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古稀,耄耋,期颐,这些词的意思是什么?
- 2、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耄耋
- 3、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 4、耄耋之年,期颐之年,古稀之年,知天命之年,而立之年,豆蔻年华各是指多少岁?(讲清楚,一定要
- 5、襁褓;孩提;豆蔻年华;弱寇;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这些词的年龄段分别是什么
- 6、周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对应的年龄是多少?
- 7、什么之年形容人老?
- 8、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指多少岁?
- 9、60花甲70古稀80耄耋90是什么?
古稀,耄耋,期颐,这些词的意思是什么?
1、耄耋(mào dié):则是对8,90岁的老人称呼,通常泛指年纪大的人。
2、古稀:一般是对70岁以上的老人称呼。
3、出处: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4、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二八年华:16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耄耋:八十 ~ 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耄耋
耄耋指80至90岁的人。耄耋出自《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耄出自《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耋: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iknow-pic.cdn.bcebos.com/8ad4b31c8701a18bc8dd9095902f07082838fe3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ad4b31c8701a18bc8dd9095902f07082838fe3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ad4b31c8701a18bc8dd9095902f07082838fe32"/>
扩展资料: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
不惑之年:男子40岁
知命之年:男子50岁
花甲之年:男子60岁
古稀之年:男子70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岁
白寿:男子99岁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8%80%84%E8%80%8B/467897?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耄耋">百度百科——耄耋
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是指八十至九十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而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年龄称谓与对应岁数
弱冠之年:20岁(男子)。
不惑之年:40岁。
而立之年:30岁。
年过半百:50岁以上。
花甲之年:60岁。
年逾古稀:70岁以上。
耄耋之年:80至90岁。
岁至期頣:100岁。
故事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都有一些特定的称谓,比如经常听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就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当然,除了豆蔻之外,指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也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从出生开始的婴儿时期,一是三朝,指出声三日领受各方贺喜,其中男孩称为弄璋之喜,这里璋代表美玉,女孩则称之为弄瓦之喜,瓦代表的则是纺织用的器具。二是满月,常见习俗是剃胎发,并将其做成毛笔。三是百日,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孩子活过百天存活率会大大提高,在百日会给小孩做百家锁,也称长命锁。四是周岁,俗称抓周,预测小孩命运。
其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大致如下:
垂髫(tiao)指的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束发则是指男子十五岁; 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而立则是指三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知名——五十岁; 花甲指的是六十岁;古稀指的是七十岁;耄耋(die)指的是八九十岁; 期颐专指一百岁。
最后,除了以上称呼之外,关于年龄还会有其它的别称。比如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另外,古代成年礼特别重要,其中男子的成年礼在古代指男子冠礼、女子成年礼则被称之为女子笄(ji)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编辑于 2020-07-09
查看全部26个回答
蓝月至尊版官方下载-正版入口
根据文中提到的称谓为您推荐
和PC端一模一样的蓝月至尊版官方下载,巨星代言,自由交易。让更多老玩家重温经典,再续传奇;今日登录输入礼包码6个6,8个8,限时领取海量礼包;
wzcq.gaore.com广告
1条评论
热心网友4
谢谢你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
古代对于人们年龄的称谓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称谓都有其来历和典故,说起来如数家珍,让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源远流长。现代人们对此了解得太少了,以至于每当听到这些对年龄的传统称谓时,很多人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这些年龄称谓。 汤饼之期和赤子、襁褓“汤饼之期”指的是刚刚出生三天的婴儿,在这一天,婴儿的父母会设宴招待亲友,在古时候也称作“汤饼宴”或者“汤饼会”,在现代的南方一些地区则称为“三朝酒”;赤子和襁褓都是指还没有满一岁的婴儿,这时候的孩子太小,平时都是光着身子用襁褓包着的,所以称为“赤子”、“襁褓”。 初度、牙牙、孩提初度是指刚满一周岁的孩子,后来初度也包含了“生日”的意思,比如50岁被称为50初度;牙牙则是“牙牙学语”的意思,也是指一岁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已经开始学着说话了;孩提是两三岁的小孩子,这时候他们已经学会走路,并且逐渐学会说很多话了,只是这时候还比较天真,处在孩提时代。 总角、垂髫总角是指人从幼童成长到少年这段时期,大约在七八岁到十三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经常把头发扎成两个冲天小辫,一左一右,就像两只牛角一样,所以被称为总角;垂髫是说古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戴帽子,头发经常是下垂状态的,所以被称为“垂髫”。 豆蔻、束发豆蔻是一种在初夏时节开花的美好植物,那时还没有到盛夏,所以“豆蔻”在古代被用来形容女孩子13岁到16岁这段最美好的年龄,“豆蔻年华”这个词语就是这样来的;束发是指古代男孩子到了15岁的时候,就要把头发束扎好盘在头顶上,这算是到了一个年龄段,作为男孩子15岁以后就要学习技艺。
30赞·122,119浏览2020-08-24
用古代称谓表示年龄?
403赞·5,417浏览2019-03-18
古代年龄称谓填年龄,垂髫――(),束发――(),弱冠――(),知命――(),耄耋――(),期颐()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知命:50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耄耋: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知,不惑;五十曰知天之命;六十曰耳顺之年;七十曰古来稀有;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1赞·299浏览2016-02-20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垂髫:chuí tiáo 解释: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束发:shù fà 解释: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例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弱冠:ruò guān 解释:男子20岁称弱冠。 例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4.而立:ér lì 解释: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例句:《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5.不惑:bù huò 解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例句: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6.知命:zhī mìng 解释:五十岁的代称。 例句:《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7.花甲:huā jiǎ 解释:指60岁。 例句: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gǔ xī 解释:称人年七十。 例句: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9.耄耋:mào dié 解释:八九十岁。 例句: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10.期颐:qī yí 解释: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例句:《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38赞·333浏览2019-10-08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呼
古代年龄称呼有:汤饼、初度、生小、总角、垂髫、始龀、教数、外傅、束发、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强壮、艾、花甲(耳顺)、古稀、皓首、耄耋、黄发、鲐背、期颐。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0、舞勺:13岁。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1、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15、而立:指30岁。 16、不惑:指40岁。” 17、强壮:指四十。 18、艾:指50岁。 19、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岁。 21、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岁。 23、黄发:指长寿老人。 24、鲐背:指长寿老人。 25、期颐:指百岁。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1、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3、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4、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5、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6、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7、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22赞·5,569浏览2019-07-12
靳东的戏路是不是太窄?
靳东自《伪装者》爆红之后,所接的角色类型也都大径相同,被深深冠有“老干部”的标签,只能说“成也萧何败
38条回答·1,328人在看
蛀牙真的是因为牙齿“生虫子”吗?平时该如何防止蛀牙啊?
正常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牙齿当中的残余食物和细菌结合会产生一些蛀虫,蛀虫非常小,只有通过显微
45条回答·1,723人在看
应该先用防晒霜还是先用隔离霜
妙技生活
优质视频达人
关注
619,732播放
如懿封后是不是她命运悲惨的开始?
《如懿传》不知不觉已经播到50集了,如懿也如愿坐上了皇后的宝座,终于能够像她姑妈告诉她的那样,和皇帝
28条回答·3,003人在看
杨幂刘恺威离婚对两人事业会不会有影响?
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影响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这个新闻爆出来其实影响的好与坏哪个多一点,还真是不太
98条回答·4,838人在看
满清皇室规定,妃子过50不能侍寝,为何康熙却特立独行?
满清皇室有这个规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了五十岁得嫔妃已经不能生孩子了,但是一国之君需要繁衍子嗣。君主
7条回答·566人在看
女孩子适合做的轻松点的职业有哪些
现在养宠物的小主越来越多,宠物相关的行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的发展期,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前景非常好,
68条回答·1,772人在看
经常睡到凌晨三、四点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是怎么回事?
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说,很多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的状况,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如
21条回答·4,685人在看
《伪装者》评价怎么样?为什么那么火?
观众司空见惯的战争戏是战火连天,是狂杀鬼子,《伪装者》却鲜少直面血淋淋的战争场面,而从小处切入,在生
19条回答·1,974人在看
在没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可以自动离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以未缴纳社保,拖欠工资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限制人身自
90条回答·5,357人在看
正在加载
垂髫:chuí tiáo
解释: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束发:shù fà
解释: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例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弱冠:ruò guān
解释:男子20岁称弱冠。
例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4.而立:ér lì
解释: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例句:《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5.不惑:bù huò
解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例句: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6.知命:zhī mìng
解释:五十岁的代称。
例句:《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7.花甲:huā jiǎ
解释:指60岁。
例句: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gǔ xī
解释:称人年七十。
例句: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9.耄耋:mào dié
解释:八九十岁。
例句: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10.期颐:qī yí
解释: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例句:《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 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 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耄耋之年,期颐之年,古稀之年,知天命之年,而立之年,豆蔻年华各是指多少岁?(讲清楚,一定要
一、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1、【注释】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2、【出处】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二、期颐之年:活到百岁之人。
1、【注释】期,犹要也;颐,养也;期颐,指百岁高寿。
2、【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三、古稀之年:七十岁。
1、【注释】稀:少。
2、【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四、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1、【注释】知天命:懂得天命。多指学有所成。
2、【出处】《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五、而立之年:三十岁。
1、【注释】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2、【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
1、【注释】豆蔻:一种草本植物,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2、【出处】唐·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耄耋之年:八十、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之年: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源自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 。
而立之年:三十岁。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出自《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豆蔻年华: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另附: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襁褓;孩提;豆蔻年华;弱寇;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这些词的年龄段分别是什么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豆蔻年华;13岁(女)
弱寇;20岁左右(男)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耄:80-90岁 耋:70-80岁
周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对应的年龄是多少?
周岁:不是指具体年龄,是年龄计算方式。是以出生后已经超过的时间长度算数。
而立:因为“三十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因为“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
知天命:不是指年龄,意思人活到了一定的岁数,就对世间的事有了大概的了解,相信命运了。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成一周,指六十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就很稀奇,指七十岁。
耄耋:因“八十九十曰耋”七十曰耄”,指八十岁或九十岁。
期颐:因"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寿。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和百岁期颐之年。
1.30.40.50.60.70.80.90
1,30.40.50.60.70.80.100
1、周岁:按照中国人摆周岁宴的习俗,周岁是指一周岁。
2、而立:因为“三十而立“,指三十岁。
3、不惑:因为“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
4、知天命:指五十岁,意思人活到了半百的岁数,就对世间的事有了大概的了解,相信命运了。
5、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成一周,指六十岁。
6、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就很稀奇,指七十岁。
7、耄耋:因“八十九十曰耋”七十曰耄”,指八十岁或九十岁。
8、期颐:因"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寿。
扩展资料:
其他的年龄称谓: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后称生日为初度。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0、舞勺:13岁。
11、及笄:指女子15岁。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5、鲐背:指长寿老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什么之年形容人老?
形容人老的词语:花甲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垂暮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花甲之年指的是六十岁,也可称耳顺之年。
古稀之年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十岁,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垂暮之年指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高龄的时候。
期颐之年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老年人养生的注意事项
1.饮食的养生,老年人在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吃一些绿色绿叶的蔬菜和粗粮,避免吃过于辛辣刺激以及寒凉生冷、生硬或者生鲜类的食物,并且少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品,包括大肉类,肉汤类,煎炸类,烧烤类。
2.运动进行养生,老年人应该多进行一些户外的体育锻炼,同时多晒些太阳,有助于补钙,户外的体育锻炼,包括慢跑,慢走,骑自行车,爬山,跳绳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体育锻炼。
3.老年人在养生方面也应该多进行一些预防保健,比如平时可以应用一些中药用作代茶饮,每日服用也能够起到一个养生的效果,比如枸杞子泡水或者黄芪泡水或者党参泡水都有较好的效果。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指多少岁?
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九十岁;期颐则是指过百岁的老人。
花甲指的是60岁,古稀指的是70岁,耄耋指的是80岁到90岁,期颐指的是100岁,而且这是各种年龄的称谓。
花甲60岁古稀是70岁,耄耋是80~90岁,期颐是100岁,这是比较常见的知识
花甲60,古稀是70岁,耄耋是80岁左右,期颐100岁左右。
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maodie)—八十岁,鲐(tai)背—九十岁,期颐(yi)—百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
1、花甲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有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2、古稀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确实稀少的很。仅以知名的诗人、学问家为例,超过七十岁的真是寥寥无几。但是,到了数百年前,社会不断进步,人的寿命已长了很多,仍以名家为例,不仅感叹古稀的唐寅已超过古稀
3、耄耋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4、期颐
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60花甲70古稀80耄耋90是什么?
如果你指的是60岁和90岁,那么:
- 63周岁:出生于1960年1月1日 - 1960年6月25日;
- 62周岁:出生于1960年6月26日 - 1960年12月31日。
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称八九十岁为“耄耋”。
一、不满周岁——襁褓。
二、2-3岁——孩提。
三、女孩7岁——髫年。
四、男孩8岁——始龀、龆年。
五、10岁以下——黄口。
六、12岁(女)——金钗之年。
七、13、14岁(女)——豆蔻年华。
八、15岁(女)——及笄之年。
九、15岁(男)——束发、志学。
十、16岁(女)——破瓜之年、碧玉年华。
十一、20岁(女)——桃李年华。
十二、20岁(男)——弱冠。
十三、24岁(女)——花信年华。
十四、30岁(女)——半老徐娘。
十五、30岁(男)——而立之年。
十六、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十七、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
十八、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十九、70岁——古稀之年。
二十、80岁——杖朝之年。
二十一、80-90岁——耄耋之年。
二十二、100岁——期颐、人瑞。
二十三、108岁——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