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歇后语古诗大全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18:18:17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虎年歇后语古诗大全
以下是与虎年相关的歇后语和古诗集锦,既有传统经典,也有地域文化特色,兼具趣味性与文学性:

一、虎年歇后语精选


(一)通用经典


  1. 老虎的屁股 —— 摸不得
    形容人或事物不可触犯,源自虎的凶猛习性。
  2. 骑虎难下 —— 进退两难
    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无法继续又难以罢手。
  3. 虎头蛇尾 —— 有始无终
    形容做事开头声势大,结尾却草草收场。
  4. 画虎不成反类犬 —— 弄巧成拙
    比喻模仿不到位,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5. 老虎拉车 —— 没人敢(赶)
    形容事情危险或难度大,无人敢于尝试。
  6. 虎口拔牙 —— 胆子不小
    比喻冒险做极其危险的事。
  7. 山中无老虎 —— 猴子称大王
    讽刺在缺乏权威的环境中,平庸之辈也能逞强。
  8. 两虎相争 —— 必有一伤
    比喻强者相斗,双方都有损失。

(二)地域文化特色(潮汕方言)


  1. 老虎拍蠓 —— 力出加个
    (老虎打蚊子,白费力气)比喻做小事却耗费大力气。
  2. 老虎食蠓 —— 有当无
    (老虎吃蚊子,吃了跟没吃一样)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影响微乎其微。
  3. 棺柴头画老虎 —— 惊死人
    (棺材上画老虎,吓死人)双关语,既指吓唬死者,也形容虚张声势。
  4. 牛囝唔别虎 ——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无畏无惧,敢作敢为。
  5. 食蛇配虎血 —— 胆大包天
    形容人胆大妄为,什么事都敢做。

二、咏虎古诗名篇


(一)唐代经典


  1. 李白《猛虎行》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节选自全诗,以虎喻乱世英豪)

  2. 杜甫《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借画鹰抒凌云壮志,“毛血洒平芜” 尽显威猛)

  3. 王维《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以 “白额虎” 彰显老将英勇)

  4. 李贺《白虎行》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借秦始皇暴政,以 “虎视” 隐喻强权)


(二)宋代佳作


  1. 苏轼《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麏窜修竹。
    (以虎啸烘托山林阴森,展现自然野趣)

  2. 陆游《虎洞》
    空山秋高木叶黄,茫茫百草凋秋霜。
    逶迤深谷白昼静,群鸦竞噪众鸟翔。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铁。
    (描绘虎的凶猛,暗喻世事艰险)


(三)其他朝代


  1. 洪秀全《吟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以 “虎啸龙吟” 象征革命豪情)

  2. 《诗经・邶风・简兮》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以虎喻壮士刚健,最早的咏虎诗句之一)


三、文化内涵解析


  1. 象征意义
    • 勇猛与威严:如 “有力如虎”“射杀中山白额虎”,虎是力量的象征。
    • 危险与敬畏:如 “虎口拔牙”“畏虎不得语”,反映古人对虎的复杂情感。
    • 权力与统治:如 “秦皇虎视苍生群”“虎踞龙盘今胜昔”,虎常喻指皇权或政权。

  2. 文学意象
    • 壮志豪情:杜甫 “何当击凡鸟” 借鹰喻志,李白 “猛虎行” 以虎自况。
    • 社会批判:李贺 “白虎行” 借历史讽刺暴政,白居易 “苛政猛于虎” 直斥时弊。


四、延伸阅读


  • 成语典故:如 “暴虎冯河”(《诗经》)、“狐假虎威”(《战国策》)。
  • 民间传说:武松打虎、周处除三害等故事与虎相关。
  • 现代引用: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赋予虎新的时代内涵。

以上内容既涵盖了传统经典,也融入了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了虎在中国语言文学中的多元形象。无论是歇后语的诙谐,还是古诗的豪迈,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虎年歇后语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