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键的形成条件,氢键的形成条件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9 00:38:01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氢键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氢键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2、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电子对、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F、O、N)。
3、形成氢键的原子必须在空间上接近,通常距离在50pm以内。
4、形成氢键的电子对必须处于同一平面或相近平面内,否则会产生排斥力,破坏氢键。
5、氢键的形成一般是单向的,即通常由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向电负性较小的原子形成。
6、形成氢键的原子之间必须有足够的净电荷,以使电子对能够稳定地存在于两个原子之间。
7、形成氢键的原子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度,以使电子对能够存在于两个原子之间。
氢键的形成的方法:
1、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例如在乙醇分子之间、氨分子之间等都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这种氢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等。
2、分子内氢键:分子内氢键是指在一个分子内部形成的氢键,例如在尿素分子内部就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这种氢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分子内部的电子分布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通过离子型氢键的形成:离子型氢键是指通过氢离子与带负电荷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氢键,例如在氨离子与氟离子之间可以形成离子型氢键。这种氢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氢离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通过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指通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例如在氯化银晶体中,氯离子和银离子之间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氢键。这种氢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5、通过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是指通过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例如在氨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氢键。这种氢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内形成氢键的条件

某些分子内,例如HNO3、邻硝基苯酚分子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还有一个苯环上连有两个羟基,一个羟基中的氢与另一个羟基中的氧形成氢键。分子内氢键由于受环状结构的限制,X-H…Y往往不能在同一直线上。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1、同种分子之间
现以HF为例说明氢键的形成。在HF分子中,由于F的电负性(4.0)很大,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F原子一边,而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其电子云向F原子偏移的结果,使得它几乎要呈质子状态。这个半径很小、无内层电子的带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使附近另一个HF分子中含有孤电子对并带部分负电荷的F原子有可能充分靠近它,从而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个静电吸引作用力就是所谓氢键。即F-H...F。
2、不同种分子之间
不仅同种分子之间可以存在氢键,某些不同种分子之间也可能形成氢键。例如 NH3与H2O之间。所以这就导致了氨气在水中的惊人溶解度:1体积水中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3、氢键形成的条件
⑴ 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 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
⑵ 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对电子[1]、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 (F、O、N)
氢键的本质: 强极性键(A-H)上的氢核, 与电负性很大的、含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之间的静电引力。
⑶ 表示氢键结合的通式
氢键结合的情况如果写成通式,可用X-H…Y①表示。式中X和Y代表F,O,N等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原子。
X和Y可以是两种相同的元素,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两个条件:一,必须同时存在氢原子和氟氧氮中的一种
二,氢原子和氟氧氮原子必须处在相邻的位置。
不论分子间或分子内皆是如此
2楼错了。。。有机物里面很多有-OH键,像糖,或者DNA等,但都没氢键,形成氢键。一是要有可以较强的吸电子原子,像氧,氟等,然后这些原子在形成分子时原子核必须有大部分暴露在外面,而不是被周围的电子轨道包围。才能对氢形成吸力,产生氢键。。。这只是简单的解释,如果想具体知道的话就去查阅一下有关的书籍
不一定要处在相邻的位置,比如4-羟基--2-戊酮
形成氢键的条件
1、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2、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电子对、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F、O、N)。
分子内形成氢键的条件
分子内氢键必须具备形成氢键的必要条件,还要具有特定的条件,如:形成平面环,环的大小以五或六原子环最稳定,形成的环中没有任何的扭曲。
扩展资料
分子间氢键一般粘度较大。例如甘油、磷酸、浓硫酸等多羟基化合物,由于分子间可形成众多的氢键,这些物质通常为粘稠状液体。
熔点、沸点分子间有氢键的物质熔化或气化时,除了要克服纯粹的分子间力外,还必须提高温度,额外地供应一份能量来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这些物质的熔点、沸点比同系列氢化物的熔点、沸点高。分子内生成氢键,熔、沸点常降低。
例如有分子内氢键的邻硝基苯酚熔点(45℃)比有分子间氢键的间位熔点(96℃)和对位熔点(114℃)都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子间氢键

形成氢键的条件

形成氢键的条件如下:
1、同种分子之间现以HF为例说明氢键的形成.在HF分子中,由于F的电负性(4.0)很大,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F原子一边,而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其电子云向F原子偏移的结果,使得它几乎要呈质子状态.这个半径很小、无内层电子的带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使附近另一个HF分子中含有孤电子对并带部分负电荷的F原子有可能充分靠近它,从而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个静电吸引作用力就是所谓氢键.2、不同种分子之间不仅同种分子之间可以存在氢键,某些不同种分子之间也可能形成氢键.例如 NH3与H2O之间.
3、氢键形成的条件⑴ 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 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⑵ 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电子对、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 (F、O、N)氢键的本质:强极性键(A-H)上的氢核,与电负性很大的、含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之间的静电引力.⑶ 表示氢键结合的通式氢键结合的情况如果写成通式,可用X-H…Y①表示.式中X和Y代表F,O,N等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原子.X和Y可以是两种相同的元素,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元素.⑷ 对氢键的理解氢键存在虽然很普遍,对它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是人们对氢键的定义至今仍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把X-H…Y整个结构叫氢键,因此氢键的键长就是指X与Y之间的距离,例如F-H…F的键长为255pm.第二种把H…Y叫做氢键,这样H…F之间的距离163pm才算是氢键的键长.这种差别,我们在选用氢键键长数据时要加以注意.
不过,对氢键键能的理解上是一致的,都是指把X-H…Y-H分解成为HX和HY所需的能量.(5)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不同于范德华引力,它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原子A和B比较大,所以A—H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B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B′就难于再接近氢原子.这就是氢键的饱和性.氢键具有方向性则是由于电偶极矩A—H与原于B的相互作用,只有当A—H---B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最强,同时原子B一般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在可能范围内氢键的方向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对称轴一致,这样可使原于B中负电荷分布最多的部分最接近氢原子,这样形成的氢键最稳定.

氢键的形成条件

氢键的形成需要满足氢原子、较电负的原子、电荷分布和距离等条件。这种相互作用力在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通常是指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相互作用。
氢键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氢原子:氢键的形成需要一个氢原子,通常是来自于一个分子中的极性共价键上的氢原子。
较电负的原子:氢键的形成需要一个较电负的原子,通常是来自于另一个分子中的氧、氮、氟等元素。
电荷分布:氢键的形成需要两个分子之间的电荷分布相互作用,通常是由于一个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的较电负原子之间的电荷分布相互作用。
距离:氢键的形成需要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足够接近,通常是在0.1到0.5纳米之间。

氢键在哪些条件下才会产生?

一、氢键形成的条件
 1、 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 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2、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电子对、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 (F、O、N)
通常较多的是分子间氢键
二、分子内氢键:
氢键发生在同一分子内者。
1、在分子内部除了应具备形成氢键的原子(与H连接的F、O、N)。
2、还必须满足:形成氢键的原子处于合适的位置方能形成。通常以六边形或五边形的生成最适合,且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如临硝基酚(图)

氢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氢键的形成条件是:
在蛋白质的a-螺旋的情况下是N-H…O型的氢键,DNA的双螺旋情况下是N-H…O,N-H…N型的氢键,因为这些结构是稳定的,所以这样的氢键很多。
此外,水和其他溶媒是异质的,也由于在水分子间生成O-H—…O型氢键。因此,这也就成为疏水结合形成的原因。
氢键的熔沸点:
分子间有氢键的物质熔化或气化时,除了要克服纯粹的分子间力外,还必须提高温度,额外地供应一份能量来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这些物质的熔点、沸点比同系列氢化物的熔点、沸点高。
分子内生成氢键,熔、沸点常降低,因为物质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如果分子内形成氢键,那么相应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会减少, 分子内氢键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例如有分子内氢键的邻硝基苯酚熔点(45℃)比有分子间氢键的间位熔点(96℃)和对位熔点(114℃)都低。

氢键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两个条件:一是有一定极性的含氢共价键(中S-H,O-H),二是有富电子原子或基团(如O,F,N,或苯环).
举例:水分子间氢原子能和邻近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氢键使其溶沸点大为上升.氯仿的C-H键能与苯形成氢键使两者溶解度增大.

形成氢键的基本条件是

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氢键。
X与Y可以是同一种类分子,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也可以是不同种类分子,如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之间的氢键。
扩展资料
一、形成条件
1、存在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 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
2、存在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对电子、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 (F、O、N)。
二、理化特性
1、熔沸点
(1)分子间有氢键的物质熔化或气化时,除了要克服纯粹的分子间力外,还必须提高温度,额外地供应一份能量来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这些物质的熔点、沸点比同系列氢化物的熔点、沸点高。
(2)分子内生成氢键,熔、沸点常降低。因为物质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如果分子内形成氢键,那么相应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会减少, 分子内氢键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例如有分子内氢键的邻硝基苯酚熔点(45℃)比有分子间氢键的间位熔点(96℃)和对位熔点(114℃)都低。
2、溶解度
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HF和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就是这个缘故。
3、粘度
分子间有氢键的液体,一般粘度较大。例如甘油、磷酸、浓硫酸等多羟基化合物,由于分子间可形成众多的氢键,这些物质通常为粘稠状液体。
4、密度
液体分子间若形成氢键,有可能发生缔合现象,例如液态HF,在通常条件下,除了正常简HF分子外,还有通过氢键联系在一起的复杂分子(HF)n。分子缔合的结果会影响液体的密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键

氢键的形成条件

氢键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X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如H2O中的氢原子。
2,要有一个电负性很强,含有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电荷的原子Y,如H2O中的氧原子。
3,X和Y的原子半径要小,这样空间位阻较小。
4,氢键的形成一般是存在于含N-H、H-O、H-F键的物质中,或有机化合物中的醇类和羧酸类等物质中。
知识扩展
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它是一种轻元素,仅次于氦,其原子序数为1。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而电子则在原子核周围运动。氢的原子序数是1,意味着它只有一个质子。
氢在宇宙中的含量非常丰富,它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太阳系中,氢是太阳和行星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地球上,氢广泛存在于大气、水和生物体内。
氢的同位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氢气(H2)。氢气是由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气体之一。氢气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氢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反应性。由于其原子序数较小,氢很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H+)。这使得氢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能参与化学反应。
除了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外,氢还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它是细胞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参与了能量转换和物质合成等过程。在人体中,氢以水和食物的形式存在,对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还在化学反应和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氢的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