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谐音类(必考!)
-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 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
-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 上鞋不用锥子 —— 真(针)好
- 四月的冰河 —— 开动(冻)了
- 隔着门缝吹喇叭 —— 名(鸣)声在外
- 梁山泊的军师 —— 无(吴)用
-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记忆技巧:后半句谐音词是关键,先理解前半句的场景,再联想谐音字~
二、喻事类(描述具体事件)
- 热锅上的蚂蚁 —— 团团转
-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 瞎子点灯 —— 白费蜡
- 水滴石穿 —— 非一日之功
- 砌墙的石头 —— 后来居上
- 偷鸡不成 —— 蚀把米
- 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
- 黄鼠狼给鸡拜年 —— 没安好心
记忆技巧:前半句是一个具体场景,后半句是结果或评价,结合画面感记忆~
三、喻物类(用事物特征比喻)
- 水仙不开花 —— 装蒜
- 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
- 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
- 铁公鸡 —— 一毛不拔
- 纸糊的灯笼 —— 一戳就破
- 麻袋里的铁钉 —— 露头角
- 豆腐掉进灰堆里 —— 吹也不是,打也不是
记忆技巧:抓住事物的典型特点(如 “铁公鸡” 吝啬,“哑巴” 无法说话)~
四、故事 / 典故类(结合名著、传说)
-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三国)
-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国)
- 唐僧取经 —— 多灾多难(西游记)
- 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历史典故)
-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神话传说)
- 包公断案 —— 铁面无私(民间故事)
记忆技巧:关联熟悉的故事角色,记住典故对应的寓意~
五、容易考的 “冷门但常错” 陷阱题
- 打破砂锅 —— 问(纹)到底(注意是 “问” 不是 “追”)
- 千里送鹅毛 —— 礼轻情意重(别漏 “情意”)
- 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别写成 “人人”)
- 泥菩萨过河 —— 自身难保(不是 “过河拆桥”)
- 擀面杖卷大葱 —— 白费劲儿(不是 “吹火”,“吹火” 用细长的工具)
最后 3 个快速记忆法
- 睡前突击:把易混的写在纸上,睡前看 5 分钟,大脑会潜意识记忆~
- 造句巩固:用歇后语造个句子(例:他总爱说谎,真是 “狐狸吵架 —— 一派胡言”)。
- 分类默写:按 “谐音、喻事、喻物、故事” 四类分别默写,条理清晰不易乱!
加油!歇后语多是 “熟能生巧”,把上面这些记牢,考试遇到基本能覆盖 80% 的题目~ 今晚早点睡,明天轻松应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