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飞魄散,魂飞魄散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8 23:22:02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魂飞魄散是什么意思?魂飞魄散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魂飞魄散】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魂飞魄散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魂飞魄散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正音] 散;不能读作“sǎn”。
[辨形] 散;不能写作“撒”。
[近义] 魂不附体 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反义] 处之泰然 泰然自若 镇定自若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魂不附体”(442页)。
[例句] 困守在南京的国民党军队的官兵;一听到长江失守的消息;就~地丢下武器逃跑了。
[英译] 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百科解释如下:
魂飞魄散是网易公司独立开发并运营的网络游戏《梦幻西游》中阴曹地府门派的独门绝技。成语魂飞魄散更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目录 ? 1 成语魂飞魄散
? 2《梦幻西游》中的魂飞魄散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1 成语魂飞魄散[回目录]   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 释 :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 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用 法 :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示 例 : 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近义词 : 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魄散魂飘
  反义词 : 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故 事 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
2《梦幻西游》中的魂飞魄散[回目录]   梦幻西游中阴曹地府门
游戏截图
游戏截图
派技能
  功效:使用后有一定几率驱散目标因门派法术获得的所有良性状态(变身除外)。
  使用条件:“六道轮回”技能达到50级
  消耗:40点魔法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82322.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65014.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魂飞魄散的意思


1、魂飞魄散,汉语成语,拼音是hún fēi pò sàn,意思是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近义词: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3、反义词: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4、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怎么读?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简 拼:hfps

成语解释: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成语例句: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

繁体写法:魂飞魄散

注音: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ㄢˋ

魂飞魄散的近义词: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躯体 ∶形容因惊吓而极度恐惧使小生魂不附体。元· 乔吉《金钱记》

魂不守舍 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也形容惊恐万分他终日昏昏沉沉,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形容心神不安、惊慌失措的样子他失魂落魄地推开自家的院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魂飞魄散的反义词:处之泰然 胸怀豁达,身处艰危或逆境不以为然

泰然自若 形容在使人十分为难的或烦乱的情况下表现得沉着冷静和镇定表现出自制或泰然自若,这是他或她一贯注意举止

镇定自若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表面上都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俄语翻译:смертéльно напуганный

成语谜语:灵魂消失

读音注意:散,不能读作“sǎn”。

写法注意:散,不能写作“撒”。

魂飞魄散的解释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 惊恐 万分, 极端 害怕 。 成语出处: 《 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成语例句: 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 魂飞魄散 。 繁体写法: 魂飞魄散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ㄢˋ 魂飞魄散的近义词: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躯体 ∶形容因惊吓而极度恐惧使小生魂不附体。元· 乔吉《金钱记》 魂不守舍 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也形容惊恐万分他终日昏昏沉沉,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形容心神不安、惊慌失措的样子他失魂落魄地推开自家的院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魂飞魄散的反义词: 处之泰然 胸怀豁达,身处艰危或逆境不以为然 泰然自若 形容在使人十分为难的或烦乱的情况下表现得沉着冷静和镇定表现出自制或泰然自若,这是他或她一贯注意举止 镇定自若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表面上都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俄语翻译: смертéльно напуганный 成语谜语: 灵魂消失 读音注意: 散,不能读作“sǎn”。 写法注意: 散,不能写作“撒”。

什么魂魄散成语

  鬼鬼祟祟、龙鬼蛇神、鬼出神入、闲神野鬼、神机鬼械、神焦鬼烂、牛鬼蛇神
  鬼吒狼嚎、神号鬼泣、弄鬼掉猴、神眉鬼眼、神头鬼脸、蛇神牛鬼、弄鬼妆幺
  神鬼不测、神藏鬼伏、神眉鬼道、五鬼闹判、百鬼众魅、鬼神莫测、神哗鬼叫
  鬼功神力、孤魂野鬼、惊神泣鬼、鬼哭神愁、神牵鬼制、贼头鬼脑、鬼头鬼脑
  鬼哭狼嚎、神工鬼力、鬼出神入、鬼神不测、闲神野鬼、神机鬼械、鬼哭神嚎
  鬼泣神号、鬼吒狼嚎、疑神疑鬼、神出鬼入、神鬼不测、神眉鬼道、百鬼众魅
  神差鬼遣、鬼头滑脑、疑鬼疑神、神头鬼面、鬼哭粟飞、拜鬼求神、神号鬼哭
  鬼哭天愁、神工鬼力、鬼泣神嚎、鬼话连篇、怀着鬼胎、鬼形怪状、瞒神弄鬼
  弄神弄鬼、鬼斧神工、狼号鬼哭、引鬼上门、神差鬼使、鬼瞰其室、神输鬼运
  枭蛇鬼怪、鬼哭神惊、鬼出电入、牵鬼上剑、神施鬼设、心怀鬼胎、鬼瞰高明
  白日见鬼、弄鬼弄神、描神画鬼、蛇盘鬼附、鬼哭狼嗥、做鬼做神、神鬼莫测
  鬼魅伎俩、鬼使神差、杯蛇鬼车、神嚎鬼哭、若敖之鬼、鬼设神使、做神做鬼
  若敖鬼馁、三尸五鬼、鬼蜮技俩、疑神见鬼、鬼抓狼嚎、鬼蜮伎俩、神使鬼差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解释】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补语。
【正音】散;不能读作“sǎn”。
【辨形】散;不能写作“撒”。
【近义词】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反义词】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例句】困守在南京的国民党军队的官兵;一听到长江失守的消息;就~地丢下武器逃跑了。
【英译】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读音】:hun fēi po san 【近义词】:魂不附体 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反义词】:处之泰然 泰然自若 【例句】: 1.她被吓得魂飞魄散。 2.那响声吓得魂飞魄散。 3.我们要让你妈妈吓得魂飞魄散。 4.报上的消息惊得他魂飞魄散。 5.他能主宰我们应付不了的局面,甚至能驱跑令人魂飞魄散的恐惧。 6.魂飞魄散的妇女和孩子被迫卷曲躲藏在黑暗的角落里。 7.魂飞魄散的美国人计算了一下,阿富汗只有100名基地组织成员,巴基斯坦有300名,而aqap则有好几百名。 8.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 9.我转过身去,又一排巨浪迎头向我们扑过来,我以为这一下子多半要给淹死了,不由魂飞魄散地瞅著那可怕的大浪。 10.我总是认为在人类的本性中对于那些把我们吓得魂飞魄散的事情有一种原始的强大吸引力,只不过有人突出一些,有人不太突出而已。 11.夜半那突如其来的一声尖叫把我给吓得魂飞魄散。 12.把他们吓得魂飞魄散;把他痛打一顿。 13.有时你努力的伸出手来,疤上加疤;有时吓得你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

1、魂飞魄散,汉语成语,拼音是hún fēi pò sàn,意思是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近义词: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3、反义词: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4、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

问题一:魂飞魄散是什么意思 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 释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 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示 例 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近义词 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魄散魂飘
反义词 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故 事 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

问题二:魂飞魄散意思是什么 魂飞魄散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问题三:魂飞魄散是什么意思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问题四:魂飞魄散是什么意思 受惊担怕,吓得半死。

问题五:魂飞魄散>魂飞魄散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死后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húnfēipòsàn)  解释: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示例: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近义词: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魄散魂飘  反义词: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故事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魂魄  人类臆想中的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

问题六:魂飞魄散的意思是什么 佛教否认灵魂说,认为无有一物从前生转至后世,惟有业果相续。但后世的生命并非另一个人,有断灭见的不妨认为还是那个“我”,因为在表象上与灵魂转世很近似。..

问题七:什么叫魂飞魄散啊? 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 释 :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 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用 法 :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示 例 : 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近义词 : 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魄散魂飘
反义词 : 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故 事 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魂魄   人类臆想中的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川,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

问题八:魂飞魄散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正音]??散;不能读作“sǎn”。
[辨形]??散;不能写作“撒”。
[近义]???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反义]???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补语。
[结构]??联合式。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

魂飞魄散,汉语成语,拼音是húnfēipòsàn,意思是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引证解释:
1、魂魄离体。比喻死亡。
《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2、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吓得庞统魂飞魄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那小丫头已经吓的魂飞魄散,哭著,只管碰头求饶。”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