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凝胶色谱法原理为什么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而不是分子大小。有什么区别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指的是蛋白质上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之和,而分子大小则是指蛋白质分子的三维体积大小。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其分子体积也较大。但这其中的区别并不显著。
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或大小进行分离的技术。在分离过程中,分子的形状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当分子量相同时,不同构型的蛋白质在凝胶色谱中的洗脱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凝胶渗透色谱(GPC)是一种更为精细的分离和鉴定技术,不仅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和鉴定,还可以用来分析化学性质相同但分子体积不同的高分子同系物。其基本原理是让被测的高聚物溶液通过一根装有不同孔径的色谱柱。在这个色谱柱中,较大的分子被排除在粒子的小孔之外,只能通过粒子间的间隙,速率较快;而较小的分子可以进入粒子中的小孔,通过的速率要慢得多。通过这种方式,分子会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被分开。
关于GPC的校正原理,它是通过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单分散标准聚合物来制作校正曲线,从而根据GPC谱图计算各种所需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信息。对于没有标准样的聚合物,可以使用普适校正原理来进行处理。
在实验部分,GPC仪的组成包括泵系统、进样系统、凝胶色谱柱、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其中,泵系统负责保持溶剂的恒定流速,色谱柱是分离的核心部件,而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则负责检测和记录数据。
操作GPC时,需要特别注意溶剂的选择,必须选择能溶解多种聚合物、不会腐蚀仪器部件且与检测器相匹配的溶剂。此外,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还需要对样品进行严格的除尘,因为溶液中的灰尘会产生强烈的光散射,严重干扰聚合物溶液光散射的测量。
总的来说,GPC是一种复杂的分析技术,需要精密的仪器和精确的操作技巧。通过GPC,我们可以获得关于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重要信息。
高分子杂质用凝胶色谱的原理?
凝胶色谱技术,起源于六十年代,是一种快速且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其得名于其核心原理——基于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性进行分离。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领域中重要的实验研究和工业生产手段。
在操作过程中,凝胶色谱通过将高分子杂质和高分子物质按照其分子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进行高效分离。它先选择适当的凝胶颗粒并充填在色谱柱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凝胶层,为分离过程提供一个复杂的障碍阻力。当混合的高分子样品溶液通过色谱柱时,大分子化合物在凝胶颗粒中受到更强的障碍阻力,因此被减速并容易被剔除,而小分子化合物则能更容易地通过凝胶颗粒。
这种技术被称为“分子排阻色谱法”,其分类根据分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GFC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而GPC则主要用于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而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
凝胶色谱不仅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而且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它的应用范围广,不仅可以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生产。虽然对于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凝胶色谱可能无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但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级分析和分布测试方面,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凝胶色谱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在使用时仍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不吝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