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哪个是正确的?
- 2、曲径通幽处,,,全诗是什么
- 3、但余钟磬音的上一句
- 4、清晨入古寺的全诗是什么?
- 5、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全诗的意思及出处
- 6、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哪个是正确的?
- 7、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 8、万籁此都寂下一句
- 9、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这首古诗,的解释是什么。
- 10、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的意思
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哪个是正确的?
万籁此俱寂对
? ? 两句都对,版本不同。“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或作“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意思基本相近。
? ??成语“万籁俱寂”的语源,大多引用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写作“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音。”《全唐诗》第一百四十四卷,写作“万籁此都寂"。
? ? 这是唐代诗人常建的诗《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曲径通幽处,,,全诗是什么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作者:常健
一、原文: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扩展资料
一、整体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二、创作背景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常建登山时有感所作。
但余钟磬音的上一句
“但余钟磬音”的上一句是“万籁此都寂”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三、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2、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3、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4、曲径: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5、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6、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7、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竹径”“禅房”都是高洁的事物,“幽”“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抬头仰望寺后的青山在阳光照射下,越发生机勃勃,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走到水潭边,只见潭水清澈,倒映着周围景物和自己的身影,看着水中空明的倒影,心中的一切凡尘杂念顿时消失殆尽。“悦”和“空”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的全诗是什么?
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扩展资料:
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白话释义
白话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
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
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出处: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扩展资料:
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全诗的意思及出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 一作: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余)
唐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写景 咏物译文及注释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哪个是正确的?
“万籁此都寂”和“万籁此俱寂”都正确。
一、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一作:竹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
二、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三、出处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1、《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2、注释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3、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4、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2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
满意回答2010-01-19 20:5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已赞同1867|评论200取消发布求助知友太邪乎了|六级采纳率44%擅长领域:文学地理历史话题法律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谢谢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回答共7条2010-01-19 20:56jiamufang|四级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已赞同13|评论2012-03-01 18:24热心网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6|评论收起2012-12-03 18:02菲儿604|二级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
赞同0|评论2013-01-05 20:191033651935|三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0|评论2012-04-21 09:4258wyn|四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都)寂,惟(但)余钟磬(qìng)音。级
满意回答2010-01-19 20:5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已赞同1867|评论200取消发布求助知友太邪乎了|六级采纳率44%擅长领域:文学地理历史话题法律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谢谢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回答共7条2010-01-19 20:56jiamufang|四级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已赞同13|评论2012-03-01 18:24热心网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6|评论收起2012-12-03 18:02菲儿604|二级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
赞同0|评论2013-01-05 20:191033651935|三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0|评论2012-04-21 09:4258wyn|四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都)寂,惟(但)余钟磬(qìng)音。赞同0|评论
完善我的回答 2012-03-01 18:24热心网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6|评论(4) 2010-01-19 20:56jiamufang|四级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已赞同1867|评论
求助知友太邪乎了|六级采纳率44%擅长领域:文学地理历史话题法律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谢谢
相关内容2009-04-25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急!!! 6502010-05-16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原文 432010-09-08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中的千古名句是那句? 632010-09-24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622008-03-23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中哪句诗表现了曲折每,层次每 17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题破山寺后禅院: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题破山寺后禅院:成...2006-11-24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14912010-12-19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赏析 3102011-04-22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翻译 1742007-12-31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健 赏析 1132009-04-10题破山寺后禅院 的赏析 20更多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的问题>> 2009-09-23求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翻译!!!!! 16452008-10-27题破山寺后禅院 翻译 8412011-12-17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 2072011-04-22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翻译 1742007-09-19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翻译 42更多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的问题>> 2011-01-02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222011-08-27【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正解 52008-03-07《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赏析不对的一项是什麽 192009-01-13语文作业!!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帮我回答…… 612006-12-24题破山寺后禅院含成语的是 1172007-01-0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包含成语的句子? 882007-08-19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成语 92007-11-08题破山寺后禅院里的2个成语是什么 372008-01-0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化简的成语“曲径通幽”所含的哲理 117更多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成语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回答共8条1 分钟前大声道范甘迪|二级满意回答2010-01-19 20:5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已赞同1867|评论200取消发布求助知友太邪乎了|六级采纳率44%擅长领域:文学地理历史话题法律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谢谢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回答共7条2010-01-19 20:56jiamufang|四级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已赞同13|评论2012-03-01 18:24热心网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6|评论收起2012-12-03 18:02菲儿604|二级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
赞同0|评论2013-01-05 20:191033651935|三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0|评论2012-04-21 09:4258wyn|四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都)寂,惟(但)余钟磬(qìng)音。级
满意回答2010-01-19 20:5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已赞同1867|评论200取消发布求助知友太邪乎了|六级采纳率44%擅长领域:文学地理历史话题法律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谢谢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回答共7条2010-01-19 20:56jiamufang|四级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已赞同13|评论2012-03-01 18:24热心网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6|评论收起2012-12-03 18:02菲儿604|二级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
赞同0|评论2013-01-05 20:191033651935|三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0|评论2012-04-21 09:4258wyn|四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都)寂,惟(但)余钟磬(qìng)音。赞同0|评论
完善我的回答 2012-03-01 18:24热心网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6|评论(4) 2010-01-19 20:56jiamufang|四级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赞同0|评论完善我的回答2012-03-01 18:24热心网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赞同6|评论2010-01-19 20:56jiamufang|四级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 百度汉语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 者: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白话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扩展资料: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破山寺后禅院
万籁此都寂下一句
但余钟磬音。根据查询趣历史官网显示,在诗《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这首古诗,的解释是什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词语解释】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1、[曲]:弯折 2、[初日]:早上的太阳。 3、[禅房]:僧人的房舍。 4、[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5、[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6、[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7、[空]:使……空净。 8、[清晨]:早晨的雾。 9、[但余]:“惟闻”。 10、[曲]:一作“竹”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使……高兴 1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7.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曲尺形打击乐器。 译文: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译文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②[禅房]僧人的房舍
③[磬]qìng 和尚念经时敲的乐器
译诗: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
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
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
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
静得没有其他声响,
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主。
(2)清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光。古寺:指破山寺。
(3)初日:初升的太阳。
(4)曲径:弯曲的小路。幽处:幽静的住所。
(5)禅房:即后禅院,僧人的住室。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6)山光: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悦:娱乐。这句是说,鸟儿在初日映照下山上美丽的景色中飞鸣自乐。
(7)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这句是说,恬静清澈的潭影使人万念俱消。
(8)万籁:各种声响。此:此时。
(9):钟、磬(qing庆)寺院中诵经和斋代似是而以敲击发出信号,钟响开始,磬响停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主。
(2)清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光。古寺:指破山寺。
(3)初日:初升的太阳。
(4)曲径:弯曲的小路。幽处:幽静的住所。
(5)禅房:即后禅院,僧人的住室。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6)山光: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悦:娱乐。这句是说,鸟儿在初日映照下山上美丽的景色中飞鸣自乐。
(7)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这句是说,恬静清澈的潭影使人万念俱消。
(8)万籁:各种声响。此:此时。
(9):钟、磬(qing庆)寺院中诵经和斋代似是而以敲击发出信号,钟响开始,磬响停止。
【诗人介绍】
常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今属江苏)尉。一生仕宦颇不得意,终于一尉,遂浪迹山水,最后移家隐居鄂渚。诗也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殷《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并称为“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像《题破山寺后禅院》之类,大概就是旨远兴僻之作。常建的籍贯,《全唐诗》未书,《唐才子传》作长安人。但他的《落第长安》诗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语,则似非长安人。说见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
【鉴赏】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的意思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的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