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萧规曹随成语解释
- 2、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 3、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啊
- 4、萧规曹随的意思
- 5、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 6、萧规曹随的意思
- 7、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啊
- 8、成语萧规曹随的出处
- 9、萧规曹随什么意思?
- 10、萧规曹随下一句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萧规曹随成语解释
1、萧规曹随,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o guī cáo suí,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2、成语辨析【近义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一如既往、衣钵相承。【反义词】兴利除弊、破旧立新、朝令夕改、除旧布新、革故鼎新。3、成语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萧规曹随的意思是: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萧规曹随:[ xiāo guī cáo suí ]
基本解释
1、【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2、【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3、典故背景: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拓展资料:
1、社会的发展就是要依靠改革,那种萧规曹随的态度是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的。
2、上任部长订立的制度不错,我决定萧规曹随,不再更改了。
3、萧规曹随固然省事,另辟蹊径却另有一番乐趣。
3、我决定今后公司的政策不再萧规曹随,而是全盘创新
4、自他上任以来,一切行事都依照旧章,萧规曹随。
5、上任部长订立的制度不错,我决定萧规曹随,不再更改了。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啊
萧规曹随的意思:比喻后人按照前人制定的政策办事。
读音:xiāo guī cáo suí。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例句:陆先生接任杂志社社长后,奉行萧规曹随,导致刊物难以为继。
近义词:因循守旧、奉行故事、陈陈相因、率由旧章、一仍旧贯。
反义词:改弦更张、另辟蹊径、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独出心裁、不主故常、改弦易辙、弃旧图新。
萧规曹随造句
1、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遵守萧规曹随的原则,做事有章可循,效率更高。
2、他一直秉持着萧规曹随的工作方式,认真细致,不偏不倚。
3、这个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团队成员们萧规曹随的工作态度,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规范。
4、在这家公司里,萧规曹随的管理方法被广泛采用,使得公司运营更为顺畅。
5、他的工作一直遵循着萧规曹随的原则,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
6、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深知萧规曹随的重要性,一直在注重工作的规范性。
萧规曹随的意思
萧规曹随的解释汉 扬雄 《解嘲》 :“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阺隤,唯其人之赡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按, 萧 指 萧何 , 曹 指 曹参 。 汉 初 萧何 为 丞相 ,制定律令 制度 ,后 曹参 继 萧何 为相,完全根据 萧何 的成规办事。后以“萧规曹随” 比喻 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孙中山 《自传》 :“丙辰之役,以为但使 袁世凯 取消帝制,则 民国 依然无恙,其他 袁世凯 所遗留之制度,不妨 萧 规而 曹 随,以 袁世凯 所为,除帝制外,无 不宜 于 民国 者。” 词语分解 萧的解释 萧 (萧) ā 即“艾蒿”。 冷落,没有 生气 的样子:萧然。 萧瑟 。 萧索 。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萧萧〕a.象声词, 形容 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 易水 寒”;b.头发花白 稀疏 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 随的解释 随 (随) í 跟着:随从。随员。随葬。 随即 (立刻)。随行(妌 )。随身。随喜。 随波逐流 。随行(俷 )就市。 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 随和 。随俗。随笔。 随遇 而安。 顺便,就着:随带。 随手 关门。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拼音:xiāo guī cáo suí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_。”例句:
萧规曹随的意思
萧规曹随的意思是按照前人的规矩和制度来行事的态度和方式。
萧规曹随中的萧指的是汉朝的宰相萧何,而曹则指的是另一个汉朝宰相曹参。萧规曹随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萧何在汉朝建立之初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而曹参在接任宰相之后,并没有改变这些政策和制度,而是按照萧何的规矩和制度来行事。
萧规曹随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赞扬那些能够遵循先人的规矩和制度,不轻易改变的人。它暗示着一种尊重传统、不轻易变革、注重稳定和延续性的态度。
在现代汉语中,萧规曹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沿袭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不进行大的改变和创新的人。这种人通常比较保守,不敢冒险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只求稳定和安全。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总是可取的。在现代社会中,变革和创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味地沿袭旧有的经验和制度,就可能会阻碍发展和进步。因此,萧规曹随虽然有其优点,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萧规曹随造句:
1、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决定采取萧规曹随的策略,先观察了解清楚再做决定。
2、这位新主管沿袭了前任的策略,萧规曹随,不做大的改变。
3、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国家政策需要萧规曹随,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4、他的工作方式总是萧规曹随,不创新,没主见,只懂人云亦云。
5、这位政治家认为,萧规曹随是一种明智的政策,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变革和动荡。
6、虽然新上任的领导没有提出新的方案,但他的行为却萧规曹随,一切按照原计划进行。
7、新上任的总经理提出新的管理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萧规曹随,基本上沿袭前任思路和方法。
8、他最近工作态度萧规曹随,没有一点创新精神。
9、这个项目虽然有新的主管接手,但是他也没有提出新的计划,完全是萧规曹随。
10、他的教学方法萧规曹随,完全按照以前的模式进行。
11、公司的规章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萧规曹随,一成不变。
12、在这个问题上,他决定萧规曹随,完全按照前人的经验进行。
13、他的工作风格非常保守,总是萧规曹随,不敢冒险尝试新的方法。
14、新上任的领导对前任的策略萧规曹随,没有任何改动。
15、在学术研究中,我们不能萧规曹随,要有自己的创新和思考。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啊
萧规曹随的意思:
萧规曹随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规曹随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衍生典故
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隤。”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萧规曹随”。
成语故事
汉朝刚立国时,因为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当时担任宰相的萧何于是顺应民意,鼓励人民积极生产,发展农桑,并立下详细的规章制度,国力得以逐渐恢复。曹参原本和萧何是好友,对于萧何的才能心中暗服,被外放齐相时就全力推行萧何所定的规章,辖内七十余座城都气象一新,政绩斐然。
惠帝二年,萧何去世,临死前力荐曹参为宰相。曹参当上宰相后,所有的事务依然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清静治民。一些朝臣看他似乎无所作为,就向汉惠帝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曹参不治理国事。曹参反问惠帝说:“陛下觉得自己和高祖皇帝比,哪一个更圣明英武?”惠帝说:“我年纪还未到加冠,阅历也少,怎么敢与先帝比呢!”曹参又说:“那陛下看我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惠帝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高祖皇帝从布衣起家,南征北讨平定天下,是有大智慧大勇毅的。而萧何丞相制定的法令已经明确颁布,初具规模,而且在民间实行已经初见成效,受到万民赞颂。现在我做丞相,只要能够恪守职责,遵循旧章,承继旧业,就已经成功了。如果贸然推翻已经实行多年且成效斐然的旧法,必然会导致上下混乱,不得太平。”惠帝恍然大悟。
成语寓意
古语有云“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现代管理中,人们为了快速做出成果,总是热衷于另起炉灶,甚至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最后事实没干几件,新规章制定了一大堆,却忽略了原有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创新。曹参任丞相三年,主张“清静无为而治”,极力主张不扰民,而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为“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语告诉人们,创新固然是好事,但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无论是创新还是守旧,首先都应该先对原有事物全面调查,所有事情都了然于胸,心中有数,再决定是全面改革还是“萧规曹随”。
成语萧规曹随的出处
萧规曹随的出处:汉·杨雄《解嘲》
意思:比喻后一辈的人完全按照前一辈的人的方式工作。
成语萧规曹随的出处如下:
萧规曹随”是指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遵循第一任丞相萧何制定的各项制度治理国家的故事,成语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萧何是兴汉三杰之一,本是秦朝旧吏,才能出众,本来可能到秦中央政府任职,秦末天下大乱后给刘邦经营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与粮草是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大功臣。
曹参则是刘邦手下战功最多的将领之一,萧何与曹参也都是汉高祖刘邦的故旧人士,夺取天下后,刘邦任命萧何为第一任丞相,实施很多措施,恢复国力与民生,对汉朝的兴旺有重大贡献!
萧何临死推荐曹参继任丞相之职,曹参任相国后,凡是萧何立下的法度规矩都没有变更,一切照萧何的办法去处理,而他自己则整日饮酒,不怎么过问政事,这引起下属的不满,纷纷来找他问个究竟。
可无论谁来,曹参一律劝他们喝酒,不谈政事,汉惠帝因此令在朝中做官的曹参的儿子去问其父缘故,其子回家以劝谏的形式询问父亲,没想到被曹参暴打了一顿!
汉惠帝得知此事甚为不满,在朝堂当面谴责曹参的行为,曹参当即给皇帝谢罪后说:“请陛下考虑一下,陛下能比得上高祖英明神武吗?”汉惠帝说:“我怎么敢与先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与萧何谁更加高明呢?”汉惠帝说:“依我看,你似乎不如萧何!”。
曹参接着说道:“陛下说的极是,高祖皇帝与萧何平天下后,定的法令已经俱全,而且明确无误,现在陛下只需垂拱而治,无为而治,我们这班朝臣守住职位,按部就班,遵循原有法度不改变,不就可以了吗?”汉惠帝和朝臣们听后均表示信服!
后世把这个故事称为“萧规曹随”,曹参这种做法,按照社会是发展角度看,不一定全对,但是汉初经过长时间战乱,民不聊生,急需休养生息,萧何去世时国家的经济、民生都正在恢复之中,这时国家的各项法规制度不宜变化,曹参的做法是对的。
事实证明曹参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经济、人文、科技总在不断变化,国家的法规政策也需要根据社会环境来适当改革,实际上整个历史发展就是个动态的改革过程,但是在国家平稳发展时期,政策的连续性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频频的政策变化会让人民无所适从。
从这点上看,曹参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明确知道汉初最需要的是恢复民生,而萧何的政策还在有效期内,又何必变化呢?
所以看起来曹参没有新政,似乎没有大作为,其实能遵循有效的政策制度,放弃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更有才能的做法,有时是更为难能可贵的。
曹参之守旧是为国为民因此他既有建国之战功,又有无为而治的政绩,留美名于青史!司马迁写史记,曹参的级别是《曹相国世家》,对曹参英勇善战与清静无为治国都进行了肯定与称颂!
萧规曹随什么意思?
萧规曹随的意思是: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萧规曹随:[ xiāo guī cáo suí ]
基本解释
1、【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2、【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3、典故背景: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拓展资料:1、社会的发展就是要依靠改革,那种萧规曹随的态度是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的。
2、上任部长订立的制度不错,我决定萧规曹随,不再更改了。
3、萧规曹随固然省事,另辟蹊径却另有一番乐趣。
3、我决定今后公司的政策不再萧规曹随,而是全盘创新
4、自他上任以来,一切行事都依照旧章,萧规曹随。
5、上任部长订立的制度不错,我决定萧规曹随,不再更改了。
萧规曹随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曲。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是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萧规曹随:[ xiāo guī cáo suí ]
1. 【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2.【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3. 【示例】: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4. 【近义词】:陈陈相因, 刻舟求剑, 依样葫芦, 固步自封
5. 【反义词】:破旧立新, 兴利除弊 ,言出法随, 朝令夕改
拓展资料1、我才上任,先不妨萧规曹随,等弄清公司情况后再提出改革的计画。
2、自他上任以来,一切行事都依照旧章,萧规曹随。
3、我决定今后公司的政策不再萧规曹随,而是全盘创新。
4、我们对于好的制度,当然可以萧规曹随,但是不合时宜的,就须大幅革新。
5、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已到了政府不能萧规曹随、坐视不理的阶段了。
萧规曹随下一句
下一句是留侯画策。
出自: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
近义词有: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反义词有:兴利除弊、破旧立新,萧规曹随是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名称:萧规曹随(xiāo guī cáo suí)
成语释义: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制度;曹参全盘继承。借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萧: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规:规矩;规章;曹:曹参;萧何死后;继任丞相;随:跟随;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