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经典诵读:席慕容《我》
总有那么一首诗,字里行间仿佛写进你心底的每一个角落。对于我个人而言,席慕容的《我》便是这样一首诗。当我初次遇见这首诗时,它的作者与名字对我而言仍是未知的谜团。最初的接触,是那诗歌的第二段诗句,像是一股清泉流淌进我心底,滋润着我的心田,带给我宁静与纯净之感。我把这段文字珍藏于笔记本中,作为我的个人签名。它描述的理想状态引起了我的共鸣,独处时,我总会默默诵读几遍,每读一遍都仿佛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诗中的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都深得我喜爱。“停留”、“长久”、“冬雷夏雨”、“春华秋实”,以及“单纯的盼望”与“缓慢的成长”,这些词语都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在阅读诗歌、背诵诗歌的过程中,我总喜欢摘抄那些让我心生宁静、洁净的词汇和句子。我对那些描绘静谧、洁净的词语特别偏爱,它们读起来总能让我心灵平静如水。
我愿做一个宁静的女子,守一方宁静的天地,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静谧无声中感受心灵的宁静与愉悦。最初喜欢这首诗,仅仅是因为这一段文字的魅力。后来,偶然间读到这首完整的诗,更是被其开头的一段文字深深打动。它所描述的“出发、离开、新的梦想、随意行去”,不正是我向往的自由和远方吗?
我早已认识到,我属于那遥远的远方。我的心,从未甘心被束缚,不愿满足于眼前的平凡生活。这或许被称之为野心,但我所追求的并非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身心的自由,是精神的高远。我始终渴望远方,期待有一天能背上行囊,走遍千山万水,看尽人世繁华。
若生命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所有的生命形式最终都将面临消亡,那么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不同的生命体验让同样的生命展现出不同的意义。我不愿像父辈那样在世界的一角默默无声地度过一生。我渴望经历,渴望前行,希望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体验多元的生命过程。如此,即便我离开这个世界,也能毫无遗憾地对自己说:这世界,我来过!
我对宁静的喜欢和对行走的渴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它们只是生命的两种状态。人生便是一个动静交错的过程,动久了便会静下来,静久了又会渴望重新出发。我将这种生命状态称为“安定与流浪”。安妮宝贝在《七月与安生》中所描绘的七月与安生便体现了这两种特质。而《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则彼此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所缺失的渴望——流浪的气质与安定的家园。这种互补让他们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圆满与缺失的遗憾。喜欢安定又渴望流浪的我,《我》便是这首诗最好的写照。
2022年1月23日
闲看花开静待花落什么意思
在闲暇之余,我静坐观赏花朵从含苞到绽放的过程,静静体会它们生命的光辉。在静静等待花瓣凋落的瞬间,我沉浸于明朝陈继儒所著《幽窗小记》的智慧之中。书中原文选段如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用极其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对待荣辱得失应有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当我们把宠辱得失看作如花开花落般自然平常,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而不惊惶;只有当我们对职位去留持如云卷云舒般淡然态度,才能做到不被其困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介绍中,《幽窗小记》中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上述对联,它深刻阐述了人生应有的态度:面对名利得失应该保持平常心,不为物喜、不为己悲。这种态度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体现了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雅致而不失通俗,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它的文字既有语录的简练明快,又有随笔所没有的严谨整齐;既有训诫的严肃认真,又有亲切醒豁的特点。而且书中的描写也极具感染力,如雨后山色的清新、夜晚钟声的静谧,让人感受到风月无边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