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建立了庞大的中亚帝国准备东征,为什么最终昙花一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0 22:58:01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帖木儿帝国蒙古帝国和元朝的三者关系。越清楚越好。

帖木儿帝国:中亚古国(1370—1507)。1362年察合台汗国汗秃忽鲁帖木儿卒,巴鲁刺氏贵族帖木儿等立阿的勒算端为汗,并击败政敌,控制政权。不久,杀阿的勒汗,立合不勒汗。1370年,废合不勒汗,自称算端,夺取西察合台汗国,并演变成帖木儿帝国。1380年后,占领伊朗、阿富汗、南高加索和两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其后三侵钦察汗国。1398年入侵北印度,占领德里。1399年入侵小亚细亚,1402年大败土耳其军。其疆域盛时西达幼发拉底河,东至锡尔河、印度德里,北抵高加索,南临波斯湾,首都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1405年帖木儿卒后,势力减弱,西部占领地逐渐丧失。其子沙哈鲁在位期间(1405—1447),迁都赫拉特(今属阿富汗),与明朝有友好往来。长子兀鲁伯继位仅2年,即于1429年被其子杀害,内战迭起,遂分裂成两国,分别以赫拉特和撒马尔罕为都。16世纪初,术赤后裔昔班尼率月即伯(即乌兹别克)人侵入,1500年占领撒马尔罕,1507年占领赫拉特,帖木儿帝国灭亡,昔班尼王朝(1500—1598)取而代之。
1、三者的关系:
蒙古帝国由成吉思汗建立,由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组成。
元朝由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改大汗汗国为大元国后建立,此后蒙古帝国帝国间关系疏远,蒙古帝国成为各汗国彼此独立以元为宗主国的邦联式帝国。
帖木儿帝国是在逐渐灭亡蒙古帝国中的伊尔汗帝国后建立的,和元朝之间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2、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7年):
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一个堪与蒙古帝国、苏联、美国相媲美的超级大国,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
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1507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
在帖木儿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时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首都是撒马尔罕,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帖木儿帝国末代大汗,帖木儿五世孙巴布尔兵败逃至今天的印度,并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3、蒙古帝国(1206~1635):
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为原大蒙古国的延伸,也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国与国家之一。
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一说44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贝加尔湖(一说达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
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4、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
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扩展资料:
领土范围: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成吉思汗时期分封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铁木真之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较强,西道诸王则是铁木真之子;
其中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
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
塞北、汉地、东北、青藏及新疆东部则由幼子拖雷获得,后由元朝直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帖木儿帝国的历史

从1380年开始,帖木儿帝国先后夺取了波斯和阿富汗,进而攻占两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89—1395年,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毁其首都萨莱·伯克尔等城市,统治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1398年进攻印度德里苏丹国首都德里,屠杀战俘约10万人,占领印度北部。曾经打败蒙古西侵大军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因为拒绝与帖木儿帝国结盟,1400年帖木儿率兵进攻叙利亚,苏丹法莱吉亲自率兵抵抗也无济于事,整个叙利亚的领土被占领,名城大马士革被焚毁。1402年7月20日在安卡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即“闪电”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疆域成为从印度德里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帝国。他击败当时如日中天、不断扩张中的奥斯曼帝国,间接地缓解了伊斯兰文化对基督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的渗透。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的传世建筑,使该处在其孙兀鲁伯的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重心。 帖木尔原来希望恢复蒙古帝国的光荣,把分裂的蒙古帝国再度统一起来,因此本来皆以各汗国为攻击目标。为此还北上攻打金帐汗国。不料撒马尔罕爆发了外族的叛乱,把他的计划打破了。这时候帖木儿意识到蒙古各汗国对他的威胁不如其他外族大,因此他掉转矛头往其他国家去,首先是把叛乱镇压下去,撒马尔罕又遭受了一遍彻底屠杀,以后在进攻印度的时候他也保持了屠杀的政策,打下德里,他的军队所过之处和以前的蒙古军队并无二致。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蒙古人被汉人驱逐出中原,明朝对中亚的帖木儿汗国要求按元例进贡。然而当时帖木儿还没有杀死了忽辛,独掌大权统一周边,到1387年起才开始遣使进贡,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直到1404年11月27日率领20万士卒入侵明朝,结果1405年2月18日在进军途中,在讹答剌病死,终结了其辉煌的一生。这个时期,东方发生了什么呢?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1402年,鬼力赤杀死北元最后一任皇帝坤帖木儿,自立为大汗,废北元国号,改称鞑靼,向明朝进贡求和。坤帖木儿的弟弟本雅失里流亡到了帖木儿帝国,皈依了伊斯兰教。蒙古部落中一直有非黄金家族不能做大汗的传统。帖木儿是一心想要重现成吉思汗大业的人,一直也以蒙古大汗自居。仅仅依靠察合台汗国的驸马身份并不牢靠,最大的合法性当然莫过于击败明朝,为北元报仇。因此,帖木儿才会东征明朝。但是,东征明朝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还是争夺大汗之位。正好,此时蒙古是被鬼力赤篡位的。《蒙古源流》中说他不是黄金家族后裔。因此,帖木儿作为察合台汗国的驸马,是比鬼力赤更有资格问鼎蒙古大汗的 。史学家考证帖木儿东征明朝是假道灭虢冲着北元残部来的。消灭了北元,获得蒙古本部各部落首领的臣服,帖木儿或许就能不再只当个埃米尔,就能当上大汗。至于消灭明朝,帖木儿连自己家门口的察合台汗国都没办法消灭,消灭明朝谈何容易,要全力与鼎盛时期的明朝开战,作战打不了几仗,帖木儿内部矛盾重重的帝国就会奔溃,而事实也证明帖木儿一死,其继承人沙哈鲁就朝贡朱棣了 。帖木儿想要和大明交手,还需要跨过瓦剌的领地。当时瓦剌被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人把持,都与明朝交好,受封为王。帖木儿是外来人,宗教信仰也不同,势必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如果帖木儿能够不死,他想来也是和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一样,先进攻瓦剌和鞑靼,争夺蒙古大汗的宝座。这些此时都是明朝的藩属,以永乐帝的性格,说不定和康熙一样来个亲征。在帖木儿的军事压迫下,受损的瓦剌和鞑靼说不定会更加依附于明朝,和满清时期依附的蒙古各部一样,使得明朝加强了在草原的影响力。帖木儿东征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就算1405年不病死,也没几年可活了。按照历史来看,帖木儿去世后,帝国的分裂不可避免,对东方的入侵不可持续,势必瓦解。到时候,瓦剌和鞑靼受了损失,帖木儿帝国瓦解,明朝成了最大的赢家。 帖木儿(1336—1405年)是其奠基人。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谒石(今沙赫里萨布兹),卒于1405年2月18日。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后王秃黑鲁帖木儿在1360年平定河中,以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总督,帖木儿被任命为也里牙思火者的参赞,不久,帖木儿逃走,同其姻兄、迦慈罕之孙忽辛会合,共同举兵。 1362年右腿因伤致残,故又称跛子帖木儿。1364年打败和驱逐河中的蒙兀儿统治者。1370年,帖木儿又杀其盟友忽辛,灭西察合台汗国,成为河中的最高统治者。帖木儿称霸河中后,便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张。1375—1379年间,帖木儿东攻察合台汗国;1388年征服花拉子模;1393年,征服伊儿汗国,而后北上进攻金帐汗国,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终于建立一个仅次于蒙古帝国的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子贾汗吉尔之子皮儿·马黑麻为嗣君。皮儿·马黑麻率军前去争位,被哈里勒打败,退回阿富汗,后被部下所杀。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以为皮儿·马黑麻报仇为名,进军河中,夺取帖木儿的王位,因此,原帖木儿王朝的所有领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鲁统一起来。西波斯的帖木儿后裔不久为黑羊王朝所灭,而沙哈鲁所建立的王朝则享国较久。沙哈鲁死后,帖木儿帝国大乱。河中的政权最后落到米兰沙之孙阿布·赛义德的手中,而呼罗珊地区则被帖木儿次子乌马尔·沙黑·米尔扎的后裔苏丹·侯赛因·拜卡拉所占据。沙哈鲁的帖木儿朝遂分裂为二。1494年,阿布·赛义德第四子、统治费尔干纳的乌马尔·沙黑及其长兄,占据撒马尔罕的苏丹·阿赫马德先后死去,继前者统治费尔干纳的巴布尔,继续同苏丹·阿赫马德的后继者争夺撒马尔罕。最后是率乌兹别克人南下的昔班尼汗取得胜利。1501年,灭河中帖木儿朝。 1402年春,帖木儿的军队进攻奥斯曼帝国,连下数城,兵锋直逼安卡拉。奥斯曼帝国正处于上升阶段,势力不容小视,在西部前线已经把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这个门户一开,基督教世界就暴露在眼前。帖木儿去进攻这样的对手还是冒了一定风险的。他动员的军队在14万左右,以骑兵为主(还有战象30头),最主要的突击力量是骑兵。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绰号“闪电”,从名头上看绝非泛泛之辈。他动员了7万军队,在安卡拉附近的林地设防,以降低帖木儿骑兵的机动优势。 帖木儿看到奥斯曼帝国军队占了地利,虽然自己兵力占优,也无把握直接冲那个口袋。于是他决定绕开奥斯曼军防线从南方包围安卡拉,把奥斯曼帝国军队诱到平原上决战,其军队根本不理巴耶塞特的大军,照了个面就走了。这让巴耶塞特大吃一惊,立刻拔营而起驰援安卡拉。帖木儿很得意地撤了围,稍作后退,设立了防线等待奥斯曼帝国主力部队到来。 巴耶塞特的军队经过强行军赶到安卡拉战场,不及休整,1402年7月28日晨6时,双方列阵完毕。帖木儿军全部是骑兵,人数为14万,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重骑兵是主力,人马皆披铠甲。配备弓、战斧、长矛、弯刀。轻骑兵人马都没有甲胄,携带2-3张弓、3个巨大的箭袋和一把短弯刀,帖木儿把主力摆在两翼,并准备了预备队。战役结果证明贴木儿的安排是非常正确的。按照奥斯曼军的习惯,巴耶塞特一世将军队分成三个部分,即左、中、右。左翼军团由欧洲召集而来的雇佣军和塞尔维亚国王斯提芬率领的塞尔维亚骑兵组成。右翼军团由从安纳托利亚地区原突厥公国所征募的士兵和鞑靼军队构成。而中军则由加尼沙里军团和奥斯曼正规军西帕希骑兵构成。   战斗从10点开始,奥斯曼军左翼塞尔维亚骑兵表现出了强大的攻击能力,“鞑靼人”( 帖木儿军)右翼被强劲对手压着打。加尼沙里军团和西帕希骑兵还没有投入作战。就在双方的战事正在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奥斯曼军的右翼出现了大规模的混乱。原来奥斯曼军右翼军团所面对的敌人,几乎都是以前被巴耶塞特一世赶出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地区)的突厥公国的王公。基于此,巴耶塞特一世右翼的突厥士兵和鞑靼士兵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战前倒戈。如果不是奥斯曼中心阵营精锐加尼沙里军团的支援,巴耶塞特一世的右翼早就已经就不复存在了,但左翼以塞尔维亚国王斯提芬为主的欧洲雇佣军团,却出人意料地忠诚于巴耶济德,奋勇迎战如潮水般涌向左翼阵营的贴木儿大军。不过还是有一些反叛的士兵汇同贴木儿的部队左翼士兵,趁着混乱冲向了巴耶塞特一世的中军。 巴耶塞特一世率领左翼塞尔维亚军队和加尼沙里军团中的精锐力量,发动了闪电般的反击。正处于胜势的贴木儿中军转眼就被冲乱,并且被击溃。受到巴耶塞特一世的影响,渐渐颓废的奥斯曼军队士气顿时一震随即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而中央突破的奥斯曼加尼沙里军团已经险些攻破贴木儿的中部军帐,左翼塞尔维亚军队则击退贴木儿大军数轮强攻,由欧洲重甲骑士和巴尔干骠骑兵组成的奥斯曼雇佣军,甚至向庞大的贴木儿军大象阵和突厥-靼鞑骑兵方阵,发起了数次冲锋。贴木儿面对奥斯曼军队的强力突击,很镇定的调动了后备部队5万人。眼看就要攻到贴木儿大帐下的奥斯曼军队被一批新的生力军给赶了出去。巴耶塞特一世的儿子苏莱曼·查拉比放弃阵地逃之夭夭。左翼人数越战越少的塞尔维亚军团,率先被兵力源源不断的贴木儿军团击溃,塞尔维亚国王斯提芬率余部撤出战斗。贴木儿切断了撤回中央战线的奥斯曼加尼沙里军团补水供给线,巴耶塞特一世率领加尼沙里军团和西帕希骑兵竭力战斗到傍晚,他带着三百名“西帕希骑兵”退守到附近的一个小山丘卡特尔山。在太阳西下之时,战事接近结束。整个奥斯曼军团全军尽没,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突围时坐骑中箭,落马被俘,但斯提芬公爵率塞尔维亚骑兵余部突出重围。安卡拉的总督见状只有献城投降。贴木儿顺势攻陷了奥斯曼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布尔萨。到此奥斯曼帝国和贴木儿帝国的战事基本结束。奥斯曼帝国以惨败而告终。 帖木儿获胜后,觉得目的已经达到,把后顾之忧给剪除了,所以并没有乘胜把整个奥斯曼帝国灭掉,而是把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地区)分给了巴耶塞特一世的四个儿子,帖木儿带着从奥斯曼帝国境里俘获的工匠,被迁到撒马尔罕,班师回朝。这期间发生了鬼力赤杀死北元最后一任皇帝坤帖木儿,自立为大汗,废北元国号,改称鞑靼,向明朝进贡求和的事情。坤帖木儿的弟弟本雅失里流亡到了帖木儿帝国。 奥斯曼帝国被打败之后帖木儿从探子那里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大体得到的信息是明朝的军队动员能力在110万,而且战斗力不低,城市众多,但有完善的城墙防御体系保护,不易强攻。帖木儿帝国要打这样的国家确实不太容易,像打败奥斯曼帝国一样,细做准备,开始动员顷国之兵准备东侵。很多史书载其动用的军队达130万,实际上真正的主力战斗部队也就70到100万左右,其他为后勤,要维持这样一支大军,以帖木儿帝国尚不太稳定的经济供应看风险比以往的冒险要高。如果不能立刻击溃明军主力获得大量补给,持久战是有问题的。 明朝方面,虽然内乱导致国力有所损失,但军队因战乱战斗力得以保持增加。1404年11月帖木儿挥军往东,时明朱棣夺取帝位不久,军威正盛。但是,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在行军途中病亡,大军未与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即停止了东侵。 帖木儿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孙皮儿·马黑麻(帖木儿长子贾汗吉尔之子)为嗣君。帖木儿去世后,其后裔立即开始争夺王位的斗争。皮儿·马黑麻因远在阿富汗,撒马尔罕遂为帖木儿的另一孙子哈里勒所夺据自立为汗。原帖木儿王朝的所有领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鲁统一起来。与此同时,土耳其人、贾拉尔人、土克曼人在西部开始恢复失地。结果,西波斯的帖木儿后裔不久被土克曼人的黑羊王朝所灭,其领土落入黑羊王朝(据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和白羊王朝(据有迪亚巴克儿和阿塞拜疆)手中。沙哈鲁的控制区只限于河中、阿富汗和波斯东部。 沙哈鲁命其长子兀鲁伯驻撒马尔罕镇守河中,自己则仍以赫拉特为首都。沙哈鲁当政时,波斯、中亚同中国明朝之间,贡使往来不断,官私贸易十分活跃。但沙哈鲁死后,帝国发生内乱。在争位战争中,兀鲁伯被自己的儿子阿卜拉·拉迪卜所杀,而后者又被兀鲁伯的亲信杀死。 河中地区的政权最后落到米兰沙之孙阿布·赛义德的手中。而呼罗珊地区则被帖木儿次子乌马儿·沙黑·米尔扎的后代苏丹·侯赛因·拜卡拉所占据。沙哈鲁的王朝遂一分为二。 1451年,阿布·赛义德·米尔扎(Abu Sa'id Mirza??? ???? ?????)将大部分的帖木儿帝国旧地统一起来,击败了东部强敌察合台汗国,并且重新将帖木儿帝国的触角伸向了波斯地区。随后其与盟友黑羊王朝统治者贾汗·沙赫达成协议瓜分波斯。1466年黑羊王朝君主贾汗·沙赫入侵白羊王朝,被白羊王朝雄主乌宗·哈桑击败,应贾汗·沙赫的要求,阿布·赛义德.米尔扎也加入黑羊王朝一方参与战斗,最终贾汗·沙赫与阿布.赛义德.米尔扎相继被乌宗·哈桑击败,1469年阿布·赛义德·米尔扎被俘后为乌宗·哈桑处死。阿布·赛义德·米尔扎死后帖木儿帝国分崩离析,呼罗珊帖木儿王朝为海塞因米尔扎所统治,其余的帝国分为艾哈迈德统治下的布哈拉,撒马尔罕,Hissar(三地在艾哈迈德死后分裂),乌马尔米尔扎统治下的费尔干纳,马赫穆德统治下的巴尔赫和米尔扎乌鲁哈统治下的喀布尔。1500年,术赤(成吉思汗的长子)的后裔昔班尼汗率领乌兹别克族游牧部落攻占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建立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帖木儿帝国灭亡。1501年,乌兹别克汗国灭河中帖木儿王朝;1507年5月,灭呼罗珊帖木儿王朝。河中地区形成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但帖木儿的家族并没有因此全部消失,帖木儿的五世孙巴布尔以喀布尔为根据地力图复辟,失败后进入印度,于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延续了帖木儿帝国。莫卧尔王朝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版图包括整个印度次大陆,具有完备行政统治,各宗教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较融洽,经济和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帖木儿帝国为什么灭亡?

帖木儿的侵略战争使各地遭受破坏,每下一城,除俘虏少数工匠带走外,几乎屠杀全部居民。花剌子模首都乌尔建赤陷落后,全城夷为废墟,播种燕麦。帖木儿晚年还梦想远征中国,当1405年集结大军越过锡尔河时,在军中病死,帖木儿帝国迅即衰落。1500年,北方的游牧部落兹别克人占领了其全部领土,帖木儿帝国灭亡。

帖木儿重创奥斯曼土耳其之后为何不顺势将其灭了,反而是返回东征大明呢?

在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当中,在他们的历史史料中有提到了一场能够决定奥斯曼帝国命运的战役,这场战役便是安卡拉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1402年,此战,蒙古帖木儿大获全胜,并生擒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本来这是一个顺势能够完全消灭奥斯曼土耳其的绝佳时机,然而,帖木儿并没有顺势灭了奥斯曼土耳其,反而挥师东征大明,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世界局势。
公元1402年的世界,蒙古西征和十字军东征的硝烟都已散尽,当时的中东存在四大政权——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王朝、拜占庭帝国。
其中,马穆鲁克王朝便是当年伊斯兰世界的救星,它击败了蒙古铁骑,使伊斯兰世界免于全部沦陷。
奥斯曼帝国本是罗姆苏丹国的一支,十字军东征退去之后,由奥斯曼一世在小亚细亚所建。
拜占庭帝国,便是东罗马帝国,此时已立国千年,版图仅剩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今非昔比,衰落已极。
帖木儿帝国,则是新兴的政权,其由来需要从蒙古西征说起。
蒙古人的西征诞生了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金帐汗国,后来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四大汗国仅剩三个。
公元1321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两部分——西察合台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在我国新疆,明朝时期称其为亦力把里,西察合台汗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接下来,我们比较一下帖木儿帝国和大明的建立过程
公元1336年,帖木儿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这一年,朱元璋8岁(出生于公元1328年)。
与朱元璋布衣出身不同,帖木儿是西察合台汗国的驸马,突厥化的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同时倾慕波斯文明,注意帖木儿的这一特征,他的所有征服运动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
公元1369年,帖木儿杀死西察合台汗侯赛因,自立为汗,这便是帖木儿帝国。
所以,帖木儿帝国的建立几乎与大明同时。
公元1388年,帖木儿征服了整个中亚地区,同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北元皇帝脱古思贴木儿在逃亡过程中被杀,从此蒙古各部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蒙古各部已经群龙无首了。
公元1393年,帖木儿挥师向西,征服波斯地区,波斯地区是当年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封地,帖木儿大军到时为白羊王朝,很快便纳入了帝国版图。
至此,帖木儿帝国已经一统当年的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接下来的开战方向是哪?没错,就是四大汗国的最后一个——金帐汗国。
公元1394年,帖木儿在伏尔加河击败了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汗,金帐汗国从此不再有南下中东之心,帖木儿的下一个进攻方向就是比波斯更西边的奥斯曼帝国和马穆鲁克王朝。
公元1400年,帖木儿在叙利亚大败马穆鲁克王朝。
公元1402年,帖木儿在小亚细亚的安卡拉大败奥斯曼帝国。
至此,帖木儿几乎是所向无敌的,其建立的帝国征服了察合台汗国、原伊尔汗国(波斯)、击败了金帐汗国、同时大败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
这一年之后,帖木儿放弃了继续西征,放弃了完全征服小亚细亚和埃及,挥师东向,远征大明,从以上历史事件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帖木儿如此做的原因:
1、帖木儿是突厥化的蒙古人,西察合台汗国的驸马,其首先要征服的便是当年蒙古四大汗国的国土,事实上也确实如愿了。
2、帖木儿倾慕波斯文明,因此必须要征服波斯,这一目标也实现了。
3、帖木儿信奉伊斯兰教,要成为伊斯兰世界共主,必须击败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这一目标同样实现了。
这一年,便是公元1402年。
这一年,还有另一件大事,朱棣靖难成功,在南京称帝。
4、帖木儿的梦想是重建蒙古帝国,而非阿拉伯帝国。
因此,击败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之后,帖木儿表现出了他难得的仁慈,对马穆鲁克王朝没有穷追不舍,奥斯曼苏丹被俘自杀后,帖木儿还将小亚细亚分给了巴耶塞特一世的几个儿子,这么做是为了安抚,也是为东征巩固后方。
北元在捕鱼儿海之战后不复存在,原来隶属于元朝的蒙古各部四分五裂,帖木儿认为这是一个重现成吉思汗荣光的好机会,帖木儿拥有黄金家族女婿的身份,当其征服了中亚和西亚之后,便认为其拥有了重现整合蒙古诸部的机会,而东征大明王朝无疑可以打起为元朝复仇的旗号成为蒙古共主。
我始终认为,帖木儿并非真的要远征大明,至少在公元1404年的时候不是,挑战大明只是要实现其一统蒙古诸部的梦想。
5、假如帖木儿不死,其能击败朱棣吗?
公元1405年,帖木儿病死在锡尔河畔、远征大明的路上。
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均由蒙古草原或东北南下,而帖木儿的远征从中亚开始,假如他真的直接进攻大明,那么需要翻越葱岭,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河西走廊,与以逸待劳的大明军队决战,这在古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大军到后也必败无疑。
所以,帖木儿远征大明应当是其顺势成为整个蒙古之主的幌子。
帖木儿在安卡拉之战后,放弃征服奥斯曼土耳其,不仅使奥斯曼帝国幸免,还拯救了在奥斯曼进攻下风雨飘摇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由此又续命半个世纪。
但拜占庭最终仍然逃脱不了被奥斯曼帝国所灭的命运,此后,奥斯曼帝国又挥师南下,灭了马穆鲁克王朝,成为伊斯兰世界和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帖木儿帝国由兴转衰都经历了什么?

帝国的创建者帖本儿出身于西察合台的1个突厥化蒙古贵族家庭,常结伙拦路抢劫。
一次他去阿富汗抢掠牲畜,右足被打成瘸子,人称跛足帖木儿。1369年,他联合其他军事贵族击杀西察合台苏丹,并占领撒马尔罕,自立为苏丹,宣布自己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决心做世界的君主。1380年占领呼罗珊,接着南下,于1388年灭掉伊儿汗国,将整个伊朗和阿富汗相继并入版图。1390年以后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攻陷萨莱。1398年,又挥戈东侵印度,攻陷德里,斩杀10万余人。1399年西下,侵占小亚细亚一带地方。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与奥斯曼帝国军队激战,双方出动军队约百万。
结果奥斯曼帝国全军覆没,苏丹巴耶塞特被俘,困死牢中。
至此,帝国版图已囊括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北自阿姆河,南抵波斯湾之间的广阔地区。帖木儿甚至梦想征服中国,他不顾当时已年迈之身躯,仍率领20万精兵北上。
但到阿姆河时染病,不久死于军中。15世纪后期,帝国陷于分裂,西部形成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两个独立政权,帖木儿的后裔只保持伊朗的东部地区。1500年,北方游牧部落乌兹别克人占领帝国全境,帖木儿帝国灭亡。

由于明朝大臣的竭力反对帖木儿王朝恢复了哪条朝贡路线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儿帝国向明朝贡马,而且致国书。第二年,明朝派遣兵科给事中傅安率领使团往报。但当傅安等抵达帖木儿帝国国都撒马尔罕时,帖木儿打算要向东兴兵,攻打明朝了,于是扣押了傅安等人,而且百般的诱惑傅安等人归顺帖木儿,傅安被扣押十三年,坚贞不屈,维护明朝的尊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直到了帖木儿死了以后,他的孙子哈里嗣位,想和明朝和好,于是才放傅安等人回国。傅安回国以后又出使了中亚诸国。
1368年明朝建立,对西域各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当时帖木儿还没有杀死了忽辛,独掌大权统一周边,未见朝贡记录。
布哇(L.Bouvat)《帖木儿帝国》讲到明初明朝军事征伐对于中亚帖木儿政权的影响:“明兵追逐敌人于塞外,在1370至1390年间,并入了若干蒙古属地。帖木儿也不得不称臣纳贡,所以帖木儿终身的梦想,就是在解除这个藩属关系。”1387年起,帖木儿曾多次遣使进贡,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
1396年,帖木儿扣押各国使节,包括明朝和奥斯曼帝国的使节,表示对外宣战。1398年,再次禁锢、扣留明朝特使。帖木儿是一心想要重现成吉思汗大业的人,因此准备东征明朝,但最终因其病逝于东征途中作罢。但帖木儿死后明朝还是没有放弃对帖木儿帝国的警惕,派遣锦衣卫抓捕购买当地人口的帖木儿商人。又遣郑和率大军到达忽鲁谟斯停留长达五十二天之久,直到双方都冷静下来。
帖木儿过世后,其生前钦定的继承人哈里释放早年遭帖木儿扣押的明朝使臣傅安、杨德文等人,并托其带去帖木儿帝国修好的愿望。陈诚得知帖木儿帝国正陷入夺位内战,立刻向明成祖建言“速派使节,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1408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郭骥为使节率团出使,带去朱棣的亲笔书信,调解哈里和沙哈鲁的纠纷。
沙哈鲁与改变其父敌视中国的政策,同明朝在政治、经济上交往频繁。1409年,沙哈鲁派使团至南京,送上豹子、狮子等礼品。双方重新恢复“宗藩”关系,友好往来。1413年遣使朝贡;同年明成祖派遣中官李达、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等9人出使帖木儿帝国,访问首都赫拉特。
1419年沙哈鲁派遣几百人的庞大使团访问中国。使团成员包括包括沙哈鲁的诸子。历史学家哈菲兹·阿卡鲁根据使团成员吉亚斯·丁的日记撰写而成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记述了使团去中国沿途所见及明朝的政治、经济、人物、民俗、物产等情况。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撒马儿罕使臣由陆路贡狮、海道回国,又从海路入贡过程以及明廷的反应。表面上这是皇帝、宦官、政府官员对贡狮和贡路的争执,实际上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弘治年间明朝对朝贡政策如何调整的问题。由于明朝大臣竭力反对,帖木儿王朝来华贡路复归于陆路。明朝也由此丧失了加强海路贸易的机会,为以后葡萄牙人东占满剌加留下了空隙。

帖木儿建立了庞大的中亚帝国准备东征,为什么最终昙花一现?

帖木儿(波斯-阿拉伯文:?????,拉丁转写:Tēmōr,1336年4月8日-1405年2月18日),突厥化蒙古人,或译帖木耳,帖木儿汗国的创始可汗,为察合台语“铁”之意,出身于蒙古巴鲁剌思氏部落,1362年与忽辛合作,在故乡附近地区起事时,被打伤,从此跛脚,因此人称跛子帖木儿。因为他娶了东察合台汗国后王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妻,所以又被称为驸马帖木儿。他打败了西亚、南亚和中亚的其他国家,是帖木儿帝国的奠基人。
1404年11月27日率领20万士卒进攻明朝,结果1405年2月18日在进军途中,在讹答剌病死,终结了其辉煌无敌的征战历史。
在统治期间,统治者死亡后王位争夺的情况相当频繁,卜撒因曾短暂统一,但死后国家又处于分裂状态。1506年,帝国亡于突厥乌兹别克人部落。其后裔巴卑尔转而去印度次大陆开创了蒙兀儿帝国,至第六代皇帝奥朗则布去世后开始衰败。1857年,末任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被东印度公司罢黜,蒙兀儿帝国灭亡。帖木儿帝国和蒙兀儿帝国皆由帖木儿王朝统治。
从年龄和所处的时代来说,帖木儿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物。不过两个人的出身完全不同,朱元璋是彻头彻尾的贫农出身,而帖木儿则是贵族,而且还是西察合台汗国的女婿。不过,从时间上来说,两个人的起家时间相当。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仅仅1年多以后,帖木儿在撒马尔罕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当然,在那个时候,帖木儿的势力还非常弱小。在朱元璋逐步忙于国内问题的时候,帖木儿开始了长达30年的东征西讨。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帖木儿帝国控制了阿富汗、伊朗、叙利亚等地区,建立了一个控制了中亚和西亚的大帝国。帖木儿也是一个英雄人物,在忙于平定西亚地区时,已经开始侦查东方明朝的实力。
因为他的东亚帝国准备东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意外,导致这场东征没有办法实现。
帖木儿东征明帝国的主要目的,一是在于重建成吉思汗帝国,二在于宣扬伊斯兰教。其实帖木儿帝国和成吉思汗帝国还是有区别的,成吉思汗重在真正地扩张领土,而帖木儿则主要是建立傀儡政府,扩张势力范围,自己亲自统治的土地不过中亚周围。
公元1405年,也就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的第3年,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帖木儿去世。在漫长的时间中,帖木儿经历了长期的南征北战之后,建立了一个控制了西亚和中亚地区的大帝国。帖木儿曾经计划进攻明朝,重建当年的蒙古帝国。但是在东征的途中,年迈的帖木儿去世。随后,庞大的帝国如同昙花一现,分裂成了很多政权。那么,帖木儿帝国为何无法维持长久呢?
帖木儿为了完成东征,集结了超过70万军队,所以对于帖木儿的东征计划,明朝方面并非一无所知,肯定有所应对,而且在东征过程中,帖儿木却病死在了路途中,对士气是一种挫败。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仅仅1年多以后,帖木儿在撒马尔罕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当然,在那个时候,帖木儿的势力还非常弱小。在朱元璋逐步忙于国内问题的时候,帖木儿开始了长达30年的东征西讨。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帖木儿帝国控制了阿富汗、伊朗、叙利亚等地区,建立了一个控制了中亚和西亚的大帝国。帖木儿也是一个英雄人物,在忙于平定西亚地区时,已经开始侦查东方明朝的实力。
对于一个庞大政权的统治者来说,帖木儿拥有这样的能力。为了东征明朝,帖木儿开始不断的集结部队。为了完成东征,帖木儿集结了超过70万军队。对于帖木儿的东征计划,明朝方面并非一无所知。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命令宁夏、陕西等地的军队积极备战,同时联合了西北地区的割据政权别失八里。面对强大的帖木儿帝国,需要和明朝结盟。但历史给人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1405年,帖木儿病死在东征的途中。
帖木儿帝国的建立忽视了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了帝国的全面解体。即使战乱时期出现了各政权的对峙,但时间不会太差,国家最终还会再次统一,例如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等等。

帖木儿大帝是怎样的一个帝王呢?

公元14世纪,帖木儿帝国与大明帝国同时崛起于亚洲。
其中,朱元璋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帝国,时间是公元1368年。
帖木儿则以西察合台汗国女婿的身份,取而代之,建立了帖木儿帝国,时间是公元1370年。
帖木儿比朱元璋小8岁,寿命则相同(都是70岁),所以帖木儿活到了朱棣时期,并在中亚和西亚击败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王朝之后远征大明。
帖木儿对明朝皇帝的称呼是“契丹国的野猪皇帝”,这显然是一个蔑称,但却有渊源。
在古代,每个国家其实都有自称,也有他称,中国也不例外。我们虽然自称“华夏”、“中华”、“九州”、“神州”,还有大汉、大唐等,但传到了国外便会由于语言的不同而变味,因此所谓中国的他称,便是其它国家口中的中国的名字。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俄语中对中国的称谓是Китай——契丹,但事实上不仅是俄国,西方许多国家都称中国为“契丹”,而这一称谓的由来应当源自耶律大石的西辽。
耶律大石,文武全才,辽国进士出身。但生逢大辽末世,当辽国被新崛起的女真人所灭后,他率部西迁,在中亚建立了威名赫赫的西辽帝国。
西辽,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式政权,官方语言是汉语,而耶律大石庙号德宗,号“天佑皇帝”,年号“延庆”,同时自称“菊尔汗”,也就是“万汗之汗”、“汗中之汗”的意识,与波斯人的“万王之王”类似。
耶律大石名扬天下,缘于卡特万之战。这一战发生在公元1141年,交战的双方是西辽与伊斯兰世界的塞尔柱帝国。
帖木儿,为何称明成祖朱棣为“契丹国的野猪皇帝”?
塞尔柱帝国苏丹号称“东方和西方之王”,其版图从中亚一直延伸到小亚细亚,并由于重创东罗马帝国而引发了欧洲持续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
而塞尔柱帝国的衰落,便源自卡特万之战,这一战耶律大石以少胜多,大败10万塞尔柱大军,塞尔柱帝国联军阵亡者陈尸数十里。关于这场大战,我国的记载不多,但阿拉伯史学家曾这样记载:
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在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死亡。
此战,使塞尔柱帝国退出中亚,而西辽成为了中亚的霸主。十字军的劲敌似乎在一夜之间便化为乌有,从此“契丹”开始在西方被神话,即使后来蒙古大军西征,西方人也是将其当做契丹人的。这便是我国被称为“契丹”的来源。

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6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又译贴木尔、帖木尔、帖穆尔,1370年-1405年在位)开创的一个大帝国,以今天的乌兹别克为中心。在其鼎盛时期横亘从格鲁吉亚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首都为一百多年前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铁骑屠城的前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后迁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赫拉特)。1506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其统治者转而去印度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6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又译贴木尔、帖木尔、帖穆尔,1370年-1405年在位)开创的一个大帝国,以今天的乌兹别克为中心。在其鼎盛时期横亘从格鲁吉亚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首都为一百多年前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铁骑屠城的前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后迁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赫拉特)。1506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其统治者转而去印度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帖木儿帝国是明朝中国附属国吗?

帖木儿帝国是个堪与蒙古帝国相比的超级大国,实力超强。
明朝把元廷赶出中原后,,对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到1388年起才开始遣使进贡。虽然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中土为宗主,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1396年,帖木儿撕下脸皮,把外国使节给扣了,这其中包括中国和土耳其两个大国的。1398年他攻打印度,占领北部一些地区,1399年开始远征小亚细亚。他决定先把背后的土耳其给击败,然后腾出手去进攻明国。
 明朝方面,虽然内乱导致国力有所损失,但军队因战乱战斗力得以保持,仍然不失为军事强国。1404年11月帖木儿挥军往东,时明朱棣夺取帝位不久,内部反对者相当多。但是,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在行军途中病亡,大军未与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即停止了东征。
从事实上来说,帖木儿并不承认自己是明朝中国的附属国,反而认为中国是他最终的目标。
帖木儿帝国是个堪与蒙古帝国相比的超级大国,实力超强。名誉上是明朝中国附属国,实际并不是。
明朝把元廷赶出中原后,对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到1388年起才开始遣使进贡。
虽然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中土为宗主,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
1396年,帖木儿撕下脸皮,把外国使节给扣了,这其中包括中国和土耳其两个大国的。1398年他攻打印度,占领北部一些地区,1399年开始远征小亚细亚。他决定先把背后的土耳其给击败,然后腾出手去进攻明国。
明朝方面,虽然内乱导致国力有所损失,但军队因战乱战斗力得以保持,仍然不失为军事强国。1404年11月帖木儿挥军往东,时明朱棣夺取帝位不久,内部反对者相当多。但是,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在行军途中病亡,大军未与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即停止了东征。
帖木儿帝国的政治体制为半中央集权体制,设为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帖木儿帝国吸收了波斯政治制度的长处,设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制。
中央政府在苏丹主持下设大臣会议。地方各省设长官3人,分管军事、民事及税收与无主产业。军队由40个中亚突厥大军事地主与部落构成。建有系统的司法制度,将宗教、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分开,由法官分别专理。
土地制度实行封建采邑制,将所征服的土地分给家族成员、军事将领、埃米尔及各地统治者,对人民征收赋税。
帝国重视国内外的商业贸易发展,曾为印度、波斯东部开辟了陆上的新商道。“丝绸之路”中段站驿相望,道路无阻,远地商旅,咸得其济。在首都撒马尔罕和大不里士,东西方各国商旅汇聚,商肆栉比,百货杂陈,民物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