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壁垒森严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成语】:壁垒森严
【拼音】:bì lěi sēn yán
【释义】:“壁垒”指的是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则表示整齐、严肃。该成语原意描述军事戒备非常严密,军营周围的围墙高高耸立,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现在,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各个团体或个体之间的界限划分得非常明确,彼此之间的界限不可逾越。
【出处】:源自清·陈鸿墀的《全唐文纪事·卷首》:“《兴州江运记》中的叙述与议论,都以深奥的义理展现,可谓壁垒森严,神采焕发。”
【示例】:
声威震摄长愉塞,壁垒森严细柳营。出自刘复的《代某君寿某将军夫妇》。
早已壁垒森严,更加众志成城。(摘自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词)
明日的乒乓球队迎战,我方壁垒森严,决心一举战胜对手。
【近义词】:严阵以待、固若金汤
【反义词】: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造句:
1. 监狱壁垒森严,罪犯无法逃脱,展现出了极高的安保措施。
2.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群体之间的界限是壁垒森严的,我们应该尊重差异,促进交流。
3. 在明天的乒乓比赛中,我们的队伍壁垒森严,准备充分,定能战胜对手。这不仅体现在我们队员的技术上,更体现在我们团结一心的精神面貌中。
壁垒森严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
词汇优化后的文本如下:
词目:壁垒森严
发音:bìlěisēnyán
释义:
壁垒:指的是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形容整齐、严肃。原意是指军事戒备非常严密,无懈可击。现在则用来比喻各方界限划分得非常明确,彼此之间有明确的分界。
近义词:严阵以待、固若金汤
反义词: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引用:
1. 《五代史演义》第四十二回:“智郭威抵掌谈兵勇刘词从容破敌...伏中。我军至暮不出,伏兵无用,对方见我壁垒森严,无隙可乘,只得退却。”
2. 《清史演义》第四回:“熊廷弼守辽树绩,王化贞弃塞入关...他筑堡修城,练兵十一万,造铠仗数百万,开屯田五十顷,使得兵精粮足,壁垒森严。他在辽坐镇四年,关内外固若堡垒。”
3. 《清史演义》第五十九回:“骆中丞固守长沙城,钱东平献取江南策...朝贵率军抵达,见对方壁垒森严,军械环列,不敢轻易进攻,只在城外扎营相持。”
4. 《笏山记》第四十回:“三人接到紫藤书,勇闯三庄途中遇...爷,夺回黄石。”当他们到达紫藤后,看到乡外旌旗整肃,壁垒森严,心生疑惑,徘徊不前。突然鼓声大作,一人横矛拍马跃出。”
5. 《大唐狄公案》中的汉家营庄园:“庄园四周高墙围绕,东西两边耸立着戍楼,整个庄园如同壁垒森严的城堡。墙内屋檐高挑,炊烟袅袅。”
6.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报应七:“大将进入衙内,看到黄州兵马精强,城壁垒森严,对奸贼的窥探无所畏惧。”
7.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六器量一:“若有千余人吃官饭,进退无路。若筑起高墙,壁垒森严,内外不通,则无惧诬告造反之嫌。”
8. 《乾隆皇帝》第三十三章:“关延宗走进壁垒森严、刀丛枪树的中军行营,感到无可奈何,只得掏出银两以求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