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岂效穷途之哭典故,为什么“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8-09 14:15:05 浏览4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君性情高洁,满怀报国之志却未能如愿以偿;阮籍虽为人放纵不羁,但我们岂能模仿他在困境中的悲泣!此句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嗟叹命运的不公,感叹时运的不齐。冯唐容易老去,李广难以立功受爵。贾谊被贬长沙,并非没有明智的君主;梁鸿逃往海滨,难道缺乏繁荣的时代?然而,君子能洞察时机,通达的人明了命运。即使年老,志向更应坚定,白发之际,绝不改变初衷。境遇艰难,更应坚守高尚情操,决不让凌云之志消逝。即便身处贪泉之下,依旧能保持清醒;即使在干涸的车辙中,也能找到欢乐。北海虽远,但有扶摇之力可接;晨光虽逝,珍惜暮光仍有时。

孟尝君的心灵纯净,但报国之情却成空;阮籍的放纵不羁,我们岂能效仿其穷途之哭。背景中的王勃,虽满怀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壮志难以实现,让他感叹时光流逝与功业难成。他悲叹人生的无奈与命运的无法扭转,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无法进入长安为国效力而伤感。

在《滕王阁序》的第五段中,王勃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描述自己当前的困境。然而,作者并未在悲伤中徘徊太久,而是用自己的乐观精神为这段咏叹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仍坚持“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的信念,即使年老也要坚持初心,即使困顿也不能放弃高远之志。身处逆境,他仍心胸开阔,立志报国。

这段文字用典较多,却并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身处困境的矛盾心理,又用一种乐观的处世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让人感同身受。

为什么“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品行高洁,满怀报国之志却未能施展。他以孟尝自比,心中充满怨意。孟尝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为官清正,但因种种原因未被朝廷重用,最后选择归隐田园。而阮籍,作为三国魏的诗人,他的不拘礼法、任性猖狂有时让人恸哭。但作者在此并不是效仿阮籍的穷途之哭,而是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一篇佳作,全文通过对洪州地势、人才、宴会的描绘,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作者借此抒发了人生遭遇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结构整齐,通篇对偶,用典自然,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

创作背景方面,该序是王勃在赴交趾探望父亲途中,受邀参加滕王阁宴会时所作。都督阎伯舆想让女婿显才,预先准备好了一篇序文。但王勃毫不畏惧,即兴挥毫写下此篇《滕王阁序》。文中孟尝与阮籍的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品行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更展现了他面对现实困境时的乐观精神和坚守志向的决心。尽管作者才情横溢却因恃才傲物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但他依然坚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即使处境艰难,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壮志豪情。他珍惜时光,感叹虽已错失早晨却仍怀抱希望。全文透露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自己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