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吴牛喘月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成语"吴牛喘月",源自汉代的应劭《风俗通义》。它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情景:在酷热的天气中,吴地的水牛看到月亮也会误以为那是太阳,从而感到热得喘不过气来。这个成语后来也被用来比喻人遇到类似曾令其恐惧的事物时,会过分地害怕和惊惧。同时,它也用来形容天气异常炎热。
典故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故事中,晋武帝的臣子满奋害怕风,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的景象,虽然知道窗子很厚实不会透风,但仍然不由自主地感到寒意。武帝取笑他,满奋用“吴牛喘月”来形容自己的恐惧反应。吴牛喘月的成语便由此演变而来。吴牛指的是长江、淮水一带的水牛,它们生性怕热,因此遇到酷热天气就会气喘吁吁。
在使用上,"吴牛喘月"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类似曾令其恐惧的事物时的惊惧反应,也可以用来形容天气异常炎热。例如:“自从上次演讲比赛失利后,他只要一上台,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者“此地每到夏天,总是热到让人如吴牛喘月,只好天天躲在冷气房。”
此外,"吴牛喘月"的近义词有“谈虎色变”和“惊弓之鸟”,反义词为“处变不惊”。在辨识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其语义和使用类别,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吴牛喘月的意思解释
吴牛喘月是一则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其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佚文》。成语的含义深刻而富有寓意。吴牛喘月的直接意思是指吴地(长江、淮河一带)的水牛在见到月亮时,会误以为是炎热的太阳,因惧怕酷暑而不断喘气。这一成语被广泛用来比喻人们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时,会产生过分的害怕和惊惧,或者用来形容天气极其酷热。
在句子结构中,吴牛喘月可以充当宾语或定语,含有贬义。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因为心理作用而过分紧张或恐惧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如果曾经受到一次伤害,可能会因此变得胆小怕事,正如吴牛对炎热的恐惧一样。成语寓意在于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恐惧,克服心理障碍。
吴牛喘月与杯弓蛇影这一成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描述因为疑心而导致恐惧的情况。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吴牛喘月除了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外,还有形容天气炎热的意味;而杯弓蛇影则没有这一层面的含义。
满奋之所以用吴牛喘月来自我解嘲,是因为这个成语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他的感受。中国水牛生长在长江、淮河一带,即古代的吴地,因此被称为吴牛。这些水牛非常怕热,一看到太阳就会感到炎热并喘气。甚至有时看到月亮,也会误以为太阳出来了,因而吓得不断喘气。满奋通过这个成语,将自己的恐惧心理与吴牛的恐惧现象相联系,幽默而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总之,吴牛喘月是一种富有奇妙色彩的现象,满奋用这个成语巧妙地解嘲了自己的恐惧心理。这个成语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富有教育意义,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恐惧,克服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