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然现象类
- 太阳底下点灯—— 白费蜡
- 下雨天浇地—— 多此一举
- 雷声大雨点小—— 虚张声势
- 井底的青蛙—— 见识短浅
- 大海里捞针—— 无处寻
- 沙漠里的水—— 珍贵无比
- 霜打的茄子—— 蔫了
- 龙卷风过境—— 片甲不留
二、动物类(含谐音)
- 猫哭耗子—— 假慈悲
- 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 兔子的尾巴—— 长不了
- 骑驴看账本—— 走着瞧
- 热锅上的蚂蚁—— 团团转
- 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
- 鸭子走路—— 摇摇摆摆
- 老牛拉破车—— 慢慢来
- 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
- 王八吃秤砣—— 铁了心(“王八” 即乌龟,谐音 “忘八”)
三、植物 / 食物类
- 芝麻开花—— 节节高
- 西瓜地里散步—— 左右逢源(圆)
- 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 竹篮打水—— 一场空
-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 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
- 冰糖煮黄莲—— 同甘共苦
- 热锅上的板栗—— 蹦蹦跳跳
- 莲藕炒豆芽—— 勾勾搭搭(藕有孔,豆芽细长)
- 玉米地里带手套—— 专拣嫩的捏
四、日常用品 / 工具类
- 擀面杖碰石头—— 硬碰硬
- 打破砂锅—— 问(纹)到底(砂锅裂纹延伸到底)
- 瞎子点灯—— 白费蜡(或 “照亮别人”,视语境)
- 马桶里扔炸弹—— 激起公愤(粪)
- 铁公鸡—— 一毛不拔
- 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枷为木匠制作的刑具)
- 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 麻袋里装钉子—— 锋芒毕露
- 菜刀切豆腐—— 两面光
- 电线杆上绑鸡毛—— 好大的胆子(掸子)
五、人物 / 历史典故类
- 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
- 诸葛亮皱眉头—— 计上心来
-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唐僧取经—— 多灾多难
-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 孔夫子搬家—— 净是输(书)
- 关公面前耍大刀—— 不自量力
- 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六、谐音梗专场(重点!)
-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 孔夫子的背包—— 净是输(书)
- 飞机上挂暖壶—— 高水平(瓶)
- 咸菜烧豆腐—— 有言(盐)在先
- 四两棉花—— 谈(弹)不了
- 狐狸吵架—— 一派胡(狐)言
- 膝盖上钉掌—— 离题(蹄)太远
- 骑自行车下坡—— 不睬(踩)
- 百日不下雨—— 久情(晴)
- 和尚打伞—— 无法(发)无天
七、生活哲理类
-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 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
- 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偷鸡不成蚀把米—— 因小失大
- 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 鸡蛋里挑骨头—— 故意找茬
- 打铁还需自身硬—— 根基要稳
- 浪子回头—— 金不换
使用小贴士
- 谐音类:后半句通过同音 / 近音字双关,如 “舅”→“旧”,“盐”→“言”,需结合语境理解。
- 寓意类:前半部分用比喻暗示道理,如 “泥菩萨过河” 比喻自身难保。
- 文化典故:涉及历史人物或名著情节,需了解背景(如 “刘备借荆州” 出自《三国演义》)。
如果需要某类主题的扩展或解释,可以随时告诉我哦! 😊
