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老马识途历史典故_老马识途故事
- 2、老马识途的典故
- 3、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
- 4、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是?
- 5、老马识途的故事简介
- 6、老马识途的出处典故意思
- 7、老马识途的故事简短
- 8、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20字
- 9、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历史典故_老马识途故事
老马识途,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 经验 ,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想知道老马识途的 典故 是什么吗?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老马识途 历史 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老马识途 历史典故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解析
[释义]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语出] 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采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正音] 识;不能读作“zhì”。
[辨形] 途;不能写作“涂”。
[近义] 识途老马 驾轻就熟 轻车熟路
[反义] 不知所以
[用法] 含褒义。多用在书面语里。比喻那些富有工作经验的年长者容易把工作做好。一般作主语、谓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识途老马”有别:~是“原来的马认得路”;用来比喻一种情况;可作谓语;可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谓语或分句。
[例句] 他虽然年高;但~;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英译]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
老马识途 造句
1. 工作中老马识途之人的指导必不可少。
2. 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3.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4. 原盼他老马识途,没想到竟然和我们一样初游此地,这下可要冒险了。
5. 团中就你老马识途,这次 旅游 理当由你作 导游 。
6. 识认古文字,他老马识途,我则没啥经验。
7. 父母们对我的烦恼非常了解,真是老马识途。
8. 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9. 有老马识途的老王领队,我们不会迷路。
10. 投资 股票 ,你是老马识途了,请给我一点指导吧!
11. 不一定越老越没用,老马识途不是个反例吗?
12. 我忧愁什么,老马识途,有你这位前辈跟着呢,我还怕啥?
13. 进入森林后,他老马识途般地带着我们穿梭在羊肠小径之中。
14. 放心吧!小王老马识途,不会迷路。
15. 张先生老马识途,跟著他走一定不会迷路。
16. 他是老马识途,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17. 这座捷运站出口那么多,要不是老马识途,必然迷路。
18. 刘老师的 下棋 经验丰富,老马识途,有他在旁边指点,保你这一局会赢。
19. 他对台湾各大山脉可算是老马识途,如有要 登山 ,可向他请益帮忙。
20. 这项工作还是交给老张吧,他有丰富的经验,老马识途,一定会完成得很好。
21. 这次登山,幸好老王老马识途,才能顺利爬完。
22. 车间里的机器经过老吴一整修,每天生产都非常正常,工人们都称赞老吴是“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成语 接龙
途遥日暮 暮夜无知 知足常乐 乐极生悲 悲痛欲绝 绝薪止火 火烧火燎 燎原烈火
火上浇油 油渍麻花 花街柳陌 陌路相逢 逢场作乐 乐此不倦 倦尾赤色 色丝虀臼
臼灶生蛙 蛙鸣鸱叫 叫苦连天 天渊之别 别具只眼 眼跳耳热 热心苦口 口燥唇干
干啼湿哭 哭哭啼啼 啼饥号寒 寒蝉凄切 切理会心 心细于发 发纵 指示 示贬于褒
褒贬与夺 夺胎换骨 骨鲠在喉 喉长气短 短中取长 长生不死 死灰槁木 木石心肠
肠肥脑满 满打满算 算尽锱铢 铢两相称 称贤使能 能言快语 语重心沉 沉声静气
气喘如牛 牛黄狗宝 宝马香车 车无退表 表里相济 济苦怜贫 贫而乐道 道不举遗
遗物识心 心旷神怡 怡声下气 气壮如牛 牛衣病卧 卧雪眠霜 霜凋夏绿 绿林好汉
汉官威仪 仪表堂堂 堂堂正正 正色危言 言简意少 少条失教 教一识百 百丈竿头
头眩目昏 昏昏沉沉 沉著痛快 快意当前 前街后巷 巷议街谈 谈不容口
猜你喜欢:
1.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
2.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
3. 厚积薄发典故
4. 管仲相齐的典故大全
5. 纸醉金迷的典故
老马识途的典故
“老马识途”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韩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典故内容为:春秋时期,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老马识途”的典故告诉我们对于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老马识途”本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扩展资料:
”老马识途“的近义词有:识途老马、轻车熟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1、识途老马[shí tú lǎo mǎ]
出处:战国时期韩国·韩非子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译文: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解释: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2、轻车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
出处: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译文: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历史著名驾御高手王良、造父也与他不相上下啊。
解释: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3、驾轻就熟[jià qīng jiù shú]
出处:同“轻车熟路”。
解释:赶着轻车去走熟路。比喻承担熟悉、轻松的事。
4、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出处:春秋战国·庄子《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译文:正是因为(我)为人稳重,做事稳当,不着急,所以(我)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我自己。
解释: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多形容技艺纯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成语)
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
典源出处
《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 (xi) 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用法
管仲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归途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于是放出老马,大队跟在后边,找到了道路。后以此典形容人富有经 验,能解决难题。
用典形式
【存老马】 唐·杜甫:“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孤竹马】 清·黄景仁:“识路漫夸孤竹马,问名久似辽东豕。”
【老马识途】 清·黄景仁:“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 唐·杜甫:“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老马知路】 宋·陆游:“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
【老马迷路】 宋·文天祥:“老马翻迷路,羝羊竟触藩。”
【识途老马】 清·钱谦益:“攫食饥乌心未饱,识途老马足堪扪。”
【自谙深碛路】 唐 ·纪唐夫:“逐北自谙深碛路,连嘶谁念静边功。”
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是?
是有典故的预言故事。
【成语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出处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文言文翻译】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人们跟着它,竟然找到了路。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原文为: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作者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全文(节选)如下: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如下: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扩展资料: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揭示道理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的故事简介
1、桓公、管仲和隰朋等人攻打孤竹国(国人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去冬回,回来路上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2、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老马识途的出处典故意思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典故: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意思: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的故事简短
老马识途的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
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扩展资料:
真实原因
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
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因此马能够识途。
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20字
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
成语:老马识途
读音:lǎo mǎ shí tú
释义: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造句: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近义词:驾轻就熟
反义词:初出茅庐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如下:
一、故事:
有一年春天,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远征讨伐孤竹国。战争相持了很久,一直到冬季才结束。当他们返回时,大军在茫茫无边的沙漠里迷失了道路。
管仲对桓公说:“老马是充满智慧的动物,它应该熟悉原来来时的路,不如让人找一匹老马给咱们带路。”
于是,他们挑了几匹老马走在前面,大军在后尾随,终于踏上了归路。
二、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三、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四、人生哲理:
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向一切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包括动物学习。从而掌握一些经验,甚至获得生存的秘诀。
五、拓展:
1、老马识途的传说是由秦皇岛卢龙县申报的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我国成语典故的宝库里,“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卢龙。
2、卢龙近年来编辑出版的有关老马识途记载的刊物有《孤竹风》、《卢龙记忆》、《孤竹史稿》等;文艺作品有快板《孤竹礼赞》、音乐舞蹈剧《老马识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