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求一份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 2、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 3、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含思考题
- 4、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中为什么伏安特性曲线“突然”变的水平?
- 5、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电压为负怎么画图
- 6、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量的测定误差分析
- 7、中南大学声光效应实验报告
- 8、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误差有哪些
- 9、谁能提供一份大学光电效应实验的数据
- 10、急求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等倾干涉,激光琴,红外接收演示,液晶光电效应,热磁轮的都可以
求一份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实验目的1、了解光电效应及其规律,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物理意义。2、 用减速电位测量光电子初动能,求普朗克常数。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金属在光的照射下释放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概念”,每一个光子具有能量 ,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其能量被电子吸收,一部分耗于电子的逸出功 ,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呈线性关系,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任何金属都存在一截止频率 , , 又称红限,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 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都不产生光电效应。此外,光电流大小(即电子数目)只决定于光的强度。实验内容1. 手动测量光电管的U-I特性曲线。(1)将光源、光电管暗盒、微电流放大器等安放在适当位置,光源与光电管的距离取30~50cm,注意两者光路共轴。暂不接线。接通微电流测量放大器电源,预热10~20分钟,进行微电流测量放大器的调零和校准。方法是:“校准、调零、测量”开关置于“调零校准”档,置“电流调节”开关于短路档,调节“调零”旋钮使电流表指零,然后“电流调节”拨向“校准”,调“校准”旋钮使电流表指100,调零和校准可反复调整,使之都能满足要求。(2)用电缆将光电管阴级K与微电流放大器后面板上的“电流输入”相连,用双芯导线将光电管阳极与地连接到后面板的“电压输出”插座上。点亮汞灯。(3) 测量光电管的暗电流.用遮光罩盖住光电管暗盒窗口,将“调零、校准、测量”开关置于“测量”,测量放大器的电压选择置于“直流”,电流调节置 或 ,旋动“电压调节”旋钮,读出-3~+3V间若干电压下相应的电流值,即光电管暗电流。(4)测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时光电管的U-I特性曲线。取下遮光罩,换上滤色片,从-3V开始逐步改变光电管阳极电压,记录相应的光电流。逐次换上5个滤色片,测出不同波长下的U-I曲线,在电流变化明显的地方多测几点,以便准确定出 。2. 用X-Y函数记录仪自动描绘U-I特性曲线。将记录仪的X、Y输入分别与微电流放大器后面板上的X、Y输出相连,将“X量程”置100mV/cm,“Y量程”置1mV/cm,保持手动测试时的实验条件,每换上一个滤色片后,将放大器的“电压选择”开关置“扫描”,自动描绘U-I特性曲线。自动记录时必须密切注视记录笔的移动情况,及时关掉“Y输入”开关或者令记录笔抬起,以免记录仪过载。3. 用微机测绘U-I特性曲线,并求普朗克常数。、(1)在微机的ISA总线插槽上插入PC-XY接口卡,安装电脑X-Y记录仪软件和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软件。(2)用多芯接口电缆将测量放大器后面板PX-XY接口输出与微机PC-XY接口卡相连。(3)参照GD-Ⅳ微机光电效应实验仪使用说明书附录进行X、Y调零,用电脑X-Y记录仪软件采集5种波长下的U-I特性曲线存成数拓文件(.XYD)。(4)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分析软件,测量普朗克常数,并计算实验误差(相对h的公认值),并打印。软件使用方法可参看该软件的“在线帮助”或者仪器使用说明书。 注意事项1. 微机PC-XY接口卡上一定不要接其他外设,否则会损坏主机和外设。2.汞灯熄掉后要等几分钟才能再点燃,所以一般不要轻易关汞灯。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入射光频率v和对应反向截止电压u0后,由 ekm=e*
u0 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h
v
=ekm+w (w是阴极材料的逸出功)得
u0=(h
/
e)v-(w
/
e)
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测得不同的反向截止电压。
上式中,u0作为因变量,v作为自变量,画出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就等于(h
/
e),e是电子电量(已知),在直线上求得斜率后,就能求得普朗克常量h
了。
http://jxzy.ustc.edu.cn/otheradmin/report/Directory/1%E7%BA%A7_1%E7%BB%84/PB05007204_%E5%85%89%E7%94%B5%E6%95%88%E5%BA%94%E6%B3%95%E6%B5%8B%E9%87%8F%E6%99%AE%E9%83%8E%E5%85%8B%E5%B8%B8%E6%95%B0_2006522133646.doc
刚找的,希望还能帮到你.
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含思考题
答:光电效应实验思考题1什么是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变致电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 Phot cel ectric effect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阻挡层光电效应,又称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只要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极限频率,受光照射的金属表面立即就会逸出光电子,发生光电效应。当在金属外面加一个闭合电路,加上正向电源,这些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
便形成所谓的光电流。在入射光一定时,增大光电管两极的正向电压,提高光电子的动能,光电流会随之増大。但光电流不会无限增大,要受到光电子数量的约束,有一个最大值,这个值叫饱和电流。所以,当入射光强度塔大时,根据光子假设,入射光的强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中为什么伏安特性曲线“突然”变的水平?
1、曲线突然变得水平是因为微电流测量仪超量程了。
2、增长到达到平衡时变化那么快,过度过程极短是因为光电流的变化与电压成指数函数关系。
因为光频率和光强度都保持不变的时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是不变的。因此当电压加到一定程度时候,所有的光电子都顺利到达阳极,从而形成了饱和电流。如果此时再增加电压,则不会有新的电子产生,也不会有更多的电子到达阳极,所以电流不再变化,曲线呈现为平行于U轴的样子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电压为负怎么画图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电压为负,可以将图的坐标轴倒过来,或者是将负数取绝对值,把负数变成正数
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量的测定误差分析
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量的测定误差分析如下: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是目前各高校必开的近代物理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方程以及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和能量交换量子化的规律。
分析利用光电效应实验仪,采用零电流法测量不同频率入射光对应的截止电压,并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普朗克常数。从实验仪器自身、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做电磁波实验时意外地观察到了光电效应现象,即物质主要是金属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的现象。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光量子理论,并给出了光电效应扰慧方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全部实验规律。
目前人们已经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制成了光电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光电元器件,并且还在不断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因此光电效应实验和光量子论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光电效应发现规律:
1、每一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时都存在一极限频率(或称截止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一临界值。相应的波长被称做极限波长(或称红限波长)。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多强的光都无法使电子逸出。
2、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
3、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实验发现,即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响应时间不超过十的颂蔽负九次方秒。
4、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强弱,即只影响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在光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即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一定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目越多。
中南大学声光效应实验报告
我也想要。
呵呵,应该只有你们专业的人那有~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数据处理样板)
一、数据记录及处理
入射光波长 测量次数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66nm Ui(V)
Ii(×10-11A)
405nm Ui(V)
Ii(×10-11A)
436nm Ui(V)
Ii(×10-11A)
546nm Ui(V)
Ii(×10-11A)
577nm Ui(V)
Ii(×10-11A)
二、在坐标纸上作五条伏安特性曲线图I-U,并从图中确定各自的截止电压UC值:
入射光波长(nm) 366 405 436 546 577
入射光频率υ(×1014Hz) 8.20 7.41 6.88 5.49 5.20
截止电压UC(V)
三、作UC-υ曲线图
四、从UC-υ曲线图中任取两点A、B,求出直线斜率k、普朗克常数h和 :
; (J?s);
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误差有哪些
实验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色光不够严格以及阴极光电流的遏止电势差的确定。
2、光电管的阳极光电流和光电流的暗电流因素。
扩展资料
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的实验中如何避免误差:
1、在实验中主要通过分析阳极电流和暗电流的特点(阳极光电流在反向区域几乎呈饱和状态,而暗电流很小,且电流随电压线性变化,他们均对阴极光电流在Uc显著拐弯的性质无影响),通过对实际光电流的测定,找到曲线拐点的方法来精确求得Uc。
2、单色光的获得尽可能用精确度高的单色仪获得,而不用滤片的方法获得。
3、尽量减小反射到阳极的散射光,适当提高光电管的真空度以及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减小暗电流的大小。
(1)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2mvv=hv-Wk
式中m为电子质量,v为光电子的最大速度,Wk为该金属的逸出功,它的大小与入射光频率v无关,只决定于金属本身的属性.
一束频率为v的单色光入射在真空光电管的光阴极K上.在光电管的收集极(阳板)C和光阴极K之间外加一反向电压,使得C、K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光阴极中逸出的光电子起着阻挡它们到达收集极的作用(减速作用).随着两极间负电压的逐渐增大,到达收集极的光电子,亦即流过微电流计G的光电流将逐渐减小.当U=Uo`时,光电流将为零.此时逸出金属表面的光电子全部不能到达收集极.Uo`称为外加遏止电势差.
(2)由于光电管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及电极结构上的种种原因,在产生阴极光电流的同时,还伴随着下列两个主要物理过程:
反向电流,光电管制作过程中,工艺上很难做到阳极不被阴极材料所沾染,而且这种沾染在光电管使用过程中还会日趋严重.所以当光射到阳极C上或阴极K漫反射到阳极C上,致使阳级C也发射光电子,而外电场对这些光电子却是一个加速场,因此它们很容易到达阴极而形成反向电流.
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当光电管不受任何光照射时,在外加电压下光电管仍有微弱电流流过,称为光电管的暗电流.其原因主要是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所致.本底电流是因为室内各种漫反射光射入光电管所致.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均使光电流不可能降为零,且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光电管的暗特性.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实测电流实际上是阴极光电流、阳极光电子形成的反向电流及暗电流的代数和.
四、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为:
1.反向电流的作用造成误差.
2.暗电流和本地电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暗电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所致,本地电流是因为室内各种漫反射光射入光电管所致,暗电流和本底电流使光电流不可能降为零,形成光电管的暗特性.
四、实验方案
(1) 打开汞灯和微电流测试仪,均遇热20分钟左右进行测量.
(2) 调节光电管前后位置,尽量缩小入射光的光斑,以减少杂散光的影响.
(3)调节光电管上下左右的位置,使入射光照到阴极圈的中间,以免入射光直接照到阳极面产生强大的反向电流.
(3) 调好微电流测试仪.
(4) 将波长选择盘转到遮光位置,转动“电压调节旋钮”旋钮,从-2至0v之间,每隔0.2v记一次想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作出暗电流特性曲线.
(5) 将波长选择盘转到365nm位置,从-2v开始测,转动加速电压调节旋钮,每隔0.1v记一次相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直到“微电流指示”数字表接近满度为止.然后作光电流特性曲线.找出光电流特性曲线与暗电流特性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电势差Uo`.
(6) 将波长选择旋钮分别转到405nm、436nm、546nm、577nm位置,按上述同样的方法作出各单色光对应的光电流特性曲线,及所对应的Uo`.
(7) 利用上面测得的数据,作Uo'——v图线,求h出,并与公认值比较.
五、讨论与分析
(1) 汞灯需冷却后再启动,否则会影响其寿命;
(2) 光电管应保存在暗箱内,实验时也应尽量减少光照,故实验不读数时应将波长选择旋钮转到暗的位置.
实验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色光不够严格以及阴极光电流的遏止电势差的确定。
2、光电管的阳极光电流和光电流的暗电流因素。
扩展资料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普朗克常量的测量方法;
3、掌握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和光电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ZKY-GD-4 智能光电效应实验仪(包括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和智能实验仪)。
利用光电管制成的光控制电器,可以用于自动控制,如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等。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光照在光电管上时,光电管电路中产生电光流,经过放大器放大,使电磁铁M磁化,而把衔铁N吸住,当光电管上没有光照时,光电管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磁铁M就自动控制,利用光电效应还可测量一些转动物体的转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电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朗克常量
谁能提供一份大学光电效应实验的数据
电压分别为 -1,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365nm电流为 1.3,29.5,44.2,55.9,66.2,76.5,85.3,92.4,98.4,103.6,107
436nm电流为 0.7,3.0, 4.1 ,5.0 ,5.6 ,6.1, 6.4, 6.8, 7.0, 7.2, 7.4
577nm电流为 0.9,15.3,22.0,26.9,32.2,37.2,41.2,44.2,46.4,48.3,50
这是自己做的仅供参考
急求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等倾干涉,激光琴,红外接收演示,液晶光电效应,热磁轮的都可以
实验报告23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
2、 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
3、 观察光的等倾干涉现象并掌握波长的方法;
4、 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 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扩束透镜、迈克尔逊干涉仪
三 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系统如图。它由分光板G、补偿板H、定反射镜M1和动反射镜M2组成。M1和M2互相垂直,分光板和补偿板是一对材料和外型完全相同的平板光学玻璃,它们相互平行并分别和M1、、M2成大致45度夹角,分光板的次数不同引起的光程差。来自点光源(或扩展光源)的光,入射到分光板上,分为强度相同的光线“1”和光线“2”的相干光,并分别由M1和M2反射后投射到光屏上(对于扩展光源用眼睛正对着观察)产生干涉现象。由于M1和M2垂直,可以等价地看成M2的虚象和M1形成一个厚度d为的空气隙,d的大小随M2的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两光线的光程差可由下式确定:
(1)
式中iˊ为光线“1”对M2的入射角。当d一定时,Δ由iˊ确定,iˊ相同的方向上光程差相等,形成了等倾干涉条纹。且满足:
k=0、1、2、3…… (2)
呈亮条纹:
k=0、1、2、3…… (3)
呈暗条纹。条纹呈明暗相间的同心环,这和牛顿环干涉条纹相似,但不同的是本同心环外侧干涉级别低,越靠圆心干涉级别越高。圆心干涉级别最高。现分析一下(2)式。对于第级亮条纹,有:
(4)
当d增大时,为了保证(4)式仍成立ik‘必须也增大,即k级亮条纹往外扩大,反之,减小时,ik‘也必须减小,k级亮条纹往内缩小。特别地考虑iˊ=0(即圆心)处。满足:
(5)
时为亮条纹。那么,d增大时,中心亮条纹的级别K增大,中心往外冒出亮条纹,d减小时,中心亮条纹级别减小,亮条纹往中心收进。每当d改变 时,中心处就冒出或收进一个干涉条纹。当d改变 时,中心处就冒出或收进n个干涉条纹。根据这种现象,可以测定光波波长。
假设动镜M2原在位置D1上,现移动M2的位置,同时观察并计算中心亮条纹冒出或收进的数目,当M2移至位置D2时,相应地冒出或收进的亮条纹数目N。就有:
(6)
四、实验步骤
1、 移开扩束透镜,打开激光器电源使出射激光,调节激光方向使入射光与反射光重合。
2、 观察由M1和M2反射到屏上或墙上的两组光点,反复调节背面三个螺丝,使M1反射的光点和M2反射的光点一一对应重合。
3、 把扩束透镜置于激光束中使激光扩束后投射到分光板上,调节光照位置直到观察到屏上有同心圆。
4、 转动微动手轮观察干涉图样的变化情况,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观察干涉图样中心冒出或收入的情况。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N DN(mm) M DM(mm) DM-DN(mm)
10 44.99455 410 44.86692 0.12763
60 44.97835 460 44.85109 0.12726
110 44.96242 510 44.83525 0.12713
160 44.94655 560 44.81958 0.12697
210 44.93072 610 44.80370 0.12702
260 44.91450 660 44.78765 0.12685
310 44.89865 710 44.77175 0.12690
360 44.88280 760 44.75585 0.12695
;S=2.384×10-4 ; SC8=4.44×10-4
经查0.12763是坏值,剔除它;
重新算平均值:
;S‘=1.31×10-4; S‘C7=2.36×10-4
经查0.12726是坏值,剔除它;
重新算平均值:
; S″=8.93×10-5;S″C6=1.6×10-4
无坏值,所以
Δm=0.0001mm ;
六 注意事项
1、 使用干涉仪时不要使工作台震动;
2、 切勿用手或其他物品触摸其光学表面;
3、切勿正对着光学表面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