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班长能把遥控器关了吗
- 2、上课用跳d是什么感受
- 3、老师把小学生关进小黑屋违法吗?
- 4、老师能不能把学生关在门外?
- 5、老师中午把学生关在教室,违法了么
- 6、我想问一下,我原来的一个老师,她忽然就把朋友圈对我关了,也就是不让我看了。她这是什么意思了?
- 7、跳d放里面遥控器给小孩了
- 8、我是一名六年级数学教师,22岁。去年刚考上的,班里刚开始课堂纪律不错,但后来上课就乱了,该怎么办?
- 9、我是一个学生我们每次上微机课的时候,老师总是把USB关闭,我们的手机插上去只能充电有谁能告诉我该怎么设
- 10、高考期间,放在外面的手机闹钟铃声响了。经过监考老师同意后,出去把闹钟铃声关了,这样算作弊嘛?
班长能把遥控器关了吗
**班长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把遥控器关掉**。根据网传视频,一位班长通过神秘技能成功关闭了无法使用的遥控器。
该视频中,班长手指连点几下遥控器,遥控器顿时出现反应并关闭了正在运行的设备。然而,是否能关闭遥控器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和情况。
能。班长能把遥控器关了,班长是班级里负责人,需在班主任同意之后关遥控器。
上课用跳d是什么感受
上课用跳d是一种非常刺激的体验,会让人瞬间达到顶峰。
上课造句:
1、黄可上课总是专心致志的。他总是在上课的时候睡觉。上课不能做鬼脸,出洋相。下次来上课前请预习课文。我还在原先的那所学校上课。上课的时候,不能交头接耳。
2、有些老师上课总是照本宣科。她生病了,这两天没去上课。她上课总是保持同一种姿势。录音机被老师们上课时使用。晚饭后,我还要到夜校上课。
3、上课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她上课迟到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就是特困生,上课就特困。她找到一位教官,开始上课。上课时,小周全神贯注地听讲。她听到上课铃后,急步赶到教室.
4、小刚上课有爱摆弄东西的毛病。李明又回到原来的班上上课了。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老师责问王明为什么没来上课。学生们正在上课,请不要喧哗!
5、上课随便说话会妨碍别人学习。他上课时留心老师的每一句话。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书声琅琅。上课要坐直了,别歪歪扭扭的。
6、下次上课时,教授发还了试卷。听到铃声,我们赶快跑去上课。等孩子安静下来你再开始上课。上课无所不能做鬼脸,出洋相。上课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
7、上课注意听讲,不要分散精力。动作快一点,你才赶得及上课。白天上课下午风雨不改地踢球。杰克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插科打诨.我在化学系,你在戴维斯楼上课吗?上课时要注意听讲不要四处张望。
8、训练营一般是早上6点开始上课,教官们身穿都市迷彩服,大喊训练口令,和传统的训练营差不多。小美今天没来上课,或许她生病了。上课了,我先让孩子们做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以及倒立前翻。她们将在每个星期四的第五和第七节课到我们学校上课。
老师把小学生关进小黑屋违法吗?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并不违法,这样做会给小学生心里产生极大的影响
即使不违法这也不合适吧,小学生不管反什么错,都不应该这样做,不能限制人生自由,学校是受教育。
老师把小学生关进小黑屋是违法的行为。
老师能不能把学生关在门外?
老师,能不能把学生关在门外?如果是真的话,就不能把学生关在门外,因为他会有负心里,如果说她实在是无理取闹的话,老师,可以把他放在门外,然后呢?要补时刻关注他
老师中午把学生关在教室,违法了么
违法 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违法了,属于变相体罚。
这是变相的体罚,尤其是小学生,这样做如果出了什么事故,学校和老师要承担责任的。但是,法律并没有对老师这样的轻微体罚有什么处罚措施,主要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为主。
我想问一下,我原来的一个老师,她忽然就把朋友圈对我关了,也就是不让我看了。她这是什么意思了?
怎么说呢?说明这个老师并没有看到把你看的很重要,你就当你是一个普通人了而已,他只是不想让你看她的朋友圈呀,如果你对你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话,很很重要的话,他把你放在心上的话,他不会把你屏蔽的,就是因为不重要无所谓,所以她就把你屏蔽了呀像这样的老师,唉你还是不要跟他联系了,好嗯,能删就删掉吧,没有意义了真的
很简单,不想让你知道她的一举一动
有很多种可能性,导致老师关闭了她的朋友圈,可能是以下原因之一:
1. 她可能不想让你看到她的私人信息,或者她认为某些信息不适合让所有人看到。
2. 她可能已经改变了她的朋友圈设置,而不是专门针对你。
3. 她可能对你的关系感到不满,或者她认为你对她造成了某种困扰。
4. 她可能已经删除了你,或者她的朋友圈设置只对朋友可见。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建议你直接与她联系,问她为什么关闭了她的朋友圈。
跳d放里面遥控器给小孩了
一位家长将遥控器交给小孩子,结果不幸的是,孩子将其放进了电视机里面。这个情况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虽然这种事情可能会让家长感到失望和困惑,但是这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孩子们天真无邪,探索世界的方式也许是将物品放进他们能够找到的任何地方。因此,家长们需要理解并接受这些事情的发生,并帮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们了解电视机和遥控器的正确用法。首先,他们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电视机内部的部件,帮助他们理解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然后,他们可以指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地使用遥控器,例如如何开关电视机和调节音量。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并让他们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此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家长们还可以将电视机和遥控器放在孩子们无法触及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孩子们不会无意中将物品放入电视机内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费用。
总之,家长们需要理解和接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通过耐心地引导和指导,他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物品,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
我是一名六年级数学教师,22岁。去年刚考上的,班里刚开始课堂纪律不错,但后来上课就乱了,该怎么办?
可以学一下企业管理与销售心理学,学生就是员工与顾客。思考下如何塑造氛围及价值观并维持住、自己怎么满足对方的硬性需求及心理需求。
奖惩措施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战略目标,更不是灵丹妙药。心理学方面可以看看儿童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看看博弈论和演讲方面的书。
手段,无非是洗脑、树立标兵、分化、合纵等等,没什么好说的,手段方法太刻板的话还不如不用。
多想想对方在特定时期会在意哪些东西、有哪些目标。
停止焦虑,多思考。德而后行,每个人的处事风格与方式都不同,没太多可借鉴的。各个行业都有共同点,人心很有趣,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最后,教与育这两种东西是分不开的,然而中国教育行业普遍只负责教,这是病态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吧,你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
如何控制好课堂?换言之,如何维持好课堂的纪律?还是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失去控制,为什么“乱”的吧!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嘛!
我觉得课堂上的“乱”,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是教师个人的学科素质低。
所授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而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导动机之一。学生因为失去了兴趣,自然兴味索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是教师不懂得青少年的心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不能够从心理上关心、爱护学生,不能够满足学生一些合理的心理需求,甚至有些老师对待“优生”、“差生”不能一视同仁。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避免了。
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使然。
青少年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的特点决定了中小学课堂活跃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并善于怀疑,这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正像硬币有两个不同的面一样,他们的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
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要求学生在每天十几节课的每一个40—45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以上是课堂“乱”的原因。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要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钻研所教的学科,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既要讲究学科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又要讲究授课过程的互动性、艺术性,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地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求知的快乐与满足。老师专心授课,学生专心求知,师生兴味盎然——何“乱”之有?
其次,教师要“爱”学生。要真心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既为“经师”又为“人师”,既教书又育人。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手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健美的体魄,应该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标志。而“爱”、“信任”、“责任”应该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当课堂充满了“爱”、“信任”、“责任”的空气,焉有“乱而无序,效率低下”之理!
第三,课堂目的要明确具体,节奏要张弛有度,管理要科学合理。
1、目标控制法。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作业或任务具体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并将这些明确地告诉学生。因为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地要好于无意注意的效果。
2、节奏控制法。教学安排和节奏要“低、小、多、快”,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节奏。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解成几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听、说、读、写、记忆、演算、操作等学习方式交替进行,手、耳、脑、眼并用。因为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易,保持更不易,学习形式单一或者学习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降低学习的效率。
3、语言控制法。正确地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及时地反馈。表扬不仅仅是对良好的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不良学习行为的一种否定,一种提醒。教师在运用表扬和批评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是自己的哪种课堂行为受到了表扬或批评。及时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4、接近控制法。教师要经常地走下讲台,一方面便于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的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教师“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不利的。
5、心理暗示法。教给学生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比如用“自言自语”经常地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啊”、“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不管周围发生什么事情,我都要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等;还可以在课本、课桌等显眼的地方粘贴一些“集中精力”、“不说话”、“提高效率”等字样的纸条,也有一定的效果。
6、讲课过程当中的控制小技巧:直观教具的运用、音量的突然提高、较长时间的停顿、板书时各种颜色的搭配与运用、突然的点名提问以及敲黑板、敲讲桌之类,都有一定的效果。这是因为新奇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突然变化、强烈的对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课堂的控制能力也是教师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很好的“绝招”,所谓“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但任何一种“绝招”都不可能适用于所以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就会有好的效果。再具体一些?不可。所谓“岳武穆用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好办法是不可尽述的。
跟孩子多多沟通,多夸奖,少批评。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孩子犯错就罚抄写课文一篇吧!
我建议你别罚,这样同学会更讨厌你的,上课幽默点,不要逼,和同学们开开小玩笑,亲近点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能给您提几个建议吗?
1、上课要风趣幽默,一旦发现有了纪律问题,可以给同学讲几个和课堂有关的小笑话。
2、不要太凶,要事先和同学们说清楚自己的上课原则。
3、如果有同学违反纪律,可以让他/她站到门口,但不要对他/她叫。
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及思考
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准备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一个偶发事件的解决方式也许会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 当您在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怎么办? ?
正确、恰当的处理课上突发事件可谓是一种技能或是艺术,如果您就是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些情况时通常怎么办呢??
A、上课时突然飞进教室一只小鸟。?
B、一位女生伏在课桌上哭了。?
C、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D、发现某学生写别的学科的作业。?
E、正在上微机课时,某生把电源插座碰掉了。?
对上述问题,您会怎么处理呢?请畅所欲言。
我对几个问题分别作了回答。?
第一个问题: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
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当然会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需要把课停下来,打开门窗,把小鸟放出去。然后幽上一默:连小鸟都想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接着继续上课。?
处理这样一件事,大约需要3分钟。处理得当,可以培养学生排斥干扰专心学习的能力,以及爱护鸟类的环保意识。?
第二个问题:一个女生伏在桌子上哭了。?
这种情况,多半不是她当时受到别人的欺侮。而有几种可能:1、因为教材内容或老师的话引起了她的联想,触动了她的伤心处;2、对学习内容越听越不懂,越不懂越着急;3、家庭里或生活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形成了心里难解的结;4、身体有病。?
这时,可以轻轻地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对她说:“哪里不舒服?还是心情不太好?如果有病,要抓紧治疗;如果心情不好,可以先到宿舍去休息一会,课下咱们谈谈好吗?有什么困难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种情况下,她一般如果能坚持学习,就会擦干眼泪抬起头来听课;如果确实有病或心情很不好,就可以让同学陪同她去医务室或宿舍。然后继续上课。?
处理完这样一件事,大约需要两三分钟,对上课不是没有一点影响,但却有另一种教育效果,即让她本人和所有学生都接受一次爱心教育。?
第三个问题: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老师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一是表示讲课暂停,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来。全班学生的目光、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打架的人那里。一般情况下,打架的孩子就会暂停下来。这时老师可以用诙谐的语言加以评判:“嗬,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大吧?中美矛盾还是靠谈判解决的呢,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这么着,你们现在别打了,免得影响大家上课,下课后,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就会唤醒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耻心,冷静下来。教师继续上课。下课后找他们谈话解决,最后使其握手言欢。?
估计这样下来要耽误5分钟左右,但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做“化干戈为玉帛”。?
第四个问题:发现某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
可以走过他身边,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示意他停下来。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并注意该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问的问题,可以向他提问,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课下,可找他个别谈一谈,告诉他这样学习不是好习惯,付出同样的努力却不会取得好效果。?
这样处理,不用专门占用时间,也不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轻而易举,效果理想。?
第五个问题:正在上微机课时,某生把电源插座碰掉了。?
发现后,及时把电源插座插上。然后指导学生重新开启微机。非正常关闭的微机打开时程序复杂一些,这时可以说:“某某同学碰掉插座,说明他比较粗心。不过,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在非正常关闭的情况下怎样打开微机。”教师的表现要平静、自然,使意外事故发生的副作用在教学内容的小小调整中完全抵消。?
这样处理,稍稍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使学生了解处理意外情况的一种技巧。?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化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那样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对课堂气氛、师生情绪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 为了慎重起见,我们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按其类型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外界的——外扰型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比如,教室内正在上课,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或几只麻雀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等等。
2、来自教师的——失误型、困扰型
(1)失误型。这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讲解错误、板书错误或实验操作失误等而引起的。曾听过一节化学公开课,一位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接下去演示实验时,由于这位教师一时疏忽,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集气瓶里冒出的却是黑烟。类似这样的失误难免会引起课堂的骚动。
(2)困扰型。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表达能力不强,或者由于教师对某些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导致讲解不清,学生听不明白,于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观望,或唧唧喳喳小声议论。这属于困扰型。
3、来自学生的——分心型、风头型、纠纷型、恶作剧型
(1)分心型。由于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教师讲的时间长,学生听得倦怠了;或者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打瞌睡,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提问,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这必然会出现哄堂大笑。
(2)风头型。一个班学生几十人,难免有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如果平时这个班纪律性不强,那么这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他们或在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老师;或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答非所问,引发学生哄堂大笑;或者与下边同学打闹、嘻笑。
(3)恶作剧型。“恶性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由于学生的故意,或带有一定目的所制造的相对于老师来讲的“突发性事件”。在种情况之下,有时学生甚至是有预谋的,他们的本来就想看你失态,从而达到扰乱课堂或者取笑老师的目的。如果教师不能迅速的控制局面并加以妥善处理,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混乱情况,甚至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也有可能造成师生之间的长期对立,那样的话,严重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在课堂上伺机发难。也有极个别学生品质极差,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这样产生的偶发事件就是恶作剧型。例如,一位刘老师新接手一个差班的班主任,上第一堂课,她刚把手伸进粉笔盒掏粉笔,突然触到一个冷冰冰软绵绵的东西,吓得她尖叫一声。大家一看,原来是一条中指大小的冬眠水蛇,在倾倒的粉笔盒边蠕动,原来是班上几个调皮大王害怕刘老师要集中火力整治他们,合计着要先给刘老师一个下马威。
(4)纠纷型。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正在认真上课,下边的同学也正在专心听课,突然同座位或相邻的两个同学突然争执起来,轻者发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这就属于纠纷型。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当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如何妥善处理呢?由于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往往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变时必须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其方法技巧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没有什么统一的可机械照搬的模式。但仔细分析起来,它还是有一些方法技巧可寻。现结合别人的或笔者的一些教学经历,简要地谈谈发生偶发事件时的一些应变策略。
作为老师,你的理解和宽容,以及机智和幽默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课堂上一定要冷静沉着,不要主观臆断。你一个轻率的批评很可能就冤枉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大的损失,同时也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
诚恳的态度,真诚的心灵沟通也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中学生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很强,老师的态度会使他们非常敏感地做出反应。处理问题时蛮横粗暴,冷嘲热讽,或者充满对学生的不信任,学生都有可能对你关上心灵的窗户。如果你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确实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你的教育的,并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诙谐自嘲的方法来化解矛盾,能够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进一步融合师生关系,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1、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例如,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一片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
2、借题发挥法。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笔者也碰到过前面所讲的麻雀飞进教室的那种情况,我借“不速之客”麻雀的出现,给大家讲了一个“麻雀的冤案”的故事:“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把麻雀与苍蝇、蚊子一样列入害虫名单,在全国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理由是麻雀偷吃掉大量的粮食。但事后的实践表明,麻雀却是蒙受了冤屈,因为麻雀对人类的益处远远大于它对人类的危害。”然后,我就以此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加以分析。同学们对此热烈响应,兴趣十足。有的从矛盾主次方面的角度,说明麻雀对人类时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我们看问题应抓住本质和主流;有的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分析消灭麻雀会破坏生态平衡;还有从认识发展的角度,说明人类对麻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我就巧妙地借麻雀的出现做出了一篇文章。
3、将“错”就“措”法。一位政治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碍于面子,将错就错,不加纠正,是绝对要不得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措”,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还是那位政治教师,他及时发现自己出现了口误,但学生却没有发现,这时他及时对学生说:“你们好好想一想,老师刚才讲得对吗?能不能把事物的普遍联系理解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听了老师的提醒,学生就会重新审视和思考,并发现错误。
4、实话实说法。面对自己的失误,前面提到的那位化学老师却采取了另外一种处理方法,那就是实话实说,不文过饰非,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面对集气瓶里冒出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同学们愕然的表情时,这位化学老师随机应变:“这块金属钠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全班同学立刻由惊愕变成活跃,一位同学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得对!”教师满怀歉意地对大家说:“刚才就是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准备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燃烧下去。请大家想一想,燃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结果再次演示实验证明了大家的预言。当化学教师宣布:“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仅有学生的,而且有听课教师的。是化学老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5、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前面提到的那位刘老师,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将消极因素化成了积极因素。她待同学们的笑声稀疏下来,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有一份大家赠送的特殊礼物,比如王老师的灰老鼠,郑老师的大王蜂……而我呢,你们送了一条水蛇。”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还摸到它,着实吓了我一跳。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行,至少他挺勇敢,有一定的捕蛇经验……不过,我相信,凭他们的能力,不仅仅能做到勇敢,还应该做出点其他什么,老师相信你们。”那几个调皮学生原本等着看“戏”挨克,却没料到刘老师还表扬了自己,那可是自己非常难得的,可不知怎么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着刘老师讲有关蛇的知识……第二天早晨,刘老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意外地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插着一束野菊花,教室里鸦雀无声……从此,这个班变了。
6、暂时悬挂(冷处理)法。就是把在教室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因为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容易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一位教室上课时,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这位老师没有慌张,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好,我们开始上课。”随着老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一口气,小王和小张也松开了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场“龙虎争斗”平息了下来,既避免了事态的激化,又没有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解决纠纷,更体现了这位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
7、爱心感化法。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一些差生身上,他们自尊心强,同时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原谅。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与“尽可能多地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塞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8、巧给台阶法。课堂上,对于那些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避免把矛盾扩大。对偶尔犯错误的同学更应如此。
刊载,小学二年级的李老师上课时刚出现在门口,正在舌战中的女同学立即七嘴八舌向他告状,说小王把沙子撒进了小丽的眼。小王矢口否认,小丽则边擦眼泪边嚎啕大哭。整个教室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李老师通过观察,很快作出判断:小王欺负小丽,但小丽的眼里并没有沙子。她的哭声只是想借老师的嘴批评小王为她出气。怎么办?如果当堂查问,势必影响上课。如果不问,小丽则会泣个不停。李老师先叫同学们静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手帕,帮小丽擦眼泪:“不要哭,让老师帮你把沙子弄出来。”说着,一本正经地检查小丽的眼,并且帮她吹了几下。边吹边问:“还有沙子吗?还痛吗?”“不痛了。”那位学生巴不得趁机下台。李老师进一步给她台阶:“不痛就不要哭了。哭鼻子不是坚强的孩子!——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下课再说。现在上课。”小丽真的不哭了,班上立即静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
9、巧妙暗示法、个别提醒法、重点提问法、幽默调侃法。这些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换用个别提醒法,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本和课桌;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生在课堂上适度地进行幽默调侃,也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学生分心型偶发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如发生学生打瞌睡,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同学们一笑,那位同学睡意全无了;再如对于个别开小差的学生,可随机说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唯有一心不可二用,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
10、停顿休整法。当学生精神疲劳,将要发生分心型情况时,教师可暂时停止上课,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唱上一支歌,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作为这三个源泉的高级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智能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威信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从很多人的看法来讲,教育机智仿佛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灵感突发,但我认为,教育机智它实际上是教师本身所固有的教育素质、素养,日常的教学工作的总结与积累,以及与教师个人具体工作想结合的一种综合的教育能力,一种通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品质。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例子,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们做教师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遇到,但要真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得心应手,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我本人来讲,就在这种过程中犯过很多错误。它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加上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加上我们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深厚的爱,我们就会把这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为一门教育艺术。
学员思考题:
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1、因为刚换老师的第一次课,学生突然说:我想某老师了,其他学生跟着附和;
上课过程中,家长突然进来给老师说有事情,要带走孩子。
2、有一个孩子要在办公室上网,被所带老师批评,他把书和课堂作业本都撕掉了,大哭。他回到了班级,态度很差,马上就要上课了,很影响其它孩子上课。
3、一个少儿在上课的时候从椅子上掉了下来,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整整有几分钟孩子没有静下来。
4、父母打断上课,因为偷了家里的东西,在课堂上大打出手,影响教师授课
5、课堂上发现虫子,引起大家的恐惧感,课堂一片混乱
6、学生生病现象:突然肚子痛了,吐了
7、课堂上有惩罚措施,当小朋友没有做对或做好就要惩罚跳人妖舞呀企鹅舞,但有的小朋友就是不配合,不接受惩罚。
8、在游戏中,一个小朋友被另一个小朋友绊倒了,大哭不止,无法正常上课。
9、在玩游戏时,小朋友把老师的教具损坏了。
10、老师正在授课,突然有小朋友打断话题,要跟老师拉家长
我是一个学生我们每次上微机课的时候,老师总是把USB关闭,我们的手机插上去只能充电有谁能告诉我该怎么设
在资源管理器里找
把后面一根网线抽掉.
方法一:修改BIOS设置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原始”、简单,但却很有效。因为是在Windows启动前就从硬件层面关闭了电脑的USB功能,所以比较适合长期不使用USB设备(包括USB键盘及鼠标)的用户。
具体操作如下:在电脑开机或重新启动出现主板开机画面的时候,迅速按键盘上的“Delete”键(或根据画面上的提示按相应的键盘按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选择“Integrated Peripherals”选项,展开后将“USB 1.1 Controller”和“USB 2.0 Contr01ler”选项的属性设置为“Disabled”,即可禁用电脑的所有USB接口。最好再顺便设置一个BIOS密码,这样其他人就无法随意进入BIOS更改设置了。
方法二:修改系统文件/注册表
与第一种方法所不同的是,这种方法仅能禁用USB储存设备,如移动硬盘或优盘,对于其他USB设备,如USB鼠标、USB键盘就不起作用了。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禁止他人在电脑上使用优盘或移动硬盘等可移动存储设备。
该方法分两种情况:如果电脑尚未使用过USB设备(比如刚重装好系统),可以通过向用户或组分配对Usbstor.pnf和Usbstor.inf两个文件的“拒绝”权限来实现对USB设备的禁用。
对于已经使用过USB设备的电脑,要禁用电脑的USB功能,就得通过注册表来实现。如果你对电脑并不熟悉,修改前请先备份注册表。
【禁止安装USB驱动程序】
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进入到“系统盘:\WINDOWS\inf”目录,找到名为“Usbstor.pnf”的文件,右键点击该文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然后切换到“安全”标签页,在“组或用户名称”框中选中要禁止的用户组,接着在用户组的权限框中,选中“完全控制”后面的“拒绝”复选框,最后点击“确定”按钮。
再使用以上方法,找到“usbstor.inf”文件并在安全标签页中设置为拒绝该组的用户访问,其操作过程同上。完成了以上设置后,该组中的用户就无法安装USB设备驱动程序了,这样就达到禁用的目的。
注意:要想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要采用NTFS文件系统
【使用过USB设备的电脑】
1、单击“开始”,然后单击“运行”。
2、在“打开”框中,键入“regedit”,然后单击“确定”。
3、找到并单击下面的注册表项: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UsbStor
4、在右边窗格中,双击“Start”。
5、在“数值数据”框中,将原始数值“3”改成“4”。(如果想恢复对USB设备的支持,只需将该值改回“3”即可。)
6、退出注册表编辑器。
方法三:组策略禁用usb闪存
一、常用的方法不可行
我首先尝试了以下两个很多人常用的方法,结论是不可行。
1.使用USB控制软件。下载了几个USB控制软件,如myusbonly、USB控制大师等,试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Myusbonly的控制能力不错,但是却有个缺点,那就是当闪存插上后会出现闪存盘符,大约要延迟几秒的时间盘符才会消失。如果有人在这几秒的时间内拷贝文件或是使用了带病毒的闪存,那么后果也会很严重。
2.隐藏磁盘分区。若能隐藏并禁止访问磁盘分区,那么也可以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单位采用的是域管理,客户机使用权限较低的用户登录到域,大部分的操作都受到限制。客户机电脑硬盘共3个分区,C盘跟D盘禁止访问,只有E盘可供操作人员自由使用,此外还有一个网络驱动器P盘,存放需要访问的公共文件。可是在组策略中隐藏磁盘的七个选项都不符合我的要求,达不到只能访问E盘跟P盘的效果(图1)。
二、修改组策略文件隐藏驱动器
后来,偶然搜寻到了微软网站的页面“使用组策略对象隐藏指定驱动器”(页面链接: 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31289/zh-cn),文中提到了用修改组策略文件的方法来达到隐藏及禁用磁盘分区的效果,于是立即参照操作。达到目的,方法如下。
1.确定数字与盘符的关系
因为我需要隐藏及禁用的是除了E、P盘之外的磁盘分区,按照文章所述,需要隐藏的驱动器的值设为1,不隐藏的驱动器的值为0,那么数字与盘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搜索域控制器C盘下的system.adm文件,一下搜出来好几个,且分布在不同的文件夹,大小及修改日期都一样。随便复制了其中1个文件并用记事本打开,查找“Nodrives”及“Noviewdrives”,在ITEMLIST段各增加一行“NAME !!ABCDFGHIJKLMNOQRSTUVWXYZOnly VALUE NUMERIC 67076079” ,如图2。
然后继续查找“Stings”,添加一行“ABCDFGHIJKLMNOQRSTUVWXYZOnly="除E、P外其他驱动器"”,如图3。
修改后进行保存并覆盖掉原来的文件。
3. 编辑域用户的组策略
重新启动域控制器,打开“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编辑域用户的组策略,在“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隐藏我的电脑中这些指定的驱动器”和“防止从我的电脑访问驱动器”的选项中果然就出现了“除E、P外的驱动器”选项,如图4。
选择该项并确定后,找了台客户机,开放其USB口,登录到域后,插入闪存,右下角系统托盘区显示了闪存标志,但是在我的电脑里却显示不出闪存盘符,在地址栏中输入闪存盘符也提示不允许访问,此时使用USB鼠标等设备却没有影响。成功地达到了禁用USB储存器而不影响USB设备的使用。最后,为保险起见,在组策略中禁用了自动播放。
方法四:使用相关软件
这款软件体积太大,为了禁用U盘,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找到了两款小软件,还不错。
(利用隐藏磁盘分区来实现,初始密码:91858)
(超级简单的工具,推荐使用)
(安装好程序后,会在我的电脑中自动产生两个盘符)
用USB Manager 来管理USB接口,英文版,不过界面很简单,设置很方便,可以设置密码,有密码才能用你的usb 下载:
1.25汉化版下载:
再更新一个USB写保护的小东西:USB WriteProtector是一款免费绿色小软件,能为你的USB设备(如U盘MP3等)加入防写入功能!它完全绿色,免安装,不会常驻内存,操作使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它只有ON/OFF 两个选项,就能避免你的USB设备内的资料被删改了,是个非常实用的好工具。如果要取消防写,请先移除USB设备后,再执行USB WriteProtector,选择「USB 写入保护关闭」,就可取消防写保护了。
高考期间,放在外面的手机闹钟铃声响了。经过监考老师同意后,出去把闹钟铃声关了,这样算作弊嘛?
高考期间放在外面手机闹钟铃声响了,经过考试统一监考老师同意后把闹钟关了,他当然不算作弊,而且有老师监督的当然是不会算作弊的。
算。因为他有可能在外面趁关闭闹钟的时间。去查答案。
放在外面的手机闹钟铃声响了。经过监考老师同意后,出去把闹钟铃声关了,不算作弊!有监考老师作证也!
老师不是让你继续考试了么,那就不算。我们那次作弊直接就跟他说0分了,以后手机记得关机,严格来说你这属于作弊,只是老师仁慈,自己注意吧
现在高考要求非常严格,高考期间放在外面的手机。闹钟响铃响了经过监考老师同意后出去把闹铃关好回到考场,再经过监考老师的检测过关,就可以重新继续考试了。
不算,经过监考老师同意,即为合情合理合法;不必担心,把接下来的各场考试考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