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势不两立造句,势不两立的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8-08 13:08:38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誓不两立的意思解释 誓不两立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誓不两立”这个成语的拼音是[shì bù liǎng lì]。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发誓不跟对方同时存在,展现出双方之间的矛盾或仇恨到了无法调和、无法共处的地步。

在百科解释中,“誓不两立”更具体地描述了其含义:发誓不会与对方并存,表明双方之间的敌意极深,矛盾已经无法化解或调解。此成语出自明代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在其中周瑜曾说:“吾与老贼誓不两立。”

详细来讲,“誓不两立”表示的是一种坚决的态度,指双方仇恨之深,已经到了无法容忍、无法共处的地步。近义词如“势不两立”、“令人发指”、“你死我活”、“令人切齿”、“不共戴天”,都表达了强烈的敌对和仇恨情感。反义词如“生死之交”、“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同流合污”、“水乳交融”,则体现出双方之间的和谐与亲近。

在实际应用中,“誓不两立”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对立和敌对情感。例如:“中国人民同外来侵略者永远誓不两立”、“我与你仇深似海,誓不两立”、“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与侵略者誓不两立”、“我跟这些恶势力誓不两立”。

总的来说,“誓不两立”是一种强烈的表达,展现了双方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和仇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和严肃性。

势不两立的意思

势不两立这个词汇用于描述双方矛盾极其尖锐,无法共处。近义词有“不共戴天”,反义词则是“情投意合”和“亲密无间”。该词汇出自多个古代文献:《战国策·楚策一》提到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一强一弱,双方无法并存;《礼记·曲礼上》则指出对于父亲的仇敌,无法与其共处。在《史记·张仪列传》中,秦国与楚国交战时的情况也与此相符,双方不能并存。同时,《三国志》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也有类似的描述。在各古典文学作品中,如《水浒后传》、《水浒传》等也有“势不两立”的表述。在具体语境中,造句如下:

1. 两房因为遗产问题矛盾激化,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闹得不可开交。

2. 我与他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势同水火,无法调和。

3. 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这是天理昭彰的事实。

4. 与你这种无法相容的室友同住,我真的感到倒霉透顶,我们势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