领了北洋水师,由于经历了两次海战,都以清廷方面失败而告终,这使得萨镇冰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要建设一个强大的海军,海军人才必不可少,所以他一手创立了烟台海校,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为后来我国海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但是,由于萨镇冰见证了清廷的腐败无能,所以他拒绝镇压起义军,但是又不想背叛朝廷,所以便卸甲归田。 清 *** 覆灭之后,萨镇冰先后担任民国海军总长、福建省长等职,在其担任海军总长期间,正值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时期,但是萨镇冰并没有妥协于任何一个军阀。萨镇冰认为,海军是中国的海军,职责是守卫中国的海域,不参与中原军阀混战。虽然海军也经历了几次分裂,但是,由于萨镇冰的存在,极大程度地保存了中国海军的实力,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并。 萨镇冰一生除了为中国海军做出卓越贡献外,对于民生事业也极为关注,萨镇冰在其担任福建省长期间,在福建境内大规模修路建桥,促进了福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 萨镇冰在福建集资修建的苏州桥 而且在其告老还乡期间,在福建当地全力营救受军阀混战影响的普通百姓,收留受战争影响的孩童,修建医院,被当地人称为「 ”萨菩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萨镇冰虽然已年近80,但却义不容辞再次出山,为抗日东奔西走,甚至远赴海外,用自己的名声发动华侨为抗日捐款。 1949年八月, *** 败退台湾,李宗仁亲自劝萨镇冰去台湾,但是被萨镇冰亦正言辞地拒绝了,建国之后,萨镇冰不顾90岁高龄继续在 *** 担任要职,1952年,萨镇冰在福州病逝。 福州市鼓楼区萨镇冰墓 萨镇冰一生见证了清王朝的覆灭, *** 败退台湾,甚至在其去世前夕,还见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见证了从羸弱的清王朝到强大的新中国,相信萨镇冰也没有遗憾了。

萨镇冰是谁?

萨镇冰
萨镇冰萨镇冰(1859-1952) 字鼎铭。 先世为色目人(蒙古族),原籍雁门(今山西代县)。始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使掌兵权

忠厚士兵悄悄为熟睡的将军搭上毛毯,将军醒后,奖赏了他什么大礼?

这个将军醒了以后可能直接升了这个士兵的军衔,这对士兵来说是一份大礼。
赏了他官做,将军知道这个士兵对他很忠心。
让他成为了他的贴身侍卫,后来立下很多功劳
这个将军的名字叫做萨镇冰,他在醒了之后发现是个水手给自己盖上的毛毯后,就直接资助这个士兵去了上海的圣约翰学校进修,而且还在他回来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而这一切不仅是因为这个士兵性格忠厚老实,还因为萨镇冰有识人才的慧眼。
萨镇冰原本是个优秀的海军,但是后来在甲午战争之后他就被解除了军职,成为了一个海军教官。也许是因为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萨镇冰对人才他是完全不计较出身条件这些东西的。只要是个人才,他都非常欣赏。而且萨镇冰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和船上的士兵们区别对待,他的吃穿用度都是跟将士们一样的。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萨镇冰真的累过头了,于是就随便找了张椅子睡着了。而本次故事的主人公陈兆汉看见自家老大在椅子上累到趴着睡着了,心有不忍,就给老大盖了条毯子。而后来萨镇冰醒了之后就问自己身边的人是谁给他盖的毛毯,一经调查,萨镇冰发现给自己盖毯子的只是个普通士兵。
但是萨镇冰觉得陈兆汉是个难得一遇的人才。陈兆汉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非常忠厚,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士兵。尽管他没啥文化,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乐于钻研。于是萨镇冰就决定帮助陈兆汉继续深造,直接送他去了上海的圣约翰学校进修。后来萨镇冰觉得陈兆汉非常可靠,还直接做主把自己20岁的女儿萨淑端嫁给了陈兆汉。

战舰世界萨镇冰怎么获得

通过萨镇冰收藏的箱子。据查询战舰世界官网资料,为提高玩家游戏体验,设计玩家可在萨镇冰收藏的箱子获得萨镇冰。战舰世界是由白俄罗斯战争游戏研发公司Wargaming出品。

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听闻抗美援朝胜利时,老人喜极而泣

作为一个传统的陆地大国,古代的中国对海洋军事力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明朝所建立的强大海军在 历史 长河中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清朝入关后,以“国语骑射”为立国之本,更加不重视海军力量的建设与发展。于是自1840年以后,中国屡屡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也由此开始。在签订了一份又一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了要“师夷长技”,于是开展了一场自救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一支具备一定规模的现代化舰队——北洋水师。

然而在甲午海战之中,这支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以全军覆没的惨败,输给了后起小国日本。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再一次被践踏,自强的信心也遭受了沉重打击。在此之前,清军一次次地输给西方列强,但这毕竟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落后,国人还能勉强找到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可是输给了同为农业国家并且国力更小的日本,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所以甲午的惨败,清政府输掉的不仅仅是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土地财富,还有民族几千年来的尊严与信心。

清王朝被推翻后,新的资产阶级政府承认了列强在华的一切既得利益,中国的半殖民地现状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仅如此,新中国还组成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且取得了胜利。引用郑强教授的话来说:朝鲜战争,是我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被打趴下以后,第一次可以站起来和世界列强抗争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民族自信心也由此开始重新树立。

抗美援朝战争一共可以分为五次战役,其中第二次战役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我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虽然并未就此结束战争,但如此重大的胜利也足以鼓舞士气。当捷报在国内传播开之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但一位91高龄的老人却在大笑过后又大哭了起来。此人名叫萨镇冰,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比起其他同胞,这位老先生更加珍惜胜利的滋味,因为他曾经是清朝海军的总司令。

萨镇冰早年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和邓世昌是同学。28岁时受清廷派遣远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也致力于中国的海军力量发展。甲午战争爆发时,已经升至副将的萨镇冰未能在第一时间参战,直到1895年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后,才接到上级驻守日岛的命令。不久之后日军开始炮轰日岛,萨镇冰在恶劣的环境之下始终沉着指挥反击,在抵抗了11天之后,奉命撤回刘公岛。当时北洋水师节节败退,刘公岛也成了孤岛,萨镇冰在战术上取得的微小胜利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全面溃败。

甲午惨败之后,清廷将幸存下来的海军官兵全部革职,萨镇冰也只能回到了福州老家。好在艰难的时局之下,人才还可以有用武之地。1896年,萨镇冰受两江总督张之洞的礼聘,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自强军帮统。1898年,清政府准备重建海军,经验老道的萨镇冰被推举出任水师统领(即海军总司令),但萨镇冰自认才能平庸推迟不受,最终被任命为帮统兼“海圻”号管带。至1902年时,萨镇冰已经可以调动全部的清朝海军舰艇。成为了海军总司令之后,萨镇冰恪尽职守积极建设,成为了清朝灭亡前夕的海军一号人物。

武昌起义爆发后,大部分海军官兵都想响应起义,这让萨镇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既不愿背叛朝廷又不想成为 历史 罪人,于是他只身离开默许了部下的选择。黎元洪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他在担任总统之后便邀其出任海军总长。在1922年至1927年的5年间,萨镇冰又出任福建省省长。萨镇冰的职务一直在变,但抗日的信念不曾改变。当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时,萨镇冰就声援了他们反蒋抗日的主张。抗战爆发后,已经年逾古稀的他又奔走于南洋和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拳拳赤子之心的老人当选为政协委员,在福州老家颐养天年。1952年4月10日,93岁高龄的萨镇冰含笑离开了。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落,他比绝大多数人更能明白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文章的最后,是萨镇冰老先生在听闻抗美援朝捷报后喜极而泣所作的一首七律:

甲午战争兴存者

甲午战争幸存者要属:萨镇冰 。
萨镇冰 (1859-1952年),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三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萨镇冰挂名为海军部高等顾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南洋和后方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萨镇冰晋升副将衔实授精练左营游击,同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下的所有海军官兵遭革遣返乡,萨镇冰也回到福州。
萨镇冰 ,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三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