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茂公,瓦岗军里的“道士军师”?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9 23:46:53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徐茂公简介徐茂公是谁徐茂公是怎样的人

徐茂公出生于594年,他本来名为徐世_,字懋功,现在常常写作徐公。徐茂公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作为唐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比作为屹立不倒的长城,那徐茂公与唐朝的开国元祖唐高祖有什么关系,下面就来好好地分析下。徐茂公从小就聪明伶俐,深谙兵法。在初进瓦岗寨的时候,为了能够在众将中脱颖而出,他为翟让献上了一计,这件事让瓦岗寨收获颇丰,不久瓦岗寨士气大增。隋炀帝派遣张须陀攻打瓦岗寨,翟让是一个胆小懦弱之辈,徐茂公劝止他,便自告奋勇与张须陀应战,并把张须陀斩于阵前。因为翟让的软弱,李密后来接替了瓦岗寨首领的位置,后来李密不敌王世充,走投无路的李密归顺了唐朝,而徐茂公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考验。此时的徐茂公实际占领着瓦岗军的旧地,李密既归大唐,这么大一片土地就成了无主之地,换句话说,徐懋功就是这片土地的新主人。显然,他有三种选择:割地称王;降唐;联和其他军阀,但是徐茂公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充分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徐茂公的想法是将他所管辖的土地的详细资料以及其上的军民户口汇总成册,全部交给李密,听从李密发落。李渊规劝徐茂公归降唐朝,兴致勃勃的李渊本来以为徐懋功来献土地,谁知等来等去见到的却是两手空空的使者,难免大失所望。然而,接下来却更令他意外,原来徐茂公不肯贪功自居,不肯败坏主公的名声,于是将一切土地及军民资料献给了李密,准备通过李密之手转献给大唐。李渊实在没想到,在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隋末唐初,竟还有如此高风亮节、不肯落井下石之人,李渊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一个纯臣,还特别赐他李姓,给他加官进爵。这就是李渊与徐茂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贤君配良将。这也是徐茂公第一次和大唐的第一代领导人打交道,的低调、精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巧妙地避免了背主求荣的道德尴尬,同时也打造了自己无欲则刚的大丈夫形象,他以忠于旧主的方式投降大唐,更是巧妙地为自己投降之后预留了宽阔的道德和政治空间,只能说徐茂公拥有超强的政治才能。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密后来反唐,被李渊诛杀掉。这无疑又把徐茂公往火坑里推,要知道,徐茂公的所有资本都来自于对李密的忠心,如今李密叛唐,徐茂公该如何是好?和上次一样,他再次面临两难的抉择。然而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徐茂公上表请求皇上开恩,让他安葬李密。李渊再次感动,破例特许,徐茂公为李密披麻戴孝,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满朝文武都敬佩他忠肝义胆,徐茂公再次将政治包袱改造成了优质政治资产。此后数年间,徐茂公投奔在李世民旗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辅公_诸人,成为大唐一员功勋卓著的战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帝国新一代领导人,徐茂公又作为作战前锋平定了东突厥,安定了北方,扫平薛延陀,开疆拓土,成为了无数人心里的英雄,功高震主的徐茂公和唐太宗李世民又该如何过招?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他和徐茂公的交往也就显得格外细腻。有一天,徐茂公忽然身患重病,御医开出了一个奇怪的药方,其药引居然是胡须灰,李世民毫不犹豫,立即剪掉自己的美髯交于大夫,服药后的徐茂公迅速康复便立即进宫感谢李世民。徐茂公跪地叩首不止,直至前额殷红的鲜血直流,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轻易损伤,更何况是作为天子骄子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叩首至流血岂能表达发自肺腑的感激。李世民说道我这么做都是为江山社稷着想,谁让你那么重要,要感谢就感谢你自己吧!与公与私,李世民的话都堪称一绝,徐茂公的举止如此得体,而李世民的应对也是如此自然天成,这就是高水平的君臣在过招,外人只有欣赏和赞叹的份。然而,精彩还在后面。李世民留徐茂公小酌,三杯两盏淡酒下肚后,借着酒意李世民开始了酒后托孤,徐茂公闻此肺腑之言,大为感动,对于你酒后的信任我当然要感激涕零,以致感激到啮指流血的程度。但是你的托孤是因为饮酒而起,那我也要饮酒而而终,于是就出现了史书中出现的俄大醉,帝亲解衣覆之的情景。显然,徐茂公知道李世民真正的用意,因此,他并没有把皇上酒后的托孤当成可以载入史册的荣耀,随即以自己的大醉来收场。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件事情,为了给性格柔弱的太子李治扫清障碍,李世民将没有任何过错的徐茂公贬为叠州都督,明白其中奥妙的徐茂公二话不说,收拾包袱就往新的工作岗位而去,徐茂公的果断辞行保住了性命,但在李治登基后,徐茂公又被李治召回长安,有了和两代领导人过招的经验,面对乳臭未干的李治,徐茂公应对起来自然轻松自如。可是伴君如伴虎,李治想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遂征求他的意见。徐茂公居然将如此大事比作皇家事,他对李治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他巧妙地让李治从心理上摆脱了元老重臣的围追堵截,顺理成章的帮助了李治,从而让武则天迎来了出头之日,同时也神不知鬼不觉地为李氏王朝敲响了丧钟。在特殊的年代要想活命,就要学会不同的为人处事。徐茂公以聪明对聪明,以机智对机智,从而在险恶的环境下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我们要说徐茂公可以称作天才,是处理君臣关系的天才,追求君臣共生共荣,是一名卓越的政治家。

徐茂公简介徐茂公是谁徐茂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茂公出生于594年。他原名许世杰,字茂公。现在他经常写徐工。徐茂公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唐朝名将,他与李靖并称英国公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一生经历了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深得朝廷的信任和重托,被朝廷比喻为屹立不倒的长城。徐茂公和唐朝的创始人唐高祖是什么关系?这里有个很好的分析。徐茂公很聪明,从小就知道战争的艺术。初入瓦岗村时,为了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为翟让献上一计,让瓦岗村收获颇丰,很快瓦岗村士气大增。杨迪派张须陀去攻打瓦岗寨,而瓦岗寨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徐茂公不听劝,自告奋勇与张须陀作战,将张须陀斩首。因为翟让的软弱,李密后来接任了瓦岗寨首领的位置。后来,李密败给了王,走投无路的李密归顺了唐朝,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考验。此时徐茂公实际上占据了瓦岗军旧地,李密归大唐所有,于是一大片土地成了无主之地。换句话说,徐茂公是这片土地的新主人。显然,他有三种选择:割地称王;唐朝;和其他军阀不同,但徐茂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充分显示了他处理问题的非凡能力。徐茂公的想法是把所辖土地的详细信息和上面的军民户口汇编成册,全部交给李密,听从李密的命令。唐高祖规劝徐茂公向唐朝投降。开朗的唐高祖认为徐茂公会提供土地,但当他等了又等,他看到一个两手空空的信使,他难免失望。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他吃惊。原来,徐茂公不肯以功劳自居,不给主子抹黑,于是把所有的土地和军民物资都献给了李密,准备通过李密之手转让给大唐。唐高祖真的没想到,在隋末唐初,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还有这样堂堂正正,不肯落井下石的人。唐高祖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纯臣”,特赐他姓李,并升了他的职。这就是唐高祖和徐茂公的关系,可以说,一个有道德的人配一个好人。这也是徐茂公第一次和大唐第一代领导人打交道,他的低调和精明都在这里。为了充分展示,他巧妙地通过背主的方式避免了寻求荣耀的道德尴尬,同时又塑造了自己无欲无求的君子形象。他以忠于旧主的姿态臣服于唐朝,臣服后也巧妙地为自己预留了广阔的道德和政治空间。只能说徐茂公有着超强的政治才能。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密后来反叛唐朝,被李渊杀死。这无疑将徐茂公推入了火坑。要知道,徐茂公所有的资本都来自于它对李密的忠诚。现在李密反叛唐朝,徐茂公该怎么办?像上次一样,他再次面临两难的境地。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徐茂公请求皇帝发发慈悲,让他埋葬李密。唐高祖又被感动了,破例一次。徐茂公为李密的戴孝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满清人民都钦佩他的忠诚和勇敢。徐茂公再一次将政治包袱转化为优质的政治资产。随后几年,徐茂公投奔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南征,先后平定王、窦建德、刘黑闼、徐元郎、福贡窟,成为大唐赫赫战功。玄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帝国新一代领袖,而徐茂公作为作战前锋,平定东突,平定北方,消灭薛延陀,开辟新的疆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徐茂公和唐太宗李世民,w李世民不是吃素的,他与徐茂公的关系尤为微妙。一天,徐茂公突然得了重病,医生开了一个奇怪的处方。这种药实际上是胡渣。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立即剪掉了胡须,交给了医生。服药后,徐茂公很快恢复健康,并立即前往皇宫感谢李世民。徐茂公跪下磕头,直到额头被鲜血染红,身体受父母影响,不易受损。更何况,唐太宗的太宗李世民,作为天子,不磕头是表达不出由衷的感激之情的,直到他流血牺牲。李世民说我这样做是为了江山社稷。谁让你如此重要?想谢我就谢自己吧!公私分明,李世民的话是必须的,徐茂公的举止是如此得体,李世民的回应是如此自然。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高层次的君主和大臣都在练兵,外人只有欣赏和佩服。然而,激动人心的时刻还在后头。李世民留在徐茂公喝酒。喝了三杯二两淡酒后,李世民开始酒后托孤。徐茂公被这番肺腑之言深深感动了。当然,我很感激你酒后的信任,以至于感激到“咬破手指流血”的程度。而你的孤儿看护是因为喝酒开始的,所以我也要喝酒结束,于是史书上就出现了“俄国喝醉了,皇帝脱衣”的一幕。显然,徐茂公知道李世民的真正意图。所以他并没有把皇帝的醉酒托孤当成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荣耀,然后以自己的“虚度”收场。于是发生了下面的事情。为了给孱弱的太子李治扫清道路,李世民把没有过错的徐茂公贬为迭州刺史。明白这个秘密的徐茂公什么也没说,收拾好行李,去找新工作了。徐茂公果断的告别救了他一命,但李治登基后,徐茂公又被李治召回长安。有了和两代领导人打交道的经验,徐茂公在和涉世不深的李志打交道时自然游刃有余。但是,伴君如伴虎,李治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就征求他的意见。徐茂公实际上将如此重要的事件比作皇室事件。他对李治说:“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他巧妙地让李治在心理上摆脱了长辈和朝臣的围攻,自然而然地帮助了李治,让武则天迎来了她的出头之日。同时,她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为李王朝敲响了丧钟。如果你想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你必须学会不同的行为。徐茂公通过聪明到聪明,机智到机智,设法在危险的环境中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应该说,徐茂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才,一个处理好君臣关系,追求君臣共生共荣的天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瓦岗军里的“道士军师”?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

唐之交,风起云涌,各路豪杰辈出。这些英雄人物受《隋唐演义》、《唐传奇》等历史小说的影响,往往脱离历史现实,形成特定的艺术形象。比如提到程,就会想到他的三板斧和曾经在瓦岗寨的“魔王”;提到秦国,就会想到“踏黄河两岸,锏击三国六国”。这两个人的历史特点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本文介绍瓦岗军的另一位英雄,徐茂公。在小说和爱情故事中,徐茂公通常是一个拿着羽扇、穿着袈裟的道士。同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五行八卦,懂得行军。他是瓦岗寨的智囊,后来成为唐朝李世民的军事家。然而,在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与道士和军师的形象无关。据史书记载,本名周,字共工。后来,为了方便阅读这篇文章,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徐茂公。徐茂公出生于594年。徐家是山西省高平市的一个大户人家。他的曾祖父徐是北魏的官员,祖父也是北齐太守。因此,徐氏家族先后迁到,和渭南。徐家福有的是,“家财万贯,家仆众多,小米千小时不变。”徐茂公和他的父亲徐盖都是仁人,“扶贫不求亲,求同存异”1961年2月,杨迪皇帝发布圣旨,全国动员军队征集粮食,准备讨伐高句丽。王波领导了山东起义,世界各地的英雄以正义回应。一时间,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其中卫城人翟让也曾率队讨伐隋,17岁投奔翟让。翟让同时听取了“不宜侵掠”的建议,即派兵前往交通便利的宋、郑两县,翟让率领的瓦岗军“公私船劫财物,众兵欢呼”。166年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徐茂公和王伯当劝说翟让优先考虑李密。此后隋朝派王讨伐瓦岗军,“竟以洛水满天下”。李封他为东海县令。当时“河南、山东两省被淹,死了一半”,但隋朝地方官不开仓放粮,导致当地饥荒严重。在徐茂公的建议下,李密派徐茂公“率领五千人从原来的乌鸡河进攻”。当天,瓦岗军攻破溧阳,徐茂公打开粮仓救济灾民。仅仅十天之后,瓦岗军的人数就增加到了20万。当时瓦岗军实力大增,李密自称巩伟,但同时与翟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1967年,瓦岗军出征,李密设宴杀翟让。徐茂公也被叛军砍伤,被王伯当救下。196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死杨迪杨光后,率军北上。李米接受了杨迪的孙子杨栋在洛阳登基的事实,李米也接受了杨栋名义上的官职。与此同时,徐茂公也被任命为右将军。不久,宇文化及下令10多万人围攻溧阳。徐茂公修建了深沟和高垒防御,但宇文化及无法从四面八方进攻这座城市。徐茂公抓住机会挖地,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宇文化及。同年,李密、王决战失败,被迫率残部出逃。当时徐茂公还控制着大片领土,“东临大海,南接大江,西接汝州,北接魏军”。但徐茂公深明大义,没有直接派人给李渊献土。O李米被杀后,徐茂公带领瓦岗寨旧部发丧下葬,朝野交口称赞。此后,徐茂公父子被河北窦建德抓获。“建德以父军为质,使品可复于黎阳”,但徐茂公坚定地属于唐朝。之后跟随平定、窦建德、刘黑闼等北方割据势力,跟随李讨伐南方。李世民即位后,徐茂公被任命为并州总督,镇守北方,抵御突厥。69年,徐茂公和另一个著名的士兵李靖联手打败了土耳其人。他的大酋长带领他的部落进行积累,还了五万多口。67年,徐茂公被任命为英国官员。他当兵16年了,边境很安静。李世民曾经自豪地对人们说:“炀帝没有选择任何人来守卫边境。他为中国建立了夺取政权的长城。”今天,我用这个产品来维护和平。土耳其人不敢南下。长城很远!"公元641年,薛俨陀遭八万人入侵,徐茂公率三千人轻骑“追燕陀于青山,破其名,夺其头,俘五万余人。”就在这时,徐茂公突然染上了急症,医生说用胡子灰可以治愈。李世民得知后,说:“这是从胡子上得来的,是治胡子的良药”。病愈后,徐茂公进宫向他道谢。“第一滴血”,李世民说:“我为国效力,何必谢!”并为徐茂公举行了宴会。席间,李世民请徐茂公保重,并说:“此行不是李米的。”我今天做错什么了吗?"69年,李世民病重,对太子李治说:“我怪你对李记的好。我死的时候,你要给我的仆人打针,就是把你的全部力量给他。”于是徐茂公被贬为迭州刺史。李志刚一即位,就被召回首都,任命为宰相。徐茂公一生病,唐高宗就亲自去看他。68年,75岁的老兵徐茂公率领两万士兵渡过鸭绿江。他和薛等人一起消灭了唐太宗无法控制的高句丽。69年,徐茂公病重。除了皇帝送的药,他拒绝任何治疗。他对家人说:“我来自山东田夫,今年三岁。我80多岁了。我完蛋了!生死为天,你愿不愿意就医而活?”并让“班里玩妓女,屋檐下生孩子”,举办盛大的家宴。酒席结束后,告诉他的哥哥李弼。事实上,他已经知道自己要死了。我担心他家忙得顾不上,就做了这个决定。“我的儿孙们今天会付钱给你,所以要小心。你不按你说的做,你就把钱给那些和你不一样的人,你就急死他们了。”同年12月3日,徐茂公在家中去世,享年76岁。他也是灵岩阁24英雄中的最后一个。后封为邱、扬州刺史,谥号真武,葬于昭陵。并下令将徐茂公的陵墓建成阴山、铁山、五德英山三座山的形状,以记载他破突厥、薛延陀的功绩。根据记录,徐茂公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人。李真的大儿子早年因病去世。后来,李真的儿子徐敬业起来反抗武则天,被杀死,导致徐茂公被追赶。第二个儿子李思雯没有被绑在一起,因为武则天被授予女王的称号,而徐茂公捐了钱。直到705年,唐中宗被恢复,徐茂公才被修复和埋葬。为人友善,多愁善感,喜欢开玩笑,与高继孚、杜、郭小可等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因为将军们也爱他们的士兵,他们每次得到奖励都给下属,每次打胜仗都给下属。后世史家曾评价说:“近代名人,英和魏最好!”

徐茂公简介徐茂公是谁徐茂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茂公是唐朝初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勣,但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改为李勣。
作为一个政治家,徐茂公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的统一战争做出了贡献。在唐朝建立后,他历任多个要职,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才干。他善于协调和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个军事家,徐茂公也颇具战功。他参与了多次战争,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在唐朝对外扩张和对内平叛的过程中,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朝的疆域扩张和统一稳定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个文学家,徐茂公也有不俗的文学造诣。他的诗文作品颇受后人赞誉,展现出他的文化素养和才华。
总的来说,徐茂公是一个多才多艺、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造诣都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他成为唐朝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徐茂公是什么历史人物

徐茂公是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徐茂公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十二月戊申日(669年12月31日),徐茂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唐本草》,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他尚未赴任,正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联同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族,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思摩率部众进入长城,退守朔州(今山西朔县),并派使向唐朝告急。

徐茂公是谁?

李绩叫徐茂公是因为李绩本姓徐,原名世绩,因字懋公,所以也被称为徐茂公。徐世绩十七岁参加翟让起义,后来带队伍投奔李渊,因功被李渊赐姓李氏,徐世绩就成了李世绩。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因为他的特许,李世绩也没有因为避讳而改名。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李世绩才因避讳改名李绩。因此,李绩就是徐茂公。
李绩的生平
公元666年,高句丽国内发生内乱,李治看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进攻高句丽,李勣一路北上,大破高丽军,不久,城内人投降唐军为内应,大开城门,平壤城最终被攻下。自此高句丽被灭,归唐朝统一管辖。李勣回国后不久,因征伐劳累而病重,于公元669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为何被其掘墓戮尸体并灭族?

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的功臣,但是功臣受到的待遇却不尽相同,而且功臣们在生前和死后的待遇也未必都是相同的。今天我们要来说说唐朝时期徐茂公,他是唐朝初期的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地位很高,尤其是他为武则天做过很多事,他死后也是受到了很高的待遇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却被武则天掘墓戮尸,还要被灭族了呢?
1.徐茂公简介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唐本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2.徐茂公有什么荣耀
徐茂公也就是唐代名将李勣,和李靖并称二李,一个出将入相的传奇人物,谋略过人,智勇双全,立三朝而不倒,并且他是有功于武则天的。然而他却有一个喜欢冒险的孙子李敬业,将李勣的生荣死哀毁了个一干二净,仕途不顺的李敬业起兵反武,武则天镇压叛乱,并收回由李勣开始世袭的爵位,并对李勣掘墓砍棺。把李姓也收回了,重新恢复姓徐。
徐世勣在投唐之后被李渊赐了李姓,从此改名为李世勣(后为了避李世民的名讳,去掉了世,下文中一概说李勣),李勣跟随李世民平天下,立下大功,之后又和李靖成为对抗突厥的主要力量。
李勣虽是武将出身,其政治谋略却是很高的,总能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最初,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储,李勣选择中立,谁也不帮,玄武门之变后,李勣仍然受到重用,并继续镇守并州,在637年获封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
649年,李世民去世前夕,为太子李治安排辅政大臣,文官便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武官就是李勣,但李世民知道李治对李勣没有恩惠,怕他会有叛心,便决定将李勣贬官,告诉李治倘若李勣没有犹豫就去赴任,继位后再把他召回来,他必尽忠,倘若他对去外地赴任有怨言,就杀了他。结果李勣听到调任后马上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然后片刻不停就去赴任。所以他在高宗一朝仍旧是谁都撼动不了的人物。
后来李治决定废王立武,遭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激烈反对,而李勣一句轻飘飘此乃陛下家事。给李治和武则天送去了希望,武则天因此坐上了皇后之位。
李勣的明哲保身和沉稳低调让他立三朝而不倒,而且武则天也确实很感激李勣,并且愿意善待李勣的姐姐。669年,李勣去世,李治辍朝七日,让其陪葬昭陵,按照汉朝卫青和霍去病的先例为他修坟。可谓生荣死哀。
3.为什么徐茂公被掘墓
但李勣却有一个和他的性格截然相反的孙子李敬业。《隋唐嘉话》记载一个故事,说高宗时期,蛮群聚集为寇,官兵讨伐但一直处于劣势,后来就把李敬业派去了,李敬业是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他只带了两个官吏就去了贼寇的巢穴,表示朝廷知道你们是被逼的,还是赶快回家种地吧,最后不走的就是真正的贼寇。然后把贼首打了一顿板子,然后就太平了。李勣知道后,说了一句话: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意思是这个娃很有胆量,做事和我不同,将来李家一定会毁在他手里。
没想到一语成谶,李勣去世后,李敬业承袭了英国公,任眉州刺史,但到了683年,李敬业和其弟李敬猷获罪贬往扬州,而同样是这一年,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摄政,不过两个月,武则天将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而扶立李旦为帝,武则天临朝听政。
远在扬州的李敬业聚集了一大批仕途不顺的官员,打着帮庐陵王复位的旗号造反,欲让武则天交出权力,骆宾王为此写下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
李敬业为庐陵王抱不平,又弄出个假的李贤来,自然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很快居然就聚集了十万之众,但李敬业这个人,富于冒险却缺乏谋略,最要命的是才华撑不起他的野心,所以他放弃了可能会取得胜利的作战路线,很快被武则天派出的平叛大军给打败了,李敬业也让部下给杀了。
李敬业虽然死了,但武则天的气却没有消,于是她朝着李敬业的祖父李勣和父亲李震撒气,把他们的爵位和官职都给追撤了,而且还对李勣的坟墓进行掘墓砍棺,让他们恢复徐姓。
直到神龙之变后,李显复位。才恢复李勣的官爵,为其起坟改葬。

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徐茂公,最后为什么会被灭族?

因为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当时联合他人进行谋反,反对武则天称帝,所以这是非常大逆不道的罪行,遭致灭九族。
因为他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让武则天觉得很烦躁。再加上武则天早就看他不满了,所以就直接杀了他。
我觉得是因为徐茂公在武则天继位之后非常反感对方,对武则天出言不逊,大逆不道,武则天很生气,将其灭族。
徐茂公之所以会被武则天灭族,是因为徐茂公的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结果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而武则天因此大怒,于是便挖了徐茂公的坟墓,将其棺材都给砍烂了,随后又下令将李敬业一族给灭了,所以说徐茂公也是被自己的孙子连累了。
首先,徐茂公是唐朝初期的名将,当时徐茂公的名声跟李靖是一样大的,而徐茂公当时还被赐名了,因为李姓是唐朝时期的国姓,唐高祖李渊给徐茂公赐姓为李,由于徐茂公本名叫徐世勣,所以便更名为李勣了,但是很多史料中都是将他称为徐茂公,这主要是因为他被武则天恢复了姓氏。
当时是唐睿宗时期,徐茂公的孙子李敬业不满武则天,于是便起兵讨伐武则天,这让武则天十分生气,于是便将徐茂公家族里的很多功臣都削爵了,同时还将徐茂公的棺木都拉出来砸烂了,武则天还因为李敬业的行为而对这一家都不满,于是才下令将徐茂公后代给灭族了,其中也包括徐茂公的孙子李敬业。
要知道当初徐茂公去世的时候,唐高宗李治都是哀痛不已的,甚至在徐茂公的棺木前痛哭不已,结果徐茂公却遭到了自己孙子的连累,死后还不得安宁,不仅被削爵、恢复姓氏了,甚至连自己的棺木都被挖出来了,实在是悲哀至极。
等到了唐中宗李显复辟以后,唐中宗李显主动将徐茂公的爵位恢复了,同时也让徐茂公继续用李勣这个名字,还专门给徐茂公找了一个风水宝地,重新给他风光下葬了,唐中宗李显这么做也是为了安慰徐茂公的在天之灵,毕竟李敬业的行为跟他没有关系,他作为唐朝的忠臣也是被孙子连累了。

徐茂公是谁?

徐茂公简介是:
徐茂公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总章二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徐茂公的主要影响:
徐茂公一生经历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勣每次指挥行军作战时,都筹划有度。临敌应变时,举止合乎机宜。与人一起谋划计策,能辨别它的好坏,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便高兴地听从。
他所得的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大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死力。他麾军所到之处,大都能破敌取胜。李勣去世后,众人没有不悲痛伤感的。

历史上真的有徐茂公这个人吗 徐茂公的历史原型又是谁

在众多以隋唐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影视剧中,徐茂公都被塑造成一个料事如神的军师形象。屏幕上,他身穿道袍,手拿拂尘,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即便是大敌当前,他也是不慌不忙,三言两句便是一个退敌妙计。但实际上,徐茂公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他的原型是大唐的开国元勋李勣。
李勣原名为徐世勣,字懋功。由于,“懋功”与“茂公”同音,很多小说家都把他写为徐茂公。与善于谋虑的徐茂公不同,历史上的徐世勣是一个实打实的悍将。为了表彰徐世勣的军功,唐高祖李渊特意赐他姓李,称他为李世勣。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李世勣为了避讳,就改名为李勣。
徐世勣早年的时候曾经投靠过瓦岗寨,后来,瓦岗寨的首领李密投降唐王朝后,他就跟了过来。再后来,李密叛变被杀,李渊特意派人来向徐世勣传信,想要看看他的态度。徐世勣原为李密的心腹,自从投靠唐王朝后,他一直如履薄冰,行事不敢有丝毫的张狂。
可是,当他听到李密的死讯后,马上向李渊上书,请求厚葬故主。李密本想试探一下徐世勣对大唐是否忠诚,没有料到他居然如此耿直。不过,经过仔细的考虑,李渊还是同意了徐世勣的请求。毕竟,李密曾是徐世勣的主公,两人有点情分也是正常的。
但是,徐世勣之后的举动再次惊到了李渊。徐世勣得到许可后,马上准备了麻布服和白绫,并亲自为李密送葬。安葬完李密后,他又披麻戴孝,守在李密的墓地旁边,直到服丧期过了之后才离开。经此一事,李渊完全信任了徐世勣。在李渊看来,徐世勣是一个非常忠义的人。他现在对李密有多忠诚,以后对大唐就会有多忠诚。
李渊去世后,徐世勣跟随太宗南征北战,先平江南,再破突厥,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一次,徐世勣突然得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前来诊治的大夫说,想要治好此病,药中必须要有烧成灰的胡须。李世民得知之后,毫不犹豫地拿刀剪下自己的胡须,以此来为徐世勣治病。徐世勣听说之后,流着泪向李世民磕头,磕的满头是血。
李世民见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你不必这样,朕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你,还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啊。”贞观十七年(643年),为了表彰那些为大唐王朝出生入死的功臣们,李世民特意命人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其中,就有徐世勣。在晚年的时候,李世民仍然对徐世勣很是信赖。当时,太子李治年幼,李世民一直想要找个老成持重的大臣辅佐太子。
考虑了很久,李世民还是感觉徐世勣最为合适。
在一次宴会中,他诚恳地对徐世勣说道:“太子年幼,恐怕不能独立处理朝政。朕想找个人帮他,可想来想去,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你过去对李密忠心耿耿,现在肯定不会背叛朕的。”听了皇帝的肺腑之言,徐世勣诚惶诚恐,赶忙咬破指尖,立下永不相负的誓言。过了一会,李世民见徐世勣有点喝醉了,又将自己衣服脱下来给他披上,唯恐他受了风寒。
李世民与徐世勣关系之融洽,可谓是君臣佳话。但令人不解的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李世民突然将徐世勣贬到了叠州(今甘肃省迭部县)。叠州位于大西北,是非常荒凉的地方。
那么,徐世勣身为开国大将,又没有犯过什么重大的过错,为什么李世民会将他贬谪呢?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太看重徐世勣了。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去世前,曾经对太子李治说道:“徐世勣这个人是大唐的顶梁柱,可惜你对他没有什么恩情。朕想了想,决定先将他贬到偏远的地方,等你即位了,再把他调回来。这样的话,徐世勣定会非常感激你。”李世民驾崩后,李治赶忙令徐世勣回到京城,并授予他洛阳刺史。没过多久,李治又将他升任为宰相。
见高祖、太宗、高宗三任帝王都对自己恩重如山,徐世勣在感激的同时,对大唐更加忠心。不久之后,他率军攻打高句丽,接连为大唐攻下了一百七十余座城池,将高句丽彻底消灭。高宗得知之后喜出望外,深感自己用对了人。总章二年(669年),徐世勣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徐世勣逝世的消息传来,高宗李治痛哭不止,下令辍朝七天,以示哀悼。
可以说,在高宗的眼中,徐世勣是与卫青、霍去病一样的人物。
但是,到了光宅元年(684年),徐世勣之孙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于是追削徐世勣等人的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一直到了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才下诏恢复徐世勣的官爵,并重新为他起坟改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