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食蚜蝇属于什么科的?
- 2、食蚜蝇是益虫还是害虫
- 3、食蚜蝇口器类型
- 4、潜蝇科和食蚜蝇科的区别
- 5、这是什么昆虫有点像蜜蜂?
- 6、食蚜蝇科和蜜蜂科的区别
- 7、“看似蜇人不蜇人,远看是蜂不是蜂。”拟·蜇人狂魔——食蚜蝇
- 8、看起来像蜜蜂,只有一对翅膀,如网上说是食蚜蝇,但它又要筑巢啊,到底是什么东东?
- 9、食蚜蝇科的生活习性
- 10、食蚜蝇科的发育研究
食蚜蝇属于什么科的?
食蚜蝇。
食蚜蝇,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成虫体小型到大型。体宽或纤细,体色单一暗色或常具黄、橙、灰白等鲜艳色彩的斑纹,某些种类则有蓝、绿、铜等金属色,外观似蜂。头部大。雄性眼合生,雌性眼离生,也有两性均离生。斜斑鼓额食蚜蝇(Scaeva pyrastri)卵一般产在蚜群中的为白色,长形,卵壳具网状饰纹。
双翅目环裂亚目食蚜蝇科的通称。全世界已知5000种,其中分布于新热带界的种类最多。中国已知300余种。
常在花中悬飞。有黄色斑纹,形似黄蜂或蜜蜂,但不螫人。与其他蝇的区别在于翅上有与第4纵脉平行的一条假脉。有的形小而细瘦(如Baccha属),有的形大,似熊蜂,黄黑相间,多毛(如Criorhina属)。许多种的幼虫(如Syrphus americanus及Allograpta obligae)食蚜虫,在化蛹前一只幼虫要吸数百只蚜虫的体液。
幼虫还在授粉上起重要作用。水仙球蝇(Merodon equestris或Lampetia equestris)和葱瘤食蚜蝇(Eumetuberculatus)在水仙洋葱等的鳞茎、球茎内钻孔为害。Microdon属的幼虫生活在蚁巢、白蚁巢内,Volucella属的幼虫生活於熊蜂巢中,其他属的幼虫生活於腐败的植被中。蜂蝇(Eristalis tenax)的幼虫(鼠尾蛆)生活在阴沟和污水中,後端有一条可伸缩的呼吸管。
食蚜蝇是益虫还是害虫
该昆虫是益虫。食蚜蝇是双翅目食蚜蝇科动物的统称,其幼虫生活习性复杂,口器随种类而异,成年后它们会扮演传粉者的角色,3月至11月一直在花中活跃,做餐花引露并授粉的小仙女。食蚜蝇的成虫以花蜜为生,而幼虫以蚜虫为食。
食蚜蝇口器类型
舔吸式口器
食蚜蝇科,英文俗称syrphid flies或flower flies。形似蜂,腹节上常有黄黑相间的斑纹。
R脉与M脉间有一游离的伪脉(spuriousvein)。幼虫体平滑或有圆锥突起及刚毛;捕食性种类的体前端尖,后端平截;粪食性种类的腹末有长的呼吸管。成虫通常在阳光下取食花蜜和花粉;飞翔时能在空中静止不移又忽然突进。腐食性和粪食性的幼虫生活在杇木、粪便和腐败动植物体中;捕食性种类取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和叶蝉等。
潜蝇科和食蚜蝇科的区别
潜蝇科和食蚜蝇科的区别:潜蝇科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缝组无瓣类的一科。食蚜蝇科属于双翅目,只有一对体翅。潜蝇科头部有1对相互分离的后顶毛(单眼后毛),1对短小的单眼鬃,触角芒裸或具刚毛,具口鬃。翅宽,具臀室,前缘脉在Sc末端处有缺刻。食蚜蝇科:触角具芒状。后足为步行足,粗细和前足无明显区别。一般情况下,腰部不收缩。
这是什么昆虫有点像蜜蜂?
是食蚜蝇,猛一看箱蜜蜂
这是食蚜蝇(无毒)。
这只是食蚜蝇。
食蚜蝇(学名:Syrphidae)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双翅目、环裂亚目、食蚜蝇科。
乍一看它和蜜蜂确实很像,都有两只大眼睛,都有黄黑相间的身体,飞起来都是嗡嗡的。但是细看,还是有区别的,食蚜蝇作为双翅目的成员,只有一对前翅,后翅已经退化成平衡棒。而蜜蜂是膜翅目的有两对四只翅膀。
下边是食蚜蝇的野外拍摄照片。
食蚜蝇科和蜜蜂科的区别
食蚜蝇科和蜜蜂科的区别如下:
1、分布不同
食蚜蝇科:全世界已知5000种,其中分布于新热带界的种类最多,约占总数的1/3;新北界和古北界次之;中国已知300余种。此外,已知食蚜蝇的古化石昆虫70余种。
蜜蜂科: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
2、形态特征不同
食蚜蝇科:头部新月片不显著,颜多少突伸;翅r4+5与m1+2间有伪脉,常具鲜明色斑的蝇类。形似蜂,腹节上常有黄黑相间的斑纹。 R 脉与 M 脉间有一游离的伪脉( spurious vein )。幼虫体平滑或有圆锥突起及刚毛;捕食性种类的体前端尖,后端平截;粪食性种类的腹末有长的呼吸管。
蜜蜂科:体小型到大型,长2~39mm。多数体被绒毛或由绒毛组成的毛带,少数光滑,或具金属光泽;中胸背板的毛分枝或羽状。雌性触角12节,雄性13节。前胸背板短,后侧方具叶突,不伸达翅基片后胸背板发达。翅发达;前、后翅均有多个闭室,但前翅翅室变化大,亚缘室2~3个;前翅上有1径褶穿过1m-Cu横脉上的气泡;后翅具臀叶,常有轭叶。雌性腹部可见6节,雄性7节。
蜜蜂科科属构成
蜜蜂属下由9个独立种构成:西方蜜蜂、小蜜蜂、大蜜蜂、东方蜜蜂、黑小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绿努蜂、苏拉威西蜂。
根据进化程度和酶谱分析以西方蜜蜂最为高级,东方蜜蜂次之,黑小蜜蜂最低。其中黑小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沙巴蜂基本以野生状态生存着为植物授粉作贡献;而中华蜜蜂、西方蜜蜂多以生产用蜂种,普遍为人类饲养。从狭义上指蜜蜂属尤其指家养的意大利蜂、中华蜜蜂、欧洲黑蜂(包括我国的东北黑蜂、伊犁黑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
意大利蜂约长1.2厘米,喙长约6.5毫米,头和胸部有短而硬的毛,颜色各异。头部有两个大复眼和3个单眼,视力强。还有一对能感受气味的触角。
“看似蜇人不蜇人,远看是蜂不是蜂。”拟·蜇人狂魔——食蚜蝇
晴空再现,气温小回升,少年行走在校园小道中,惬意地享受这温暖的阳光,趁秋日留下的小花将败未败,趁花香仍飘散空中。
花影摇曳,君意正兴,忽然一只腹部黄黑相间的小虫,振动着透明的翅膀,飞到了少年的手上,“啊~不要蛰我!”
…等等,少年莫慌,且再细看一眼…
少年把小虫从手上甩开,惊魂未定地看着它飞到花上…“咦?这好像不是蜜蜂?”
没错,虽然腹部上黄黑相间的花纹、透明的翅膀、来往花丛间的习惯都让它看起来与蜜蜂十分相似,可它与蜜蜂却并非同类,它有自己的名字——食蚜蝇。
食蚜蝇(Syrphidae)是双翅目环裂亚目食蚜蝇科的通称。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通过模仿蜜蜂、熊蜂等蜂类以达到躲避天敌的目的。食蚜蝇不仅在颜色上充分模仿蜂类,有的种类身上还具有或黑或黄的毛,更奇的是,当食蚜蝇被捉到时会模仿蜂类针刺的动作不断扭动腹部——而它们其实并没有针……
即便没有工具,依然要将cosplay进行到底,多么敬业!
拟熊蜂的羽芒宽盾食蚜蝇
食蚜蝇名字中的“食蚜”来源于其幼虫,食蚜蝇将卵产在长满蚜虫的植物上,待卵孵化,幼虫便可以蚜虫为食。一般一只幼虫一天可取食百余只蚜虫,是防治蚜虫的好帮手。但也并非所有种类的食蚜蝇幼虫都以吃蚜虫为生,有的食蚜蝇幼虫为食腐性,吃腐败的动植物,有的则可以取食植物。
而长大后的食蚜蝇,即食蚜蝇成虫则如蜜蜂一般取食花粉和花蜜。
是真的有在吃的哦~此处ps:它会用前面的两对足抱着花蕊吃哦~不只是人类会用手,它也会~
读者君表示……讲道理,我知道食蚜蝇和蜜蜂很像,但我还是不知道食蚜蝇和蜜蜂什么区别啊……
来来来,新鲜教程,手把手带你来找茬↓↓↓
1. 看触角,只有短短一点的为食蚜蝇,长触角为蜜蜂。
2. 看腿,后足细长为食蚜蝇,后足粗大有时带花粉筐的为蜜蜂。
3. 如图,食蚜蝇为单翅,蜜蜂为双翅。
此外,食蚜蝇还有一个蜜蜂的本领——悬停飞行,没错,那个平时看起来好像静止在空中却总也拍不到,一拍就能迅速飞到旁边去的就是食蚜蝇。
食蚜蝇的悬停飞行技能在仿生力学中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能给人类航空器制造提供什么灵感也说不定哦~
最后的pps:食蚜蝇不蜇人、不蜇人、不蜇人(~ ̄▽ ̄)~
那本期的推文就到此结束了!
看起来像蜜蜂,只有一对翅膀,如网上说是食蚜蝇,但它又要筑巢啊,到底是什么东东?
你好,这是一只典型的食蚜蝇,幼虫是吃腐烂的植物、粪便。它的幼虫其实就是一种蛆,不会筑巢的。有些独栖蜂会筑巢,长象和食蚜蝇类似,可能你混淆了。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种昆虫可能是食蚜蝇科的一种,它们通常以蚜虫和其他昆虫为食。虽然它们看起来像蜜蜂,但它们只有一对翅膀,而蜜蜂则有两对。
食蚜蝇科中的一些物种会筑巢,例如蜂蚜蝇和某些草食蚜蝇。这些巢穴通常由植物材料制成,用于保护它们的幼虫。因此,如果您看到这种昆虫在筑巢,那么它可能是食蚜蝇科中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食蚜蝇在外形和行为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因此要准确识别这种昆虫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观察。
食蚜蝇科的生活习性
食蚜蝇成虫早春出现,春夏季盛发,性喜阳光,常飞舞花间草丛或芳香植物上,取食花粉、花蜜,并传播花粉,时或吸取树汁。成虫飞翔力强,常翱翔空中,或振动双翅在空中停留不动,或突然作直线高速飞行而后盘旋徘徊。食蚜蝇本身无螫刺或叮咬能力,但常有各种拟态,在体型、色泽上常摹仿黄蜂或蜜蜂,且能仿效蜂类作螫刺动作。如体大、被毛、具黄黑斑纹的 Criorhina属摹仿熊蜂,蚁穴蚜蝇亚科的某些种类摹仿蜜蜂。成虫通常在阳光下取食花蜜和花粉;飞翔时能在空中静止不移又忽然突进。腐食性和粪食性的幼虫生活在杇木、粪便和腐败动植物体中;捕食性种类取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和叶蝉等。幼虫生活习性复杂,因此,口器随种类而异,鼠尾型的种类口器缺如,在木材中生活的种类口器发达,食蚜蝇属的口器则特化成刺吸式。①腐食性:管蚜蝇亚科种类的幼虫属此类型,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如Myiolepta属幼虫生活于腐蚀的树木中,并在其中越冬;也有部分幼虫生活于污水中。此外,某些类群的幼虫生活在其他昆虫的巢内,如蜂蚜蝇属生活在蜜蜂、胡蜂巢中,吞食已死的幼虫和蛹;蚁穴蚜蝇属幼虫则生活在蚁类及白蚁巢中,以其排泄物为食。②植食性:如Mesogramma属幼虫能钻入植物木质部中生活,而拟蜂蚜蝇属和球蚜蝇属的幼虫则为害植物的球茎,如水仙拟蜂蚜蝇为害水仙属及其近缘植物的球茎,灰条球蚜蝇和瘤茎球蚜蝇在欧洲为害洋葱,在英国为害水仙属。③捕食性:食蚜蝇亚科的绝大部分种类(包括缩颜蚜蝇族的幼虫)均系捕食性。体常具颜色,绿色、橘黄色、红色、褐色或黑色,有时具条纹或斑,有的种类取食带有蜡或丝的猎物时,常可用蜡或丝覆盖自己。多以捕食蚜虫为主,如食蚜蝇属、细腹蚜蝇属、鼓额蚜蝇属、小蚜蝇属等幼虫均能捕食大量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蝉、蓟马、鳞翅目小幼虫等,为这些害虫的有效天敌。④巢居杂食性:蜂蚜蝇属幼虫形态结构与迷蚜蝇腐食性类群相似,但口器咽室内无强大肌肉,咽室腹部过滤脊退化。巢穴蚜蝇亚科种类幼虫很特化,一般很难认为它是双翅目幼虫。 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花粉才能发育繁殖,否则卵巢不能发育。许多种类的成虫在露天或树林中飞翔交配,交配时间仅1~2秒钟。雌虫产卵于蚜群中或其附近,以便幼虫孵化后即能得到充足的食料。有时也产卵于叶上或茎部。每一雌虫产卵数百至千余粒不等。幼虫孵出后立即能捕食周围的蚜虫。某些种类的成熟幼虫有迁移现象。一般以幼虫或蛹在土中、石下、枯枝落叶下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华北地区年发生4~5代,南方地区年发生5~7代,也有1年发生1~2代的。通常从产卵到成虫羽化需16~28天。夏季卵期2~3天,幼虫期与蛹期几乎相等,约6~7天。
食蚜蝇科的发育研究
食蚜蝇大部分种类的幼虫是蚜科、蚧科等同翅目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是一支有效的力量。成虫在取食花蜜、花粉的同时传播花粉,对农业有益。食蚜蝇科是双翅目物种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食蚜蝇有200余属5000多种。食蚜蝇分布广泛,是进行生物学、生态学及仿生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实验材料,也是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但是食蚜蝇科的分类系统一直比较混乱,各类群的亲缘关系不明确,特别是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还十分少见。 本研究对食蚜蝇科14族32属45种样品的线粒体基因组12srDNA、16s rDNA片段以及核基因组28s rDNA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所得分子数据并结合Genbank已发表的同源序列数据构建了分子系统树,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食蚜蝇科族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了一些有争议类群的分类地位。综述了食蚜蝇科的分类系统及其研究进展。未能正确地区分出食蚜蝇类昆虫,将当时已知的大约37种食蚜蝇归入家蝇属Musca中。Fabricius首次建立的食蚜蝇属Syrphus包括了当时已知的大部分食蚜蝇种类和一些非食蚜蝇种类 ,一些真正的食蚜蝇仍保留在家蝇属Musca及其它属中。MosesHarris是第1位将食蚜蝇与双翅目其它类群分开的学者。Latreille首次建立食蚜蝇科Syrphiae。Fall啨n以“Syrphici”作为食蚜蝇科的科名,现代食蚜蝇科的名称“Syrphidae”由Leach提出。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食蚜蝇科隶属于双翅目的环裂亚目Cyclorrhapha、无缝组Aschiza ,头蝇科Pipunculidae是其姊妹群,二者构成食蚜蝇总科Syrphiodea。在分类系统方面,Rondani首次将食蚜蝇科分为5个亚科。Lioy第1次依据幼虫摄食习性将食蚜蝇划分为 5个群 (group),并对Eristaliti群进行了再划分。Schiner依据径中横脉 (r m)的位置将食蚜蝇科分为 2个类群,将食蚜蝇科分为 8个亚科。Williston将食蚜蝇科划分为3个亚科,包括14族。Verrall在Schiner和Williston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分7个亚科的分类系统,这一系统得到其后学者的认可和引用,如Efflatoun、Brunetti、Ferguson等。Bezzi也引用Verrall的系统,但以齿腿蚜蝇亚科Merodontinae取代。食蚜蝇科Syrphidae的建立林奈氏将当时已知的大约 3 7种的食蚜蝇都归入家蝇属Musca ,而未能将其正确的分出。Fabricius 1 775年建立了食蚜蝇属Syrphus,包括了当时已知的大部分食蚜蝇种类,但也包括了一些非食蚜蝇种类,还有一些真正的食蚜蝇却被归入家蝇属Musca及其它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