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司马昭是谁
- 2、司马昭是谁的儿子
- 3、司马懿之子子司马昭的简介
- 4、三国演义中,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 5、司马昭司马懿什么关系
- 6、司马昭怎么死的
- 7、司马昭怎么死的
- 8、司马昭的结局是怎样的?
- 9、司马昭为什么被司马炎杀了
- 10、三国中司马昭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昭是谁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文帝。
司马昭(211-265)即晋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字子上(《三国演义》中字子尚),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司马懿次子。三国曹魏后期政治家和军事家。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
历史评价
毌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
而未及安坐,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司马昭是谁的儿子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司马昭责戏阿斗,阿斗蜀乐不动情。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数月后,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 - 历史评价
▓史臣: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 《晋书》
▓房玄龄: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晋书》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三国志·魏书四》
司马懿之子子司马昭的简介
司马昭,字子上,是司马懿的次子,是西晋建立的奠基者之一。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司马昭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昭简介
司马昭早年跟随司马懿抗击蜀国,立了不功,受封新城乡侯,曾因为免除部分重税而受到百姓的欢迎。曹爽出兵蜀汉,司马昭以征蜀将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帮助魏军取得险道顺利通过,此后担任议郎。
公元249年,司马懿除掉曹爽,朝政完全被司马家族掌握。蜀汉姜维在陇右附近挑起战争,司马昭被任命为安西将军调遣军队,击退姜维,句安率军投降。两年后,司马昭讨伐王凌,此后又跟随其兄讨伐东吴,结果兵败被削爵。姜维再次进犯陇右,司马昭看出了他的计谋,趁着羌胡叛乱破了敌军,恢复了之前的侯爵。
司马师去世,把司马家族的大权交给了司马昭,司马昭的权势进入了鼎盛时期。公元257年,爆发诸葛诞起兵叛乱,求得了东吴的支援,司马昭说服皇帝亲征,集合四方的军队出动平叛。魏军受挫,司马昭斩杀了临阵退逃将士,派兵包围了诸葛诞,用计放松了敌军的警惕大肆宣传东吴援军到来,劝降了全静兄弟,加上敌军内部矛盾,取得了寿春之战的胜利。司马昭又于公元263年灭掉了蜀汉。
司马昭是谁的儿子
司马昭是 三国 时期的魏国人,司马懿是他的父亲,也是魏国的大将。曾在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 天下 。但是,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还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
最后,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使得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之后,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过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关于他的父亲司马懿,曾是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于士族家庭,是史上著名的 政治 家、 军事 家。对于他的父亲生平,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 成功 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后封为舞阳侯。当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他父亲小的时候就希望在乱世中想做成就一番作为,这也算是证实了一句古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他生前,担任过曹魏的大都督,以及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他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重臣,在后期时间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对屯田、修水利等农民百姓、经济有着重要贡献。在他年仅73岁时去世,由他的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并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 故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 成语 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
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本上被司马氏所掌控。魏少帝刚刚即位时就有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来辅助朝政。后来司马懿看曹爽很是不舒服,于是暗中将他杀害,自己掌握了大权。没过多久,司马懿死后,就由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将军的职位。于是朝中大权再一次掌握到了司马师和他的弟弟司马昭的手中,即便后来更换了皇帝,司马师死后,但基本上的所有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中。
司马昭生性阴险和狡诈,有极度高的权力欲望,虽曹髦是皇帝,但是没什么势力,很是忌惮司马昭,一早就知道他有篡夺帝位的野心。直到有一天皇帝受不了了,打算召集几位大臣一起来商量对策。对大臣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就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他的野心。我不能够坐以待毙,一定要趁他动手前动手。”
而大臣们认为司马昭势力过大,我们与他抵抗无疑是以卵击石,于是劝说皇帝继续忍耐。可是曹髦那里受得了,说:“就是死了也要拼一下。”于是带着几百号的人向司马昭的府邸走去,在路上碰到了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双方没说几句就打了起来。贾充 命令 手下杀死了曹髦,便向司马昭禀告去了。在 历史 的最后,司马昭死后,他的长子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晋朝。
猜你感 兴趣 :
1.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2. 晋武帝司马炎的简介资料
三国演义中,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据古文记载,司马昭是中风猝死的。具体见下文: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司马昭责戏阿斗,阿斗蜀乐不动情。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数月后,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关于司马昭的历史评价:
1、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晋书》房玄龄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三国志·魏书四》曹髦
司马昭司马懿什么关系
两人是父子关系。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两人的关系是父子,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温县人,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是三国曹魏末期的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昭怎么死的
司马昭是病死的。
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葬于崇阳陵。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同母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册封新城乡侯,历任散骑常侍、议郎、卫将军。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去世后,拜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遇弑后,拥立高道乡公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早年经历
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正始元年(240年),司马昭任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兴奢侈之风。司马昭免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为喜悦,转为散骑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伐蜀时,以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率军出骆谷,驻扎在兴势。蜀将王林夜间偷袭司马昭军营。司马昭坚持按兵不动。王林终于退走。
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攻坚而不能下,应赶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曹爽等引军撤退,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截其归路,魏军夺得险道才得通过。回到京都,拜为议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司马昭
司马昭怎么死的
司马昭是公元265年9月6日,病死的。享年54岁。具体死因,历史上没有提及,有人认为是中风,也有人认为是死于政治谋杀。
司马昭中风病死的。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南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之子。三国时曹魏后期权臣,政治家和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继其兄之后掌握曹魏政权长达十年。
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中风病死,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葬于崇阳陵。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个人评价:
司马昭是司马师的继承者,他延续了司马懿和司马师的未竟事业,在生前基本完成了西晋建国的各项工作,和司马师一起选拔了一批干练之才组建了西晋初年的执政团队建设。对于司马氏和即将正式诞生的西晋王朝而言,他基本上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缺点很多,性格不够成熟稳重,遇到紧急事件反应不够迅速,下决断也不够果决。但他在长兄去世之后,仓促接班,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为了家族利益真的是呕心沥血,司马懿和司马师都带重病亲征淮南,司马昭也是没过过几天舒服日子,一直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司马昭的结局是怎样的?
司马昭于公元265年因病去世。
司马昭在父亲和哥哥的奠基下,将司马家族壮大成曹魏第一士族,其中的艰辛不可言喻。
司马昭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加上他早年的劳碌,古人又缺乏医疗技术,司马昭死的时候已经54岁。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司马昭责戏阿斗,阿斗蜀乐不动情。咸熙二年,昭中风猝死。数月后,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 - 历史评价
▓史臣: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 《晋书》
▓房玄龄: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晋书》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三国志·魏书四》
司马昭为什么被司马炎杀了
因为司马炎要夺得王位。司马炎之所以杀了司马昭是主要是为了夺得王位。司马炎急于夺权,所以才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司马昭。有传言司马昭有想法把王位传给司马攸,但是最后权衡利弊,还是想把王位传给司马炎。民间之所以流传司马炎杀了司马昭的说法,是因为司马昭的死疑点重重,并不像正史记载的病死。
司马昭生平: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 , 司马昭病逝,年五+五,葬于崇阳陵。数月后,期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皇帝,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三国中司马昭是个怎样的人?
三国中的司马昭是一个复杂而精明的人物。
司马昭是三国后期魏国的重要人物,他是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儿子,也是司马师的弟弟。他在魏国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终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建晋,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司马昭的精明和果断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积极参与魏国的政治斗争,通过智谋和勇气逐渐掌握了政权。例如,在高平陵之变中,他支持司马懿发动政变,打败了政敌曹爽,从而确立了司马氏家族在魏国的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司马昭也表现出一定的野心和权谋。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掌握政权,还希望通过篡位夺取皇位。他先后消灭了蜀汉和东吴,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总的来说,司马昭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权谋的政治家,他的精明和果断使他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定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