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义正辞严什么意思?
词目:义正辞严(发音:yì zhèng cí yán)
释义:
义,道理;辞,言辞。言辞严谨而充满正义,理由充分且言之有物。表达的是说话者的言辞正义、理直气壮,措词庄重而有力。
近义词: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反义词:莫名其妙、岂有此理、理屈词穷。
引用:
1. 《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四回:童奶奶精心策划策略,骆舅舅推荐幕宾跟随郭大将军一同进京。在锦衣卫勘问之际,郭大将军义正辞严地审问案件,毫无畏惧地询问“遣戍”,最终奉旨允诺部招。
2. 《雍正皇帝》七十四回:隆科多的抄家行动震惊大帅,汪景祺的话语像乱臣贼子般乱人心神。他编织的谎言无懈可击,义正辞严,使得年羹尧深信不疑,无法再有其他想法。
3. 《康熙大帝》四十四回:出奇谋、展浩气,震撼四座。身处险境之中,仍能以正直之言痛斥愚顽之徒。一番义正辞严的斥责让王辅臣羞愧万分、心惊胆寒。这一席话有如电光火石扫过众人之间,其威力可想而知。
4. 在《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的情境中,对局势进行深刻分析时,元载虽然纳娇妻后身败名裂但子仪仍能绑定爱子保持正义之辞;当时人人都畏惧元载的权势而不敢公开反对他淫污大臣眷属的行为,然而依然有无畏之士坚持正义立场。在《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第五十二回中,“徽宗道”觉得奏疏之言义正辞严到无以反驳的地步。在《明代宫闱史》第九回和第一百零四回里,“魁”与许多宫女嫔妃及西贵人等初次听到香狸公主与某人的大义规劝时都深感其言辞正义而心生佩服之情;三桂听到其夫人的正义规劝后也感到惭愧并难以回答。
义正辞严的意思
关于成语“义正言辞”,它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错别词。正确的成语应该是“义正辞严”或“义正词严”。成语“义正辞严”(拼音:yìzhèngcíyán)意味着理由正当且言辞严肃。在这里,“义”指的是道理,而“辞”则代表言辞。这个成语传达的意思是,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它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成语,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整个成语的完整意义。
错误的成语“义正言辞”破坏了原本并列结构的词义,使得语义变得模糊不清,逻辑也不顺畅。由于“言辞”是一个独立的成词,因此有些使用者在未深入理解成语的结构和真正含义的情况下,容易误用为“义正言辞”。因此,我们应当明确使用正确的成语“义正辞严”,以准确表达意思,并避免造成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