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危害?
- 2、火山是怎样爆发的简答
- 3、火山喷发的危害
- 4、火山爆发的原因
- 5、火山喷发的步骤怎么做
- 6、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
- 7、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
- 8、中国有火山爆发吗
- 9、火山爆发等级
- 10、火山爆发的原因?
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危害?
火山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其危害主要是因为喷发出的岩浆和火山灰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破坏。
地球上的火山实际上是由于构造板块的运动而导致的。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相互分离或者一个板块下沉时,会引发地壳的变形和岩浆的聚集,从而形成火山喷发口。
岩浆是由地下深处的熔融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它主要由熔融的岩石和气体组成。当岩浆在地壳中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经过一定的压力积累,就会发生火山爆发。
地球的地壳并不是均匀的,存在着许多薄弱的地质构造,比如板块边界、断裂带、火山弧等。火山往往在这些薄弱部位形成,并通过这些部位释放出岩浆和气体。
火山爆发时,喷发口会喷射岩浆、火山灰、烟尘和气体等物质,它们可以高速喷射到空中并向周围扩散。这些物质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大型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甚至更远处的居民被压埋、烧伤或窒息。
火山爆发的注意事项
1、密切关注火山活动:应通过地方政府、气象部门或专业机构发布的火山活动监测报告和预警信息来了解火山的状况。定期关注新闻和公告,确保获取最新的火山活动情况。
2、遵守当地政府的指示:在火山喷发威胁的地区,务必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发布的撤离指示和其他安全措施。不要忽视警告信号,及时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3、保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对于位于火山附近的建筑物,应确保其具备抗震和耐火的结构能力。及早进行建筑物的评估和加固,以提高其抵御火山爆发带来的威胁的能力。
4、避免靠近喷发口和熔岩流:绝对不要接近喷发口和熔岩流。火山岩浆和气体具有高温并且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容易造成灼伤和窒息危险。遵循警方和救援人员的指示,尽量向远离火山爆发区域撤离。
5、防范火山灰和火山烟尘: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和烟尘,对呼吸道和眼睛有害。应佩戴口罩、遮挡鼻子和口腔,并尽量待在室内以减少暴露。保持空气清新,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关闭门窗和空调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火山爆发
火山是怎样爆发的简答
火山是怎样爆发的简答: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压力导致的。地壳内部的岩浆随着地壳的变化而被抬升,从而形成火山。
拓展资料:
当岩浆从地壳中抬升到表面时,岩浆的温度和压力会急剧下降,这时岩浆就会爆发,形成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也可以由外力引起,比如地震、地壳移动、冰川消融等,这些都会对地壳造成压力,从而导致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也可以由内力引起,比如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地壳的变形,从而使岩浆抬升,最终形成火山爆发。当岩浆抬升到地表时,它会排出大量的火山灰、岩浆和溶解物,从而形成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会产生火山灰、火山熔岩和火焰,以及大量的热气,这些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火山爆发也会导致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从而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火山爆发也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影响,比如火山灰和火山熔岩可以丰富土壤,从而使农作物更加肥沃。
火山爆发特征:
火山爆发一般呈圆锥状、圆柱状、扇形或蘑菇状,由于空气压力降低和水汽凝结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火山爆发时,还会伴有雷声、闪电、地震等现象。
火山爆发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有些火山爆发很猛烈,但很短暂,如普林尼式爆发;有些火山爆发很温和,但很持久,如夏威夷式爆发。火山爆发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受到岩浆的成分、粘度、温度、气体含量、压力、通道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火山爆发的影响范围不同,有些火山爆发只影响局部地区,如火山渣锥;有些火山爆发影响全球气候,如超级火山。火山爆发的影响范围受到喷出物质的量、高度、速度、方向、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这些熔融物质称为岩浆,它们通常位于地球的地幔或地壳中。当岩浆到达地表或海底时,就会形成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时,除了岩浆外,还会喷出气体、灰尘、碎屑等物质,形成壮观的火山柱或熔岩流。
火山喷发的危害
火山喷发的危害有:影响全球气候、破坏环境、引发海啸、引发地震、空气污染。
1、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
2、破坏环境: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会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3、引发海啸:海底火山喷发会引发大海啸,对海岸线附近的居民造成威胁。
4、引发地震:陆地火山喷发流动的火山熔岩流能焚毁一切,不仅能改变地形和地貌,还能引发地震,及其他次生灾害。
5、空气污染: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氮气、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会影响空气质量。
降低火山喷发的危害的方法
1、建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火山的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火山活动,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火山喷发带来的损失。
2、疏散人群:在火山喷发前,及时疏散附近居民,避免因火山喷发而造成人员伤亡。
3、应用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如卫星监测、地质调查等手段,加强对火山的监测和预测,及时掌握火山活动的信息。
4、采取防护措施:在火山喷发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护目镜等,以减少火山灰、气体等对人体的危害。
5、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火山活动规律,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火山灾害。
火山爆发的原因
火山爆发的原因:
1、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
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到一起并在地球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者薄弱的地方冲出地壳,造成火山爆发。
2、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在板块间的俯冲带或碰撞带,由于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温,一些含水矿物的脱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点,这时也会形成岩浆囊,从而引发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的危害:
1、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
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
此外,它们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2、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像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火山喷发的步骤怎么做
火山喷发的步骤是岩浆形成、岩浆上升、岩浆喷发、火山灰和烟尘扩散、火山喷发结束。
1、岩浆形成:在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这个区域内存在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
2、岩浆上升: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造成地壳上的断裂带,也就是火山通道。在极大压力下,岩浆会沿着火山通道从最薄弱的地方上升。
3、岩浆喷发:当岩浆上升到离地表较近的地方,压力逐渐减小。在某些条件下,如地震、岩浆压力增大等,岩浆会冲破地壳,从火山口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4、火山灰和烟尘扩散: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火山灰和烟尘随着气体喷射到大气中,形成火山灰云。这些火山灰云会扩散到周围地区,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
5、火山喷发结束: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逐渐减少,喷发速度减缓,直至停止。火山口逐渐冷却,形成火山口湖或火山地貌。
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
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有:影响全球气候、引发海啸等等。
1、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灰和悬浮颗粒会上升至平流层。而由于平流层空气稀薄、水汽很少,因此火山灰和悬浮颗粒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净化。
之后,在同温层气流推动下,这些火山灰与悬浮颗粒会慢慢蔓延至世界各地,遮挡住太阳光,导致全球气候出现异常,而全球近两年的气温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2、引发海啸
海底火山喷发会引发大海啸,对海岸线附近的居民造成威胁。
火山爆发的原因:
1、板块相互作用
火山喷发的成因之一是板块相互作用。在板块的俯冲带或碰撞带,由于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温,一些含水矿物的脱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点,这时也会形成岩浆囊,从而引发火山活动。板块不断运动,岩浆也随之进入地壳之中,当岩浆与地壳岩石接触,岩浆的热量和高温即可引发火山喷发。
2、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
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是地球内部热能的体现。
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
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岩浆、烟尘和火山灰,这些物质会污染空气,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火山灰还会对农田和水源造成污染,对农作物和饮用水供应产生影响。2. 火山喷发时会伴随着火山喷发物和高温气体的喷射,这些物质具有破坏性,能够摧毁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此外,火山喷发还会引发火山爆炸和火山崩塌,造成地震和土地滑坡等次生灾害。3. 火山喷发还会引发火山雨、火山泥流和火山碎屑流等自然灾害。火山雨是指火山喷发时火山灰与雨水混合形成的酸性降水,对土壤和水域造成污染。火山泥流和火山碎屑流是指火山口附近的山体松散物质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流动,能够迅速灭绝生命和破坏居民区域。4. 火山喷发还会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气体和颗粒物能够遮蔽太阳光,导致地球气温下降,对全球气候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此外,火山喷发还能够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形成酸性雨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火山喷发不仅对周围地区的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威胁,还可能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有火山爆发吗
中国曾经有过火山爆发。
中国是世界上多火山国家之一,比较知名的火山是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其在300年前的1719~1721年还出现过大规模的爆发。
还有云南腾冲的火山区,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还在1609年记录了这里的黄莺山火山的爆发;我国新疆还有阿什库勒火山群,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5月27日还曾喷发过。
1916年和1927年,台湾东部海区的海底火山先后爆发过两次,呈现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951年5月,新疆于田以南昆仑山中部有一座火山爆发,当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岩块飞腾,轰鸣如雷,整整持续了好几个昼夜,堆起了一座145米高的锥状体;至于台湾北部海拔1130米的活火山-七星山,迄今还在喷发着大量硫磺热气。
中国3大火山区
1、东北环蒙古高原火山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晋北等地,已发现的斯火山锥数目较多,仅山西大同地区就有20余座。著名的火山有机磷的长白山和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火山群,皆为全新世以来有过喷发的休眠火山。
2、西南青藏高原火山区
主要包括新疆南部昆仑山、西藏、原南等。著名的火山主要有云南的腾冲西面火山群。
3、东部环太平洋西岸火山区
北起长白山,经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雷州半岛等地向南一直到海南岛,成为环太平洋火山链的一部分。著名的火山有海南的马鞍岭—雷虎岭休眠火山群。
火山爆发等级
爆炸性喷发的火山VEI从1到8,每增加1个单位,其释放的能量就增加1个量级,喷发周期也相应延长。VEI-1火山喷发其喷发体积大约为000001~0.001立方千米、喷发柱的高度在0.1~1千米。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ExplosivityIndex)简称VEI)是1982年由火山学家提出的以喷出物体积与喷发柱高度来衡量火山爆发强烈程度的量表。这是一类经常小规模喷发的火山,如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火山几乎每隔几分钟就响起一阵轰隆声,随即喷出烟柱、蒸汽和碎屑,升到数百米的高空,以至于这里已成为吸弓游人的“景点”。虽然是最小一级的火山喷发,但是他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相当于地震6.6级。
火山爆发等级是用来衡量火山爆发强度的指标,通常用火山爆发指数(VEI)来表示。火山爆发指数从1级到8级,等级越高表示火山爆发威力越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火山爆发等级和对应的描述:
1级:爆发规模最小,喷出物体积为0.00001~0.001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0.11千米,相当于6.6级地震。
2级:喷出物体积为0.001~0.01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1.5千米,相当于7.2级地震。
3级:喷出物体积为0.01~0.1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3.5千米,相当于7.7级地震。
4级:喷出物体积为0.1~1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7千米,相当于8.2级地震。
5级:喷出物体积为1~5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15千米,相当于8.7级地震。
6级:喷出物体积为5~15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25千米,相当于9.2级地震。
7级:喷出物体积为15~30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35千米,相当于9.7级地震。
8级:喷出物体积为30~50立方千米,喷发柱高度大约为45千米,相当于10.2级地震。
需要注意的是,火山爆发等级只是一个相对的量度,不同火山的爆发等级可能存在差异。此外,火山爆发还会伴随着其他影响,如火山灰、岩浆流、地震等,这些影响也需要考虑在内。
火山爆发的原因?
火山爆发的原因如下:1、火山爆发和地震一样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神奇美丽又壮观。火山可以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2、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摩擦和碰撞形成了局部高温,导致岩石的熔化从而形成岩浆囊,引发火山活动。3、还有就是地球的内部本身就有大量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作用下,一些地壳薄弱的地方就会承受不住岩浆的活动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4、火山爆发所带来的灾害也是非常巨大的,会摧毁大量的土地、动植物等等,但是火山喷发后带来的火山灰又是极佳的天然肥料,利于植物的生长。
火山并非是喷出“火”的山,它喷出的是一种高温粘稠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岩浆。火山爆发时景象异常壮观。平时,死死被地包在地壳里岩浆,由于其温度极高,又承受着地壳的巨大压力,所以一遇地壳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浆就猛烈地冲出地面。
当火山爆发时,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大轰鸣,石块飞腾翻滚,炽热无比的岩浆像条条凶残无比的火龙,从地下喷涌而出,吞噬着周围的一切,霎时间,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有时候,由于火山爆发,还能使平地顷刻间矗立起一座高高的大山,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和科托帕克希山就是这样形成的;有时候,又能在瞬间吞掉整个村庄和城镇。
火山的形成是地表下面,越深的地方,温度就越高,大约在20英里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就会膨胀而需要更多更大的空间。这种被高温熔化的物质便会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当熔岩槽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的压力时,便向外爆发而形成一座火山。
板块学说,就是祸国殃民的学说。
地震,不是板块挤压所形成,它是与化学实验室所看到的化学现象是一样的道理,在化学实验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出现热能与动能,地球内部时刻发生着化学变化,地球内部的化学变化形成巨大热能与动能,导致地震、火山爆发。这是最科学的解答。
首先: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地质学专业术语,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x0d\x0a原因:\x0d\x0a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 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x0d\x0a名称的由来:\x0d\x0a古罗马时期,人们看见火山喷发的现象,便把这种山在燃烧的原因归之为火神武尔卡(Volcano)发怒,于是意大利南部地中海利帕里群岛中的武尔卡诺火山便由此而得名,同时也成为火山一词的英文名称--Volcano。\x0d\x0a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x0d\x0a原生岩浆是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这些物质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浆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壳。\x0d\x0a我们所见到的各类侵入岩,如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等,以及火山喷发出的各类岩浆,它们都是再生岩浆,只是来源深度、通道物质成分及分异程度不同而已。\x0d\x0a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x0d\x0a地球液态层是由原生岩浆经变异形成的再生岩浆组成的——经过温度、成分和物态的改变而形成的。\x0d\x0a火山喷发的类型:\x0d\x0a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x0d\x0a\x0d\x0a裂隙式喷发\x0d\x0a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底部,是海底扩张原因之一。\x0d\x0a\x0d\x0a中心式喷发\x0d\x0a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九种:\x0d\x0a(1)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挥发性成分少,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x0d\x0a爆烈式喷发\x0d\x0a(2)爆裂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一般来说中心式喷发的猛烈程度主要与岩浆的粘稠度及其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关,粘稠度高,挥发性成分多都会导致剧烈的喷发。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导致了熔岩穹丘崩塌,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x0d\x0a(3)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裂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x0d\x0a(4)普林尼式:最强大的一种火山爆发形式,能将火山灰喷洒到45公里以上的高空,然后覆盖大片区域。此种类型以酸性岩浆为主,流动力小,粘度大,但能形成强大的火山碎屑流。以“普林尼”人名而命名,也可叫“维苏威式喷发”。普林尼式火山喷发特征是喷射到平流层的火山气体及火山灰。最特别的是喷发大量的浮岩及非常剧烈的气体爆发。短暂的喷发可以在一天内完结,但也可以长达数日,甚至数月。较长时间的喷发最初是灰云的生成,有时会连同火山碎屑流。可以喷出大量岩浆令火山口崩塌,形成破火山口。细灰可以覆盖很大面积。普林尼式火山喷发一般会有很大的声响,就如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时一样。熔岩一般都是流纹岩及有丰富的硅酸盐。普林尼式火山喷发很少会有玄武岩熔岩,而如今一次有玄武岩熔岩的是1886年的塔拉威拉山喷发。\x0d\x0a(5)武尔卡诺式:能将炙热的岩石和火山灰喷到20公里以上的高空,并落在火山附近,此类喷发与培雷式喷发略像。这种类型喷发比斯通博利式火山熔岩粘度更大,呈熔浆状,喷发较为猛烈。不喷发时在火山口上形成较厚的固结外壳,气体在固结的外壳下聚集,使熔岩柱的上部气体趋于饱和。当压力增大时,发生猛烈的爆炸,有时足以摧毁一部分火山锥,使阻塞物被炸开,一些碎片和熔岩组成的“面包皮状火山弹”和火山渣被一起喷出,同时伴随着含相当数量火山灰的“菜花状”喷发云。\x0d\x0a(6)苏特塞式:火山活动的前半个时期,在浅海海底的一个火山口以反复爆发式喷发为特征,当玄武质岩浆与海水接触时又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细粒物质(火山灰),这种由岩浆-水蒸气、水蒸气-岩浆爆发的类型与陆上的斯通博利型喷发不一样。\x0d\x0a(7)超级武尔卡诺式:和水蒸气爆发一样,几乎是无岩浆物质的爆发式喷发。有的称超火山(日本磐梯山)型爆发。由于喷发只有喷发物质而无熔岩,因此喷发物质是在冷却状态下喷发的,偶尔在炽热状态下喷出。其特点是出现大量的基底火山碎屑,有时可达75%-100%。 超武尔卡诺型喷发出的物质体积大小变化很大,从巨形岩块到火山灰均有。碎屑通常是棱角状和尖棱角状,无火山弹和熔渣。\x0d\x0a(8)超级普林尼式:极为罕见的一种火山爆发形式,规模非常大,喷出的火山灰可以覆盖全球。与普林尼式喷发一样,但是规模是普林尼式的10倍。超级火山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例,黄石火山、多巴火山......\x0d\x0a(9)泛布玄武岩式:泛布玄武岩是对“火山喷发导致整个大陆被熔融岩石覆盖”的一种委婉说法。它们的规模非常庞大,整个国家都将被玄武岩覆盖。跟这个名单上的其他名目不同,以前这种情况发生过,而且它是会反复出现的自然灾害。例,西伯利亚地盾\x0d\x0a自救编辑\x0d\x0a火山爆发会有前兆,比如地表变形,从喷气孔、泉眼等发出奇怪的气体和气味;水位、水温等会异常变化;生物会有异样反映,包括植物褪色、枯死,小动物的行为异常和死亡等。\x0d\x0a一旦发现火山爆发的前兆后,应该尽快选择交通工具尽快离开,逃离过程中要用其它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砸伤。\x0d\x0a当遭遇火山爆发时,我们针对火山喷发的性质应该做出相应的自救反映。\x0d\x0a1,应对熔岩危险: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炽热的熔岩,它会坚持向前推进,直到到达谷底或者最终冷却。它们毁灭所经之处的所有东西。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当看到火山喷出熔岩时,我们可以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x0d\x0a2,应对火山喷射物危险:火山喷射物大小不等,从卵石大小的碎片到大块岩石的热熔岩“炸弹”都有,能扩散到相当大的范围。而火山灰则能覆盖更大的范围,其中一些灰尘能被携至高空,扩散到全世界,进而影响天气情况。如果火山喷发时你正在附近,这时你应该快速逃离,并应戴上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火山喷出的石块等砸伤头部。\x0d\x0a3,应对火山灰灾害: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由岩石、矿物和火山玻璃碎片组成,有很强的刺激性。其重量能使屋顶倒塌。火山灰可窒息庄稼、阻塞交通路线和水道,且伴随有有毒气体,会对肺部产生伤害,特别是对儿童、老人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只有当离火山喷发处很近、气体足够集中时,才能伤害到健康的人。但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硫酸(和别的一些特质)会大面积、大密度产生,会灼伤皮肤、眼睛和粘膜。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避难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清水冲洗眼睛。\x0d\x0a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火山喷发时会有大量气体球状物喷出,这些物质以每小时160千米以上的速度滚下火山。这时,我们可以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x0d\x0a5,如果是驾车逃离,那么一定要注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如果火山的高温岩浆逼近,就要弃车尽快爬到高处躲避岩浆。\x0d\x0a6,,地球上的火山在爆发时,会辐射出大量的强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束,会影响火山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会出现电子钟表的计时误差。这类似于太空辐射的带电粒子对地球空间的电子通讯、电器设备、计时装置等产生的干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火山在爆发过程中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带电粒子飘逸。同时,这些飘逸出的带电粒子又会对电子设备构成磁脉冲干扰。最关键的一环是脉冲磁场在电子设备中可形成较强的感应电荷聚集累加,并可导致电子电路产生非正常状态下的运行错误。\x0d\x0a本章还对预测地震、减少地震,如何开采地震能源等问题作出较深层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