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狗尾续貂指的是哪个人物
- 2、狗尾续貂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3、狗尾续貂的故事
- 4、狗尾续貂的成语故事
- 5、成语狗尾续貂的故事
- 6、狗尾续貂的故事
- 7、孙皓狗尾续貂的故事:小人弄权,残暴孙皓
- 8、高鹗的续书,为何被说为是狗尾续貂?
- 9、画龙点睛:张僧繇
狗尾续貂指的是哪个人物
司马炎封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们讥诮说:“貂不足,狗尾续。
也就是说。狗尾续貂并不单指某个人物,而是一种现象。
满意请采纳哦~~
狗尾续貂中有两个人物,司马炎和司马伦。
司马炎封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赵王司马伦篡位后,滥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古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貂毛作帽子上的装饰)。因此,人们讥诮说:“貂不足,狗尾续。
狗尾续貂,本意是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本为讽刺封爵太滥。“后来用来比喻以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西晋咸宁三年(公元277 年)八月,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军事。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只要是王亲宦戚、亲信部属,即便是奴卒厮役,亦封以爵位。
因此,每次上朝,貂蝉盈座(古时大官的官帽上,有蝉形图案的金铛为装饰,并插上貂尾,称为“貂蝉冠”),殿上挤得满满的尽是“大官”。当时老百姓看不惯这股腐败之风,编歌谣讽刺道:“貂不足,狗尾续。”
貂尾是珍贵的皮毛,因为司马伦的滥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腐朽的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五十二年就结束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你好!
狗尾续貂[gǒu wěi xù diāo],意思为: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本为讽刺封爵太滥。续:连接。
“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用来比喻以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语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成语故事:
西晋咸宁三年(公元277 年)八月,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军事。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只要是王亲宦戚、亲信部属,即便是奴卒厮役,亦封以爵位。因此,每次上朝,貂蝉盈座(古时大官的官帽上,有蝉形图案的金铛为装饰,并插上貂尾,称为“貂蝉冠”),殿上挤得满满的尽是“大官”。当时老百姓看不惯这股腐败之风,编歌谣讽刺道:“貂不足,狗尾续。”貂尾是珍贵的皮毛,因为司马伦的滥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腐朽的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五十二年就结束了。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相国,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成语例句:
1.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为狗尾续貂。 (胡适《〈水浒传〉考证》四)
2. 即便是悲剧,也给人留下一点希望的结局,好让好事者有一天来个狗尾续貂,满足我这种低层次的需要。
3.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狗尾续貂。
4.文章到这里结束就已经很圆满了,他非要在后面又加上一段,真是狗尾续貂!
5.当今的电视剧,动不动就整个续集,真是狗尾续貂啊!
希望对你有帮助。
狗尾续貂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狗尾续貂是什么意思?狗尾续貂的意思是: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出自】:《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狗尾续到的历史典故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叔叔赵王司马伦野心很大,他趁晋惠帝司马衷刚即位,国家还不够稳定的时候,就和手下一起计划一项阴谋,篡夺了王位。司马伦在当上皇帝后,竟然胡乱封官,让他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是家里的仆人和差役,都当了大官或是成为他的近侍官员。当时的近侍官员都使用珍贵的貂尾作为帽子的妆饰,可是司马伦封的官员实在太多了,找不出那么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为司马伦滥封的官员实在太多了,而这些官员既没有真才实学,又不为人民办事,碉知道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编了谚语讽刺他们:“貂不足,狗尾续。”
狗尾续貂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由于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早有逆反之心的赵王司马伦,便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他还规定,凡是宫内高级官员,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成语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后面。
狗尾续貂的成语故事
故事:司马炎封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们讥诮说:“貂不足,狗尾续。
狗尾续貂: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本为讽刺封爵太滥。后来转用以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语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现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成语狗尾续貂的故事
成语狗尾续貂的故事
【成语】狗尾续貂
【读音】gǒu wěi xu diāo
【释义】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出自】《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lsquo;貂不足,狗尾续。rsquo;
【近义词】佛头着粪、鱼目混珠
【反义词】凤头豹尾、抛砖引玉
【成语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相国,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
狗尾续貂的故事
【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
【成语故事】晋朝赵王司马伦狡猾、阴险、野心极大,勾结孙秀,密谋篡位。为了篡位成功,对属下及属下的家属也封官,当时官员上朝都要戴貂尾帽子,因官太多,貂尾不足,用狗尾代替。齐王冏等发兵讨伐司马伦,帮助惠帝司马衷复位。
【典故】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晋书·赵王伦传》
【释义】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佛头着粪
【英文】addadog'stailtothesablecoat
【成语示列】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为狗尾续貂。 胡适《〈水浒传〉考证》四
【成语造句】
◎ 即便是悲剧,也给人留下一点希望的结局,好让好事者有一天来个狗尾续貂,满足我这种低层次的需要。
孙皓狗尾续貂的故事:小人弄权,残暴孙皓
> 小人弄权,贤臣遭殃,亡国之因。蜀国如此,吴国亦然。无独有偶,宠信宦官黄皓,孙皓宠信中常侍岑昏。刘禅、孙皓两人性格虽迥异,但其用人之道则相 同:刘禅昏庸,因此被黄皓摆布;孙皓才识明断,但为人凶暴,残杀忠良,致,他所能依靠的只有岑昏等一小撮佞臣而已。孙皓暴虐远胜刘禅,岑昏之恶甚 于黄皓,在暴君、佞臣朋比为奸之下,朝政比蜀国还糟,吴民比蜀民更苦,国弱民穷已到了极点。> > 蜀国亡后,吴国内政如此腐败,其被消灭之日已屈指可数。> > 但孙皓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他初登大位之时,大恤天下士民,开仓赈济,科出宫女以配无妻者,苑中禽兽都放生。当时大家都称他为明主。可是,在他的统治地位巩固后,便志得意满,专横日甚,有谏者动辄杀戮。> > 孙皓是靠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二人扶上帝位的,后濮阳兴、张布见孙皓所为,十分后悔,力谏,孙皓大怒,斩二人,灭三族。丞相万、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三人见孙皓无道,直言苦谏,皆被所杀。> > 于是群臣缄口,不敢再谏,聪明的人都隐居避祸去了。前后10余年,杀忠臣40余人。孙皓沉溺 *** ,后宫数千,仍采择无度。宫人有不合意的,或剥面,或凿目,残忍到了极点。出入常带铁骑五万,臣民恐怖,却又不敢奈何。> > 孙皓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他拟伐晋以一统天下,便召术士尚广问吉凶,尚广说:“陛下筮得吉兆: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他信以为真,便决意伐晋。> > 孙皓命令镇东将陆抗部兵屯江口,以图襄阳。> > 陆抗是吴国名将,镇守襄阳的晋国名将羊祜,知他足智多谋,坚守不出。陆抗也因羊祜善用兵,不敢轻动。两人彼此修好,化干戈为玉帛,以保边境安宁。> > 孙皓命陆抗急速进兵,陆抗上书,告诉主子晋未可伐,劝他修德慎罚,以安内为要事,不当以黩武为事。孙皓见陆抗违命令,大怒,降为司马,令左将军孙翼代领其军。> > 孙翼是无才之人,不是晋军对手。历史上,未修内政而欲攘外,没有不败的。东吴有识之士早料到“东吴锦绣江山,不久属于他人!”> > 长江自古称天壑。而它之所以成为天壑,是因为人民在做后盾;若无人民协力,它只不过是条“小溪”,一跨便过。> > 雄踞江东时,国富兵强,上下齐心,军民协力,曹魏视长江为畏途。与孙权在濡须对阵,见吴军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长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 领兵到广陵,隔江遥望,见吴军兵强马壮,叹说:“魏虽有武士千人,无所用之。江南人物如此,未可图。”> > 曹操父子如此惧怕东吴,因有前事为鉴。曹魏犯吴界,大多以失败告终。而东吴不可犯,是因人心归附,能组成攻不破的铜墙铁壁。而自从孙皓继位,残杀贤臣,掠夺百姓,人心已离散,长江之险,无人守!已失去其天壑的意义。> > 吴国臣民,对“助纣为恶”的岑昏恨之入骨,晋兵临近之时,近臣认为有今天之祸,都是岑昏之罪。不等孙皓首肯,数百人一齐拥入宫中,将岑昏碎尸万段,生啖其肉。> > 晋将杜预率兵南征,虽有横江之锁、沉水之锥为阻拦,然顺江而下,长江天壑一跨而过。江南军民不战而降,最后只剩下孙皓这个孤家寡人,只好效仿刘禅样,自缚于棺材之旁,听人发落。> > 自此,归晋。> > 与其祖父孙权一样,孙皓一开始也是一个欲有所作为的明君。但终因荒淫无度,善始而不能善终。因此,从古到今,人们都说:创业难,而守业更难。纵观曹、 刘、孙之后代,皆碌碌之辈。同样,西晋事业的开拓者司马家族到了后来,享尽富贵之后,也一代不如一代。赵王司马伦就留下了“狗尾续貂”的笑柄。> > 狗尾续貂说的是封官的事,即:“貂不足,狗尾续。”官职的设立,本来是为了治理国家,但许多精明的当权者却把它变成了笼络臣下,挟制部属的手段,或者是和部下搞某种交易的商品。> > 西晋初年,赵王司马伦篡夺了皇位,为了能使别人听他的,司马伦便利用窃取的权力,大行封赏,以向众大臣献媚讨好。> > 他宣布,所有中外大臣,一律晋升一级官职,在朝中的大臣升两级,俸禄达到两千石以上的,都自动晋升为关内侯。这样一来,朝中大臣一个个出将入相,位居高官要职,连奴仆兵卒也都加个爵位。> > 那时武官的帽子都以貂尾作装饰物,由于封赏太滥,一时之间,朝廷库藏的貂尾不够用,不得不以狗尾来代替,当时有人讥笑说:“貂不足,狗尾续”,至今还留 下了个“狗尾续貂”的成语。司马伦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以滥封官职来笼络人心。可是,这并没帮他多大忙,不久被人推翻,被逼服金屑酒而死。> > 人们常说:“论功行赏”,仿佛应该根据功劳的大小来决定所封官职的高低。但功劳这种东西,不是一种器具物体,很难测出谁大谁小。封赏部下,固然要照顾功劳的大小,但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封官的终极目的——笼络人心。这是自古以来封官晋爵的一个基本原则。> > 历史上有两种封官的教训:其一,是分割封官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封官如同商品交换一样,“得一兔则饲以一鼠,得一狐则饲以一禽”,立小功封小官,立大 功封大官;要把封官的过程拉得特别长,使臣下的官欲永远不会有满足感,这样他才会总有立功的动力。火箭式的封官办法是不可取的。> > 二是封官不能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远不要到位。官做大了,立功进取的意志便懈怠了;一旦官做到了头,不但立功进取的意志消失,而且还可能滋生野心。从历史上看,那些官职到了头的人,如、曹操、司马昭等人,最后都变成了篡权者。> > 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只有明白这一点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真正把握封官晋爵的玄机。> > 同样,狗尾续貂,不单是说一个封官的过程,更说明一个人在安逸、享乐之下无所作为。与曹操的神武明哲,与的从底层奋斗的精神相比,他们的后代碌碌无为,也应了这句成语。
高鹗的续书,为何被说为是狗尾续貂?
因为《红楼梦》的前一部分是曹雪芹所写,后面的部分是高鹗续上去的,所以被说成是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说的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在质量上很难与前80回相比较。总体上毁坏了全书的价值。所以很多名家都说高鹗的续作是狗尾续貂。很多读者在读到后40回时,往往会觉得索然无趣。后40回中的人物性格和前80回中的有很多差别,高鹗的续作中很多人物都没有了灵性。
因为高鹗的续书,在情节上与曹雪芹所写有所冲突。而且高鹗写的那部分在质量上不如曹雪芹,破坏了全书的价值。
高鹗狗尾续貂说的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在质量上很难与前八十回相比较,并且从总体上毁坏了全书的价值。有很多名家说高鹗的续作是狗尾续貂,张爱玲就曾经说过,她说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
很多地方都不贴合原著,整得很多角色都精神分裂一样,文笔就不要求和曹雪芹那么厉害,这种最基础的人设得把握好吧,后四十回续了个什么玩意
《红楼梦》的美一部分是因为它的内涵,无论是儿女情长的婉转,还是兴亡衰败的更迭,都十分引人入胜。而还有一部分的美,就源于这部巨著的残缺。据说曹雪芹先生只写完了前八十回就去世了,但因书稿已经流传出去,广受关注,因此很多人都纷纷提笔续写。如今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高鹗续写的版本。然而通读全书就会发现,虽然高鹗的续作基本符合曹雪芹前期通过判词透露的原意,但很多地方仍是美中不足。
一、人物性格发生变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虽然描写的人物跟多,但是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并不雷同。比如贾宝玉厌恶读书,最讨厌谈论什么“仕途经济”,而且深敬黛玉,因为黛玉从不说他好好读书之类的“混账话”;比如探春性格爽朗大气,行为处事干脆利落,最厌恶神魔鬼道的行为。而在高鹗的续作中,贾宝玉居然和长辈大谈八股文章,林黛玉也劝他要好好念书,甚至探春在宝玉的玉丢了后,同意通过妙玉的“扶乩 ”来寻找,简直是前后性情大变。
二、故事发展走向改变。按照前八十回的描写,贾母对于黛玉可以是即当外孙女疼爱,又当准孙媳妇抚养。然而到了高鹗的手中,贾母居然成为反对者;其次,宝黛二人阴阳两隔是注定,但是宝玉婚后居然将对黛玉的爱慕之心转移到宝钗身上,还与宝钗有了孩子,这和前文宝玉说的“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大相径庭!最重要的是,曹公在第五回的判词中就写“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明确本书结局注定是贾家家破人亡,但是高鹗却给出了“兰桂齐芳、贾家起复”的结局,简直是南辕北辙。
三、文字艺术性差异明显。曹公写《红楼梦》,那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文中的诗词歌赋,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高鹗的续作中,无论是黛玉的《桃花歌》,还是宝玉的《芙蓉女儿讳》,都显得略为生硬,有些遗憾。
但总的来说,高鹗的续作也算得上给《红楼梦》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毕竟不是同一个人,能些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不容易了。
画龙点睛:张僧繇
【答案】:A
考查成语典故与主人公的关系。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张僧繇;不求甚解的主人公是陶渊明。学富五车的主人公是惠施;斗酒百篇的主人公是李白;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司马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