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
- 2、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 3、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 4、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 5、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啊?
- 6、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 7、“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 8、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言必信,行必果成语造句和典故
- 9、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和解释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
“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后果。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言必行行必果”
一、读音: yán bì xìn xíng bì guǒ
二、释义: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后果。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三、出处: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四、造句:他经常跟我们说,做人要“言必行,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释义: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简直就是个顽固不化的小人。
近义词
言而有信
拼音:yán ér yǒu xìn。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言必行行必果,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1、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
2、示例: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3、用法:作宾语、主语、分句;指言出必行。
扩展资料:近义词: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
1.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2. 【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
反义词:背信弃义[ bèi xìn qì yì ]
1. 【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2.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__然小人哉。”例句: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啊?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原指固执己见,盲目相信自己的言行。后指说话一定要信实,行动一定要果断。也指说话一定要诚实守信,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例句:他这人历来是言必信,行必果,你托他办的事,他既然已经答应了,你就放心吧。
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出必行。
反义词:轻诺寡信、背信弃义、言而无信。
言必信,行必果造句
1、一个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2、他的声明中有一段是值得赞扬的,即他所说“言必信,行必果”的那一段。
3、言必信,行必果,令行禁止,是我们这所学校师生言行的基本准则。
4、如果要取得群众的信任,那就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5、一个领导干部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承诺的事要果断做到。
近义词及解释:
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守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做事做人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反义词及解释:
背信弃义:意思是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多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含言必信,行必果的例句:
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言必信,行必果。
2、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3、言必信,行必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
4、一个领导干部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5、领导如果要取得群众的信任,那就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6、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与言必信,行必果相关的故事:
1、典故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
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2、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梯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意为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
释义 :
1、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2、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与朋友交往,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3、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要让朋友觉得你是个靠得住的人。
历史出处:
《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近义词:
一诺千金
意思是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示例:
夫人而诚,更无食言也者。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说话算话,说到做到,做事认真,做什么事都要有结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言必信,行必果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言必信,行必果】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言必信,行必果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近义] 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信行果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主语、分句;含褒义
[例句]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基本信息
? 成语来源
? 解释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英文解释〗Promise must be kept and action must be resultful.
或 No sooner said than done.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
成语来源[回目录]
原文 《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注释 ①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
②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③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所谓“君子”与“小人”,其实是两个有着多种含意的概念。最早是指等级,后来又指品级。“君子”其实就是“君之 子”。君,可以是国君,也可以是家君。按照宗法制度,只有嫡子,甚至只有嫡长子,才能成为“君”。君的儿子就是“君 子”。“君”和“君子”(君之子)属于“嫡传”,因此也叫“嫡系”,又叫“大宗”。不是“嫡系”的,就叫“小宗”。“大宗”为君,其子为“君子”;“小宗”为臣,其人为“小人”。所以,小人不是坏人,只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小宗之 人”。这是等级。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称不上君子,只能称作普 通人。有智慧的人只做最聪明的,不做“最对的”。
翻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子贡问道:“什么样的人可堪大用?”孔子说:“会做自己厌恶去做的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完成你交给的任务,这种人能大用。”
子贡又问:“那有没有稍差一点的人可以委以重任呢?”孔子说:“真正的能做到孝道,人脉广泛的人,可委以重任”
子贡再问:“那有没有更差一点的人选了?”孔子回答:“说了就一定去实现,做了就一定要做完,固执的坚持自己的一套,这种人有时可以用用”
“那现在政台上的人都算是前面说的那种人呢?”孔子答道:“像普通老百姓似的,哪算得上我前面所提的三种人?”
解释[回目录]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言必信,行必果”,讲到这个话时都言之凿凿。但你读《论语》会发现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评价很低,他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坑)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第十三》”这个小人不是指坏人,而是指境界不高的人,境界不高的人才会这样想问题。
这个地方首先要做个说明,孔子赞成“言而有信”,“言有信”没问题,“行有果”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他反对的不是“言”也不是“信”,不是“行”也不是“果”,反对的是这三个字中间的“必”。“必”就是必然,就是极端。万事万物一旦推到极端那就一定不对,一定有错误了。所以孔子反对的是这个“必”,第一,必是极端。第二,必然和自由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孔子既然崇尚自由,既然他经过一生磨炼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的,那他就一定反对必然。
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这个“必”是不是有问题,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曾到过一个叫蒲的地方,蒲人把孔子给包围了,孔子手下有个弟子叫公良孺,自己带着五辆兵车。古代大夫家里都有兵车,那个兵车不像我们想象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轿子车,是有一整套装备的,有兵器,每个兵车都搭配着很多士兵。公良孺他本是卫国人,孔子到了卫国后,由于他很崇拜孔子就当了孔子的学生。然后老师到哪,他就把他的五辆兵车,相应的士兵都带着。后来孔子出门只要有公良孺在,那就是一个军队。蒲人把他包围了,公良孺说,我也不怕你,我就跟你打。蒲人没想到孔子这么一个学者一个书生,手下竟还有这么多能打仗的,旁边还有个子路,也很厉害。蒲人就害怕了,说我们不打了,我们是不是谈一个条约,只要你们答应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你们走。孔子一听,这不太简单了吗?答应蒲人,我们不到卫国去。对方说,好,你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把包围圈撤了,你们走吧。蒲人把包围圈一撤,孔子自己赶着马车,马上就说,走,我们到卫国去。弟子们都糊涂了,老师啊,不对呀,言必信啊,你刚刚跟别人签的合同还在呢?孔子说‘要盟也,神不听’被逼迫签订的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应,神不听,我们人当然也不听,不算数。
我们想一下,假设这个蒲人威逼着孔子签了这么一个合同,然后孔子就照这么做了,那就不到卫国去,这个事情是不是太荒唐了?假如武力或逼迫都能让人就范,然后还不得不照你这个来,那这个世界是会乱套的。假如你拿着枪顶着我的脑袋说,“你必须答应我,你出门以后必须把某某某给我杀了,然后我就放你”,你说“好,我答应你,出门我就把他杀了。”"行,那我现在把枪暂时收起来。"于是,你就出门就去把某人杀了。这个例子是不是太极端了?的确是极端,为什么极端?因为"必"。“必”在逻辑学上讲叫全称肯定判断或全称否定判断,只要是全称肯定或全称否定,那就不管什么情况都必须如此办理。所以我们从孔子这个例子就可看出来,事情一旦必,那就一定会变得很荒谬。孔子反对的不是“言有信,行有果”,而是反对的是中间的那个“必”字。在这一点上孔子确实比我们高明。我们常讲“言必信,行必果”,说起来容易,一般情况下照这样做也没错,但经不起逻辑的推敲,一推敲就出错了。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6862.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63164.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和解释
言必信,行必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成语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言必信,行必果复句式;作谓语、主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必,不能写作“心”或“毕”。
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信行果
反义词:背信弃义
成语例子: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指说出的事一定足以信任,恩仇必报,快意江湖。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
基本解释
1、信:守信用
2、果:果断,坚决。
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 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 的。
扩展资料:在孔子的心目中,诚信守诺,恒定坚持,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做事不一贯,就很难立身处世,很难成就大事。因此,诚实无欺,有始有终,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子要求弟子们成为管理社会的“士”,而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标准自然就要高一些。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是希望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
中华文化强调“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言必信,行必果
〖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英文解释〗Promise must be kept and action must be resultful.
或 No sooner said than done.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原文
《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
注释
①有耻:孔曰:“有耻者,有所不为。
②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③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所谓“君子”与“小人”,其实是两个有着多种含意的概念。最早是指等级,后来又指品级。“君子”其实就是“君之 子”。君,可以是国君,也可以是家君。按照宗法制度,只有嫡子,甚至只有嫡长子,才能成为“君”。君的儿子就是“君 子”。“君”和“君子”(君之子)属于“嫡传”,因此也叫“嫡系”,又叫“大宗”。不是“嫡系”的,就叫“小宗”。“大宗”为君,其子为“君子”;“小宗”为臣,其人为“小人”。所以,小人不是坏人,只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小宗之 人”。这是等级。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称不上君子,只能称作普 通人。有智慧的人只做最聪明的,不做“最对的”。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成语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成语简拼ybxg
成语注音ㄧㄢˊ ㄅㄧˋ ㄒㄧㄣˋ ,ㄒㄧㄥˊ ㄅㄧˋ ㄍㄨㄛ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主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必,不能写作“心”或“毕”。
近 义 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信行果
反 义 词背信弃义
成语例子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英语翻译true to one's word and firm in one's actions
俄语翻译твёрдо выполнять свои обещáния и действовать решительно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意思及解释: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
出处: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指,出言必不让人怀疑,行为必定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的,就如古代兵符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
扩展资料: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