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鹤立鸡群的具体意思?
晋朝戴逵在《竹林七贤论》中曾以“野鹤在鸡群”形容嵇绍的出众风采。原句描述嵇绍入洛时,人们纷纷议论其独特的仪态和才能,如同一只高贵的野鹤置身于平凡的鸡群之中,仪态万千,卓尔不群。这种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强调他在众人中的突出地位。后世多用“鹤立鸡群”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在一群人中显得特别出众的人。他们的仪表或才能如野鹤般高洁,鹤立鸡群,令人瞩目。这一表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广泛运用,成为描绘卓越人才的经典比喻。
当我们深入探究“鹤立鸡群”这个成语时,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对一个人仪表或才能的赞美,更是对其品质、风格、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肯定。如同那只鹤立在鸡群中的鹤,它不仅仅是因为外表独特而引人注目,更是因为其内在的气质和风范而让人敬仰。因此,“鹤立鸡群”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各个领域里出类拔萃、独领风骚的人才。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此外,“鹤立鸡群”的近义词如“一枝独秀”、“卓乎不群”、“首屈一指”等,都是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同类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而反义词如“相形见绌”、“滥竽充数”等,则强调了那些平凡无奇、无法脱颖而出的人或事物。
鹤立鸡群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鹤立鸡群,这是一个充满赞誉的词汇。它的拼音为hè lì jī qún,寓意着一个人以其卓越的仪表或天赋才能在人群中独树一帜,卓尔不凡。这一词语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在其中,嵇延祖(嵇绍)的卓然超群被形象地比喻为“如鹤立鸡群”。
具体来说,就如同仙鹤在鸡群之中那样显眼,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某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之中尤为突出。此成语不仅表达了出众的外貌,更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赞美。其用法为主谓式,常作为宾语、定语或状语,饱含褒义。
该词的近义词包括鹤行鸡群、一枝独秀、卓乎不群等,反义词则包括相形见绌、滥竽充数等。此外,“鹤立鸡群”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典故。在晋惠帝时期,嵇绍以其卓越的体态和智慧,在同伴中独树一帜。他不畏强敌,始终忠诚于皇帝,甚至在战乱中舍身保护惠帝。他的英勇行为,使得“鹤立鸡群”这个成语流传至今,成为对杰出人才的赞美。
总的来说,“鹤立鸡群”是一个充满故事和赞美的词汇,当我们使用它时,不仅是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或才能,更是在表达对其卓越品质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