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该成语源自先秦时期孟轲的《孟子公孙丑上》,讲述了一位宋人因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而选择将其拔高,结果导致禾苗枯萎的故事。出处翻译过来即为:宋国有个人心急禾苗不长,便擅自将其拔高。一天下来,他疲惫不堪地回家,向家人宣称自己帮助禾苗长高了。然而,当他的儿子跑去田间查看时,发现那些禾苗已经枯死了。
在用法上,“揠苗助长”通常作为连动式成语使用,既可以用作主语,也可以用作宾语,含有贬义。比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既不应该揠苗助长,强行加速学生的成长过程,也不能放任自流,不予管理。
关于近义词,“欲速不达”的意思是心太急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成语拼音为yù sù bù dá。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意为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与之类似,“循序渐进”则是按照一定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的意思,成语拼音为xún xù jiàn jìn。茅盾先生曾在《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中提到使用此成语的情境。总之,“揠苗助长”与“欲速不达”都提醒我们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和发展顺序,而“循序渐进”则是一种理智的、有步骤的前进方式。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揠苗助长是一个成语,其拼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它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讲述了一个宋国的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于是他便整天忧虑着。有一天,他决定采取行动,抱起秧苗试图将它们往上拔高。傍晚时分,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他的妻子,他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方法让稻苗长高了。然而,当他们的儿子到田里查看时,发现虽然稻苗的确长高了,但它们都已经枯萎了。因为农夫违背了水稻生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造成了反效果。
这个成语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行干预,结果却适得其反的行为。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听到这个成语,例如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如果过于强求子女表现优秀,而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人差异,就可能会揠苗助长,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稳步前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